1. 过年有什么好玩的节目

合理的安排你的饮食 合理的安排你的睡眠 合理安排你的外出活动 注意安全
可以在家看快乐大本营啊
看命中注定我爱你
很好玩的
祝您新年愉快!牛劲十足!牛年大发!牛气冲天!!

2. 寻找中央电视台春节期间的节目时间表谢谢

你到www.cctv.com里面找

3. 中国过年时都有哪些节目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4. 过年有什么好节目推荐

每个人都有无聊的时候呗.不要紧我给你介绍一个好玩的.我想想怎么能和你说明白.先别确定满意答案.
不然你会错过绝佳机会呦.我先想想(*^__^*)先等会啊。。。

5. 中国过年有那些节目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6. 过年有什么节目

[文化]

舞台的眼睛——视觉艺术与戏剧

开始日期:2008年1月31日
结束日期:2008年2月24日
举办地点:广东美术馆
活动介绍:

展期: 2008年1月31日——2月24日
展厅: 3、4

作为一个成功的专题展览,“舞台的眼睛”--视觉艺术与戏剧自观念形成伊始,已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和完善过程。目前,它已到过全世界15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展览观念的发起人是德国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画廊主持瑞恩·勃洛克先生,他同时也是卡塞尔博物馆的馆长。瑞恩认为,“戏剧不能被假设。它需要一个确切的动机:发生地、城市、抑或是一位导演。因此,策展人不是要求艺术家为某一部真实的戏剧设计作品,而是要艺术家自由地主动地去创作,通过视觉艺术的作品表现和反映戏剧。”策展人沃夫冈·斯道奇是将瑞恩·勃洛克对于戏剧的这一观念,成功转化为本次展览的关键人物。他共邀请了19位德国艺术家(其中包括一位华人艺术家),参与这次有关视觉艺术与戏剧的自由发散式的实验。
受到邀请的艺术家,艺术背景各不相同,但都对这个实验主题表现出了非常的兴趣。从参展的23件大多数为装置的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阅读出19种对于戏剧和视觉艺术的理解,甚至,也可以借助艺术家所选取的不同的叙述层面,超越戏剧、超越舞台、甚至超越艺术本身,去思考人与物理空间、文化空间、社会空间等等实体或虚拟的空间之间,所存在的各种可能的状态。从艺术家为我们呈现的各种可能中,也许我们将有机会,暂时跳离我们身处其中并习以为常的各种空间维度,换个角度、换个眼光,回视自己、回视生活。

其实还有很多展览,不一一列出,有兴趣去到便知道。

========================
[购物]

欧洲名牌购物狂欢节

开始日期:2008年1月11日
结束日期:2008年2月5日
举办地点:广州体育东路广州酒家首层
活动介绍:

1.11~2.5

广州体育东路广州酒家首层

全场低至3折

=========
[慈善]

燃点爱心,驱走寒冬2008
开始日期:2008年1月17日 10点
结束日期:2008年2月15日 10点
举办地点:广州
活动介绍:

2008年,奥运之年,继续前进的一年,更关注民生的一年……
在迈向农历新年之际,我们的力量还可以做得更多,走得更远……
属于2008年的“燃点爱心,驱走寒冬”活动即将拉开帷幕!

在广州,有一群志愿者,正在努力把多元化义务工作继续开展下去,新年关怀露宿者的活动模式已经在多个省市复制开展,连续第五年的”燃点爱心,驱走寒冬2008"的活动将会在新年期间再次把广州志愿者的关怀带给无家可归的露宿者。
是的,我们的力量可能很微弱,我们根本不能为露宿者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但你和我都深知,人间的温情,就是从一个真诚亲切的问候开始。当我们忙碌生活中,觉得问候过于泛滥,甚至要敷衍应对的时候,我们何不为我们经常见到的一群人带去来自真心的问候和关怀?我们知道,在同一天空下,每一个人都有被关怀的需要。每一个角落都渴望光明与温暖。
让我们全身心聚集,在2008年农历新年之际,带着食品、饮用水,还有亲切的问候,走上街头,为一位位露宿者送上浓浓的暖暖的问候。

亲爱的朋友,我们需要你的支持,呼吁大家一起加入到我们行列。
一同为这次活动作出点点努力!你可以做到的是:
1)报名参与送暖前期筹备.
2)欢迎大家对露宿者聚集的地方进行报料
3)为这次活动捐赠食品、饮用水、或者购买这些东西的资金。

==============
[奥运]

百佳超市赠北京奥运套票
活动详情 ··· 分类:广州优惠

开始日期:2008年1月3日
结束日期:2008年2月6日
活动介绍:

“去北京,看奥运”想必是2008年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但是实现起来却着实不易。正是考虑到人们的这一渴望,百佳超市就在日前隆重推出以“免费飞北京、看奥运”为奖品的新年购物抽奖活动,帮助人们实现奥运梦想。

据悉,本次抽奖活动是由百佳超市携手可口可乐公司联合推出的,百佳超市也成为了华南区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向顾客赠送奥运套票大奖的唯一连锁超市。即日起至除夕夜,凡在广州百佳超市一次性购物满158元、广东省内百佳超市(除广州外)一次性购物满128元、广东省外百佳超市一次性购物满98元,即可获得1枚印花,凭每枚印花填写抽奖券参与抽奖,就有机会赢取劲爆金奖——2008年北京奥运套票。据了解,百佳准备的奥运套票多达36张,其中不仅包含了奥运赛事门票,而且涵盖了往返机票以及酒店住宿。同时,还有畅游大奖共36名可获赠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套票一套;欢乐奖共300名,可获赠奥运福娃礼盒一套。

此外,据了解,除了赠送奥运套票的主题活动外,百佳还推出其他具有吸引力的促销活动,凡在百佳一次性购物满88元的顾客即可以半价换购当周精选年货;活动期间,凡在百佳一次性购物满88元,还可同时以超低价换购富安娜等品牌床品以及美亚锅具。同时,百佳新年的赠品力度也不小,除了牵手数百个供应商推出常规的买送之外,顾客只要在百佳购物满一定金额并集齐3枚印花,即可获赠含有剪纸、利是封以及福字的新年喜庆礼包。

逛逛花市吧。

7. 中国人过年都有哪些节目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祭灶] [扫尘] [吃灶糖]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8. 每年的过年有什么节目吗

芙蓉嶂看烟花

王子山吸氧气

走完了亲戚,逛完了公园,这个春节不妨去近郊花都走走,到王子山天然大氧吧吸吸氧气,爬爬山;或者去芙蓉嶂看看飞瀑、放放烟花,然后尝尝山里的野味。前往花都郊外的最大好处是:路途近,从广州市区驱车前往的话,不过一小时的车程。

酒店新年价格抵

大亚湾假日酒店、广州文化假日酒店、广州十甫假日酒店、深圳东华假日酒店及珠海粤财假日酒店昨天宣布,以新春优惠房价入住假日酒店,将可享受儿童吃住免费、享受住房升级及其他的额外优惠。此外,广州中国大酒店、亚洲国际大酒店等都将在春节期间推出特价房,最便宜的五星级客房只要398元。

鳄鱼公园

小猪五项全能SHOW

近日一对千斤大肥猪来到广州鳄鱼公园,一黑一黄,都是10岁左右。除了两只猪王,几只会跳水的小猪个个身怀绝技,每天都会为游客带来精彩的小猪五项全能SHOW:跳水、赛跑、跳远、跨栏、跳高一气呵成。

长隆欢乐世界

高科技游乐大餐等你来

在长隆欢乐世界,将会有特技梦工场、超级大摆锤、四维奇域、勇士竞技场、超越时空大巡游五大高科技娱乐设施,让你挑战极限(见图①,倪黎祥摄)。在香江野生动物园,3只可爱的熊猫仔入住国宝园;来自挪威的北极熊成为香江南大门守护神。另外,在自驾区、表演场,你还可以看到棕熊、马来熊……“熊”家族当之无愧成为香江春节最大的看头。

莲花山

10万株薰衣草芳香满园

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薰衣草园是莲花山旅游景区今年主打的最大卖点。莲花山旅游区从外地引进了10万株薰衣草花苗;占地4万平方米的百花园内各种不同品种的鲜花,让游客大饱眼福。

从化

大岭山年宵花怒放

随着春天的到来,位于从化大岭山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石灶风景区内难得一见的红花荷(素有年宵花之称)已悄悄开花了。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有红花荷近万亩,春暖花开时节,远眺是一片花海,近观形似吊钟,朵朵像红粉佳人,风情万种,十分迷人。另外,大岭山中的桃花也一起怒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余荫山房

隆重推出邬老爷盆菜宴

作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小巧玲珑的余荫山房在今年春节一举推出7大精品节目,而且是吃喝玩乐样样全,老少咸宜。其中,邬老爷盆菜宴是余荫山房原主人邬氏宗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由“邬老爷盆菜”和“金玉满堂”两部分组成。

宝墨园

再现失传几百年凤舞

在文化古镇沙湾,来自“中国龙狮之乡”的沙湾镇沙坑村的猛龙、彩凤以及醒狮,将在宝墨园荔景湖水上舞台展示他们高超的技艺和优美的舞姿。此外,宝墨园还将举办牡丹展、桃花展,不时向游客派发金牌和利市。

祈福农庄

龙狮欢腾庆新年

新春期间,番禺祈福农庄将举办“龙狮欢腾庆新年暨迎春风车艺术展”活动,详尽介绍龙狮运动灿烂的文化。游客可以一睹高水平的中国现代龙狮表演,如高竿醒狮、高桩醒狮、猛龙戏珠等,所有表演节目均选自省市或以上级别比赛的获奖节目。

增城白水寨

近距离感受最大落差瀑布

春节前夕,白水寨风景区新开通1099级台阶以上300多米的亲水栈道。游客走这条栈道,不仅可以轻易从第1299级观瀑台直抵第1425级瀑鸣台,而且这条亲水栈道距离瀑布更近,能观赏到更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呼吸到全省负离子含量最高的空气

9. 过年各地有什么好玩的节目

老北京“逛庙会”“逛厂甸”风俗
久居京城的“老北京”都知道这么一句话:送信儿的腊八粥。意思是说,每逢到了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又称腊八),就要过年了。
到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开始大忙。进了廿三的每天都有说法:廿三糖瓜儿粘;廿四扫房曰;廿五糊窗户;廿六炖大肉;廿七杀公鸡;廿八把面发;廿九蒸馒头;卅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糖瓜儿粘”是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北京有这么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廿四扫房曰”
“扫房曰”实际指搞卫生。擦拭家具,扫墙顶灰网,撕掉旧年画,粉刷裱糊,贴新画等等。
“廿五糊窗户”
“糊窗户”是过年时要重新买些高丽纸,把窗户糊得白白净净,再贴上春联、福字、窗花和刻有吉祥图案的挂签儿(剪纸),过年的气氛就特别浓了。
其他就是把过年吃的大菜都做出来,过年的几天是不再做饭的。
“卅晚上熬一宿”
到了三十晚上(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饭后,要尽情地玩上一夜。到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大年初一吃饺子”就开始了。“年初一的饺子”可不在初一白天吃,而是年三十的晚上零点一过就端上桌的。
“大年初一扭一扭”
待到天明,家里的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祝福。初一到初五则是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聚会的曰子,或者是出门逛庙会。那时街上随处可见头插红花的姑娘、手举风车的小伙儿,还有身挂大串山里红、手里抖着空竹的孩子,过年那几天,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过年时,街上所有店铺都停业休息,只有卖鞭炮的商店开着门。
“破五的饺子”
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这一天晚上,回家过年的伙计都回来了,掌柜的还要跟伙计吃一顿新包的饺子,以示来年团结一心。到了初六的清晨,家家店铺要开张了。各家在开业前,都要在门口挂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对联,柜台里响起一片清脆的算盘声,意在来年生意兴隆。此时,“年关”已过,一切恢复往常的生活。
人曰
旧历正月初七曰称"人曰"、"人胜节",或曰"七元"。这个古老的节曰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道教认为,"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马,始生人。"汉人东方朔的《占书》中说:"岁正月一曰占鸡,二曰占狗,三曰占猪,四曰占羊,五曰占牛,六曰占马,七曰占人,八曰占谷"。认为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若阴晦则兆灾患。清代,北京人正月初七曰有测阴晴的活动,"人曰"这一天要吃春饼(一种双层的荷叶饼)卷"盒子菜"(酱肘子、小肚等熟肉菜),并且剪饼于庚院,叫"熏天"。但此俗流传范围越来越小,清末明初已不多见了。
顺星
顺星也叫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坎、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大钟寺敲钟白云观摸石猴琉璃厂踩高跷。老北京人过年头件事--逛。逛庙会、逛厂甸。
春节期间,旧京的庙会很多,而且各个庙会都有独特的地方。在西郊的大钟寺庙会,人们击打永乐大钟,用钟声迎接新岁的来临;在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用娱乐活动寄托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希冀与憧憬。
长沙过新年风俗
“年财佬、出天行”长沙过年风俗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长沙俗称过年。长沙人过年须过大半个月,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这个习俗延续了几千年,与南朝梁时《荆楚岁时记》所记基本相承。
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举家休息聚餐,称“小孩子过年”。相传是曰作为“天上耳目臣,人间烟火主”的灶王爷要回天庭述职,叫辞灶。为了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闹言碎语不必讲,好言善语奏玉皇”,人们在前一天要搞大扫除,叫“扫扬尘”。廿三或廿四晚由家庭主妇在锅灶周围点烛祭灶,为其“送行”。民谣曰:“辞了灶,年来到,妹子要花,伢子要炮,始助要新衣,爹爹要新帽”。是曰起,长工下工,匠师不再上门,家家筹备年货,作豆腐,杀年猪,送年节,备点心,炒旱茶,写春联,扎灯笼,忙得不亦乐乎。

岁终之曰叫除夕,或叫大年三十,户户剪彩纸,贴春联,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掌灯时分,焚香鸣炮,拜祖先家神,叫辞年,并接灶神祭祀。小孩则成群结队打着灯笼依次去邻里人家,进门曰:“请辞岁”。各家起立迎之,捧出点心旱茶,把孩子们的口袋塞得满满的,有的小孩回家卸完口袋后,又迅速地加入辞岁队伍,一个晚上可得一两瓷坛的美食,乐得合不拢嘴,因而有谚云:“小孩盼过年”。
年三十夜,长沙农村家家火炉中燃着一个枫树蔸(或松、栗等树蔸),叫“年财佬”。男女老幼围炉共话,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全家品吃猪脚炖萝卜,欢坐待旦,叫“守岁”。所谓“有钱无钱,萝卜过年”。
除夕年关,在万民欢乐的同时,也不乏“有家不敢归”的贫困人,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债主收债,匠师收工钱此时已是最后期限,城镇街巷、乡间小路上收帐人的灯笼火把川流不息,有的人家无法付帐,铜壶衣服可能被人提走,所以只好外出躲帐。还有的在辞年之后,用红纸书写“衡门衍庆”4宇贴于门上,紧闭大门,任何人不得出进,叫“封财门”。问帐客无奈,好事者乃作打油诗:“贫家早早掩财门,债主虽临难进门。恼煞商家收帐客,无钱反吃闭门羹”。
城内多在天明出行,到亲友家登堂揖拜。前清捐有虚衔者,个个衣冠顶戴,大摇大摆,高视阔步赴各处拜年。商人嗜摈榔,出入各家均“香茶奉罢果盘开,槟榔元宝双双来”,曰中嚼个不停。交游广的生意人,自己不亲往,就使晚辈或佣人持名帖投贺,叫“拜帖”,即后世贺年片之来历。大年初一民间的讲究、禁忌颇多。有的于除夕在大门合缝处贴红纸“财”宇,在当眼处贴“开门大吉”、“对我生财”之类的吉利语,开门时高声诵之,叫开门见喜、开门见财。出天行时,观风向天色,卜来年收成,认为“北(风)主丰,南主歉”;阴多晴,暗多雨。在阶基和柴湾堆很多柴,谐多财。元旦抱柴进门,意“进财”。初一不倒垃圾不扫地,非扫不可时,扫帚不向外而向柴湾扫。有的读书人则书写“人寿年丰”、“五谷丰登”之类的吉利语,叫“新年发笔,大吉大利”。初一特忌粗俗不雅之言,以为此曰挨了骂,要挨一年的骂。大人总要事先叮嘱小孩:初一要说好话!万一小孩说漏了嘴,大人马上解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如不小心摔破了东西,要说“打发打发”;若酒杯倒了,要说“酒泼红地”。
初二曰,女婿到岳家拜年,所谓“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长沙四乡有请春客的习惯:约定几代姑婿甥侄和其他亲友于某曰聚饮。初八以后,熟人见面,互道“请拜个迟年!”至十五曰,一般不提拜年了。
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长沙谚云:“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元宵观灯,唐代已风行,宋时更盛。文天样曾记叙衡州上元张灯盛况:“士女倾城”、“观者如堵”、“骈肩累足”、“咫尺音吐不相辨”。长沙灯市,多篾扎纸糊各式灯笼,或悬之庭户,或列之街衢。是曰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元宵缩,顽童则持彩灯相戏。农家除在猪栏狗窝鸡坍暗角点烛外,还在田头地边燃火,意在除虫,祈求丰收。小孩子喜欢在墙角点松明,边烧边唱:“正月十五元宵节,烧了虫蚁上天歇”。离祖坟近的,还向坟前送烛,让祖先同享人间灯火。
更热闹的是,赶庙会、唱大戏、耍狮舞龙骑竹马等迎春文艺活动此时达到高潮,常喧闹通宵,故名闹元宵。其中以舞龙灯最为普遍,城乡街坊村寨宗庙家族几乎都扎“龙”。民间认为耍龙可保清吉,所以“龙”所到之处,鼓乐齐鸣,鞭炮不绝,多赐以包封。已婚未育妇女,往往让“龙”转绕其身,或让“龙”在床上缩聚成围,上骑一小孩,名麒麟送子。

扬州过新年风俗
大年初一的早餐,扬州人十分看重。尽管扬州人有到茶馆吃早茶的习惯,但初一早上却是例外,人们一般都不外出,要在家中和全家人一起,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扬州汤圆的做法多种多样,有一种汤圆叫“四喜汤圆”,是人们在大年初一早上喜爱吃的,这种汤圆用四种馅心做成,有蔬菜、豆沙、芝麻糖和肉糜。味道固然不错,但人们更看重汤圆的名称,因为这种“四喜汤圆”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合家团圆”。
与“四喜汤圆”类似的,旧时的扬州人还有初一早上吃“吉祥如意蛋”的习俗。扬州评话《皮五辣子》第二十七章中有这样一段记叙:到了四更天,寒气更重。这时远远地有人喊:“卖-----吉祥如意蛋!”何谓吉祥如意蛋?就是鸡蛋煮熟,蛋壳上画起人物山水来,配上红绿颜色;或者写些字,什么“吉祥如意”、“年年如意”……这蛋就叫吉祥如意蛋。从前过年的时候,到处有卖吉祥如意蛋的,家家户户都要买。买家来,代当家人发吉利。一家之主,脸朝天躺在床上,女人用吉祥如意蛋放在男人的心门口,说些吉祥如意啊!发财称心呀!万事如意呀!……之类的顺遂话,然后叫男人把蛋吃下去,就年年如意了。……卖“吉祥如意蛋”的小贩早就看不见了,所以现今的扬州人大多数不知道“吉祥如意蛋”是怎么一回事,真是十分遗憾。照扬州评话中的描述,这蛋壳上还画有人物山水,所以,与其说它是一种失传了的时节食品,不如说它是一件已经失传了的民间工艺品。
正月十五元宵节,扬州一带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一说,此说是指正月十三这天晚上是上灯,上灯时要吃汤圆,正月十八晚上是落灯,落灯时要吃面条。为什么要有这一食俗呢?民众的解释是,吃汤圆象征“圆圆满满”,吃面条象征“顺顺畅畅”。
这里的“汤圆”,也就是“元宵”。现今的扬州人把实心的糯米圆子叫“元宵”,把有馅心的糯米圆子叫“汤圆”。旧时并不是这样,有馅心的也叫“元宵”,《真州竹枝词引》中说:“元宵者,搓糯米粉,包桂花卤于中而为团,所以象月圆也。”看来,是因为“象月圆也”,扬州人便把“元宵”叫成“汤圆”。吃汤圆“圆圆满满”的含义也由此而来。
吃面条是在正月十八落灯的晚上,《真州竹枝词引》也云:“十八曰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亦家自为宴,以志庆。十九曰拜藏影像,洗除欢乐,欢乐俗名挂乐,谚曰:家家撕挂乐,人人寻下落。士人则攻书,工人则返肆,而年事以毕。” 这一段话并没有直接解释为什么正月十八落灯要吃面条,但答案已经隐含其中:正月十八“年事以毕”,从今以后要“人人寻下落”,“士人则攻书,工人则返肆”,吃上一碗面条,是预祝人们在即将开始的生涯中,诸事都能像吃面条一样 “顺顺畅畅”。吃汤圆也好,吃面条也罢,都是扬州人对曰常生活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安排。能从简单的食品形象上寻找出吉庆和祥瑞的含义,这也是扬州人的独到之处。
年节酒
正月里扬州人还有“请春卮”、“做财神会”一俗。《邗江三百呤》卷五中有“请春卮酒”一诗,诗云:“春风一到便繁华,忙整春盘异味夸。博得酡颜春色透,今年春兴在侬家。”这首诗的诗引说得更为清楚:“扬城宴会盛矣,新年灯节前后宴会亲友,名曰:春厄。”《真州竹枝词引》中也记述:“绅士宴客,曰‘请春卮’;铺家宴客,曰‘做财神会’。”卮,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请春卮酒”用现代语讲,就是新春时节请客聚宴。只不过《真州竹枝词引》里把聚宴的人分成两类,一类是绅士,一类是店家,聚宴的目的不同,形式都是一样。现今,人们不会分得这么细,“请春卮”、和“做财神会”,统统都叫做“请年节酒”。
其实,“请年节酒”是一项唐代就有的古老风俗。宋代僧人道世在《法苑珠林》中云:“唐长安风俗,每至元旦以后,递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清嘉录》卷一)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请年节酒”的风习依然盛行,特别是在乡村,人们在正月初二便开始了亲朋好友和亲戚邻居之间的互请,你请我,我再回请你,一直要互请到正月十八。

扬州人家过年无论是丰盛,还是简朴,有几样素菜是必不可少的。其一是豌豆苗,豌豆,扬州又叫做安豆,炒上一碟安豆苗,取意“平平安安”。其二要有水芹菜,水芹的茎是管状的,来年的生涯能“路路通”。其三是豆腐,有了豆腐,来年能够“陡富”。这些都是源于方言上的谐音和形象上的会意,经过老百姓的合理想象,便寄附上了美好的愿望。
年菜里也有不是虚拟愿望的,有的菜别具实用意义和地方特色,这就是“十香菜”和“安乐菜”。“十香菜”是以咸菜为主,杂以胡萝卜丝、笋丝、豆干丝、花生、黄豆等,是一种简便易制的家常小菜,家家户户都要炒。新年里人们的荤菜吃得多,太油腻,吃吃这种杂炒的素菜,倍感清香可口,故名“十香菜”。“安乐菜”的原料是马齿菜,又叫马齿苋。汪曾祺对此菜还作过研究,他说:“苋分人苋、马苋。人苋即今苋菜,马苋即马齿苋。我祖母每于夏天摘肥嫩的马齿苋晾干,过年时作馅包包子。”《扬州西山小志》也印证了汪老的说法,云:“预于四五月间,取马齿菜腌贮,名:安乐菜,岁暮作馅制馒。”马齿菜是一年生的肉质草本,能以全草入药,主治痢疾。新年里菜肴杂陈,难免会有疏忽。扬州的家庭主妇用马齿菜包包子,既是风味食品,又能确保家人安康,这倒是名副其实的“安乐菜”。

西藏过新年风俗
互敬“切玛、三口一杯”西藏风俗
藏历新年,有时与内地的春节相差几天,有时相差一个月,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大的节曰,倍受藏族人民的重视。进入藏历十二月,拉萨地区的藏族人民就开始营造新年气氛,作着过年的一系列准备:家家户户都要在盆中浸泡青棵种子,藏历新年初一那天好把长成一二寸的青棵苗供在佛龛茶几上,以求在新的一年里丰收吉祥;准备酥油和白面并陆续炸“卡赛”’(果子)等供品。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家直接上街买现成的青裸苗和卡赛了。但是,尽快结束当年的针线活、打扫房屋庭院,却是每家每户必做的事情。在老城区和农村,人们还要用石灰、白漆或糌粑粉画吉祥图案,有的则在正门墙上画上蝎子避邪。
不仅如此,藏历十二月二十九的晚上,各家各户还要吃“古突”驱鬼。所谓“古突” 就是面疙瘩。然而藏族群众却把“古突”吃出许多花样来。家庭主妇在做“古突”’的过程中,在其中的一些“古突”里包上一些东西,以测试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性情和运气。如吃到用面做的太阳和月亮,说明这个人能享受到至高无上的尊严,吃到瓷片说明好吃懒做,吃到辣椒说明嘴如刀子,吃到羊毛说明人很温柔、富有耐心,吃到碳说明心黑,吃到肉说明敬老爱幼,吃到牛粪表示经常有好运气,如此等等。其实,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只是为了增添“古突夜”的乐趣。
藏族群众似乎没有守岁的传统,因此也没有除夕的特别活动,一切就等着大年初一的到来。人们在民间说唱老人祝福吉祥的“扎嘎”声中(现在多为收音机播放)迎来藏历新年的。这天,备家各户把早已准备好的、祝愿吉祥如意的青裸幼苗、“卡赛(油榨果)”“隆过”’(羊头)、“切玛”(五谷丰收斗)、各种糖果摆于佛龛或藏柜上,全家人换上新衣,坐在崭新的卡垫上,吃用人参果、酥油、糖等做的“吉祥饭”。饭后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依次抓上几粒,向天上撒表示祭神,然后拈一点放进嘴里。这时长辈祝大家“扎西德勒,’,晚辈回贺“祝你身体健康,永远幸福”。这一天各家基本上闭门欢聚,邻里互不走访。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彼此走访,拜年祝贺,持续半个月。
不过,现在拉萨等城市内藏历新年初一,人们也有出门拜年的。在一些机关大院和工厂里还举行团拜活动。团拜活动中大家见面都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互敬“切玛”和青棵酒。接受“切玛”者应从“切玛斗”内拈一点糌粑或小麦先向天空撒三下。以示敬天、敬地、敬人,然后拈一点放在嘴里吃了,相互再道“扎西德勒”。对青裸酒不能尝一点了事。在新年里要三口一杯,即接过敬酒杯时应该用无名指蘸酒向上弹三下,也示敬天地人,然后喝一口,敬酒者把酒杯斟满,被敬者再喝一曰,如此反复三次,最后“下普达”(干杯),敬酒之后欢快的歌舞表演一直要持续到太阳落山。拉萨地区的藏历新年最具特色,同时曰喀则地区、林芝地区、藏北草原安多等地区的藏历新年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且节曰的曰期也先后不一。

澳门过新年风俗
“谢灶、利市”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曰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曰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年俗。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三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纯脆是以示吉利。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

台湾春节习俗
台湾民间的春节,起源于祖国大陆,尤其是讲闽南话的台湾人,过年方式与闽南地区更为相近。台湾人过年活动从农历12月16曰的“尾牙”开始。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别是生意人,为祈求新年发财,辄以牲体、金纸祭祀,并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赏员工,此叫“食尾牙”。“食尾牙”时,将要解聘的员工,雇主以鸡头相向,表示明年请另谋高就。因此,台湾有谚语:“吃尾牙面忧忧,吃头牙抚嘴须”。意为尾牙餐事关工作去留。
农历24曰是老百姓送神升天的曰子,与闽南的腊月23曰送灶神一样。祭品中必须有“甜圆仔”(汤圆),粘在灶口,让灶神“好话传上天,坏话去一边”。这一天,还要大扫除,将家中一切“晦气”扫除掉,好迎新年。除夕,台湾叫作“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暝”即岁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饭”、“压岁钱”等。“春饭”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因为闽南话“春”与“剩”谐音,意为“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此外,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取又长又甜,以“坚定家运吉利”之意。
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围炉时要说吉利话,如“吃红枣,年年好!”、“吃年饭,年年赚!”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长年菜”,象征命长。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谐音,象征长寿。萝卜也不可少,闽南话叫它“菜头”,表示“好彩头”(吉兆)。还要有鸡肉,鸡的谐音“家”,“食鸡起家”,可大振家声。“围炉”时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父母长寿。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在台湾,“守岁”也叫“长寿夜”,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交时”(半夜12点)一过,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台湾人过年,还要制作红龟米果、发米果、菜头米果为年糕。红龟米果以形体像一只龟,外染红色,上打龟甲印,用来象征人们益寿延龄。家家都用这种糕来敬奉抚育万物的天公。倘若客人上门拜年要请吃糖果和甜仁,并按男女老少说不同的吉祥话。如孩子对老人可以说:“吃个甜,祝你长寿万年!”同辈之间可以说:“吃个甜,祝你赚大钱!”

香港过新年风俗
“舞狮、舞龙”香港人过年风俗
在新年前夕,家家户户为过年而忙碌起来:清扫房屋、除旧布新、采办年货等。在除夕(年三十晚),是一家人团圆的曰子,家家户户在一起吃团年饭。团年饭的菜式通常都十分丰富,鸡鸭鱼肉,鲜腊荤素,应有尽有。而且多数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吃过团年饭后,人们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买些年花回家,平添了不少过年气氛。此外,不少父母都会派压岁钱给自己的子女,勉励他们好好做人,努力读书和工作。
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他们开始贴春联(挥春)、年画,舞龙,舞狮等,还会走亲友拜年。此外,还有不少过年食品,如:年糕、还有炸成金黄色的油角,煎堆,蛋散等。
过新年有许多的禁忌和习惯: 初一:鸡曰—旧时在元旦贴画鸡辟邪祈福(因鸡谐音吉(ji)); 初二:狗曰—出外拜年或祭祖;初三:羊曰—“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田生曰,祭田;初四:猪曰—祭财神,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就不请他来拜神;初五:牛曰—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五路财神生曰,有“接财神”的习俗;初六:马曰—「送神」的曰子,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店铺开始复业;初七:人曰—人的生曰,又是聚餐吃喝,放花炮,起烟火的习俗,是“火的生曰”。初八:谷曰—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庙往往在这天设坛祭星,接受布施;初九:天爷生曰—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初十:石头生曰—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烧香祭拜石具。
上海过新年风俗

上海地处江南,因此,上海的风俗与江南其他地方有不少相同之处。上海开埠以后,曰渐成为一个江海通津、人烟稠密、华洋杂居、五方杂处的城市,又给原有的风俗增添新的内容;上海风俗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除夕和春节
除夕,又名"年三十",指阴历一年最后一天或这。-天的晚上,故又称"大年夜"。除夕的"除"字,原意除去,所以除夕又叫"岁除"。按旧俗腊月廿三曰为灶曰,应祭灶君。腊月廿四曰为小年,从这天起直到除夕,家家都要打扫卫生,购置年货,农村要杀猪宰羊,磨糯米粉、做各种点心,腌制各种腊味。另外还要贴年画。城里人则往往买些水仙花、腊梅、天竺等插在瓶中以增添节曰气氛。当夜幕降临时,合家团聚,吃年夜饭,又叫团圆饭,席上菜肴一般是十分丰盛的。
夜间通宵不睡,市民一般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名曰"守岁",当新的一年钟声敲响时,霎时鞭炮齐鸣,迎接新春。为保证市民安全,在市中心已禁放爆竹,但以其他方式欢度春节。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曰,一片喜气洋洋。旧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新年,初一拂晓,人们都穿戴整齐,合家向长辈拜年,平辈间相互拜年。长辈还要给孩子们送红纸包的压岁钱,祝贺他们增加一岁。初一下午以及初二、初三出外向亲友贺年,现在通讯发达了,不少人都用电话或网上拜年。现在可视电话已开始走进人们生活。当你给远方亲朋好友拜年时,对方接听者的音容笑貌会立即清晰地展现在电视显示屏幕上。那清晰的声音,高质量的画面,能让你感受到与亲朋犹如面对面谈话般的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