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视栏目的分类包括哪些

一、 内分法:
依据电视节目的内容,可将其分为四类节目形态:
(一)新闻类电视节目
新闻类电视节目即对正在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可以从不同的领域,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传播世界各类信息,以满足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需求。
(一) 教育类电视节目
教育类电视节目即知识性的教育节目,其中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教育以及思想教育等节目。
(三)文艺类电视节目
文艺类电视节目即艺术性、娱乐性节目,包括音乐、戏曲、曲艺、舞蹈、杂技、电影、绘画等。他们不再是原有的艺术形态,而是经过充分“电视化”的艺术新样式。
(四)服务类电视节目
服务类电视节目即为民众和社会日常需要,提供具体服务的一种具体形式。其中,主要包括社会发展目标型、社会公益型以及日常生活型的节目。
二、 外分法
依据电视节目的外在形式,分为三大类:
(一) 综艺节目
这是一种保罗万象的综合艺术节目。它既可以集音乐、舞蹈、戏剧、笑话、故事、杂技、魔术、游戏于一身,也可以选择其中数项,根据内容的需要,加以自己灵活的编排、组合。然后,运用电视的光色效果、时空变化,独特的造型,构成供观众从事艺术鉴赏的电视节目。
(二) 主持人节目
主持人节目是以主持人直接出面与观众交流为其主要特征的电视节目。节目主持人是在传播者与接触者之间进行联系的“人物化”桥梁,是在节目规定时空、人事的假定中进行工作的非较色表演者。
(三) 受众参与节目
它是指受众直接或间接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演播过程所构成的电视节目。受众参与节目的方式分为;自娱性参与、竞赛性参与、激发性参与、荣誉性参与。等情况、
三、 评分法
依据电视节目的实用性,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一) 一般型电视节目
这不以特定的观众为对象,同事也没有特定的内容规范的。电视节目它为广泛的社会、人群服务,如《新闻联播》等节目。
(二) 综合型电视节目
这是一种“杂志型”的电视节目。它既可以是文艺节目总群的综合,也可以是新闻节目种群的综合,更可以是既有文艺性也有新闻性的综合。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特点。
(三) 专题型电视节目
它是具有特定内容范畴的电视节目,既有“新闻专题”型,也有“艺术专题型”。
(四) 对象型电视节目
它是以某一部分电视观众为对象的电视节目,例如,儿童节目《大风车》、青年节目《第二演播室》、妇女节目《半边天》、老年节目《夕阳红》等。
四、 依据银屏上已经涌现出来的电视艺术作品的客观实际,可将其分为四大类:
(一) 电视文学节目
电视文学节目即运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在屏幕上营造文学的意境,抒发深沉的思想感情,给观众以文学审美情趣的电视艺术作品。其中包括: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电视报告文学等。
(二) 电视艺术类节目
电视艺术节目即运用电视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兼容其他艺术样式所构成的,着重体现屏幕艺术美得电视艺术作品。其中包括:电视音乐艺术片、电视歌舞艺术片、电视风光艺术片、电视风情艺术片、电视民俗艺术片、电视专题艺术片、电视专题艺术片、电视文献艺术片等。
(三) 电视喜剧类节目
电视喜剧类节目即依据戏剧的结构方式或电影的时空转换,通过电视的传播媒介、制作方式和艺术手段,独立制作的、充分电视化的屏幕艺术作品。其中包括:电视小品、电视短剧、电视单剧本、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戏曲电视剧等。
(四) 电视综艺类节目
电视综艺类节目即以文艺演出为基本的构成形态,但经过了电视艺术的二度创作。其总体结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均具有电视艺术独特的审美形态,具有电视艺术的形式美。但是,由于它基本保留了原有的艺术形态,保留了舞台和演播室的演出形式,仅仅利用了电视的传播手段,故而还算不上真正的电视艺术,只能是电视艺术的一种“亚艺术”形态。它主要包括:电视综艺晚会、电视文艺节目、电视综艺栏目等。因此,电视文艺节目应该“充满欢乐的气氛,内容和形式要新颖,品味和格调要高,力求以健康、高雅、朴实、精粹的节目,使观众得到很好的休憩和审美的享受”。

『贰』 电视栏目化的优点有哪些

电视栏目化:来把同一内容或同自一风格的节目归为一个栏目,安排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播放,使其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和时间长度。
栏目化的优点:(1)使节目传播有了统一的秩序;
(2)培育固定的电视观众群体,有利于收视率的提高;
(3)使节目更加个性化,定位更明确,制作的形式与内容更加明确。

『叁』 电视剧栏目化的形成阶段 举例说明

电视栏目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而兴起的,对于我国而言,应该追溯到1958年中央电视台及一些地方电视台成立后所办的一系列节目,当时的电视栏目采取的是直播的形式,后来随着电视技术的进步,逐步采用录播的形式进行栏目的制作。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逐渐形成了在创办每个栏目时都要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保证在制作每期节目时都能围绕栏目宗旨进行制作。
一、多样化的探索阶段(1958——1979)
背景:中国电视诞生,对电视创作艺术探索。1958年2月,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正式开播。
美国等《60分钟》世界名牌栏目,明星主持人。
1、 从电视节目向电视栏目发展:
电视节目:狭义——电视传播的最小构成单位;
广义——涵盖了电视传播内容的整体。
电视栏目:由固定主持人、内容主体明确、风格和形式统一、定时定量定期播出的节目单位。
区别:①主持人:栏目,固定并成为外在标志;节目,不固定。
②播出:栏目,定期定时定量;节目,无延续性,播出时间不固定。
③收视对象:栏目,特定服务观众;节目,不固定,内容更广泛。
举例:《电视栏目解析》第6页,1958年——1961年北京电视台试播部分节目表。
2、 从社教节目为主向各类专栏发展:
在电视创办初期,社教类栏目在整体栏目中占多数。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电视节目已经形成了由新闻、文艺(含电视剧)和社会教育节目构成的三大支柱节目。
①新闻栏目:从初期的《电视新闻》和《国际新闻》到1978年的《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办成功,标志着新闻节目成为节目主体,“新闻立台”的观念确立。
②文、体节目:由以演播室直播和实况转播为主开始向专栏发展。
③服务性节目:之初的《实用知识》、《气象预报》等到20世纪70年代末普及服务性栏目。1979年8月开办的《为您服务》专栏引起社会较大反响。
3、 从封闭制作向开放协作发展
二、栏目化的形成阶段(1980——1999)
背景:观众对电视节目播出的准时性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电视节目大量增加,栏目种类齐全,电视大量普及,但是由于电视节目的栏目和播出时间没有固定化,栏目本身的时间长度也没有规范化,因此央视率先提出“栏目化”。1984年7月,栏目化播出;1985年,全台栏目化,共80多个专栏。
电视栏目化:把电视节目分成多个专栏的编辑形式和播出方式,即将反映同一内容和同一类型的节目归为一栏,使它有固定的名称、标志、开始曲和时间长度,并安排固定的时间播出。
栏目化的标志如下:
1、栏目规范化
主要指编排技术层面,要求做到电视节目定时间、定内容、订栏目,按时播出。
第一,从制定规范的栏目时间表开始。将栏目固定化和长度规范化。
例如,各栏目的时间长度分别定为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和30分钟等不同规格。《梦想中国》45分钟,《康熙来了》节目时长50分钟,《艺术人生》节目时长由原来的30分钟延长至50分钟等。
第二、栏目规范化实现的关键在于节目编排。
栏目编排,是指决定具体的各种节目条数、播送时间、播送顺序和播送内容的结构等。
例:2006年9月2日的央视第一频道节目单:
19点《新闻联播》,然后天气预报,19:38《焦点访谈》已成为一种固定的编排样式。
1 9:55 电视剧:海之门24/45
20:47 电视剧:海之门25/45
21:40 轻松十分:2006-63
22:00 晚间新闻
22:39 同一首歌(精华版):2006-33
23:32 电视剧:羊城
00:29 电视剧:羊城风暴11/18
01:21 见证:2006-21
01:55 讲述:2006-246
02:18 探索·发现:2006-198
02:48 开心辞典:2006-29
03:33 见证:2006-215
04:00 讲述:2006-245
04:28 见证:2006
2、栏目类型化
栏目类型化,是指电视节目按照不同的内容类别进行系统的编排的一种状况。
电视栏目化就是要将丰富庞杂的传播内容,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将其归类制作管理。
按照类型划分电视栏目:新闻性、教育性、文艺性、服务性和教学性节目。
收视对象:各种定向性节目。《半边天》妇女类节目;《夕阳红》老年类栏目。
3、栏目个性化
背景:电视的栏目化特征日渐突出,并且出现了频道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栏目的类型不断扩展:新闻评论类、经济类、专题纪实类、体育类、娱乐类、音乐类以及综合杂志类等等,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空间。随着各省级电视台节目上卫星,频道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纵观几年来电视事业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栏目个性化”是电视节目生存的根本。尤其是第四媒体--网络对传统媒介形成强烈的冲击,这样的要求就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如何能让观众在自己的栏目上停留更久,只有求新求变。这一切归根到底都在于栏目的个性化。
电视栏目的个性化体现在栏目整体构思与创意个性化,栏目的主持人、记者个性化,栏目表现形式的个性化。
①电视栏目整体构思与创意必须个性化。
整体创意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栏目设置巧妙,构思另辟蹊径,对栏目整体的创意独树一帜,别出心裁。这就需要花大力气做前期的调查与策划工作。电视界目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栏目的定位要准确”。这里所说的“定位”涵盖了电视栏目的内容以及受众层面的内容。
A、受众定位。电视栏目对受众的定位需要进一步细化。譬如,定位于女性观众的栏目,其中又分为青年女性、中年女性等,女性的阶层又分知识分子型、白领丽人型、普通工人型、农村妇女型等等,而且这些类型还可以细分。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栏目,由于准确地找到了栏目观众的定位,所以成为受女性观众欢迎的栏目。但这样并不意味着栏目一定要博得女性观众的认可,如果有男性观众感兴趣当然更好,这并不影响该栏目的收视率。
B、根据选题范围定位。栏目的选题范围必须明确才能吸引观众。在电视频道分工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准确地界定栏目的选题范围是进行栏目定位最根本的保证。例如,《人与自然》栏目的定位是宣传自然生态的状况、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思想。它的目标观众是所有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人们,并希望能够争取更多观众来关注自然生态环境。又如《今日说法》栏目,定位于普及法律知识,目标观众是一切想了解具体案例和法律知识的观众。这样的栏目定位都是依据其选题的范围。
C、栏目所涉及时的内容必须引人入胜。例如,《焦点访谈》栏目的定位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它敢于触及社会问题,贴近观众,节目的风格以现场纪实采访报道为主,真实而生动。由于节目内容吸引观众,所以该栏目拥有稳定而庞大的收视群。
D、除了内容之外,选题的角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问题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如果能够换一角度分析,有时就会发现它其实也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一个成功的栏目必有准确的栏目定位,否则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
②电视栏目的主持人、记者个性化。
个人在电视媒体中起着语言的作用,是交流和传播信息的重要中介。在世界电视媒体的发展中,这一点已有共识。培养自己的富有个人魅力的名牌主持人、名记者,已是关系到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是提高栏目收视率的保证。西方电视媒体栏目主持人,尤其是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人,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
像美国的电视新闻述评性栏目《60分钟》、《48小时》等,都有自己的名牌主持人。
在电视新闻评论中,主持人、记者个人的学识、风度、气质、亲和力及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成为新闻评论节目内容和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新闻评论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和记者的个性化参与。对主持人和记者应给予宽松的环境和氛围,鼓励他们以自己的见解和语言来发表意见,只要不违反党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的利益,允许有展示自己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合乎个性的语言的机会。
媒体自身更应有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和造就独具风格、有鲜明个性的主持人,用他们的个人魅力来塑媒体的形象。
③对于一个电视栏目而言,其表现形式也必须具有独特性。
比如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主持人出镜的方式等等,都应该有相对稳定的样式,从相对稳定的样式中来体现栏目的个性特征。现在各电视台都非常重视对栏目的包装。栏目包装在很大程度上是栏目走向个性化的第一步。
电视栏目的个性化,带动了一批名牌栏目的产生,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和《东方时空》都已成为中国的名牌新闻栏目。(前者:新闻评论栏目;后者:杂志型新闻栏目。)总而言之,个性化的栏目就是要为观众提供一个多视角、多见解、多层面的电视节目,使其能够增强媒体的活力,从而体现媒体未来的潜在特质。
三、专业化的发展阶段(2000——)
20世纪末21世纪初,电视已进入以频道专业化作为电视栏目设置与编排基础的时代。
例:央视有16个频道,体育频道、电视剧频道、电影频道、少儿频道、综艺频道、教育频道等;河南电视台有8个频道,有卫星频道、都市频道、经济生活频道、法制频道、电视剧频道、公共频道等。
可以说电视专栏也随之进入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阶段。
1、频道专业化的栏目设置
频道专业化: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市场的内在规律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由于有了针对性,不同的目标观众向细分化方向转变,并对专业频道的定位和栏目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 专业频道与特色栏目
目前我国的专业频道设置大致有:新闻频道、经济频道、都市频道、影视频道、文艺频道、体育频道、科教频道、少儿频道、信息频道、女性频道和法制频道等。
例1:央视第10套节目——科学教育频道,以“教育品格、科学品质、文化品位”为宗旨,开办了富有科教特色的27个栏目,如《探索发现》、《科学调查》、《百家讲坛》等。
例2: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新闻栏目《都市报道》、《都是快报》,今年都市报道的女记者曹爱文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
河南电视台第六频道“精品博览频道”,综合精品栏目,如《越策越开心》、《娜可不一样》等栏目。
② 专业频道与品牌栏目
品牌:用来识别一个卖主的货物或劳务的名称、名词、符号、象征或设计,或其组合。它是一种质量和信誉的保证,代表这个产品。
电视栏目是电视频道的内核,电视频道的竞争直接体现为各电视节目之间的比拼。频道品牌化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就是栏目品牌:中央电视台90%以上的广告收入来自只占栏目总数10%左右的名牌栏目;《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晚间新闻》等名牌电视栏目成就了电视湘军……一个电视频道如果没有名牌栏目的支撑,这个电视频道就无法堪负品牌化的重任。数字电视时代更需要精品电视栏目。
品牌栏目决定影响力:中国电视产业90%的节目是亏本的,央视90%的广告收入来源于10%左右的品牌栏目,中国电视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栏目创新势在必行。
据统计,国内有三千多个电视频道,上万个栏目,但能让观众记住的品牌栏目却寥寥无几,电视频道数量的激增与收视人群形成了鲜明对比。2005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上的年度电视节目,均来自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和凤凰卫视。
目前,中央电视台仅栏目化生存的节目就有数百档,各个省市级电视台也有几十档甚至上百档栏目,如此众多节目资源,表面上看非常热闹,但实际上却是各个频道栏目大同小异,雷同现象严重,可供观众选择的并不多,品牌栏目更是屈指可数。
以财经节目为主的央视二套,拳头栏目《经济信息联播》、《经济半小时》的收视率并不高,但影响力很大,广告收入也很多。《对话》这样一档商务高端人士的谈话类节目,它的收视率在频道内的排名肯定不是最高,而这个节目的投入产出比却达1:4,是全频道最高的,央视二套的广告收入在央视总的广告收入中仅次于一套。
2005年,央视经济频道举办“我喜爱的中国品牌”评选活动时,充分整合全频道力量,《经济信息联播》诉说“品牌故事”,《中国财经报道》透视“品牌现象”,《对话》则开辟“品牌谈”等,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③专业频道与系列栏目
专业频道以整个频道为单位进行定位划分,只有按照各自的专业定位向纵深发展,才能充分发挥专业频道的功能作用。
例: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的晚间栏目面向青年学生,组织播出系列栏目《青春无限》、《青春攻略》、《青春榜样》、《青春实验室》等。
例:北京电视台第七套节目,生活频道,围绕百姓生活,《生活全天候之专家门诊》、《生活全天候之健康生活》、《生活全天候之北京精品生活》、《生活全天候之北京社区生活》等。这些富有的栏目设计,使北京生活专业频道在电视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2、制作专业化的节目趋向
制作需要专业化,就需要让一部分节目源通过市场解决,而“制播分离”是行之有效的最佳方式。在我国电视界,早已在影视剧和体育节目中实行了市场化运作。
制播分离:将节目制作的职能从电视播出机构内剥离出去,成立专门的制作公司,电视台主要负责节目的评估、收购和编排播出,它与独立的节目制作公司是一种买卖关系。例如电视剧及电影的制作与播出。“制播分离”是市场化的产物,也是全球信息化时代广播电视媒体竞争与发展的需求。
主要的表现有:
① 国际间的交换与市场购买
例:央视国际新闻的播出,改革开放以来,央视已与19个国家的电视媒体签订了24个电视台合作协定。
② 国内:
第一、社会专业制作公司
例1、赛迪影视制作公司,制作的大型信息科技资讯栏目《环球IT报道》,在全国40余家电视台播出。
例2、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成功制作《娱乐现场》,作为中国第一档以栏目化形式或市场化运作出现的电视娱乐新闻节目,在经济和声誉上取得巨大成功。从1999年播出后,在全国300多家电视台联合播出,资产从10万元上升到上亿元。
第二、国内电视台内部制作节目的购买与交换
例1、湖南经济电视台经过改装的《真情》栏目,从2000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四套播出。
例2、湖北电视台《往事》谈话栏目被北京有线电视台买断了2001年在北京地区的播放权。
附:
1、传奇传媒人物——王长田(北京光线电视传播有限公司总裁)
王长田先生于198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98年10月开始投资创立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后来发展为北京光线电视传播有限公司),现任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董事长、总策划,光线时代资讯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光线电视传播有限公司总裁。经过短短四年的发展,光线传播已经成为了我国内地最大的民营电视节目供应商之一,每天的节目制作量达到了4.5小时,客户总额达到了230多家电视台的500台次,覆盖了我国内地的全部地区,收视观众超过了10亿人。
光线传播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民营传媒企业发展的奇迹。从1998年底的白手起家,到目前已经拥有了全国知名的电视节目上十家,例如《娱乐现场》、《海外娱乐现场》、《娱乐人物周刊》、《音乐风云榜》、《体育界》和《音乐早餐》等。经营模式也从单一的电视节目制作发展为融策划、制作、包装、发行、广告和增值业务等产业环节为一体的完整的电视节目工业化流水线,同时开始涉足影视制作发行、商业性演出、演艺经纪、大型宽频网站运营以及大型娱乐杂志等业务领域。与业务规模扩张相伴随的是经营业绩的大幅增长,1999年,光线传播的主营收入总额尚不到100万元,而到了2002年,光线传播的主营收入总额已经达到了1.5亿元。如此惊人的成长速度既证明了我国影音传媒产业内的巨大发展潜力,同时也是王长田先生在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卓越经营才能的体现。
2、传奇娱乐节目——娱乐真人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成功的分析

『肆』 纪录片栏目化始于哪年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探路,上个世纪90年代,纪录片栏目应运而生,成为纪录片与电视结合的主要生存形态。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雨考验之后,市场化道路作为电视纪录片栏目扎实生存根系、扩大发展空间的唯一途径,已被业界普遍认可。

中国的纪录片由来已久,可以说中国的电影史就是一部纪录片史。

纪录片真正开始市场化是以1993年在北京和上海几乎同时办起的两个栏目《生活空间》和《纪录片编辑室》为主要标志。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曾经创下36%的高收视率,并涌现了一大批规模巨大、内容深刻、制作精良的纪录片。

栏目化是纪录片在大众传播时代的一种生存策略,《生活空间》与《纪录片编辑室》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纪录片栏目化的开始,之后电视纪录片栏目便风行全国。

这些纪录片栏目之所以获得较高的收视率,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20 世纪90 年代初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的变革使民众的意识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观众提出了对精神产品的迫切需求。

二是,纪录片栏目化给观众最大的感受就是纪录片的平民化视角,观众通过这些节目看到了身边的人和事,这些形象使观众感到亲切,并透过镜头对身边的生存与发展开始了反思。

第三,纪录片栏目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创作者,制作出一系列的精品节目,打造出一系列的品牌,形成了较大的号召力。 比如:1993 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开播,“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这个每天播出的电视纪录片栏目,曾一度深入人心。

『伍』 频道特色化是什么意思

频道走“综合频道专业化方向”,寻求频道的风格化、特色化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这就要求节目定位的风格化、特色化、对象化的形成。(1)频道自办节目整体的特色化。节目定位的第一原则是发挥既有优势,形成类型节目组合。目前,业界代表性观点有“菜系理论”与“宴席理论”。“ “菜系理论”解决的是频道的节目内容定位问题,而“宴席理论”则是解决频道内的节目设置问题。两者的综合则是一套完整的、形象化的卫视频道节目定位理论。对各家卫视而言,认清自身在全国竞争格局中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如湖南做综艺娱乐、河南做戏曲、上海做财经等,通过对频道特色化的改造,来强化频道特色,发挥既有优势,形成更富竞争力的新优势。在明确频道内容风格定位的基础上,再进行全频道的节目体系整体设计,是卫视改版和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思路。
(2)名牌栏目的品牌化经营。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品牌栏目也是频道的生命。名牌栏目是不易再生的稀缺性资源,是电视频道为观众所期待、识别和选择的标记。品牌栏目具有“三高”特点:高知名度、高收看频次和高欣赏指数。名牌栏目的品牌形成要经历成长期、发展期、成熟期这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栏目品牌化经营策略也应有相应的调整,我们将之归纳为成长期的重点扶持策略、发展期的品牌推进策略、成熟期的品牌延伸策略。品牌延伸战略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因为一个强大的品牌往往能够使延伸产品迅速得到市场认同,因而节省广告和促销的开支。中国电视市场目前还处于轻量级竞争状态,品牌延伸会比企业界有更大的成功机会。对当前各卫视现有的名牌栏目而言,大胆而谨慎地进行品牌延伸,是一种迅速有效地提升频道知名度的手段。需要明确的是,品牌延伸不是盲目地将名牌栏目进行裂变和复制,而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目标观众重叠原则。这样可利用名牌栏目的观众群来迅速扩大新栏目的观众规模,提高新栏目的观众识别率。
②内容风格接近原则。使频道内主要支撑性栏目在风格上不形成直接冲突,有利于频道特色化、风格化的形成。
③宁可放弃品牌延伸也不能使名牌栏目定位受到冲击的原则。品牌延伸是“双刃剑”,处理不好会冲击现有品牌,企业界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因此,节目改版要维护名牌栏目稳定性,在节目名称、主持人、播出时间等方面切不可轻易变更。进行品牌延伸要作前期充分的可行性论证,明确原有品牌的准确定位和竞争优势,通过品牌延伸使品牌优势更加明显,观众规模得以扩大,并适度对老品牌进行品牌的维护、更新,使品牌节目常葆青春。

『陆』 电视节目和电视栏目的区别是什么

电视栏目把一些或一组题材内容、性质、功能目的,或形态相近的版小节目纳入一权个定期定时长的某时段中播出,并将这一定期、定时长播出的某时段冠以名称,这一冠名播出时段的节目我们习惯于称为电视栏目。电视栏目是电视台每天播出的相对独立的信息单元,主要是单个节目的组合,是按照一定内容(如新闻、知识、文艺)编排布局的完整表现形式。它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即起止时间固定)、固定的栏目宗旨,每期播出不同的内容,来吸引人们的视线,给人们带来信息知识、享受、欢乐和兴趣。在一定时期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开设特别栏目,叫做特别报道或特别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栏目在2003年“五·一”期间播出的《“五·一”七天乐》特别节目等。
电视节目指电视台通过载有声音、图像的信号传播作品的节目。 电视节目制作主要分成三个过程:创意与选题、拍摄、后期制作。编辑属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主要由早期的线性编辑与目前较为流行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二个发展阶段

『柒』 电视栏目和电视节目的区别

电视栏目把一些或一组题材内容、性质、功能目的,或形态相近的小节目纳入一个定回期定时长的某答时段中播出,并将这一定期、定时长播出的某时段冠以名称,这一冠名播出时段的节目我们习惯于称为电视栏目。电视栏目是电视台每天播出的相对独立的信息单元,主要是单个节目的组合,是按照一定内容(如新闻、知识、文艺)编排布局的完整表现形式。它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即起止时间固定)、固定的栏目宗旨,每期播出不同的内容,来吸引人们的视线,给人们带来信息知识、享受、欢乐和兴趣。在一定时期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开设特别栏目,叫做特别报道或特别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栏目在2003年“五·一”期间播出的《“五·一”七天乐》特别节目等。
电视节目指电视台通过载有声音、图像的信号传播作品的节目。 电视节目制作主要分成三个过程:创意与选题、拍摄、后期制作。编辑属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主要由早期的线性编辑与目前较为流行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二个发展阶段

『捌』 什么叫做广播电视的栏目策划和栏目化

栏目内容策划

1) 综述:
从内容策划的角度,重点强调集多条展现途径和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视频专题式直播"方式,该方式以"视频直播"为核心,附以全面的专题围绕。既可将直播活动同步呈现于受众,同时配以详尽的专题栏目,采用图片、视频、FLASH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受众更加良好地了解直播活动的背景情况,从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开宣传活动。
整个运作周期分有三大阶段,分别为前期宣传阶段、直播阶段和后期深入报道阶段。每一阶段均有不同的展示侧重点,由不同的制作队伍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合作完成页面设计、内容加工、视频采编等具体工作。
2) 前期宣传阶段
在直播前夕完成直播页面及相关专题页面,提供发布'活动信息'的版面空间,以页面发布配合其他形式的宣传手段展开前期宣传工作。该阶段的具体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直播页面的设计及专题栏目的策划、制作上。
在页面设计上,将充分考虑直播对象的特点、直播客户的公司整体形象、直播周期的长短,根据直播客户的各项具体要求由网站设计师和后台多媒体工程师打造直播及专题页面。
在专题栏目的设置上,以满足'宣传'及'背景介绍'两大目的为原则,以科学的栏目设计帮助客户良好、畅通地传达其宣传目的,帮助受众多角度地了解宣传对象的综合情况。以企业产品发布会直播为例,在栏目设定上,将不仅具有展示该产品的特写栏目,还将另外设有对有关生产厂家和企业进行重点介绍的栏目,同时,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些性能对比类栏目、扩展性内容栏目、调查功能类栏目、反馈功能类栏目等等。
在专题页面的前后期内容制作方面,编辑队伍会及时将直播客户提供的有关宣传资料和背景资料(包括:视频、图片、文稿等)进行筛选、整合,配合视频制作、动画策划、文字撰稿、图片截选等后台加工手段,完成直播页面内容的准备工作。
最后,由各环节统一配合,将页面与直播专区的首期内容融合,完成直播专区的首期页面。
3) 直播阶段
在直播阶段过程中,可根据客户要求,指派采访小组,从不同的角度,配合直播拍摄内容展现直播现场的立体情况。
同时,还将在第一时间对直播流进行采集压缩,以最快的速度为受众提供直播现场的点播服务。
为了在直播阶段让用户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我们还可通过强大的后台编辑基础支持直播期间的专题栏目内容更新要求,帮助企业随时将动态信息传播给最终受众。
4) 后期深入报道
通过此阶段的工作,受众可以详细而完整地了解直播对象和直播活动,加深受众对整体活动的印象,使其获得有关直播活动的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的信息资讯,并且通过后期主题化加工处理,页面展现内容将更加具有欣赏性及针对性。
在如何使网上视频直播活动圆满结束和如何让直播内容更深入、更系统方面,视频编辑队伍将发挥其优秀的创造力。创意策划、视频数字化采集、视频编辑、后期配音、文字配稿及快速上传等一系列严密配合的工序,会将直播现场层次不够分明、重点不够突出的视频录像采用主题制作方式进行后期加工,对直播活动进行更加系统和多层次、多角度的后继报道。同时,为企业提供可直接保存的公司历史资料。
通过网上"视频专题式直播",即使无法置身直播现场或无法及时收看网上直播情况的受众也可更加详细地了解直播现场的真实情况。从而有效地减小了直播活动覆盖范围的局限性、增加了直播活动所能容纳的群体数量,加大直播活动的影响力。
对于网上视频直播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质量问题,我们已积累了相当的运作经验,培养了能够紧密合作的项目团队。

中国电视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走过了三个阶段,即节目化阶段、栏目化阶段、频道化阶段。电视的栏目化操作是时下一个大的趋势,而栏目化操作其实只是一个中期阶段。大家都在做栏目,可是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去突破它?有关栏目操作的规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讨的。

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电视运作形态基本上是节目化阶段,还不存在栏目操作的概念,如《望长城》《话说长江》《话说运河》都是节目,不是栏目。节目化操作时期,是以制作人为核心的时期,适合中国电视发展的初级阶段。从节目化阶段逐渐进入到整齐划一,有固定时长播出的栏目化阶段,中国电视从制作人中心转为了制片人中心,这个中心是一个管理者,而不仅仅是创造者。在节目化阶段,制作人中心是以编导自由意志为中心的,想做什么就可以是什么;而栏目化阶段的制片人为中心时,哪怕创作者有再好的选题,如果不符合栏目的常规样式,破坏了栏目对于观众的约会意识就不能去做,这就是栏目化时期节目的操作规则。所以当制作人的自由意志逐渐进入一种有序管理,制片人这种核心的规范越来越提高的时候,栏目化操作的一些基本元素和规则也就为多数人所重视和接受。下面就栏目化操作谈几个规则:

栏目播出时段上的科学编排

现在电视人都在讲什么时段是最好的时段,我认为作为时段今天已经没有最好的,只有唯一的,即使是黄金时段也是相对的。因为所谓的黄金时段只是在规避原则下相对的黄金时段,有些次黄金时段能被逐渐开发出来就是这个原因。如中午时段的有效含量正在逐渐提高,它恰好是人们在职业场合午休的那段时间,各个办公室都开着电视,这时候一些社会化问题能吸引大家的关注。最早拉动这个时段的是央视的《今日说法》。后来各个台的法制节目基本上都趋向于向中午时段靠拢,因为这个时段不可能是娱乐和情感话题的时段,娱乐和情感的东西必须是观众处于自然的角色,也就是所有家庭成员坐在沙发上,嗑着瓜子,聊着天看的节目,而不是在社会角色的公众场合中。所以,栏目在播出时段上要找准收视心理的牵动性,这比盲目竞争所谓的黄金档要有效的多。而且一个好的栏目能够找到一个好的重播时间,也应该是对此栏目的一个很好的连动。现在有不少重播时间在编排上还存在不够科学的随机性,哪有空就往哪填。国外节目编排有个概念叫集装箱框架,所谓集装箱框架就是不管你有什么节目,由我制定节目编排,这个制定节目编排的部门在电视台一般是总编室。先由总编室拿出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就像火车皮里的集装箱,先给它打上标签,如在早间、上午、午间、下午、晚间五个时段,可能根据收视市场分析,会指向性地有一些栏目的标签,再来安排节目,把节目放进去。

在整个集装箱框架里面还有一个规则,即整点拉动原则。我们现在看电视报,经常有播出时间为15:04、18:23等零碎的时间概念,这不要说电视台播出的时候是不是真的遵守这个时间,起码对于观众来说是很难记住的,无形中也就影响了收视率。实际上所有重要的栏目都应该放在整点或半点,最方便观众记忆的时间,这是一个收视习惯。到了整点的时候观众一般会整个搜寻一遍台,这时一个好的栏目如果开始的话,就会拉住他,所以在节目编排上要在时段上、对象性上去做调整。

栏目播出时长与观众的心理收视时长相契

一个好的栏目能使观众看完后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会产生一种再睹为快的收视冲动,为什么?因为在今天广泛的收视视野下,拉动观众吸引力的,首先是栏目有效的信息量,信息量在栏目优劣的评分中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对于电视栏目在欧美有一个很流行的评价标准,用英文表述,就是吸引观众的三元素“I”。第一个“I”就是Information,即信息量;第二个“I”是Interesting,即趣味量;第三个“I”是Impact,即公众影响力,即有多少老百姓喜欢,是不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话题。如果一个栏目具备这三点,有充分的信息量,有足够的趣味,再有一种公众的影响力,那这个栏目应该是好看的。但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我们播出去的信息量很多,可能是100%,但是观众能听进去的就是20%。这说明我们在一个栏目中传递的有效信息含量不高。然而一档栏目到底有多少有效信息量不应该是从传播者角度来评估,应该是由接受者去评估。电视行业是一个传播方式反制约生产方式的行业,传播效果对于做什么节目和怎样做节目有一种非常残酷的反制约,我们必须按观众的心理期待去做节目,掌握好观众的收视心理时间。

栏目要有常规形态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栏目名称固定的情况下,将栏目在形态上经常变动,经常调整是一种栏目的创新,是适应观众求新心理的节目改革,有利于提高收视率。其实这种过于频繁的形态变动,是很不利于栏目周期播出的。因为栏目的周期播出对观众形成的吸引有一定形式上的凝聚力,就是让观众看到的东西必须是他所熟悉的,其中有一种默契形成,所以,作为栏目要保持常规形态,不宜经常变化。

当然电视栏目的常规形态还有很多须掌握的元素和遵循的规则,如栏目的整体包装。包装是电视台的日常维护系统。一个媒体最经常给观众看到的其实是它的包装,通过诸如5秒的标识演绎,30秒或60秒的主体形象宣传片,系列的主持人宣传片等等,这其中传递的会是它给观众的承诺,以及它自己的宣传理念。

对包装来说,标识的演绎是很必要和重要的。如浙江卫视的“Z”,这个标识给人的印象是较深刻的。因为这个“Z”曾经被演绎成浙水流过,是一条河流,演绎出这个“Z”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曾经被演绎成一个江南女孩用一个绷子在绣花,绣出来的也是这个“Z”;演绎得很有文化气质。还有很现代气质的红绸舞,舞出来的还是这个“Z”。就这一个“Z”的标识,浙江卫视进行多版演绎,又很直观,作为小隔断,小片花,一天到晚不停地在栏目间隔中播放,使观众从这个“Z”联想到浙水,从而联想到浙江卫视。

任何一个包装系统里面都有三个基本元素,一是基本的标识logo;二是识别色彩;如CNN非常理性的蓝调,凤凰卫视的金色,四川卫视的大红配大绿,所有这些都是一个台区别于其它台的基本识别色。三是基本的识别声音系统。这个声音系统不能今天一段萨克斯《回家》,明天一段雅尼的音乐,随便作什么都可以。其实识别声音系统对维持观众对一个台的关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日常包装是在一个栏目化播出系统里面非常重要的手段,这是一个常态栏目必须的常态包装。

作为省级上星台的新闻栏目,形态上要单纯;在选题含量上做得更精细,对有意思的选题要有外拍;在采访声音上更加民生视点,更加接触到老百姓最具体的东西;在整个的串接、播报方式上更加口语化,平民视角,进行信息的粘连处理;演播室做得更有亲和力。

要有强档主持人

主持人是一个台最讨巧的生存策略。任何一个省级卫视台应该都有自己的主持人资源,但是如何把这个资源转化成效应,这就要做好包装,这个包装可能会是非常大的策略出台。打造一个台的栏目品牌,一要有强档的节目;再就是要有强档主持人。一个台如果有几个非常有个性的主持人,不仅他(她)们的叙说方式,而且个人背景也能对观众形成一种吸引力,这个台就一定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栏目。而这也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生存策略,凤凰卫视中文台从它的资金、规模和它拿到的政策来看,都非常薄弱,论实力凤凰卫视中文台远远不如内地的一个省级上星台,它的生存空间很小。但是它制定了有效的三大战略,都很省钱,唯一花钱和花大力气去包装的是在第三方面,即主持人包装上,这是凤凰卫视中文台投资最大,最下心血的方面。它的每一个主持人,都是作为全台的符号去进行。现在很多境外媒体,如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也是如此运作的,从一开始要包装这个人就实行这一理念。他们招聘主持人有很多要求,但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要求是广院毕业的单纯学生,而是要求主持人背后要有故事,这个人有故事才舍得花钱去包装他。如他们做了一个警方的节目,筛了很多材料招聘的这个主持人是一个生活经历特别离奇的人。他是中国在警方、警察学科中学历最高的——博士;他最早是学自然科学出身的,学成以后当了五年的长跑运动员,拿过冠军;然后他出国,跟国际警司有很多的合作……又回国了。为什么要如此挑选主持人?理由很简单,在先期的宣传策略上,他个人的经历就会像传奇故事一样吸引观众。之后在这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步都会为他做全力包装,也就每一步都会吸引人。所以说,包装主持人绝对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情。实际上我们有不少主持人,有一种气质、素质,怎样去把这个效应做出来,这是栏目化操作里面非常主打的一个方面。

多元素交叉运用的简化方式

在我们遵循栏目化操作的规则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凤凰卫视中文台的两个操作方式,其实这两个都是很简化的方式。第一个方式是借别人的直播信号做自己的直播节目。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柯受良飞黄的宣传。这其实是CCTV花大力在策划的一次直播活动,凤凰卫视中文台只是借央视的信号。就是在这个信号平台上,他们第一次集体推出了吴小莉、陈鲁豫、窦文涛、许戈辉这样一批主持人,在这个直播里面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有那么多声音在传递,那么多面孔在给人以人格化的传播,他(她)们对老百姓不是在讲一件事,而是每个人分别在讲趣闻、讲故事。如香港、澳门回归、戴安娜葬礼,凤凰卫视中文台都会借着他人信号做自己的重新包装。在香港回归直播中,当总督最后离港,彭定康的车在总督府前面绕圈的时候,央视拍摄的报道只是他的车在绕圈,没有其它信息出现。凤凰卫视中文台则利用这个镜头调出来一批资料,告诉观众,按照港督离府时交接仪式的惯例,他的车应该是绕两圈,然后交给下一任总督,但因为彭定康是最后一任,没人接替他,而彭定康又是最微妙的一位,他上台是在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之后,也就是说他所执的政权是一个注定要交出去的政权,所以这个时候,那种沧桑,那种心情都在这绕圈里面;然后就用调侃的形式介绍彭定康的趣闻。这种报道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加工,对于省级卫视台其实有很多时候也应该注重后期的加工。(我们可以预计,今后节目制作这一块将会被前期的有效策划和后期的有效剪辑给分担掉。)凤凰卫视中文台实力充实后才有自拍节目,在创业之初,它只是去借助它人的东西进行后期加工,这是它的一个策略。

凤凰卫视中文台的第二个策略是一种很简化的方式,就是我们所了解的凤凰的播报方式。他们最早的“说”新闻其实是出于一种尴尬的政策条件,是技术上的不足和资金上的匮乏所造成的,因为它无法实行太多的外拍,只好拿几张报纸,让陈鲁豫一早站在那开始“说”,这样,凤凰卫视中文台就建立了一种“说话”的方式。陈鲁豫一早在说,窦文涛中午在说,吴小莉晚上在说,然后再加上嘉宾们还在说,所有人都在说,而这个“说”对观众形成了一个非常有人格特色的交流方式,这虽然是一个栏目操作的简化手段,但其中体现的是一种多元素交叉处理,简化的方式中有其它一些元素表达出来,效果则奇好奇妙。

加大媒体智慧含量

电视栏目的操作有规则,有模式,有各种元素的交叉处理和协调运用,其中最不可缺的是媒体智慧,它是将一个媒体的立场、导向能够生动贯穿始终的主线。

举例来说,有家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播报,内容有四,其一,有家商场设了一种投币箱,有些顾客找回来的零钱,一分两分不愿带了,就扔里头了,结果这天商场拿出投币箱来捐款,发现里面数额惊人;其二,日本又一次修改教科书,仍然歪曲侵华历史;另两条是社会扶持行动。就这四条,看起来有国内的,有国际的,互相之间都不沾边。但主持人用一个小的话题把它们连了起来,这一话题就是“大与小”。他说世间万物中,大与小一切都是相对的,一分钱是非常小的小事,但是你没有想到那么多人不经意扔一分钱,最后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募捐数额;改教科书,只是一句话里的几个字,一件非常小的事,但是这件事上升到一个民族利益的时候又是一件非常大的事;这位主持人就是用“大与小”把几件不相干的事串在一起,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这种串连方式,其实体现的就是一种媒体智慧。今天的电视媒体,作为从业人员,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一种智慧的含量。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已经不再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年代了,从业者仅有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有一种智慧。现在你花一毛钱可以买一包针,为什么硬要花一辈子功夫去磨针呢?有记者回来说我今天多认真,为了拍一个三分钟的采访,我拍了三盘带子。我认为这个记者一定是非常差劲的记者,他从这三盘带子里去剪这三分钟,可见他一开始的提问是无序的,是没有组织的,也就是说采访现场是失控的。我认为在这种采访里面,偏笔越少,成活率越高的记者越是智慧的记者,能拍一盘决不拍三盘,能拍半盘就不拍一盘,因为评价一个记者的工作首先要看的是他的效率和一开始掌控局面的能力。

以上所讲的都是在栏目化操作中一些元素和规则的处理,目的就是为创品牌栏目协调出一个最好的效果。◆

『玖』 电视节目策划和栏目策划的区别是什么~

一、正如你所说,电视栏目与节目策划的确是大同小异,既然小异,当然回有区别:
1、时间或周期答上区别,栏目是一个长期的节目,节目不一定是长期的。比如春节晚会,是一个节目,严格来说不是一个栏目。
2、内容上的区别,还以春节晚会为例,春节晚会定位是一个栏目,那其中相声、舞蹈、歌曲、小品等表演就是一个节目。
3、栏目是比较长久,固定不轻易变的,节目是天天变的,像焦点访谈这是个栏目,那么,每期的节目是变化的。

二、两者策划怎么写
1、栏目是宏观的,起纲领性作用。节目是微观的变化的,每期都不同的。
那么,在做栏目策划的时候,先做好分析,栏目定位、栏目特色、社会意义及价值、操作流程与要求讲清楚。而节目就是根据栏目的定位、特色来构思安排的。把主题、具体内容、流程、具体操作细节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