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节目主题
❶ 关于除夕夜家庭聚会的节目安排,要有小品,最好大家一起,一定要有音乐!!加分的!
开场的新年祝福
个人的表演,,最好是两,两合作的那种,,
感觉适当穿插一段舞也不错哦,,家人之间相互邀请的,,不过必须是双人舞哦,,而且是全员参加的,,,
对哦,,对哦,,还有个包饺子,,这个一定要加上,,,,
❷ 除夕夜都可以有啥节目
18、小品《水下除夕夜》金洋、尚大庆等 19、歌曲《天之大》毛阿敏 20、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完整节目单) 第一时间段 01、开场舞蹈《中华大联欢
❸ 以除夕夜为主题说几段话
家人团聚包饺子
包饺子是中国从古至今的过年的一种传统习俗。我们家也不甘落后:将近6点,我们就把面粉,水搬到桌子上,和起来,还真不容易呢,揉的手生疼。但是看着那“白白胖胖”的面团,我有一种胜利后的欣喜感觉。我带着兴致勃勃的心情拈了一张饺子皮摊开,拿着一跟汤勺舀起了饺子馅,这里面还是得有技巧,我包的第一个饺子,让人看着就想笑:“肚皮”鼓鼓囊囊的,皮都被撑破了,两头没捏紧,成了“开口笑”饺子了。我向妈妈讨教包饺子的秘诀,果然,饺子越发包的越好了。饺子下锅了,随着时间越来越长,饺子的香味儿也越来越浓。饺子下好喽!一共下了三盘,我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边享受着饺子的美味,边感受着过年的气氛。我觉得我嚼在嘴里的,是新一年父母对我的希望,而不是美味的饺子馅了。
放礼炮迎新年
过除夕夜,我最盼望的就是放礼炮了。第一个放的是“大地红”:这种炮是鞭炮,我们在地上摆成了一个心形,我拿着打火机小心翼翼地点着了捻子,捂着耳朵大步跨了回来。只听到“噼里啪啦” 的声音,真有过年的气氛啊!接着是放大礼炮,我兴奋着喊着:“放礼花喽!放礼花喽!”“嘭”的一声,一位穿着红色礼服的公主飞上了天空,绽放开了她美丽的身姿,接着就是一位身着蓝色衣裳的绅士,在天空中给我们鞠了一个躬。我最喜欢放彩花炮,一只手拿好几根,点着了之后在漆黑的夜空中旋转,就像一颗散发着光芒的夜明珠……到了放炮的高潮,大家纷纷拿出最后的“宝贝”:孔明灯。我们买了3个,我抱着好奇的心情看着大人们点着了燃料,孔明灯冉冉升空,我环顾四周,天空中有好多的孔明灯,好像天上的满天繁星啊!大人们都说,我们往天空中放了好多星星!……
❹ 小孩子在除夕可以表演什么节目(10个以上或10个)一定要有趣!
急有什么用啊,你这问题能不能给点条件啊,几个小孩,多大的舞台,要表演多久,小孩的性格什么样的,场下是什么人看。说实在的,你一个一个问题想过来了自己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舞台剧,表演一个小故事,道具得赶紧做了,否则来不及。
朗诵诗歌
唱歌
跳舞
❺ 2021年春晚主题是什么
主题是“万民安康辞旧岁、欢歌笑语迎新年”。
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万民安康辞旧岁、欢歌笑语迎新年”为主题,节目突出中国元素、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和世界多彩文明之美,内容精彩纷呈、鼓舞人心 。整台晚会突出中国元素、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的同时,还在交流互鉴中激扬世界多彩文明之美。
晚会在多元节目类型上集体“上新”。比如魔术剧用魔术的方式讲故事;又如微型音乐剧;在有限的时间内荟萃精华,增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受疫情影响,个别演员不能来到现场,晚会首次采用“云”传播、“云”互动形式,实现隔空连线,实现全球华人心连心“云团圆”,共享“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新春氛围 。
(5)除夕节目主题扩展阅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整台晚会将建党百年、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中国梦、疫情防控等主题主线生动、形象、深刻地进行艺术呈现。
2021年春晚的LOGO,由2021数字图案组成。图中牛头向上,显示出扭转乾坤的气势。整台晚会强调“新”字,通过多种全新的方式,陪伴就地过年与回家团圆的人们共同度过这新旧交替的不平凡跨年夜。
❻ 除夕的传说的节目简介
一直处于保密状态抄的韩庚的袭创意节目在首次带妆联排现场也被曝光,这个节目名为《除夕的传说》,由李咏引出,以“除夕”这个传统节令的由来为背景,而韩庚将会以一种“人画合一”的形式“铲除夕兽”,韩庚搭档新七小福组合,将运用擅长的武术混搭舞蹈的表演方式助阵韩庚这次春晚节目,视觉效果堪称惊艳。
❼ 关于除夕春节特别节目“一年又一年”节目的背景音乐(不是春节序曲)
三首供你参选:1.春节序曲(您可以往后慢慢听)2.全家福 3.一年又一年。这三首您都试试吧。希望能帮助您。 007
❽ 除夕晚会节目目单
1.开场曲(表演者:邓鸣贺) 2.《东西南北大拜年》《欢乐中国年》(表演者:李谷一、冯绍峰、王珞丹、蔡卓妍、主持人) 《闹秧歌》(表演者:胡宝善、胡军一家) 《小拜年》(表演者:胡海泉一家、陈羽凡、白百何夫妇) 《采茶舞曲》(表演者:沙溢、胡可夫妇) 《祝福你》(表演者:张卫健、张茜夫妇) 3.绛州鼓乐《鼓韵龙腾》(表演者:山西绛州鼓乐团等) 4.群口相声《小合唱》(表演者:周炜、佟铁鑫、吕继宏、王宏伟、刘和刚) 5.创意钢琴《金蛇狂舞》+《龙的传人》(表演者:王力宏、李云迪) 6.创意儿童节目《除夕的传说》(表演者:韩庚) 7.歌曲《万物生》(表演者:萨顶顶) 8.小品《天网恢恢》(表演者:蔡明、王宁、常远、郭丰周) 9.舞蹈《龙凤呈祥》(领舞:李倩、张傲月) 10.短片《回家过年》11.歌曲《好久没回家》(表演者:陈坤) 12.歌曲《叫一声爸妈》(表演者:宋祖英) 13.小品《荆轲刺秦》(表演者:黄宏、邵峰、沙溢) 14.杂技《空山竹语》(表演者:李振宇、左朝峰、袁飞) 15.民族歌舞《追爱》(表演者:雷佳、沙呷俊男、湖南魅力湘西歌舞团、中国邮政艺术团) 16.小品《我们的幸福》(表演者:沈腾、黄杨、艾伦) 17.歌曲《因为爱情》(表演者:王菲、陈奕迅) 18.《魔术》(表演者:刘谦) 19.现代芭蕾《天鹅湖》(表演者:俄罗斯TODES舞团) 20.相声剧《爱的代驾》(表演者:冯巩、牛莉、阎学晶) 21.歌曲《把幸福给你》(表演者:孙楠) 22.小品《面试》(表演者:郭冬临、魏积安、傅浚琪、何军) 23.儿童节目《玩具总动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创新基地) 24.戏曲节目《戏迷一家亲》(表演者:刘佩琦、李明启、高长志、张杰、李沛泽、李泽林) 25.相声《奋斗》(表演者:曹云金、刘云天) 26.歌曲《新贵妃醉酒》(表演者:李玉刚) 27.短片《春晚记忆》28.歌曲《致敬三十年》《冬天里的一把火》(表演者:金美儿) 《故乡的云》(表演者:费翔) 《爱的奉献》(表演者:韦唯、吴秀波) 《常回家看看》(表演者:蔡国庆、王珞丹) 《前门情思大碗茶》(表演者:李谷一) 《我的中国心》(表演者:张明敏) 29.舞蹈《雀之恋》(表演者:杨丽萍、王迪) 30.歌曲《大爱》(表演者:刘欢) 31.歌曲《我要回家》(表演者:朱之文) 32.舞蹈《老妈妈》(表演者:四川广元老妈妈艺术团) 33.歌曲《好人就在身边》(表演者:谭晶) 34.舞蹈《舞动冰凌》(表演者:吉林省歌舞团) 35.歌曲《思乡曲》(表演者:蒋大为) 36.歌曲《远方的家》(表演者:张也) 37.歌曲《中国美》(表演者:玖月奇迹、玉米提、万马尖措、薛一村子、赛娜等) 38.舞蹈《眷恋》(表演者:胡启志) 39.歌曲《天下一家》(表演者:王莉、廖昌永)(记者郝连娜)
❾ 除夕的活动具体有哪些
1、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2、不汲水
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3、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4、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5、踩岁活动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7、开灯睡觉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整个晚上,家里一般都不关灯,特别是供养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关灯。
8、忌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灾难。所以,人们在除夕这天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慎言谨行,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
9、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10、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11、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12、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13、零点必须回家
团圆的年夜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吃完,一家人就会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或者到亲戚家串门聊天,但必须在零点前回到家。一到零点,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岁”,当钟表的指针走过12点后,人们就会燃放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14、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