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 西安女记者 把男性zwq 当成肉灵芝,别说那女记者不知道,我们都真的以为那是 肉灵芝。。。

是啊,太不道德了,用完了好好处理,或者妥善保管不是很好吗,所以说这中国人民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呀!!!

⑵ 上海法制频道关于揭秘卖假破壁灵芝孢子粉的节目

灵芝孢子粉从上世纪开始炒作以来就假货不断!
炒作孢子粉,而不炒作灵芝的原因就是因为孢子粉好做假。

孢子粉完全真货的可能性太小了!

⑶ 被央视CCTV7致富经栏目誉为“灵芝鸡蛋”

蛋黄确实挺结实,我吃了一下,口感很脆

⑷ 学者灵芝-狮子山下演唱会为什么没有罗文

罗文是2002年去世的,自然是不可能参加2003年4月11-12日举办的《学者灵芝黄沾狮子山下演唱会》了!

相关资料:

罗文(1945年2月16日—2002年10月18日),原名谭百先,原籍广西桂平,热爱音乐及舞台演出。1967年,组成业余乐队“罗文四步合唱团”,踏足歌坛,开始其歌唱生涯。1972年,他与开心果沈殿霞合组“情侣合唱团”,曾作多次海外演出;大受好评。l974年,罗文成为无线电视合约歌手,开始积极参与多项慈善盛会,如:保良局筹款、东华三院之夜、童军总会之夜、仁济及博爱医院筹款等。他主唱了多首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主题曲,如:《锦绣前程》《家变》及《小李飞刀》《射雕英雄传》等,其中连续24个星期在全港各电台十大流行榜内高居榜首,《小李飞刀》主题曲风靡全球华人世界,夺取无数奖项及荣誉。1976年,罗文在香港“利舞台”举行了15场个人演唱会,所有门票一日售罄,成为香港首位个人演唱会的艺人,并从此掀起香港举办个人演唱会之热潮。
此后罗文参加了多场演出,倍获好评。1989年底,罗文在新落成的香港文化中心举行演唱会,成为首位在那里演出的艺人,同年,他共演出了44场,破了香港艺人演出纪录。1991年,为惜别行将拆卸之百年建筑“利舞台”,罗文作为首位于利舞台开个唱的香港艺人,举行了“罗文再见利舞台”演唱会。同年他再度于香港文化中心举办了14场个人演唱会,反响热烈,门票也是瞬即售罄。
1996年8月2日,罗文正式宣布演唱会后完全退出舞台。8月21日,无线电视台为罗文特备节目《最后的加冕》,群星向罗文致敬,并称他为乐坛教父。9月起,罗文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光辉舞台”演唱会,他与歌迷共享永恒的光辉。
横跨歌曲、舞台表演和艺术教育
罗文酷爱舞台艺术,一直致力于香港舞台剧的发展。1981年,由于罗文本身对舞台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培育新一代的热诚,罗文独资组成“排艺社”,致力培训热爱艺术的青少年。1982年罗文独资监制香港首部粤语歌舞舞台剧《白蛇传》,联同排艺社学生及影视红星汪明荃、米雪、卢海鹏等演出共22场,全部爆满,获得空前成功,一时好评如潮。1984年,推广歌舞剧不遗余力的罗文再度独资监制第二部舞台剧《柳毅传书》,他联同排艺社学生、影视红星欧阳佩珊及卢海鹏等演出25场,同样全场爆满。
罗文对粤剧同样喜爱有加,1993年12月,他首次公开演出粤剧,并与粤剧名伶红线女的独生女红虹为无线电视欢乐满东华大型筹款晚会演出粤剧折子戏,粤剧界人士都惊讶于罗文的出色演出。
除了组成“排艺社”之外,罗文还收了不少歌坛新秀为徒,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容祖儿、郑伊健等。
最早轰动海外的东方人之一
罗文也是最早在西方引起轰动的中国艺人之一。1979年,罗文成为首位被获准于英国伦敦爱尔伯特大厅演出之东方艺人,盛况空前,同年他还在美国纽约曼迪逊公园剧场及新加坡国家剧场举行个人演唱会。1980年,他再赴美国纽约,在林肯中心举行个人演唱会。同年,再次被邀前往新加坡国家剧场演出。1987年,罗文又成为首位在美国纽约市卡耐基大厅演出的东方人。1990年,罗文应邀前往加拿大温哥华为“欢乐满杏林”慈善筹款晚会演出,还应邀参加加拿大多伦多举办的邮轮名人慈善拍卖。同年,他还赴新加坡,参加新加坡政府主办的“星光济世之家慈善晚会”。1991年,他携同乐队、舞蹈员及工作人员等20多人远赴美国及加拿大表演14场,连场爆满,还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为患骨髓病之华人小孩做筹款演出,他的义举带动了全球华人热烈反应。
1992年,罗文再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演出金曲善乐慈善晚会,又邀多伦多交响乐团的庞大阵容伴奏,香港另一位著名音乐人顾嘉辉先生做客席指挥,筹得百万多元善款。他还在多伦多市皇家音乐学院成立“罗文音乐奖学基金”,推广培养音乐业人才,因此获得多伦多市市长颁发的纪念奖状。1993年11月,再度与加拿大多伦多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顾嘉辉任指挥,为加拿大保护中国文物基金会筹得百万多元善款,并获得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颁发的荣誉艺术家奖。罗文多次扬名海外,为全世界的华人增了光。
获奖无数的天皇巨星罗文35年的演艺生涯中获奖无数。1983年,为表彰他历年来对香港演艺事业的贡献,罗文被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1986年,为表扬他在演艺界多年来的贡献及成就,无线电视特别颁予罗文“全年最高荣誉大奖”;1988年,他还获得首届艺术家联盟会颁发的“香港十大艺术家年奖之流行歌手大奖”。
1992年,他获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最高荣誉——金针奖,1995年,更被选为“香港十大爱心之星”。在众多奖项中,最令罗文雀跃的就是2002年1月18日获得第24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颁发的“金曲银禧荣誉大奖”,这个奖项是对他35年来演艺生涯中为华语歌坛做出所有贡献的表彰,是对这位资深艺人表达的无比敬意。在内地大受欢迎。
1985年,罗文受广东省文化交流会邀请在广州市中山纪念堂举行七场个人演唱会,并得到广东省管弦乐团及广东省舞蹈学院协助演出,受到内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同年,他接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春节晚会演出,此后开始广受内地各城市的演出邀请。他演唱的《射雕英雄传》主题曲随着电视剧在内地传播之后,也深入人心,被誉为最优秀的金庸武侠片歌曲。
1987年罗文接受邀请为庆祝广州市天河体育场开幕典礼之特别嘉宾,并于体育场举行三场演唱会,每场观众达6万人。1991年他应江苏省电视台邀请,赴南京参加了大型省政府春节贺年特辑演出。同年还赴北京参加影片《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之告别紫禁城》演出。该片是罗文首次参与电影工作,戏中他饰演大太监小德张,大受影迷及圈内人士一致赞赏。他还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参加由上海电视广播局主办的“灾区在我心”筹款义演,共筹得人民币1300多万元。1992年罗文赴上海拍摄亚洲电视重头制作的个人音乐特辑《浮世惊情》,播出后大获好评。1993年罗文参加“绿色救人类”全国环境保护巡回演出,更被选为环保之星,在内地多个城市演出,宣传环保意识。他还应新华社邀请,出席长江三峡之旅,并于武汉、南宁、广州及香港等地为减灾扶贫做大型慈善演出,成为最踊跃参与歌手。
香港邮政于2005年11月8日推出「香港流行歌星」邮品系列,他成为其中一名获致敬推出邮票的歌手。(面额为港币2元4角)
1960年代初期,他自广州来港。据他亲口所述,他来港后第一份工作,是一个亲戚的裁缝店里帮手;这份工作是包食宿,但没有薪水的。后来他又从事过戏院带位、银行练习生等等的基层工作,至于入行的经过似乎绝少提及,然而毫无疑问,他的故事就成了居住在香港的内地新移民的典范。
罗文一向以宏亮的嗓子和清晰的咬字见称,早期以唱国语流行歌曲为主,后来他转向以粤语流行歌曲中的非情歌为主(最少他较为人熟悉的歌就属于这一类)。1976年,他凭着主唱日本配音剧集《前程锦绣》主题曲,而一炮而红。而随后的《家变》、《强人》、《狮子山下》(香港电台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曲)、《几许风雨》等等,都是极负盛名的非情歌,而且更成为经典名曲,他的一曲《小李飞刀》:"难得一身好本领……"更是街知巷闻,是经典中的经典。
他作风前卫,而且歌路广阔,加上一贯大胆创新的精神,由《满江红》(一首旧词新曲的电视剧插曲,词是岳飞的名作《满江红》,曲是顾嘉辉的作品)一直唱到《波斯猫》,几乎中间所有范围的题材,他也有唱过。当然,对很多人来说,总是不会忘记他在《激光中》和《波斯猫》中的妖艳演出,故此有人称他做「一代妖男」。
香港现时多名红歌手,如容祖儿、郑伊健等,均向他拜师学艺。

⑸ 曲苑杂坛的节目创意

1、以轻松为基调,以欢乐为主旨
《曲苑杂坛》播出时间为周三晚的黄金时间,正是人们结束一周紧张忙碌的工作、尽情放松的时间。《曲苑杂坛》将宏扬民族曲艺、杂技与轻松幽默、欢乐休闲的栏目风格紧密结合,迎合了观众愉悦身心、欢度闲暇的心理。
2、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为了让各个年龄层的观众喜闻乐见、“众口可调”,《曲苑杂坛》创作人员勇于创新,将多种艺术形式巧妙结合,如将口技与手影、相声与魔术、相声与杂技、大鼓与现代舞等相结合,使各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在大胆突破原有艺术表现手段的同时,也使节目更富于新鲜感和时代感。
3、推陈出新,新人新作蔚然成风
《曲苑杂坛》自创办以来,在不断挖掘传统优秀作品、展示前辈艺术家风采的同时,着力发掘新人新作、为大批曲坛和杂坛新锐提供一显身手的广阔天地。系列节目《聪明的剧务》、《洛桑学艺》、《安专业与莫业余》、《新疆妹买买提》、《马虎与周到》、《乌力打工》等,无不以新作为本、新人担纲,为艺坛吹来阵阵清风。
汪文华: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导演兼主持人。其创办的《曲苑杂坛》露面机会不多,而收视率在文娱栏目里仍名列前茅,在国际频道所有栏目包括新闻在内收视率大排行里高居榜首,在海外销售文艺节目里深受欢迎的,足见在海内外是很有广大观众。
曾经走上荧屏的《曲苑杂坛》被观众赞为大有生气,揉进了MTV手法的弹词开篇与场景极美的琵琶弹唱,传统的艺术精华与现代的表演方式令观众开怀而笑,称奇不已。这一些节目之所以叫得响,除了精妙创意外,还靠演员们出神入化的表演。多年来,《曲苑杂坛》推出一批又一批新面孔,这些新面孔很快就被观众认可并为社会吸纳。所谓灵芝在山,珍珠在海,汪文华等为了寻找新人、新节目遍访了各地,脚踏实地的精神与独具艺术的慧眼,给这个传统意义上的栏目赋予时代的动感和青春的活力。

⑹ 我要知道台湾或者香港的所有娱乐节目

|台湾的娱乐节目;
《康熙来了》《我猜》<超级两代] | [女人我最大] | [身体密码] | [李敖回有话说] |
《桃色答蛋白质》 《女人我最大》 《志勇电力学校》 《国光帮帮忙》 [全民大闷锅 8.9]
[桃色警戒] | [男人真命苦] | [] | [妈妈不懂的事] | [今晚哪里有问题] | [美丽艺能界] |
幸福人100号] | [封面人物] | [真情指数] | [星空新视界] | [名人高峰会] | [超级访问] | [名人面对面] | [人物] | [今夜女人帮] | [明至天簧] | | [爱上九点半]
[快乐星期天] | [综艺大哥大] | [周日八点档] | [斗阵俱乐部] | [千万大挑战] | [少年特功队] | [天才向前冲] | [宝岛大卡拉] | [综艺大满贯] | [周六响叮 当] | [齐天大胜]

香港的娱乐节目;
《超级经理人--女优选拔赛》《继续无敌奖门人》
《残酷一叮》《一举成名》《欢乐今宵》《拉丁舞斗士》[有招出招] 《2005香港先生选举》《娱乐大搜查》

⑺ 电视里的科学节目说的太岁是什么东西啊

http://ke..com/view/242342.htm
http://jiangeu.blogchina.com/jiangeu/4367224.html
http://tech.tom.com/2007-05-16/04BH/17068997.html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用鸡蛋碰石头,比喻触犯那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人和事。这句话我们经常听说,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出自哪里,那么,太岁到底有没有?如果有的话,它又长成什么样子?恐怕就更没有人说清楚了。但是在10多年前,在陕西周至县发现了一个不明生物体,当地人都把它说成是太岁出世。那么这个不明生物体是传说中的太岁吗?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到渭河边上去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浮柴,

采访 吴凤莲:我们这没有柴火烧,只要河里一发水,河里就从山里飘下来树枝,我们就到河里去捞柴火烧。

上午9时许,他们突然看见湍急的河水中有一大块黑乎乎的东西,儿子杜战盟跳入齐腰深的水中一把抱住此物,将其拖到岸边,将它放在沙滩上仔细察看和触摸。

采访:吴凤莲 大概就是圆的,长长扁形的,黄黄的好像牛身上的皮,就那样子,端起来就像河里的鹅卵石。当时我把它当成是牛腿上的一块肉,在泥里水里不敢动,我拿脚踏。

由于渭河经常发大水,有时就从上游冲下死牛死猪等动物尸体,开始的这次发现并没有引起吴凤莲母子的注意。所以她们没有把发现的不明物带回家。但是过了三四天,吴凤莲改变了主意。原来在村里人们经常把动物的死尸,埋到地里当肥料使用。吴凤莲觉得那个肉团可以拿回来埋到自己地里。于是决定再去看看。然而没想到那里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

采访 吴凤莲:后来时间长了,水落下去了,在干河滩上搁着,已经隔着四天了,三天以内河的死鱼就已经生虫了,那个东西旁边光溜溜的,什么东西都没有。

看到这个东西在三伏天里既没有烂掉也没有招蚊虫,吴凤莲母子觉得这个肉团有点奇特。于是她们把东西搬回来以后,并没有把它埋到地里,而是把它洗干净以后,放到一口大铁锅里。一个星期以后,令人没想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采访 吴凤莲:(一个星期以后), 发现它大了,有些人就猜想它可能长,这是个活物,大小据我来看,周围一圈大了两寸。

据吴凤莲回忆,当时刚搬回来的时候她们称的重量是20多公斤,这次称过以后,发现长到了35公斤。几天时间竟然长了10多公斤。看来他是块活肉。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既然是肉的话,能不能吃呢?

采访 吴凤莲:我拿了刀子割开了它 ,一割,一看里面,像是白肉,我跟我的孩子说:这怎么像肉一样。我和我孩子一商量,割了一块,放到炉子上熬。割了一块肉,有二两重,倒了一瓢子水,熬了一个多小时,就熬化了,提起来就像面糊糊,是粘稠的。孩子搁点糖,喝了然后就对我说没有什么味道,我说没有什么味道,就没有什么坏处,只有好处,要是有坏处,人心里就发恶心,这个可没有。

据吴凤莲介绍,后来他们在食用了“肉团”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而且,在蚊蝇多如牛毛的三伏天,放置这个“肉团”的屋子里一个蚊蝇也没有。没过几天,吴风莲家发现宝物的消息传遍了当地。许多村民都来割肉。其中有个村民切下来100克重的一块,没想到几天时间就长了一倍。更为奇怪的是这个“肉团”原来割下来几块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有的人就说这是传说中的太岁,谁吃了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那么这个肉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体,它是否是传说中的太岁呢?

陕西周至县发现不明生物体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传开,许多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而这些报道也引起了西安一些科研机构和院校的重视。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当地村民传说这就是太岁,因为太岁本来就是一个带有迷信色彩的一个东西,然后各种各样的说法很多很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社会上打电话的,各界打电话的,问询的人特别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市科委指示西北大学尽快拿出科学结论来。

1992年9月的一天,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受命前往吴风莲家进行科学调查。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因为系上当时给我交代说是发现了一个动物,但是我去了以后根据这个动物的特性一看,没头,没身子,当时的形态它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间比较厚,边缘比较薄的,这么一个椭圆形的一个东西,表面带有褐色,然后腹侧带了一些纯白色,当时用水一拍就跟肥猪肉差不多的那种感觉,所以当时我们非常吃惊,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根据外形,根据形态结构,当时初步判断这有可能是一个生物,有可能是一个生物,但是究竟是不是,所以当时我提出来必须得做一个,就是说得取一点材料,带回我们生物系得做一些实验,

由于当时在现场无法判定这个生物体的种类特性,所以杨兴中在征得吴凤莲的同意后,从肉团上切割了一块当作实验材料,马上赶回西北大学进行科学鉴定。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首先是不是一个生物,那么从它的一个生命的特征再来做判断,如果是生物的东西,就有细胞结构,那么这个细胞通过细胞的结构以后,就可以判定你是植物,还是动物,还是其他的东西。

通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细胞学的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这就证明它确实是一个生物体。但是它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变大,是因为它自身生长的缘故,还是像死去的生物死尸一样在水里泡大的呢?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在实验室简单测了一下呼吸的指标,通过仪器测了以后,这个东西有呼吸作用,就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直接测定,就证明了它有一个代谢过程,有二氧化碳的产生,那就证明它是活的。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董兆麟:它繁殖的很快,它没有鼻子,没有眼睛,什么都没有,它就那么一块肉,肉呢,它是死的,放了三天以后它就发臭了,但是它不发臭,所以认为它是一种活的生物体,但是这个生物体目前的话,人们在整个生物界又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有对它进行鉴定。

虽然科学实验证明这个肉团是一个活的生物体,但是由于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社会上关于太岁的传说愈演愈烈。

采访 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太岁这个词,在农村里面一直是源远流长的,一直有这个太岁这一说,所以一旦土里头挖出一个肉乎乎的一团的这个东西,老百姓都认为是太岁。从我小的时候人们就说,老人经常给我讲这些事情,讲过去谁家盖房子的时候,挖地的时候挖了个太岁,从此那一家就败落了,还有死人的,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所以这个在关中这一带老百姓广为流传的一个事情,所以一旦河里挖出这么一个怪怪的,像个肉,又不腐烂没有任何味道东西,他们第一印象可能是太岁。

据中国一些辞书的解释,太岁是古代民间对木星的一个别称,木星它每12年要围绕太阳转一圈,它每一年有一个位置,地下相对应的就有一个太岁出现。民间传说盖房子兴土木的时候门不能正对着它在天上的星位。不然地上的太岁就会动怒。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的说法。如果按照民间的说法,人们对太岁是十分避讳的,但是为什么又把它与长生不老联系在一起呢?

其实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太岁的记载。在<山海经>中太岁也被称为 “视肉”、“聚肉”、“肉芝”。你看都带个肉字,说明可以食用。据《山海经》记载,“视肉”最早是作为古代帝王生前喜欢食用的物品出现在古帝陵前的。具有 “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 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这和陕西周至发现的“不明生物体”似乎一样,具有自生自长的能力。至于吃了以后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说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确有记载。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类,与我们现在见到的灵芝,并称为“本经上品”。《本草纲目》里还列举了几部以“芝”为主的药方,说明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着特殊疗效,其共同的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长的特点,显得更加珍贵.所以历代帝王都千方百计去寻找它,其中据说古代帝王将相寻找肉灵芝的故事,以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找药最为著名。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听说东方有一种仙药,食用以后能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亲自率将东行寻找仙药,他来到了山东省的琅琊镇,寻访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医徐福,命为其寻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并赐给徐福大量的人力、物力。徐福随即率五百童男童女东行,来到了山东蓬莱寻找仙药不成。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到达了古代瀛洲、方丈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一带继续寻找仙药。据说秦始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当中就有肉灵芝。然而2000多年过去了,徐福和他的寻找船队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而它梦寐以求的仙药也化为了历史传说。但是在陕西周至县发现的这个不明生物体,却再次把人们与肉灵芝联系在了一起。

采访 陕西省中医研究院 副院长 米家烈:古代的肉灵芝上面的描述呢,本草纲目上它描述的比较详细一些,我去看的时候 它的形状就是像描述的,它的这个黄的像紫金,这个切起来就像一块肉,那个紫金你看起来就像那个紫金颜色又发黄又紫。而且,它的外圈上还有,一圈一圈好像在那个增生,一圈一圈的在那里发展,发育这个过程中留下的一个痕迹都比较很清楚,那个手摸到上头光光的,而且摸下来还一点黏度感,就好像咱们那种椒盐蛋白那个在上面出现的那种现象,感觉到非常的宝贵,我也没敢用手很有劲的去摸,就轻轻地看了一下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宝贝,我可以断定地说它就是肉灵芝。

米家烈的说法源自《本草纲目》对肉灵芝的描述。据《本草纲目》记载“肉芝状如肉,乃生物也。白者如截肪,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这些描述似乎与陕西周至所发现的不明生物体的特征非常相似。再加上它自我生长迅速的特点,不得不令人怀疑它是否就真的是传说中的肉灵芝?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这个不明生物体,在各地进行了公开展出。由于人们纷纷传闻这就是古书上记载的太岁肉灵芝,观看的游人络绎不绝。就连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日本天皇明仁,在得知此生物体发现的消息后,特地参观了这个“不明生物体”,并称它为:“稀有的宝物”。

为了判定陕西周至发现的这个不明生物体是否就是传说的肉灵芝,杨兴中对这个不明生物体又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近一个月的紧张科学观察,杨兴中发现这个生物体具有两根鞭毛 结构的游动细胞,并可看到游动细胞鞭毛的一端无选择性的摄取食物颗粒。根据这个特点,杨兴中确定, 这个不明生物体的身份,是一种生命演化过程中介于原始菌类向植物动物演化过程中的粘菌复合体。

其他地方虽然这个粘菌的普遍存在,但是这么大的复合体来讲,这又是第一次发现,因为当时我们研究完了之后,形式一个初步结论就是说它是处于原生动物和植物之间的过度类型,这本身就是说明了它在生物界里面进化方面的一个奇特性,所以当时价值体现的比较大一些,所以就引起了很多学者的一些关注吧,科学界的一些关注,尤其是像当时在日本先皇参观了以后,他是一个海洋生物家,他参观完了说了一句话,说这是生物学界的一大发现,这个价值初步肯定的。

根据杨兴中他们的结论,这个不明生物体是一种生命演化过程中介于原始菌类向植物动物演化过程中的粘菌复合体。这个结论说明了什么呢?你看这是一株植物,这是一个动物,这是一株真菌,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原生质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够游动,它既可以像动物一样通过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像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生活。前一种叫异样功能,后一种叫自养功能。后来随着演化按两个方面发生分化:一部分原生质生物自养功能加强,运动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绿藻由之发展成植物界。另一部分原生质生物运动功能和异养功能加强,自养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原生动物,由之发展到动物界。这个粘菌复合体,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也就是说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左拐呢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呢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由于非常少见,一直是生物演化研究的一个盲点,所以它对研究生命演化过程十分有意义。

但是这个大型粘菌复合体是否具有像人传说的延年益寿的功能呢?为了进一步揭开里面的秘密,杨兴中进一步观察了它的物质结构。他发现这个大型粘菌复合体体内含有将近50%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十分有帮助。而且有时在它表面会形成一种类似塑料薄膜一样的物质。那么这个薄膜,而且在手上捻就是光光的,黏黏的那种感觉,至少是一种多糖类的物质,可以蕴含多糖类,那么这个多糖类,这个在免疫这一方面有非常大的作用,就是至少作为一种药物开发,或者保健品开发,它这个如果进入人体以后,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你的免疫功能,那么这个从一个侧面来说,那就达到了一个保健的作用,所以还是有一定道理,至于里面含有其他物质,这个没测量。

但是对于这个大型粘菌复合体,为什么可以快速的生长,它生长的具体环境是什么样子,它的年龄有多大,是否真的具有可以开发的利用价值,杨兴中介绍由于当时只是做了一个初步的研究,这些未解之谜没有揭开。所以它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至于它是不是古书上描写的肉灵芝,他不敢肯定。然而就在事隔12年之后,他听说又有人,在黄河边上拣到了一个与《本草纲目》记载更加相像的肉团,于是他马上到收藏者张安君家进行调查寻访。

根据了解,这个不明生物体是张安君在2004年9月从黄河边上的一个农民手中收购的。

而经过对这个不明生物体的外观观察,杨兴中认为它比1992年周至县发现的那个粘菌复合体,更像传说中的肉灵芝。

杨兴中:《本草纲目》里面曾经这句话说,就是肉汁状如肉,那么在这个里面外形体现在好多的纹理上,和边上一些肌肉束的一些结构上这个是符合的,《本草纲目》曾经对颜色记载,其中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就是“黄者如紫金”,那么这个也可以从表面的颜色上有可以体现出来,另外还有一句话“动辄如尖兵”指的是内部结构,那这里面断层上我们可也可以看出非常白的一些结构,这个也是符合《本草纲目》里面的记载,另外《山海经》里面的记载有这么一句话“与彼马勃,颇相仿佛”,就是说跟一个扭曲的马脖一样,这个从整体上来看,这个从扭曲的,而且外表上像马皮肤差不多这种结构,那么这个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又很相似,所以从这两个古籍记载,以及咱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情况来看,它是一个菌类可能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而且是在纯自然的状况下自然生长出来的,但是现在究竟它是一个什么样一个具体的菌种,就是一种什么样的物种,必须经过严密的科学实验和一些细致的工作,才能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来,就是说这个结论说,但是可能预言这个东西的价值,体现的学术价值,体现其他方面的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因为它比较少见。

虽然只从外观进行了鉴定,但是杨兴中认为这个菌体与1992年周至县发现的那个粘菌复合体无论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都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这个肉感更强,更接近于动物。那么它是不是也是粘菌复合体,他认为必须在进行更严密的技术鉴定后,才能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同时杨兴中认为如果第一个肉团出现是偶然的,那么再次出现的这个肉团就证明这些都是大自然的产物,而不是传说中的神明。他希望这一次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最终通过科学的手段,揭开太岁和肉灵芝的不解之谜。

⑻ 有一档节目讲的是西藏灵芝治疗糖尿病的

问题分析:
糖尿病的治疗,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意见建议:
糖尿 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有一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治疗。

⑼ 西安零距离 *肉灵芝事件* 应该让专家鉴定一下嘛。不知道专家鉴定后会怎么说 哈哈。。。。。。

电视台新闻播出是有审核机制的 而且还有科普类的节目 还能播出 出现这样的问题 真叫人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