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节目描写
① 关于民乐的开场白和结束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来宾,各位同学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中国历史上众多的文学家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文。从“海上明月共潮生”,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我校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领风骚。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瓜洲文化艺术节,就是要充分展示我们瓜洲人民的精神风貌。本次艺术节活动项目繁多,种类多样,既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又不失古老的民俗风韵,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现在开始
② 描写民乐的句子
描写民乐的句子
解答
可以写句子:
这首民乐流传了很多年,许多人都朗朗上口。
③ 中国民乐的魅力
舒缓、大气,既有小桥流水般地涤荡心灵,又有战争场面的气势恢宏,让人身临其境、置身其中。
④ 民乐奇迹的串场词
1、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今年的结束等于明年的开始,让我们一起《踏浪》而至下一个春天;2、默默的付出只为给自己一个交代,我愿意戴着《隐形的翅膀》为一起努力创造未来的《兄弟》姐妹干杯,一起谱写下一轮《星月神话》(三首歌曲连在一起。
⑤ 民乐节目
我在丰台五号公馆看到过红琴坊的演出,很不错,有独奏,弹唱之类的,挺好的,你可以看看,希望能帮到你
⑥ 民乐《太阳颂》简介
民族管弦乐组曲《太阳颂》 是一首出色的现代民族管弦乐组曲 作曲为现代青年女作曲家王丹红博士 基于巴渝地区民间素材发展而成 踏江、挑山、思念、太阳颂四个乐章展示了一幅巴山蜀水的风情画 作品具有浓郁的巴渝风韵与文化气质、深邃的情感内涵和磅礴的气势 展示了劳动人民广阔的生活精神与坚韧的生命力量。
⑦ 民族音乐会观后感400字
在长安大戏院免费观看了一场民族音乐会《欢乐的日子》,是北京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演出的《2017年民族艺术进校园民乐专场》,由刘福全老师指挥,分为民乐经典、异域风情、西乐中奏三个部分。是我们社区教唱歌的张义智老师给我们的票,感谢张老师给我们这次接触、了解民族音乐的机会。
在《民乐经典》部分节目中,有合奏《龙腾虎跃》、《欢乐的日子》、《金蛇狂舞》、《长城随 想曲》和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在《异域风情》部分节目中,有合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瑶族舞曲》、《阿里山的姑娘》、《帕米尔的春天》和笛子独奏《牧民新歌》。
在《西乐中奏》部分节目中,有合奏《小伙子比利》、《会津盘梯山》、《山楂树》、《拉德斯基进行曲》和板胡独奏《云雀》。
演奏者有近30人,虽没有西乐那样阵容宏大,但中乐里的二胡、扬琴、木琴、琵琶、唢呐、笛子、锣、鼓、等乐器吹奏起来也是很有震撼力的,热烈奔放、娓娓动听。
(7)民乐节目描写扩展阅读
观后感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
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我们读书看电影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
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电影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
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⑧ 描写一个民间节目的活动场面
走出课堂写社会 :写好关于民俗风情和人事节日活动的作文
民俗风情和人事节日活动主要是人的各种活动,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
中小学生同节日活动、民俗风情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要指导他们关注发生在身边的这些事物,并学会记录这些活动的某些场面,写好这方面的作文。
民俗风情、人事节日活动是十分丰富、复杂的,我们要写好这些内容,就要了解节日、民俗的特点,明确写作意义,然后还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一、我国节日活动、民俗风情的特点
我国的节日和纪念日可分为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两类。它们分别安排在一年四季中固定的时间里(有的节日各地有些差别)。比如,春季里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清明节等;现代节日有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等。除了这些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外,各地区各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的节日,如回族的开斋节、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沐浴节等。
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民俗风情都有特定的含义,渗透着丰富的历史学、政治学、民俗学等社会科学和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有些节日是纪念先辈圣贤人物的,如端午节,有多种传说,但多数认为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有些节日是为了祭祀神灵祖先的,如农历十月初一的“祭祖节”;有些节日是人们祈求丰收,祝颂丰年,表示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的,如正月二十五日的“填仓节”(也叫“天仓节”),顾名思义,它是民间象征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现代节日,多数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比如,“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运动的光荣传统而定的;“植树节”是为了促使人们积极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而定的。
民间传统节日,来历和含义相当复杂。比如老幼皆知的“春节”(民间称为“过年”)就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按照“年”字的意义来解释。“年”原来是谷熟的意思,由此推断过年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另一种观点认为,“年”本来就是一个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还有一种是民间传说中的解释:认为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毁坏庄稼。人们每到那个时候就倍加提防,避免受“年”的伤害。一次,“年”来到许多人围着火堆取暖的地方,正当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火堆中的竹子突然被烧得“啪啪”直响,爆声连天,吓得“年”战战兢兢,夹着尾巴逃跑了。人们为了祝贺胜利,消灾避难,每至岁首“年”来之时,就燃烧爆竹,烧烟花,挂红灯,以驱逐“年”的入侵,祈求丰收,祝愿人畜兴旺,这种活动就称为“过年”。这种说法当然不是很科学的。
现代节日则大多数来历和意义都很清楚,而且大多数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等机构做出决定的。
我国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活动都有自己的特点。元宵节赏花灯和猜谜等游艺娱乐活动,今天已成为全民性的娱乐活动。各地优美动听的民歌、千姿百态的民间舞蹈、风韵别致的民乐、情趣盎然的竞技赛会等等,组成民族艺术的引人入胜的百花园,盛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花,点缀我们的生活。
二、写关于人事节日民俗风情的作文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事节日、民俗风情活动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它蕴含深厚的历史内涵,参加这些活动,写作这些活动使学生重温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人事节日、民俗风情表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倾向,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些内容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并且这些丰富的内容带来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写节日、民俗的作文还能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我们民族的良好文化传统要代代相传,以人事节日、民俗风情题材来要求中学生作文,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更进一步接受民族的伟大的历史,热爱生活,并准备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写作这类作文还能培养学生的记叙能力,发展思维,锻炼调查研究的能力。由于人事节日、民俗风情具有丰富的内容,其形式又是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时间性、空间性很明显,非常适合于中小学生写叙事类的文章。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人事节日、民俗风情活动作题材,在作文内容上就有了保证,又因为内容的丰富性,就必须加以剪裁,什么该略,什么是重点表现内容以及观察的角度等等都需要有恰当的安排。学生可以从习作中锻炼记叙能力,同时这些构思、布局、剪裁也相应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写好人事节日、民俗风情,还要求学生学会调查研究。你所要表现的东西,首先你就必须熟悉它,了解它。许多人事节日、民俗风情对于学生来说,一开始总是表面性的东西,学生参加了这些活动,但却不一定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比如端午节,也许有的学生就只知道有龙舟竞赛,吃棕子、喝雄黄酒等活动,但究竟为什么会有这些活动,则需要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三、怎样写好人事节日、民俗风情的作文
写人事节日、民俗风情活动,常用叙述的形式介绍其起源、来历、意义,以及历史演变等情况。但主要还是描绘生动丰富的庆祝活动。每个节日自它产生以来,就以鲜明的意义存在着,并在每年的庆祝活动中形成较稳定的风俗习惯,而且代代相传。诸如,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龙舟竞渡,“六一”儿童节游园活动,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或赏菊等,常出现盛况空前的热闹场面,体现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
描写庆祝活动的盛况,要注意把写人记事和写景抒情结合起来,节日活动主要是人的活动,作文必须写出人们的活动情况,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人的思想感受,记事尽量做到有始有终。文章中有人、有事、有情,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描写活动盛况要表现全貌,但又不能面面俱到。如果处处都轻描淡写,就会成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的“流水账”。因此,写这类文章要求在描绘总体面貌的同时,有选择地、详细地写某个重点活动场面,集中表现某种主题。这就是常讲的详略得当。
这里想着重谈谈场面描写。场面描写是指事情发展过程中对具体场景和环境的描写。
“场面”与上文说的景物不同。景物的内容主要是自然景象和自然事物(如动、植物等),而场面的内容主要是人物活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当然场面也离不开自然景物。
比如,考场上紧张严肃的场面,春节有“团圆”的欢乐场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人活动的内容不同,产生的场面各种各样。一年四季中的各种人事节日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生活场面。
要写好场面,最重要的是场面的观察。观察场面,首先要看场面的总体面貌,同时,又要看场面中各种人物活动的情况,特别要注意主要人物的活动。观察场面时要注意点与面的的关系,才能抓住重点事件,分清场面上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写总体面貌时,可以空间为序,选择场面的中心部分,逐步向四周观察;写人的活动过程,可以按时间顺序去观察,看清活动和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其次,观察场面时要顾及周围的景物和烘托人物活动的背景。再次,观察场面要认真看“动”的事物,理清事物发展变化的线索,捕捉精彩的细节和事物的特征。
下面请看一段关于“元宵节”庆祝活动的描写:
良宵月夜,人声鼎沸。上林灯火辉煌,南苑笙歌杂作……再没有比这更繁华的世界了!
各地供来的响鞭,花炮堆积如山,有的是从广东来的,有的是从浏阳来的,有的是从潮汕来的,有的是从台头营来的……东南西北,凡是名香、名花、鞭炮,都运到这儿来了。
忽然,炮声大作,万箭齐发,哨响飞鸣。
放花了!
起花腾空,高升钻天,四面头,八面风,冰盘落日,金蛇狂舞,看得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的火箭是响炮,带着月明子,叫做“炮打灯”;有的是亮出一些蓝光圆星,再爆出一颗黄色圆球,叫做“金珠套月”;有的在天空响了,便又驰出小火箭,向外窜出,叫做“龙凤呈祥”;有的带着哨子,有的带着响鞭;有的带着小伞,伞儿打开,便垂下绢条来,上面写着:永庆升平,同歌大有,与民同乐,天子万年,尧天舜日,禹甸和风……等等一些吉祥赞颂。更有万盏飞灯,连续腾空,在半天飘浮起来。今夜,风丝全无,群灯伴着群星,点缀山河大地,真是风光无限……
(端木蕻良《曹雪芹》)
这是元宵月夜的精彩描写。简短的文字,把人声、灯火、笙歌、响鞭、花炮、风丝、群星等事物都写到了。作者又把重点放在“放花”的描写上。这里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又能借助写事物巧妙地表现“永庆升平,同歌大有”的愿望。当然这里要说明一点,这段文字写的是清朝雍正即位时宫苑中闹元宵的盛况。雍正要 “与民同乐”,因此“各地供来的响鞭,花炮堆积如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封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地位的一种奢侈浪费的现象。我们对此要正确对待。
介绍节日风俗的来历和意义,能给人历史知识和民俗知识,启发人们认识到今天的各种庆祝活动都是为了更好地继往开来。介绍时要注意时间日期的准确性,要求名称正确、语言简练、措词恰当、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把节日的来历和意义表达出来。如,《儿童节》一文: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亦称“六一国际儿童节”,“儿童节”。
国际儿童节是根据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理事会上决定产生的。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的权利,反对帝国主义虐杀和毒害儿童,会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
我国自1931年起,根据中华慈善协会的建议,曾以每年的4月4日为儿童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 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令,规定“六一”国际儿童节为中国儿童的节日。从此,每逢6月1日,我国儿童普遍开展各种庆祝活动。
(梁全智、梁黎《古今中外节日大全》)
民间传统节日和习俗,关于它们的起源和最早含义说法不一,其中有许多是神话传说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是表达当时人们的意愿和理想,有积极和进步的意义;有些则是包含迷信、唯心的成分,有的甚至是荒诞不经的,我们应加以科学的分析,摒弃其不合理的因素。比如前文提到的关于“过年”的民间传说就是很不科学的看法,我们只能采用“预祝丰收”这种积极的含义。
写节日、民俗来历的含义的内容,可以查阅典籍,参考一些历史资料。
写人事节日、民俗风情还要抓住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我国是由50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科学发展程度很不均衡,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有一定的差别,各个地区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方面就有不同的地方。美丽的西双版纳,生活着傣族同胞,他们有独特的泼水节,就是傣历的“过年”,时间是清明节后十一二天(4月15日左右)。过“泼水节”时,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端着水,走到大街上,来到大路旁,逢人就泼。清水表示人们的敬意和祝福。泼水节还有划龙舟等习俗。江南农村有“洗浴节”(农历六月初六);藏族有 “沐浴节”;云南有“大理三月街”,这是白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逢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市举行,节日期间,举行深受人们喜爱的“打霸王鞭”传统舞蹈,还有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滇戏,花灯戏,也有场面热烈壮观的舞龙、舞狮活动。而在蒙古那辽阔的草原上,有显示北方民族强悍、骁勇、矫健的“那达慕会”。一年一度的节日,人们穿上华丽的盛装,骑着马,驾着大车,前来观看传统的竞技活动:赛马、摔跤、投射。
即使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节日,各地的纪念活动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正月十五闹元宵,辽宁等地有“踩高跷”的习惯,福建仙游的元宵“游灯”富有南方特色,北方人民则有元宵“打太平鼓”的习惯,还有“扭秧歌”的舞蹈习惯;广东梅萧镇元宵有“游花桥”的民俗。又如,春节观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而观赏冰灯,又是北方人民独有的一种艺术享受。这是不同地域的气候特征决定的。
写这方面的内容会涉及到地理、气象、民族经济、政治知识和人们的审美习惯等许多问题,作文之前必须学习各方面知识。
⑨ 人们在演奏民乐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
人们在演奏民乐的时候,
我能感受到民乐的乐器音色和他的思想效果,
感受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
⑩ 急求 表演节目 《民乐串烧》的主持词 !谢谢大家!
一曲丝竹心已醉,梦回余音也不寐。内中奥妙谁得知?仙乐霓裳人间回。下面就让我们在民乐的悠扬旋律中,品味古风古韵,感知气清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