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节目受众
⑴ 中国非遗大展现场的参演展示情况如何
本届活动自9月8日起,持续至9月12日。活动内容包括开幕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明月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新安八家书画展、歙砚传统技艺大赛和徽派传统工艺振兴论坛等五个项目。
以徽州盛产的毛竹为原料、以刀代笔,因材施艺,运用线雕、浅浮雕、深浮雕等工艺,雕出各种书画,有名胜古迹的山川风貌、有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有珍禽异兽的千姿百态,曾风靡一时。如今,更多的竹雕工艺品,其功能的改变、表现形式的创新,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⑵ 非遗界中为什么经常以影片的方式宣传非遗
成本低,受众广,宣传影响力大,既能传播非遗文化又有影片票房收入,一举多得。在文化传播领域,美食文化有《舌尖上的美食》地域文化有《航拍中国》历史文化《国家宝藏》的历史知识剧场都是通过影片或剧作的方式呈现出来,取得较好的收视效果,也为传统文化的盘活寻找生机,成功的经验在非遗文化的传播中同样可以复制。
其次在投报比上,影片只需要如实记录非遗制作过程,加上国家大力扶持与投入,国产电影保护月的助力,使得电影能够确保受众基础,在大众了解并逐渐喜爱的过程中,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打下基础。对于小成本影片,甚至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剪辑出一集精美的纪录片,而现在正值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的流量逐年攀升,视频投放的平台也越来越多样,前期的低投入和后期几十万甚至百万人次的播放量,可见影片的宣传方式无疑是最划算的一种手段了。
⑶ 非遗传人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
非遗传人以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为系列,通过纪实拍摄、传承人采访、“非遗”展示、历史资料、写意空镜补充、外围专家访谈等方式,旨在让海内外受众充分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感动“非遗”人物。
非遗传人对现代社会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⑷ 有没有关于非遗的纪录片推荐
央视纪录频道曾播出的纪录片——《中国手作·木作》,以创新视角,挖掘非遗如何走入当下生活,探索匠人们如何在非遗的传承和创新中保持文化自信,是一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碰撞的产物。里面的木艺匠人有十位,还真是性格不一,各有特色。这部片子的制片人和总导演池建新说:“木文化有两个方式,一种是存在你的生活,另一种是存在你的精神,而整个传统的乡村领域,承载乡村生活的精神就是戏台,比如乐平的戏台,这个戏台做的非常豪华,非常讲究,现在乐平每年还在唱戏,几乎每天都有戏。“
⑸ 非遗节的非遗节 - 深远影响
53个国家本届“非遗节”总共有53个国家派代表参加。其中参加特别会议的约200人,参加巡游表演的11支队伍207名表演人员,参加成都论坛的10名国外专家,参加其他节会活动的90多人,合计约520多人。
1995人表演有21支国内巡游表演队伍,1995名表演人员。
1112个项目非遗节博览会共展出111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236个项目组织传承人现场表演。
100万人直接参与非遗节各项节会活动的国内外代表、游客和成都市民将超过100万人。 下午2时,位于羊西线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内好不热闹,21支来自国内各地的巡游队伍2000余名民间艺人会聚一堂,按照天府大巡游的实际要求进行正式彩排。
“开始!”现场指挥话音刚落,来自山西临汾的100多位民间艺人欢呼着奔至道路中央,喧天威风锣鼓瞬间响起,气氛被即刻点燃,一群青春逼人的苗族青年男女随后登场,伴着3米多长的芦笙和木鼓演奏出的节奏,他们跳起了欢快激昂的反排木鼓舞。
“哎呀,好漂亮的衣裳!”路旁的观众盯着一支巡游队伍叫出了声,这是来自阿坝州茂县的瓦尔俄足表演队,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瓦尔俄足”(又名歌仙节)很有趣,只能由妇女参加,一袭鲜红长裙将女性的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每年五月初五,妇女们便聚在一起唱起美妙的歌曲表现对萨郎女神的崇敬,据说这可是世界上最早的妇女节。
随后的新疆木卡姆表演更是惹眼,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木卡姆,包括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等四种形式,参加彩排的是由老人、小孩和年轻男女共同表演的刀浪木卡姆,“新疆派出了一支60人的表演队,几乎把自治区最有名的木卡姆艺人都派来了,四大类型木卡姆还是第一次走出新疆表演呢。”
昨天的闷热天气给表演者制造了些许麻烦,因为完全遵照原生态文化,不少非遗项目表演者身着的盛装较厚,大家跳得浑身大汗淋漓也没一个人懈怠。 2011年5月23日上午8点30分,在成都市中心街区顺城大街,隆重上演的非遗节开幕大戏———天府大巡游,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大聚会。来自非洲、欧洲、美洲、亚洲的11支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队伍,和来自新疆、吉林、西藏、云南、贵州等11个省、区、市的21支表演队伍,共2000多人,共同演绎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和美丽。32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队伍,将动态展示民族文化和异域风情。
今晚9点,在成都金色歌剧院将上演非遗节主题晚会———《守望家园》,这台节目全部取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很多演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牧民、渔民。 16:30-18:00成都馆门前广场山西晋南威风锣鼓;主题广场1、吉林延边朝鲜族长鼓2、吴桥杂技3、少林功夫;艺术墙表演区1、兰州太平鼓2、西藏丁青热巴舞3、贵州反排木鼓4、云南石屏花腰彝舞蹈;海外风情小镇广场1、韩国民间歌舞2、马达加斯加非洲民间风情音乐、舞蹈、鼓乐3、俄罗斯民间歌舞4、巴西巴伊亚勒孔嘎沃回旋桑巴16:30-17:30成都市曲艺团曲艺专场演出精彩节目天天上演
从5月23日到6月10日,将在成都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体现“文化乐民”的时代主题。一是在成都市城区公园广场、郊区古镇安排8个分会场活动。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天天有演出,上演33项精彩纷呈的系列主题日演出。三是供免费观看的戏剧曲艺、木偶皮影剧场演出等多达53场,还有11场将深入学校、社区、SOS儿童村、荣军院等进行慰问演出。四是古琴艺术将和木偶皮影一起,走进6所小学为师生表演。
“非遗节”引来全球媒体关注
2011年5月22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出现海外媒体记者打拥堂的场景,55名记者组成的海外“媒体团”此行目的只有一个:“非遗节”。记者在现场看到,其中不乏法新社、路透社、日本朝日新闻等知名媒体的记者。负责接待的成都市外宣办工作人员介绍,除了海外媒体,国内数十家电视台、报纸杂志更是派出超过百人的采访队伍。
⑹ 如何传播非遗文化内涵
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珍贵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年,我国不遗余力地加大着对它们的保护力度:在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实施了平安故宫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在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用五年时间,累计完成可移动文物修复和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项目1000余项,修复文物4万余件;在提升考古发掘保护能力方面,2013年以来共实施考古发掘保护项目3000余个,取得重大发现。
“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文物的宝库,又是展示、宣传的一个殿堂,博物馆如何做好这份工作?”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首先要加强对馆藏文物内涵的挖掘和阐释,找到更多的文物自身价值,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在展示方式上也需要改进,与现代科技结合,传播更多的信息。“还需要加大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力度,把文物元素融合到产品当中,让观众通过产品消费认识我们传统文化的内涵。” 来源:央广
⑺ 以“寻找心中最美非遗”为主题的写作比赛,写作内容是向观众推荐非遗项目“舞
每个人心中总有一幅令人难忘的风景,也许是一个青青的山坡,也许是一株散发清香的梅花,也许是夏夜布满星星的夜空。但在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却是那满满一池的荷花。 荷花虽然没有梅花的阵阵清香,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没有向日葵的热烈开放,但它却有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高品质。 站在池塘旁,看着这一池的荷花,随风而舞动,跳起了优美的舞蹈。那一朵朵荷花,手掌大的花瓣洁白如雪,五六个花瓣拼成了一朵大荷花。荷花的样子千姿百态,有的像害羞的小女孩涨红了脸,躺在碧绿的荷叶下;有的好奇地探出头来,望着这美丽可爱的人间;有的荷花像俊俏的仙姑正对着平静的湖面梳妆打扮。荷花已经开不少了,有的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了,露出了嫩小的莲蓬,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荷叶上,而荷叶则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突然一只青蛙跳到荷上,溅出的水珠在荷叶上来回滚动着。作文 一朵朵荷花,紧紧依偎着碧绿滚圆的荷叶,在轻柔的雨丝沐浴下,显得更加秀、雅洁、妩媚、可爱了。翠绿的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沙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荷花的花瓣,洁白如玉,花里托着深绿色莲蓬,莲蓬向上的一面有许多小孔,里面睡着荷花的种子。作文 望着那满满一池的荷花,我沉醉于其中。我似乎也变成了一株荷花,站在池中,享受着阳光照耀,享受着雨露的滋润,享受着风儿的轻抚。蜻蜓飞过,向我诉说空中飞翔的乐趣,鱼儿游过,向我倾诉水中的快乐。 荷花了甜美的笑脸,荷叶展示了绿色的时装。叶似翡翠般碧绿晶莹,花如白玉般纯洁无暇。烈日下,撑起一把把绿伞,给大地一片清凉;风雨中,摇曳苗条的身姿,给周围留下一片清香。 洁身自好的品格,出淤泥而不染。人生追求的目标。自甘淡漠,无私,无欲,使一切贪婪在面前羞愧;纯真,高雅,让追名逐利者尽在讪笑中;宁静,致远,能够让人忘记生活的所有烦恼。 啊,我爱那满满一池的荷花,我爱那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荷花,我爱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
⑻ 央视为什么近期拍了这么多关于非遗的节目
因为现在越来越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让这些失传,如果我们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又怎么把我们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
⑼ 非遗节的非遗节 - 影响
让更多人“来了就不想走”,“非遗节”为成都带来3大发展机遇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郝康理在5月22日下午举行的“非遗节”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非遗节”给成都带来的,简言而之,就是发展的机遇。 制定“非遗”入选标准
“特别会议”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一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特别会议,届时,将有24个委员国代表、约50名观察员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代表约200人出席。会议将制定、审议或通过一系列规则、制度等,其中包括审议、制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入选标准”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 “非遗节”期间,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以及90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将集体亮相。而它们亮相的地方,是成都专门兴建的一座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这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惟一一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展示为主题的公园。
公园一期工程的中国风情小镇和海外风情小镇,将分成国际馆、国家馆和地方馆,用文字、图片、图像、实物和现场演示的形式,立体地展示世界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及保护成果。成都市民足不出户,便可尽赏国内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幕大戏“非遗大巡游”,无疑是成都市民和游客最为期待的狂欢“盛宴”。届时,来自国外的10多支民俗队伍和国内的30余支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队伍以及数千名原生态表演者,将进行狂欢巡游。数万名观众也可以戴上各式面具,或画着五颜六色的彩妆,加入巡游队伍。
晋南威风锣鼓、兰州太平鼓、延边长鼓舞等表演方阵,将组成巡游的“鼓震神州”板块;凉山州朵乐荷、卡斯达温、羌族羊皮鼓、云南红河花腰彝舞、西藏丁青热巴舞、摩梭族甲搓舞等表演方阵,将组成“舞动蓉城”板块;“风情五洲”板块由来自马达加斯加、罗马尼亚、捷克、墨西哥、爱沙尼亚、蒙古、越南、俄罗斯等国的表演队伍组成;“龙腾盛世”板块则由武术、杂技、川剧、彩龙等10余个方阵组成。 古琴、昆曲、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这些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项目,你在5月23日晚举行的“非遗节”主题晚会上都可以欣赏到。泉州南音、彝族海菜腔民歌、侗族大歌、川剧、四川扬琴等,也将在晚会上一展风采。
整个“非遗节”期间的演出活动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剧场将举办京剧折子戏、川剧、曲艺、民乐、木偶皮影戏专场演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综艺演出;成都的锦江剧场将上演川剧综艺节目《芙蓉国粹》、苏州昆曲折子戏、东北二人转、川北灯戏、儿童剧《巨人的城堡》等;锦城艺术宫将上演河南豫剧折子戏和秦腔,新声剧场将上演京剧《薛涛》和东北二人转;武侯祠、文化公园大戏台将分别上演戏曲综艺节目《锦城云乐》和川剧特色综艺节目《蜀风雅韵》。此外,组委会还安排了一系列慰问演出活动,将陆续在金牛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东风路小学、SOS儿童村、新繁荣军院等地开展。
据了解,“非遗节”期间,成都市群众艺术馆及有关区(市)县还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组织开展分会场活动。没有承办分会场活动的各区(市)县,也将围绕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开展各种广场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