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节目
A. cctv9纪录片播过的所有的节目 的节目表.
《泊客·中国因你更美丽》、《华工军团》、《追踪史前宝藏》、《踏上丝路寻访中国印记》、《爱新觉罗.溥仪》、《地标物语》、《华尔街》、《现象1980||》、《为中国而设计》、《迷失的踪迹》、《日本细菌战》、《地下四千年》、《龙江行》、《先生鲁迅》、《中原大发现》、《抗日同盟军》、《刘海粟》、《青色诱惑》、《太空英雄》、《大唐西游记》、《李查尼与长城》、《太空英雄》、《爱唱侗歌的凯瑟琳》、《鱼祭》、《岭南王国》、《老舍传》、《梅兰芳》、《战痘记》、《燃烧的黄龙旗》、《台北故宫》、《异乡·驿客》、《金色道钉》、《圆明园》、《遥远星球的孩子》、《邬老板世界杯》、《重庆大轰炸》、《发现少校》、《蛟龙潜深洋》、《成长的秘密》、《努尔哈赤》、《天上西藏》、《北归》、《新丝绸之路》、《血战腾冲》、《绥远抗战秘档》、《上海2010》、《1921点亮中国》、《红色档案》、《隐蔽战线II|》、《我和我的祖国》、《秦始皇陵地下高楼》、《我的母亲》、《中国三峡》、《铁路萌初》、《我的济南老家》、《湖商》、《再说长江》、《复活的档案》、《洋海古墓》、《五千年以前的文明》、《十里红妆》、《三坊七巷》、《一个博物馆和一座城市》、《历史名人与澳门》、《帝国商行》、《土楼幻境》、《地铁》、《晋商》、《中国远征军》、《现象1980》、《中华武功》、《流年碎影》、《汉字五千年》、《昆曲六百年》、《滹沱沧桑》、《地下4000年》、《龙坊》、《西湖》、《葫芦岛大遣返》、《河套长烟》、《大明宫》、《风雪中东路》、《大西迁》、《为世博而设计》、《宇宙大爆炸》、《法门寺》、《流放宁古塔》、《喜洲》、《普洱茶》、《家园》、《路易·艾黎》、《鸭绿江》、《郑和下西洋》、《最高境界的格斗术》、《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 、《费利斯·比托的1860》 、《梁思成与林徽因》、《时光II》、《哥窑谜案》、《方志中国》、《巴人之谜》、《淹城探谜》、《戴笠之死》、《蝶谷秘境》、《家园》、《山林里的故事》、《登月迷局》、《扬州盐商》、《寻踪东胡林》、《未被发掘的皇陵》、《揭秘狮虎兽》、《深湖魅影》、《绝灭谷地》、《破译魔鬼城》、《敦煌》、《798》、《天地洛阳》、《中原大发现》、《魔窟》、《生活在2050》、《密码疑案》、《土墩下的王陵》、《神秘的石磨盘》、《外滩》、《荡涤尘埃》、《亚运在中国》、《悲壮的荣光》、《北洋军阀》、《王陵遗梦》、《古图探秘》、《森林之歌》、《怪图》、《西泠印社》、《发现甲骨文》、《发现圣旨金牌》、《探访魔沟》、《苦行者的回归》、《寻找阿房宫》、《孤岛叶猴》、《碉楼残梦》、《屋脊上的王朝》、《金川硝烟》、《少林秘笈》、《宝藏迷踪》、《飞天神功》、《幼童》、《古城末日》、《迷失的踪迹》、《越窑秘事》、《地球展望》、《神洞探奇》、《花冈越狱》、《宠宦秘史》、《蜂战无间道》、《最后的图瓦》、《庐山》、《王陵疑云》、《蔡伦的秘密》、《深埋的物证》、《日内瓦1954》、《中国冰雪记忆》、《重返北领地》、《百年机车之谜》、《隐蔽战线II》、《转向113度》、《岁月山河》、《中国现代奇迹》、《国货前世今生》、《北归》、《追梦九成宫》、《寂静山谷》、《劫后宝藏》、《探秘蜘蛛人》、《再见蒸汽机车》、《血战腾冲》、《失落的天书》、《郭氏家族》、《侠之蝙蝠》、《史前宝藏》、《南少林之谜》、《丛棺疑云》、《凤棺迷魂》、《拼音的故事》、《晋祠之谜》、《与龙同行》、《滇缅铁路》、《海上沉浮》、《绥远抗战》、《亲历国宴》、《找乐》、《追逐太阳》、《时光》、《在天那边》、《请上座》、《公元一六四四》、《河姆渡》、《荒城秘史》、《霞客行》、《失落的王城》、《颐和园》、《帝国的兴衰》、《王者之器》、《绝活世家》、《稻米的歌声》、《秘色瓷的真相》、《金编钟之谜》、《甲子》、《致命的皮球》、《魂断神禾塬》、《彩俑寻踪》、《大河源》、《古堡迷踪》、《天书》、《江湖》、《中国记忆》、《“银究”传奇》、《莽权寻踪》、《察卡洛》、《惊情700年》、《巨龙惊现》、《帝国宝藏》、《末代皇帝与国宝》、《消失的建筑》、《越窑秘事》、《绝世宝藏》、《古颅悬疑》、《大足石刻》、《吴韵》、《通天石人》、《木客大冢》、《铁骨忠魂》、《为中国肖像》、《玉碎夺魂》、《无棺古墓》、《玉石传奇》、《猜想三星堆》、《太极武当》、《文明的脚步》、《隐蔽战线》、《美丽中国》、《国家宝藏》、《中国人从哪里来》、《重返卡拉麦里》、《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赛季》、《悲壮的荣光1932》、《司岗里的传说 沧源佤族》、《永生羊》、《HongKong Ten years on》、《Den of the "NO.76"》、《Fairyland of earth building 》、《South China Sea-1》、《Dowager in fire pit tomb 》、《The missing ancient architectures 》、《Dowager in fire pit tomb 》、《Ancient skull mystery 》、《The valley of extinction》、《The surviving treasures 》、《Unexcavated imperial mausoleums 》、《Forbidden City I|》
国外纪录片
《生命》、《植物的秘密》、《地球的力量》、《恒河》、《流行世界的美食》、《千声百音记录者》、《未来的地球》、《水世界》、《太阳系的奇迹》、《黄石公园》、《南太平洋》、《哥伦布前的美洲》、《灾难密码》 、《隐形世界》、《生命的形状》、《地球脉动》、《探宝者》、《人类星球》、《大象的秘密生活》、《伟大的卫国战争》、《面条之路》、《消失的古文明》、《方舟后裔》、《大迁徙 角马群里的间谍》、《虎丛林中窥探》、《天启——第二次世界大战》 、《自然界大事件》、《恐龙的战争》、《地球创世纪》、《达尔文的勇敢新世界》、《黑咖啡》、《了解宇宙如何运行》、《生命的速度》、《子宫日记》、《历史大揭密》、《马达加斯加》、《我与黑熊一家》、《拯救熊猫》、《永恒的国家公园》、《上帝的使者》、《野性的巴尔干》、《人体奥秘》、《迁徙的鸟》、《微观世界》、《1940年6月法国大混乱》、《自然界危险生物》、《北极之旅》、《东非大裂谷》、《亚特兰蒂斯》、《生命通道》、《星际旅行指南》、《恐龙灭绝》
特别节目
《走进雅克·贝汉》(采访节目) 注:1.国产纪录片(上述纪录片曾在在中文台和英文台播出的,以中文形式显示;若未在中文台,只在英文台播出的,以英文形式显示)大都为30分钟为一集,非国产(版权原因未在央视网公开播放)纪录片都为《寰宇视野》中播出,1小时为一集。 2.《美丽中国》(即《Wild China》)是BBC和CCTV合拍。原制作版权属于BBC(非国产),但由于CCTV有在央视网公开播放(可能版权现已双方共有),所以该片属于国产。 3.部分国产纪录片由国内其他台(如上海东方卫视)引入。版权归其他台所有。 4.非国产纪录片,大都从BBC引进。 5.从《了解宇宙如何运行》(6月28日首播的《寰宇视野》栏目)起,非国产纪录片都在篇末制作人员中滚动版权方制作人员。《了解宇宙如何运行》前所有的纪录片均无在篇末制作人员中滚动版权方制作人员。 6.所有国产纪录片可以从官网收看,非国产纪录片可以从其他途径搜索观看。 7.欲知更多节目预告,可登录CCTV9和包装组的新浪微博。(地址在下) 8.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美国探索频道、韩国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曾在本台播出纪录片。 9.此节目表包括已播出的节目和即将播出的节目。当中可能还有从不播出且今后较长时间不播出的节目。 10.《人体奥秘》(《 Inside the human body》)是由BBC出品。原有5集,但是最后一集有不适合内容,曾遭到批评。所以CCTV只播出4集。
B.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甲骨文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甲骨文如下图所示:
文字特点:
卜甲 商王武丁时期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因为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商灭国,遂成为了废墟,后人便以“殷墟”名之。因此,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
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称“契文”、或“殷契”等。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一共三个基本要素。
C. 甲骨文什么时间出现的时间越具体越好!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D. 甲骨文资料
一、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二、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三、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四、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五、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4)甲骨文节目扩展阅读:
甲骨文“高”字。从它的字形上,可以推断在商代已有了一种建造在土台上的建筑了。其下部应该看作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这是私有制抬头和家庭出现后的一种建筑方式。其上部可以看成是一栋既有屋顶又有墙身的建筑。墙的出现,在中国远古时代是个了不起的创造。用墙围合而得到的室内空间,比只用屋顶的要高大得多,这也正合了“高者,崇也”的字义。
甲骨文“宫”字。它可以看成在一个大屋顶下罩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室内空间的房子。这是一种专供统治阶级使用的十分讲究的高大建筑物。
E. 甲骨文解说词,要求100-200字,优美的 多谢了。
甲骨文解说词如下: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做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文物,
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所在地。
文字特点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
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F.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了吗
北京11月24日消息,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世界记忆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舰项目,创建于1997年,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进行抢救,并加强保护和利用,提高全世界对文献遗产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该项目每两年评审一次,我国上一次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于2015年入选。截止到2015年,中国已有十份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天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朱彦民教授认为,老一代的甲骨文学者如王国维等都具备非常高的国学素质,他们研究甲骨文的时候正处于甲骨文研究的开始阶段,可以破解很多常见字、容易字,“到今天仍然没有破译的甲骨文,基本上都是硬骨头了,因此哪怕只是破译一个字也是一场‘攻坚战’。”他举例谈到,很多甲骨文时代使用的器物,如今都已经消失了,因此由这些器物象形而来的文字,我们今天很难辨认出来。“比如殷商时期的灶具,今天的人见到实物可能也很难认出来,变成文字就更困难了。”
G. 甲骨文四大家都有谁
“甲骨四堂,郭董罗王”指的是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和王国维四位。
H. 甲骨文的简介
一、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二、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三、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四、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五、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8)甲骨文节目扩展阅读:
中国官方发布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2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相关机构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推动甲骨文研究。
今年10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2月26日的发布会是由中国相关主管部门正式对外发布。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王绍忠介绍,早在1996年中国就成立了世界记忆项目国家委员会,并在2000年建立了世界第一个世界记忆遗产国家级名录。中国自1997年第一次申请“世界记忆名录”,已有13份文献遗产成功入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欧敏行对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表示祝贺。她强调该项目对促进文献遗产的保护及合理利用,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平等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各成员国对这个项目给予更多支持。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作为此次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11家甲骨收藏单位之一,收藏甲骨约23000片左右,数量居世界第三位。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进一步加强了各甲骨收藏和研究单位的协同合作,也为今后面向国内各界及国际社会的甲骨文宣传教育和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杜占元强调,新时期要关注对甲骨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与挖掘。下一步,教育部、国家语委将牵头组织多学科交叉融合,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助力甲骨文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到2019年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时有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面世,使“绝学”不绝,冷门不冷,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注入力量。
为纪念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教育部、国家语委还专门委托中国集邮总公司制作发行了纪念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