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的节目作文
1. 舌尖上的柳州作文600字
一个人只有在经受考验后才会从自身中站起来。而这种考验不是所有人都能给予的。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给予了阿卜杜拉一个超越自我的机会。
父亲是爱孩子的。当阿布杜拉呱呱坠地时,他选择了接受,接受一个不但身体残疾,且严重智障的男婴。当阿卜杜拉在水中痛苦地挣扎时,他却选择了拒绝,拒绝专业志愿者引领儿子游完全程。对其他人来说,养一个身体残疾、严重智障的孩子还不如扔掉算了。但他没有,他决心要把孩子抚养成一位有成就的人。他是一位值得骄傲的父亲,因为他的儿子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赢得了对于一个身体残疾,严重智障的人最大的成功——超越自己!
做为父亲的他拒绝专业志愿者引领自己儿子的那一刻,或许他想过,想过孩子会不会恨他?又或许孩子根本不知道恨是什么。不过无论怎样,他坚定地拒绝了,他要阿卜杜拉依靠自己的力量游完全程。
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孩子了吗?不是的,他怎么能不爱?当看到孩子痛苦艰难地划水时,他忍受着比这更大的痛!但他坚信,阿卜杜拉一定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游完全程!
虽然阿卜杜拉的速度十分缓慢,但在观众们的掌声和鼓励下,在父亲的坚定信念下,阿卜杜拉一刻也不停地挥动着手臂,向终点游去。
就在阿卜杜拉触壁的一刹那,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相信那掌声中有他的掌声,他那富有父爱的掌声。
没有他对阿卜杜拉严厉的态度,就没有阿卜杜拉今日的成就。温室里的花是永远经不起风雨的磨练的,人生的路永远都不可能是平坦的,仅仅依靠别人的搀扶走完人生的人是永远站不起来的。而父亲给予孩子的,则是自己走出第一步的勇气。
2. 作文:感受新柳州
你来帮我写 我给你800块~
3. 柳州江滨喷泉作文400字
我喜欢大海、喜欢湖泊、喜欢小溪……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美丽的喷泉。
今天,我和妈妈来到文化宫喷泉广场。这个喷池是长方形的。刚开始的时候,是泉的中央喷了一点儿水,突然,那水柱腾空而起,最高的达5米多,然后又像礼花焰火般落下,有时喷泉直冲而上,有时交叉喷射。远远望去,喷泉高低有别错落有致,迷迷蒙蒙一片,既像玉龙升空,又像银花怒放,既像柳絮纷飞,又像微雨飘洒。不时来一阵风,把水珠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简直太美了!我静静在欣赏着美丽的喷泉,突然刘欣雨、石慧、全敏慧……一会儿来了好几个同学,我们几个调皮的女孩在喷泉池边窜来窜去。我们迫不及待地把手伸到水柱上亲自体验体验那种感觉。一个个脸上露出开心的笑脸。
喷泉不仅造型奇特,还是一个舞蹈家呢!它们先探出小脑袋摇了摇,确定有人在欣赏它们,才笑着跳了起来,最先起来的像小草慢慢长高,突然,又以很快的速度直冲上空……那壮观的喷泉柱子起喷了,根根水柱在我们的赞叹中再放光彩,飘洒在空中的水滴在向我们亲吻,在想我们告别,它们的姿态是最美的,谢谢它们给我们美的享受。
不知不觉,时间过得真快,我们都恋恋不舍地走了。喷泉你真美啊!
4. 柳州都乐园的作文
螺丝粉是我们柳州最著名的风味小吃,无论是交通拥挤的“十”字路口,还是冷冷清清的街头小巷,都有卖螺丝粉的摊点和粉店。来我们这里旅游,一定要去吃一碗正宗的螺丝粉。
柳州螺丝粉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三尺。看一看,红白绿相间。红色的辣汤,白色的米粉,绿色的青菜,还有腐竹、花生、酸笋等配菜散落其间,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大拼盘。闻一闻,一股螺丝粉的香气,便被吸入鼻中,令你胃口大开,不禁想尝一口。尝一尝,吃第一口辣劲十足,吃第二口鲜爽无比,吃第三口辣入心头……吃最后一口满嘴留香,回味无穷。
柳州螺丝粉的制作方法十分简单。首先,把事先泡软的米粉放入清汤中煮,煮两至三分钟后,米粉就熟了。下一步是加菜,依据个人口味,可以加入酸笋、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鲜嫩青菜等配菜。最后一步是加汤,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完成以上两步后,就要加入螺丝粉汤了,这种汤是用酸辣汤和煮烂螺丝的汤水加上猪筒骨再配上当地汤草果、茴香、陈皮、桂皮、丁香、胡椒、香叶、甘草、沙姜、八角等几十种名贵中药材调合熬制成汤,因此有独特、鲜美的味道。依照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辣汤后,一碗色彩和谐、香味浓郁、味道鲜美的螺丝粉就完成了。
其实,螺丝粉的吃法十分有趣。我吃螺丝粉时,总是把粉和配菜拌在一起,夹起粉和
5. 柳州 春天片段500字作文
柳州的春天不是很明显,但只要你细心观察,还是能感受到它的到来。春雷已响过,春风已吹起。暖暖春风吹过树林间的小道,吹过繁华的大街,吹到我们的身边。春风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小草钻出了大地,向蔚蓝的天空招手,向世界说,我来了!草儿在风中舞动,花儿在风中绽放。大家争着为春天增添新色彩
春的到来少不了鱼的陪伴。那毛毛细雨就像母亲的手,轻轻的抹去寒冬留下的污浊。树叶被细细的雨丝儿洗得发亮,花儿沾上了如珍珠般的雨珠。在风中摇动时,不时发出闪闪的白光,被雨后清洗过的大地,更给人一种新的、绿的景象。这就是春天。春天的来临,阳光四射,万物复苏,她给每一样事物以新的生命。除了花儿、草儿的争艳,柳树也不愿放弃这好机会展现自己,柳树的细枝条儿上冒出了嫩绿色的小叶片,远看好似千万条嫩绿色的条儿,在飘、在飞、在舞……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三月里,桃花开,一朵朵美丽的桃花竞相开放。花瓣粉里透白,像轻飘的云,像迷茫的雾,像轻轻掠过的风,煞是美丽……
6. 歌颂柳州 爱我家乡 的作文
1
一条柳江,如仙子飘舞的绸带,婀娜地穿游于自然之手得意雕凿于南国之域的一座小城中。几弯回曲,增添了它的几分灵巧。可能是因“八龙现于江”的腾挪,水流随意地把柳州弯绕成一尊可意的碧壶。在俯瞰之下,柳江沿岸那秀峰峻岭的滴翠,更让这把壶有了立体而朦胧的姿韵。而这一脉柳江之水温婉地在这把壶的臂弯里绕了朵朵漂亮的花扣之后,飘然地东去南流。殊不知,人们的乡恋便于此在这个扣上打了许许多多的情结……
我们依着柳州的山,恋着柳江之水。山是我们的思想之魂,水是我们的情感之脉。我们在山的褶皱里解读着启智的密码,在水的起伏中录辑着历史的雄浑。于是,那些关于山的歌、水的文便贯注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滋润着我们日积月累的成长怀想,深深浅浅地入诗入梦……
拥揽柳江,枕水小眠,听山歌悠扬轻叩耳鼓。抬头看,一城柳水十二桥,渔火江上有人家。慢说万水千山凭君览,只道一草一木撩人思。于是我在想,柳江水呵,它流到了哪里?在水流过处,是否徘徊着一颗颗思归的心……
看不到故乡的山,心不会安宁。找不到故乡的水,心不会快乐。那用心力写就的怀乡之情,不会因距离和时间而淡漠,乡心贯穿于人们的千古记忆。在望乡的秋山上,乡情是牵念的舞者,翻越时空和季节,舞也玲珑,蹈也翩翩……
什么声音能让久别家乡的人在刹那间动容?是乡音!
让水岸载起歌台,唱一支歌,歌里有关于山的思恋、有水的眷念。让乡音在清柔如缎的水流里荡漾,让乡音纯粹地说说笑笑,让乡音、乡情点点重来,点点重来……
不要等到倦了,才想到家……
2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中国工业重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柳州鲜活鲜亮地从广西腹地拔地而起,壮阔、大气宛如一个精致的盆景,含蓄内敛,沉静灵秀,将一方山水和谐地揽在怀抱,在改革开放中与时倶进又风貌独具。孟冬的蓝天和碧水映出江城特有的明媚,眼睛和皮肤都能告诉我,这是个温柔多雨的地方,与北方的凛冽寒风、雪花纷飞、四季分明截然不同。
站在柳江大桥远眺,满眼的绿在整洁的街道,错落的楼群穿行,一座座挺拔的山峰,浩浩荡荡的江水逶迤东去……
这是一座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这两年市委市政府狠抓“经济升级,城市转型”在“二次创业”中,工业总产值占广西工业总量的四分之一强。坚持汽车、机械、冶金、化工、造纸、制药、建材、纺织等工业并举,同时不忘生态治理,精心打造“人类宜居城市”。走走,看看,令人目不暇接:山水之美与工业之强,青山绿水间城高路阔,楼台掩映处笑语欢歌,1.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尽显48个民族的文化与风情,无论是高雅的文学、神秘的宗教、通俗的山歌,还是民间奇石……共生共绘出这块土地上斑斓的景象和色彩。
天凉如水,桂花依然香气宜人。柳州古称龙城,建制于西汉王朝,距今有2100多年的历史。然而在历史上的中原人眼里,柳州是一块蛮荒之地,只有犯了罪时,往往才会被充军、流放、贬谪到此。这种认知并不全面。柳州的历史文化不仅源远流长,甚至比有些中原城市还要丰厚些。数万年前,柳江人、白莲洞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铸着汉字的铜镜和富有南方特色的铜鼓真实地记录了2000多年前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在这儿的交汇与融合;迤至唐宋时期,只要说到柳州,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是绝绕不过去的。作为刺史的他,收起乡愁,知命勤济,与龙城结下不解之缘。有后人赞“柳州山水因子厚而生色”。再看今日柳学的研究与盛传,让人感慨。俗话说“江山也要伟人扶”,地域的历史与文化名人相契是柳州的幸运。
历史上出任柳州刺史的人很多,为何柳州人独爱柳宗元呢?那是因为柳宗元为柳州各族人民的文明进步作出了特殊贡献,正如郭沫若在《访柳宗元遗迹》诗中所说的那样:“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丹荔黄蕉居士字,剑铭衣冢众人思。芟锄奴俗敷文教,藻饰山川费品题。地以人传人以地,拜公遗像诵公诗。”柳宗元在柳州不仅仅是文学家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知百姓疾苦的父母官。仕途上一贬再贬,几经磨难。挫折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一旦遭遇它也提供了一种机会。于是便有了旷世之作《永州八记》,有了柳州千年柳侯祠。虽然仅做了四年刺史并病逝于此,但留下五大德政,100多篇诗文,凭自己的文化人格,道德文章,却惠及柳州上千年,是不可多得的一笔文化财富。
始建于宋的柳侯祠,被围在清末所建的柳侯公园内。园内绿荫成片,风景醉人,不禁想起“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的诗句。如今柳宗元植的柳种的柑仍在泽被后人啊!进门是柳侯石塑像,不远处是罗池,东面有柑香亭,北有衣冠墓,西有长长历代题咏石刻。其中一块两米多高、碑身断裂的《荔子碑》引人目光,是柳侯公园现存最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据说,当年柳宗元公暇常同属下在罗池散步,死后托梦葬于此地。好友韩愈写下《柳州罗池庙碑》,碑文中记载着在柳州的柳宗元劝农桑、除陋俗、修道路、修寺庙、放奴婢、兴礼法教化等等,文末作“迎享送神诗”,供柳州人祭祀柳宗元时歌唱。因诗首句为“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被称荔子碑。两百多年后,北宋苏轼用刚健遒劲的楷书写出这首祭文并刻石存柳侯园。惺惺相惜,千古流传。苏轼的书法、韩愈的文章、柳宗元的轶事,唐宋八大家就占了三家,故有“三绝碑”之称。漫步柳侯公园,伫立柳公衣冠冢前,俯仰转眸都会感到此地的柳宗元已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就像这里一株株月夜里飘香的丹桂,“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柳江水荡荡,乘船沿柳江而行,水面宽阔流金散银,南岸鱼峰山、蟠龙山影影绰绰,江边大厦霓虹倒映,远处笙歌不断。仁者在这里乐山,智者在这里乐水。但人比山水更有情,吃一碗又酸又辣又甜的螺蛳粉感受柳州人热情豪放;看融水苗寨的舞蹈、壮观风雨桥,同侗家儿女同饮百家宴,听宜州歌仙刘三姐,三江侗族大歌……
丰富的柳州,多彩的柳州,繁花似锦的柳州早已不是柳宗元的穷乡僻壤,敝陋之地,如果说自然与文化的结合,酿就了悠久的生态文明,体现了柳州的古雅风情,而现代文明的发轫和汇聚,更使柳州崛起于神州大地,使世界为之刮目。柳州有民族风情、奇石甲天下;有“金嗓子喉宝”,有“两面针”,有汽车铸造、钢铁基地,有奥运冠军……10年前,柳州就是全国50工业强市之一,今天它仍然是,而且还是全国文明城市之一,是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入夜,柳江上下,灯火和繁星都缀到了天上,在这片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土地上,在这片活力与速度的土地上,我听到的是春天的旋律,气可吞天的人间浩歌。
7. 描写柳州景物的作文。(450至500字)
我的家乡在广西中部。它就是“山清、水秀,地干净”的柳州。
不论从那个方向进入柳州,你都会感觉座座绿意盎然的青山扑面而来。这些星星点点,散落在柳江河畔的小山包,像夏天雨后的早晨冒出的蘑菇,三三两两点缀在无边无际绿色的海洋上。它们呈馒头状从绿海中生长出来,虽连绵不成山脉,却个个如同南国娇小的少女妩媚迷人。置身柳州街头,不管是青山正面的秀丽,还是侧面的妩媚,抬头就能将它们看个够。
当你站在鱼峰山顶,柳州城就鲜活鲜亮地呈现在你眼前,宛如一个精致的盆景,而画里最美的还是柳江。“江流曲似九回肠”,它如同天女舞动的彩带上下翻飞,又犹如一条腾飞的蛟龙在城市里穿行。坐船游柳江,只见两岸河堤上,小草密密匝匝,在阳光下争绿斗艳;滨江路绿化带上,一棵棵柳树排成行,柔软的枝条垂在明镜似的河面上;水中,小鱼成群,有的轻游,有的蹦跳,有的贴在河底,一动也不动;河面上,燕子飞来飞去,唧唧地叫个不停,还不时地用翅膀拍打着水面。江边,三三两两的垂钓人则成为柳江河的另一道美丽的风景。
山青水秀的柳州早已不是柳宗元的穷乡僻壤。这里有民族风情、奇石;有“金嗓子喉宝”,有“两面针”,有汽车铸造、钢铁基地,有奥运冠军……而且还是全国文明城市之一,是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柳州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愿我的家乡在“刘三姐”的歌声中越来越响亮。
8. 600到1000字的写关于柳州的作文。
要多少年级的? 下面是六年级的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中国工业重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柳州鲜活鲜亮地从广西腹地拔地而起,壮阔、大气宛如一个精致的盆景,含蓄内敛,沉静灵秀,将一方山水和谐地揽在怀抱,在改革开放中与时倶进又风貌独具。孟冬的蓝天和碧水映出江城特有的明媚,眼睛和皮肤都能告诉我,这是个温柔多雨的地方,与北方的凛冽寒风、雪花纷飞、四季分明截然不同。
这是一座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这两年市委市政府狠抓“经济升级,城市转型”在“二次创业”中,工业总产值占广西工业总量的四分之一强。坚持汽车、机械、冶金、化工、造纸、制药、建材、纺织等工业并举,同时不忘生态治理,精心打造“人类宜居城市”。走走,看看,令人目不暇接:山水之美与工业之强,青山绿水间城高路阔,楼台掩映处笑语欢歌,1.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尽显48个民族的文化与风情,无论是高雅的文学、神秘的宗教、通俗的山歌,还是民间奇石……共生共绘出这块土地上斑斓的景象和色彩。
天凉如水,桂花依然香气宜人。柳州古称龙城,建制于西汉王朝,距今有2100多年的历史。然而在历史上的中原人眼里,柳州是一块蛮荒之地,只有犯了罪时,往往才会被充军、流放、贬谪到此。这种认知并不全面。柳州的历史文化不仅源远流长,甚至比有些中原城市还要丰厚些。数万年前,柳江人、白莲洞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铸着汉字的铜镜和富有南方特色的铜鼓真实地记录了2000多年前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在这儿的交汇与融合;迤至唐宋时期,只要说到柳州,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是绝绕不过去的。作为刺史的他,收起乡愁,知命勤济,与龙城结下不解之缘。有后人赞“柳州山水因子厚而生色”。再看今日柳学的研究与盛传,让人感慨。俗话说“江山也要伟人扶”,地域的历史与文化名人相契是柳州的幸运。
历史上出任柳州刺史的人很多,为何柳州人独爱柳宗元呢?那是因为柳宗元为柳州各族人民的文明进步作出了特殊贡献,正如郭沫若在《访柳宗元遗迹》诗中所说的那样:“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丹荔黄蕉居士字,剑铭衣冢众人思。芟锄奴俗敷文教,藻饰山川费品题。地以人传人以地,拜公遗像诵公诗。”柳宗元在柳州不仅仅是文学家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知百姓疾苦的父母官。仕途上一贬再贬,几经磨难。挫折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一旦遭遇它也提供了一种机会。于是便有了旷世之作《永州八记》,有了柳州千年柳侯祠。虽然仅做了四年刺史并病逝于此,但留下五大德政,100多篇诗文,凭自己的文化人格,道德文章,却惠及柳州上千年,是不可多得的一笔文化财富。
始建于宋的柳侯祠,被围在清末所建的柳侯公园内。园内绿荫成片,风景醉人,不禁想起“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的诗句。如今柳宗元植的柳种的柑仍在泽被后人啊!进门是柳侯石塑像,不远处是罗池,东面有柑香亭,北有衣冠墓,西有长长历代题咏石刻。其中一块两米多高、碑身断裂的《荔子碑》引人目光,是柳侯公园现存最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据说,当年柳宗元公暇常同属下在罗池散步,死后托梦葬于此地。好友韩愈写下《柳州罗池庙碑》,碑文中记载着在柳州的柳宗元劝农桑、除陋俗、修道路、修寺庙、放奴婢、兴礼法教化等等,文末作“迎享送神诗”,供柳州人祭祀柳宗元时歌唱。因诗首句为“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被称荔子碑。两百多年后,北宋苏轼用刚健遒劲的楷书写出这首祭文并刻石存柳侯园。惺惺相惜,千古流传。苏轼的书法、韩愈的文章、柳宗元的轶事,唐宋八大家就占了三家,故有“三绝碑”之称。漫步柳侯公园,伫立柳公衣冠冢前,俯仰转眸都会感到此地的柳宗元已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就像这里一株株月夜里飘香的丹桂,“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柳江水荡荡,乘船沿柳江而行,水面宽阔流金散银,南岸鱼峰山、蟠龙山影影绰绰,江边大厦霓虹倒映,远处笙歌不断。仁者在这里乐山,智者在这里乐水。但人比山水更有情,吃一碗又酸又辣又甜的螺蛳粉感受柳州人热情豪放;看融水苗寨的舞蹈、壮观风雨桥,同侗家儿女同饮百家宴,听宜州歌仙刘三姐,三江侗族大歌
丰富的柳州,多彩的柳州,繁花似锦的柳州早已不是柳宗元的穷乡僻壤,敝陋之地,如果说自然与文化的结合,酿就了悠久的生态文明,体现了柳州的古雅风情,而现代文明的发轫和汇聚,更使柳州崛起于神州大地,使世界为之刮目。柳州有民族风情、奇石甲天下;有“金嗓子喉宝”,有“两面针”,有汽车铸造、钢铁基地,有奥运冠军.10年前,柳州就是全国50工业强市之一,今天它仍然是,而且还是全国文明城市之一,是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入夜,柳江上下,灯火和繁星都缀到了天上,在这片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土地上,在这片活力与速度的土地上,我听到的是春天的旋律,气可吞天的人间浩歌。
9. 柳州的冬天作文600字
秋天一过,冬天就来了。冬天是四季中最冷的季节。
冬天的早晨很美,不信,你看,公路旁、人行道上、还有两侧的绿化都浮上了薄薄的霜花,就像穿着薄纱。
早上我背着书包出了门,不禁得吸了一口冷冷的空气,这空气是那样的清新,让我瞬间清醒。我瞧见院子的一角上星期才开得烂漫的野玫瑰花被寒风吓得落了下来,刺也不像以前那样结实了,一按刺,它就掉了下来,粉红色的花瓣也纷纷落了下来。
冬天,在它的开始就走出了潇洒的一步——寒风。夜幕降临了,寒风好似一个醉汉,在每座房前游荡着,时而放开喉咙狂怒地咆哮,时而疲惫地喘着粗气。光秃秃的树枝在狂风怒吼中战栗,摇曳不定,月亮也怕冷似得躲进了云层。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颤着身子,捂着双手走在大街上,狂风肆无忌惮,凉飕飕的,直灌入人的衣襟,吹得人感觉到连心都寒冷。窗前院子里的的树木“哗哗”直响,狂风卷着树枝挥动,像魔鬼的爪子在乱舞。冬天,用自己的独特向人们展示了它的风姿。
不过,最能让人们在家中就能最先感觉到冬的气息的是窗户上的雾气形成的冰花,有的像森林,富有神秘感;有的像小溪,仿佛在静静流淌;有的像圣诞老人,好像来给人们送礼物……冬姑娘真是心灵手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