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电视编导
编导艺术与戏剧影视文学系现有三个专业,9个专业方向。该系是使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从事广
播影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专业方面的教学群体,以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充分展示影视底蕴,融合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致力于广播、电影、电视、网络视频等传媒及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人才培养的专业艺术系。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编辑方向)
培养目标:电视编辑专业是影视创作的第三度创作。剪辑师的作用在影视作品创作中至关重要,他是导演创作的补充和修正,他对作品的结构和时空应有着熟练的把握,他要对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负责,他对影视作品的理解深度决定着作品艺术质量的高低。本专业培养的目标是:直面市场,与各影视制作单位和省市级电视台接轨,根据各演艺、制作公司、宣传、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人才,将学生培养成为摄、录、编、播全方位的艺术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摄像基本原理、摄像艺术、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导学、采访学、编剧学、广告学、电视画面编辑、电视音乐音响、电视节目制作、非线性编辑、电视制作特技、电视节目策划、导演学、影视文学脚本创作、剧本写作、影视“一体化”创作、纪录片创作、专题片创作、故事片创作、电视编导基础、播音主持艺术、影视名片赏析、摄影艺术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省、市、县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络传媒系统从事编导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各广告公司、演艺公司、宣传单位、部队从事广播电视节目采访、编导制作等项工作。同时,也可为独立制作单位和制片人输送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电视节目制作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视制作、编辑、采访、写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相应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熟悉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能适应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影视节目制作单位公司、电视广告行业、音像制作出版机构、电视节目教学制作单位,以及宣传部门工作。该专业的宗旨是:为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影视节目制作人才。
主要课程:数字电视原理、广播电视文稿写作、电视编导基础、电视画面编辑、摄像基本原理、摄像艺术、电视节目策划、非线性编辑、电视特技制作、录音基础、视听语言、电视照明、电视色彩、影视舞美、影视文学脚本创作、电视摄像技术、广播电视新闻制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广播电视专题制作、纪录片制作、综艺节目制作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部、专题部、文艺部、广告部、宣传部门、部队、高等院校、新闻出版系统、网络传媒等从事各类节目的制作,以及各音像出版(集团)公司、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摄像、录音、后期节目编辑及影视制作公司的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视制作、采编、写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其具有策划、编导大中型综艺节目,以及文艺专题栏目的能力。具有相应的文化与艺术素质,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的能力,培养文艺单位、宣传部门、演艺单位、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电视台、音像制作机构、大型演艺制作公司(集团)电视教学和高等院校节目制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摄像基本原理、非线性编辑、电视特技制作艺术、摄像艺术、多媒体制作技术、艺术学概论、传播学、广播影视概论、视听语言、电视编导基础、影视精品赏析、音乐作曲作词、中外音乐史、戏剧艺术、舞蹈表演艺术、影视节目策划与创作、电视画面编辑电视采访、电视写作、电视专题节目、剧本写作、广播剧创作、影视“一体化”创作、电视节目导演、电视文艺节目策划和广播文艺节目策划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广播电台、演艺单位、网络传媒、电视台综艺栏目、文化专题、电视剧制作、广播电视音乐、广播电视戏曲、电视舞蹈等艺术类节目从事策划和编导工作。能在广播电视系统、文化产业部门、各级各类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各企事业广播电视传播机构从事文艺类节目策划、创意、采访、写作、导演、拍摄、制作等工作。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网络传媒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为网络、电视、可视移动电话等新闻媒体、信息公司、大中型信息企业以及社会传播机构培养以网络、视听、平面媒体设计艺术,具有数码音视频设计创意,企划营销专业知识,并能够进行跨媒体创意策划与制作的高级媒体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除公共课程外,本专业开设主要专业课程有:传播学、新闻学、视听语言、网络传输技术基础、艺术学概论、电视画面编辑、电视特技制作、文体写作、营销学与媒介营销、公共关系学、媒体创意导论、传媒经济、媒介策划、电脑图文创意、CL设计、非线性编辑、数码特效合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WEB设计与制作、电子印刷创意与设计、平面媒体创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广播电视概论、流媒体设计与制作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主要为互联网、网络、电视台、视频台、移动通讯公司、跨媒体行业以及部队、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和传媒(集团)公司,培养具有视频节目策划、创作、制作能力的大众传播的高级专业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代媒体编辑方向)
培养目标:现代经济、技术和社会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我们生存的环境,新闻编辑不断寻找一种更合时代的编辑哲学来指导新闻职业活动,准确地理解新闻,新型编辑哲学着力强调改变新闻的表现形式以及新闻采集与编辑的方式。本专业适应面宽,就业范围广,其主要就业为新闻平面媒体、网络视频、出版发行系统、网络传播及网络新闻传媒单位。学生毕业后可在广播电视系统、报刊杂志社、文化艺术部门、宣传单位、部队、政府行政机关、高等院校、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等从事编辑工作。
主要课程:除公共课程外,本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艺术学概论、中国古典文学、古代汉语、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编辑学、文学理论、现代汉语、广告学、当代新闻传媒、广播影视概论、传播学、美学概论、世界戏剧史、中国戏剧史、新闻学、当代传媒编辑学、摄像基础、电视特技制作、音乐基础与作品赏析、节目主持艺术、市场营销与策划、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影视文学脚本创作、电视制作与非线性编辑、网络传媒艺术、新闻摄影、广播电视策划、视听语言、摄像与摄像艺术、电视画面编辑、舞台美术、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摄影艺术、影视编剧艺术、网页制作艺术、剧本写作等。
就业方向:学生可就业于广播电视系统、报刊杂志及出版社、新闻传媒单位、文化艺术部门、大型演艺(集团)公司、宣传单位、部队、高等院校等从事戏剧影视文学(现代媒体编辑方向)创作、节目制作、新闻传媒及出版单位等相关工作。
② 什么是广播电视编导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
专业介绍:本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着眼于传媒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全局把握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为主流广播电视传媒机构输送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新媒体产品的主创人员。
主要课程:电视传播概论、电视编导、电视节目策划、电视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技术、电视采访报道、电视写作、纪录片创作、电视文化传播、电视导播、融合新闻学、新媒体编辑、媒介伦理与法规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新媒体采编以及新闻节目的出镜采访与主持等工作,就业方向主要为各级广播电视媒体、传媒机构、网络媒体等。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
广播电视编导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中的文艺编导方向是全国最早开办的相关专业方向,也是学校最早开办的本科专业之一,现已成为学校的品牌,为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培养了一大批领军人物与骨干人才
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完成两年的专业基础学习与训练后,根据自愿选择、公开选拔的方式分两个方向进行特色培养:
1、文艺编导:面向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媒体及其它影视制作机构,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创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较高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从事广播电视网络文艺节目、栏目及频道策划,综艺节目模式研发与创意设计,节目编导、文案写作、制作实施及节目主持人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2、文娱制作人:即line procer(线上制作人),培养文娱行业里最缺乏的项目管理人才、文娱创意制作领域的产品经理。要求能够在市场和互联网思维下,从事文娱活动、影视、综艺节目等模式研发与创意设计,节目编导、文案写作、根据制作进度控制成本预算、文娱商务谈判及节目市场营销推广、综合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按人才培养特色进行模组整体设计,主要包括三大系列:一、编导语言与技艺;二、编导(管理)理论与艺术;
③ 电视节目编导应该具备的能力
第一章 电视编导概论
一、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视编导是一项怎样的工作、同时又是应该具有怎样素质的人,清楚电视编导与电影导演、电视编辑的区别。
二、教学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认识电视编导的工作特性及职业特征,明确电视编导的素质要求及其作用、具体任务。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编导的含义
第二节 电视编导的职业特征及素质要求
第三节 电视编导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节 电视编导的具体任务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由提问学生“你认为制作一期电视节目谁是最重要的创作者”入手,提出电视编导工作及工作者,从而导入新课。
2、展开教授:
中国电视的编导,是电视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事业大发展的时代,电视编导的队伍急剧扩大, 中国电视编导有多少人?至今没有任何一个统计数字。
中国电视所取得的成就,电视编导功不可没。虽然电视与电影一样,属于集体的艺术创造活动,但编导作为主创人员,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发挥着在艺术上指导,在质量上把关的重大作用。
第一节 编导的含义
电视编导是电视特有的一项工作和一个职业。它一般是就电视专题节目、纪录片等纪实类电视作品而言的。
一、电视节目编导的产生
在我国,就像最初没有电视专题片一样,电视编导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电视编导可以说是随着电视专题片的产生而产生的。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专题类节目逐渐与新闻类节目分野,具有了自己的独特而固定的形态。
电视编导在这些变化中,名称越来越固定,分工越来越清晰,职责越来越明确,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二、电视节目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导演:戏剧、电影等艺术创造工作中的一种职务。职责是根据剧本进行艺术构思,拟订艺术处理方案和导演计划,组织和指导排练或拍摄,经过演员和有关人员的创作实践,把剧本的内容体现为具体的舞台、银幕形象,达到预定的演出目的。
电视节目编导则是指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人。
电视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1、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讲:
导演:非作品原创,是把剧本的内容电影化、视听化;
电视编导:创作则具有双重性——既是作品的原创,又是对所选内容(题材)的表达,即将其电视化。这决定了电视编导的创作活动必须是贯穿了作品创作前后期的全过程的。
2、工作情景角度讲:
电影导演强调艺术创造,充分体现艺术个性;
电视编导要为社会现实、为政治形势等时事服务,有些为“遵命”之作,少有艺术个性。
3、从组织形式上讲
①相同之处:电影导演与电视编导都处于艺术创作组织指挥者、统领者和命令发布者的地位,都决定着创作的方向和形式,并引领着创作集体,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②不同的是:电视编导还必须是作品内容的创作者,要决定作品的主题、主导思想和内涵、深度。他的统领更为全面、彻底。
4、从工作状况上讲:
①工作范围:导演比编导显得更为单纯——一般只需潜心于艺术创作,只负责解决艺术创作范畴内的问题,其他有关事项有制片等专人分管,各司其职;而电视编导多兼任制片等多项工作,除了艺术创作之外,还要与社会打交道,事无巨细都要亲自管。
②可控程度:从创作(尤其是拍摄)的角度讲,
电影导演具有很强的控制性,因而工作紧张程度相对不高;
电视编导因其创作的纪实性质所决定,在创作(拍摄)中不可控性很大——其一:纪实类作品表现(拍摄)的内容是正在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在创作(拍摄)中,随着事件的发展、对事物了解的全面、深入,创作方向、主题甚至题材都有可能改变,而且这些有时都需要即时定夺,因而电视编导往往处在高度紧张的创作状态之中。其二:纪实作品的拍摄对象等可控性比较差。
③对客观条件的依赖程度:电影导演在拍摄中对客观条件依赖性不强。电视编导在纪实作品的拍摄中对客观条件则有很大的依赖性。
5、时间要求:电影拍摄制作周期一般比较长,在完成时间上有一定的宽容度;电视作品大多数有固定播出的时间,制作周期较短,时间要求严格。
6、制作经费:电影导演有一定的经费保障,一般无须考虑资金问题;电视编导经费有定额,经常十分紧张。有时还要设法筹集资金。
通过比较可看出,电视编导的工作得做到既“广”又“专”,既“快”又“好”。
“广”指编导的电视节目,题材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裁又可能是新闻、纪录、专题甚至晚会或是电视剧;人事上不仅要领导好自己的摄制组,还得和社会各个方面打交道;经济上常常要自己理财,不仅会花钱,还得会筹集钱和回收钱。
“专”则指既要懂得电视摄制的每一环节,懂行调配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更要懂得所拍摄电视片的“题材”与“体裁”的艺术规律。
“快”是说摄制的电视节目,不仅要讲求内容的时效性,制作也要讲求速度与效益,绝不能给播出“开天窗”。
“好”则是主题上有开掘,形式上有新招,风格上有新意,不仅领导满意、观众满意,连自己也得满意。
由此可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电视编导是很难的,恐怕比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要难得多。
尽管难,也得知难而进。否则电视的水平永远也无法提高,永远只能蒙受着“大众文化快餐”的评价。
三、电视节目编导与电视节目编辑的概念与区别
电视节目编导既是指电视节目最主要、最核心的创作工作,又用以指做这项工作的人。
“编辑”:指新闻出版机构的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作品或资料)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环节。也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
显然,编辑主要是指后期的工作。是指电视节目播出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即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把原始的素材镜头编辑成电视节目所必需的全部工作过程,如(撰写文字稿本)、整理素材镜头、画面声音剪辑(包括使用特技)、配合语言文稿录音、叠加屏幕文字和图形、编配音响效果和音乐、审查与修改,最后把素材镜头组合编辑成播出带。
电视节目编辑不是电视节目的原创者。
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性质则与编辑有明显的区别,其创作属于原创,而不是加工、完善;所涉及的工作环节更多,工作量和工作范围等都远比编辑要大。
两者是整体与某一环节工作的区别。
第二节 电视编导的职业特征及素质要求
一、电视编导的职业特征
1、职业敏感性
所谓职业敏感,就是对社会生活中与自己职业相关的事物特别注意,并能及时地发现和把握它们,使其对职业工作产生意义。
作为电视节目的主创者,电视编导必须具有很强的职业敏感,即从职业角度出发,对社会生活善于观察、能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题材、抓取鲜活的事件、现象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从而有益于自己的创作。
职业敏感性的养成主要有三方面:⑴专业定向注意习惯;⑵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⑶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
2、知识面的广博性
由于创作可能涉及到个方面的内容,所以电视编导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一个通才,要尽可能地多接触、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艺术修养,以便发挥多方面知识互补互促的艺术通感作用,提高创作能力和水平。
3、电视业务的综合性
编导是电视节目创作集体的核心和领军人物,更是专业方面的总设计、总指挥,这就要求他必须是一个电视专业的通才,即不但具有选材、策划、构思、组织采访拍摄活动的能力,还要了解和熟悉电视创作各个工序的专业特点、相关知识和技能。虽然不一定要样样精通,但若具备一些专业鉴赏力是十分有益的。
4、宏观与微观
编导是电视栏目、节目的主创者,又是把关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栏目或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水平,所以他既要有对栏目、节目的宏观把握意识,又必须有对栏目、节目审慎、仔细的具体关注和检查。如镜头的使用、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播音错漏、画面声音质量、剪辑主持人背景图像等等,甚至字幕。
二、电视编导的素质
1、政治、思想、品质素质
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广大观众提供优秀的电视作品,编导必须有一定的政治头脑、政策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思想素质、品德修养。其中包括:
⑴政治素质:达到一定的政治思想高度,政治敏感性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分析能力,使自己的思想意识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保持高度一致。
⑵思想素质:强烈的事业心与敬业精神;追求真实、为受众服务的信念;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2、电视业务素质
⑴应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坚实而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形成高层次应用能力的基础。只有把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⑵对电视专业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电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编导首先要具备较强的电视艺术创作能力,精通和善于运用镜头语言进行艺术表述;其次,还要了解熟悉创作各环节的专业知识,如采访(前期、后期)、摄像、照明、撰稿、剪辑、音乐、音响、特技、字幕等。
3、美学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电视作品要获得好的传播效果,不能仅仅满足于把内容、信息传播给受众,还要带给受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因此编导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灵活运用艺术原则,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艺术想象,使作品内外在美兼具;还要学一点受众心理学,提高作品的传播效果。
4、组织和社交能力
电视创作就其本性来讲,属于同社会、同人、同环境打交道的工作;而电视节目的生产又是一项集体创作活动,这就需要编导不但要有与外界各方有效沟通的能力,还要具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使各工序协同工作。
第三节 电视编导的地位与作用
电视编导工作是电视传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于电视台的根本任务。不过,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作部门,电视节目编导还担负着特定的任务,在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电视编导的地位
1、组织者:
2、创作者:
3、领导者:
4、制片人:
电视节目编导必须通过对题材的确定、构思、拍摄以及对素材的选择、加工,把好的内容组合成优秀的电视节目,奉献给受众。在这一过程中,电视节目编导承担了原创和将其电视化的任务,起着创作、把关与中介的重要作用。
二、电视编导的作用
(一)电视节目编辑担当总合成工作,对节目素材进行再加工,使节目得以最终成形
(二)电视节目编辑担任“把关人”的重要角色,在决定节目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把关的含意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了政治关、事实关、文字关和形式关等各个方面。比如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编辑就是通过对新闻条目的先后排序、对播出时间的选择等,来完成对电视新闻版面的组合。
事实关,主要指在电视节目编辑中要遵循客观、真实原则。
文字关,要求编辑人员对文字稿,旁白(文字稿、报道词、解说词)等进行认真润色,删改,以做到文从字顺,通俗易懂,增强节目的易受性,提高节目的质量水准。
形式关,要求电视编导以自己的审美情趣及修养不断完善节目的传播样式,增加节目的可鉴赏性,创造出精品。
第四节 电视编导的具体任务
一、创作前期的任务
前期编导工作包括几项基本内容:
1、选题:作为编导,题材选择正确是成功的一半。一般选题主要基于这几点:第一,时代要求;第二,观众兴趣;第三,本电视机构的经济技术条件;第四,如在栏目中播出,要考虑栏目定位、对象性和栏目基调。
2、构思、确定拍摄方案:在对所选题材进行了解或前期采访的基础上,编导要对选题作深入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确定主题、表现方式及基本结构,制定拍摄提纲。
3、拍摄前的准备:拍摄前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拍摄能否顺利进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筹建电视摄制组,进行合理而严密的分工;(2)对拍摄对象及场地、环境等的了解、勘察。(3)拍摄设备、器材的准备。
二、拍摄采访中的任务
拍摄采访是电视创作中获取影像和声音材料的最重要环节。编导在此期间一要对外联系,落实拍摄地点、时间等具体事项;二要对内统筹安排拍摄进程、采访事宜;三要在拍摄现场进行场面调度、安排或指挥拍摄、指导现场采访。发现问题,及时决断、处理;四,有时编导身兼摄像、切换导演或主持人,这时要注意兼顾全局。
三、编辑制作后期的任务
后期编制是编导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在此期间编导的主要工作是:(1)对文字稿的审查、定夺;(2)向剪辑人员阐明自己的创作构思和要求;(3)指导电视片的剪辑工作,把握作品画面和声音的表情达意、节奏、风格;(4)特技、字幕等技术手段的使用;(5)认真全面地把关、检查。
④ 电视编导与电视节目是一种什么关系
电视编导是电视节目的基本元素。每个栏目、专题节目都是由编导来制作的。
而且是从选题开始到审片通过全程负责,
⑤ 电视编导到底是做什么的
第一章 电视编导概论
一、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视编导是一项怎样的工作、同时又是应该具有怎样素质的人,清楚电视编导与电影导演、电视编辑的区别。
二、教学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认识电视编导的工作特性及职业特征,明确电视编导的素质要求及其作用、具体任务。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编导的含义
第二节 电视编导的职业特征及素质要求
第三节 电视编导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节 电视编导的具体任务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由提问学生“你认为制作一期电视节目谁是最重要的创作者”入手,提出电视编导工作及工作者,从而导入新课。
2、展开教授:
中国电视的编导,是电视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事业大发展的时代,电视编导的队伍急剧扩大, 中国电视编导有多少人?至今没有任何一个统计数字。
中国电视所取得的成就,电视编导功不可没。虽然电视与电影一样,属于集体的艺术创造活动,但编导作为主创人员,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发挥着在艺术上指导,在质量上把关的重大作用。
第一节 编导的含义
电视编导是电视特有的一项工作和一个职业。它一般是就电视专题节目、纪录片等纪实类电视作品而言的。
一、电视节目编导的产生
在我国,就像最初没有电视专题片一样,电视编导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电视编导可以说是随着电视专题片的产生而产生的。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专题类节目逐渐与新闻类节目分野,具有了自己的独特而固定的形态。
电视编导在这些变化中,名称越来越固定,分工越来越清晰,职责越来越明确,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二、电视节目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导演:戏剧、电影等艺术创造工作中的一种职务。职责是根据剧本进行艺术构思,拟订艺术处理方案和导演计划,组织和指导排练或拍摄,经过演员和有关人员的创作实践,把剧本的内容体现为具体的舞台、银幕形象,达到预定的演出目的。
电视节目编导则是指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人。
电视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1、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讲:
导演:非作品原创,是把剧本的内容电影化、视听化;
电视编导:创作则具有双重性——既是作品的原创,又是对所选内容(题材)的表达,即将其电视化。这决定了电视编导的创作活动必须是贯穿了作品创作前后期的全过程的。
2、工作情景角度讲:
电影导演强调艺术创造,充分体现艺术个性;
电视编导要为社会现实、为政治形势等时事服务,有些为“遵命”之作,少有艺术个性。
3、从组织形式上讲
①相同之处:电影导演与电视编导都处于艺术创作组织指挥者、统领者和命令发布者的地位,都决定着创作的方向和形式,并引领着创作集体,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②不同的是:电视编导还必须是作品内容的创作者,要决定作品的主题、主导思想和内涵、深度。他的统领更为全面、彻底。
4、从工作状况上讲:
①工作范围:导演比编导显得更为单纯——一般只需潜心于艺术创作,只负责解决艺术创作范畴内的问题,其他有关事项有制片等专人分管,各司其职;而电视编导多兼任制片等多项工作,除了艺术创作之外,还要与社会打交道,事无巨细都要亲自管。
②可控程度:从创作(尤其是拍摄)的角度讲,
电影导演具有很强的控制性,因而工作紧张程度相对不高;
电视编导因其创作的纪实性质所决定,在创作(拍摄)中不可控性很大——其一:纪实类作品表现(拍摄)的内容是正在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在创作(拍摄)中,随着事件的发展、对事物了解的全面、深入,创作方向、主题甚至题材都有可能改变,而且这些有时都需要即时定夺,因而电视编导往往处在高度紧张的创作状态之中。其二:纪实作品的拍摄对象等可控性比较差。
③对客观条件的依赖程度:电影导演在拍摄中对客观条件依赖性不强。电视编导在纪实作品的拍摄中对客观条件则有很大的依赖性。
5、时间要求:电影拍摄制作周期一般比较长,在完成时间上有一定的宽容度;电视作品大多数有固定播出的时间,制作周期较短,时间要求严格。
6、制作经费:电影导演有一定的经费保障,一般无须考虑资金问题;电视编导经费有定额,经常十分紧张。有时还要设法筹集资金。
通过比较可看出,电视编导的工作得做到既“广”又“专”,既“快”又“好”。
“广”指编导的电视节目,题材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裁又可能是新闻、纪录、专题甚至晚会或是电视剧;人事上不仅要领导好自己的摄制组,还得和社会各个方面打交道;经济上常常要自己理财,不仅会花钱,还得会筹集钱和回收钱。
“专”则指既要懂得电视摄制的每一环节,懂行调配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更要懂得所拍摄电视片的“题材”与“体裁”的艺术规律。
“快”是说摄制的电视节目,不仅要讲求内容的时效性,制作也要讲求速度与效益,绝不能给播出“开天窗”。
“好”则是主题上有开掘,形式上有新招,风格上有新意,不仅领导满意、观众满意,连自己也得满意。
由此可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电视编导是很难的,恐怕比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要难得多。
尽管难,也得知难而进。否则电视的水平永远也无法提高,永远只能蒙受着“大众文化快餐”的评价。
三、电视节目编导与电视节目编辑的概念与区别
电视节目编导既是指电视节目最主要、最核心的创作工作,又用以指做这项工作的人。
“编辑”:指新闻出版机构的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作品或资料)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环节。也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
显然,编辑主要是指后期的工作。是指电视节目播出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即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把原始的素材镜头编辑成电视节目所必需的全部工作过程,如(撰写文字稿本)、整理素材镜头、画面声音剪辑(包括使用特技)、配合语言文稿录音、叠加屏幕文字和图形、编配音响效果和音乐、审查与修改,最后把素材镜头组合编辑成播出带。
电视节目编辑不是电视节目的原创者。
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性质则与编辑有明显的区别,其创作属于原创,而不是加工、完善;所涉及的工作环节更多,工作量和工作范围等都远比编辑要大。
两者是整体与某一环节工作的区别。
第二节 电视编导的职业特征及素质要求
一、电视编导的职业特征
1、职业敏感性
所谓职业敏感,就是对社会生活中与自己职业相关的事物特别注意,并能及时地发现和把握它们,使其对职业工作产生意义。
作为电视节目的主创者,电视编导必须具有很强的职业敏感,即从职业角度出发,对社会生活善于观察、能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题材、抓取鲜活的事件、现象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从而有益于自己的创作。
职业敏感性的养成主要有三方面:⑴专业定向注意习惯;⑵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⑶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
2、知识面的广博性
由于创作可能涉及到个方面的内容,所以电视编导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一个通才,要尽可能地多接触、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艺术修养,以便发挥多方面知识互补互促的艺术通感作用,提高创作能力和水平。
3、电视业务的综合性
编导是电视节目创作集体的核心和领军人物,更是专业方面的总设计、总指挥,这就要求他必须是一个电视专业的通才,即不但具有选材、策划、构思、组织采访拍摄活动的能力,还要了解和熟悉电视创作各个工序的专业特点、相关知识和技能。虽然不一定要样样精通,但若具备一些专业鉴赏力是十分有益的。
4、宏观与微观
编导是电视栏目、节目的主创者,又是把关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栏目或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水平,所以他既要有对栏目、节目的宏观把握意识,又必须有对栏目、节目审慎、仔细的具体关注和检查。如镜头的使用、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播音错漏、画面声音质量、剪辑主持人背景图像等等,甚至字幕。
二、电视编导的素质
1、政治、思想、品质素质
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广大观众提供优秀的电视作品,编导必须有一定的政治头脑、政策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思想素质、品德修养。其中包括:
⑴政治素质:达到一定的政治思想高度,政治敏感性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分析能力,使自己的思想意识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保持高度一致。
⑵思想素质:强烈的事业心与敬业精神;追求真实、为受众服务的信念;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2、电视业务素质
⑴应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坚实而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形成高层次应用能力的基础。只有把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⑵对电视专业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电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编导首先要具备较强的电视艺术创作能力,精通和善于运用镜头语言进行艺术表述;其次,还要了解熟悉创作各环节的专业知识,如采访(前期、后期)、摄像、照明、撰稿、剪辑、音乐、音响、特技、字幕等。
3、美学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电视作品要获得好的传播效果,不能仅仅满足于把内容、信息传播给受众,还要带给受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因此编导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灵活运用艺术原则,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艺术想象,使作品内外在美兼具;还要学一点受众心理学,提高作品的传播效果。
4、组织和社交能力
电视创作就其本性来讲,属于同社会、同人、同环境打交道的工作;而电视节目的生产又是一项集体创作活动,这就需要编导不但要有与外界各方有效沟通的能力,还要具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使各工序协同工作。
第三节 电视编导的地位与作用
电视编导工作是电视传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于电视台的根本任务。不过,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作部门,电视节目编导还担负着特定的任务,在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电视编导的地位
1、组织者:
2、创作者:
3、领导者:
4、制片人:
电视节目编导必须通过对题材的确定、构思、拍摄以及对素材的选择、加工,把好的内容组合成优秀的电视节目,奉献给受众。在这一过程中,电视节目编导承担了原创和将其电视化的任务,起着创作、把关与中介的重要作用。
二、电视编导的作用
(一)电视节目编辑担当总合成工作,对节目素材进行再加工,使节目得以最终成形
(二)电视节目编辑担任“把关人”的重要角色,在决定节目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把关的含意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了政治关、事实关、文字关和形式关等各个方面。比如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编辑就是通过对新闻条目的先后排序、对播出时间的选择等,来完成对电视新闻版面的组合。
事实关,主要指在电视节目编辑中要遵循客观、真实原则。
文字关,要求编辑人员对文字稿,旁白(文字稿、报道词、解说词)等进行认真润色,删改,以做到文从字顺,通俗易懂,增强节目的易受性,提高节目的质量水准。
形式关,要求电视编导以自己的审美情趣及修养不断完善节目的传播样式,增加节目的可鉴赏性,创造出精品。
第四节 电视编导的具体任务
一、创作前期的任务
前期编导工作包括几项基本内容:
1、选题:作为编导,题材选择正确是成功的一半。一般选题主要基于这几点:第一,时代要求;第二,观众兴趣;第三,本电视机构的经济技术条件;第四,如在栏目中播出,要考虑栏目定位、对象性和栏目基调。
2、构思、确定拍摄方案:在对所选题材进行了解或前期采访的基础上,编导要对选题作深入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确定主题、表现方式及基本结构,制定拍摄提纲。
3、拍摄前的准备:拍摄前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拍摄能否顺利进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筹建电视摄制组,进行合理而严密的分工;(2)对拍摄对象及场地、环境等的了解、勘察。(3)拍摄设备、器材的准备。
二、拍摄采访中的任务
拍摄采访是电视创作中获取影像和声音材料的最重要环节。编导在此期间一要对外联系,落实拍摄地点、时间等具体事项;二要对内统筹安排拍摄进程、采访事宜;三要在拍摄现场进行场面调度、安排或指挥拍摄、指导现场采访。发现问题,及时决断、处理;四,有时编导身兼摄像、切换导演或主持人,这时要注意兼顾全局。
三、编辑制作后期的任务
后期编制是编导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在此期间编导的主要工作是:(1)对文字稿的审查、定夺;(2)向剪辑人员阐明自己的创作构思和要求;(3)指导电视片的剪辑工作,把握作品画面和声音的表情达意、节奏、风格;(4)特技、字幕等技术手段的使用;(5)认真全面地把关、检查。
第二章 电视新闻节目编导
一、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特征、不同样式及核心元素编导,明白这类电视节目对编导的要求,掌握其编导要点。
二、教学要求:通过讲授和作品观摩分析,使学生认识了解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特性,明确这类电视节目的创作要点及其相关问题。
三、教学时数:1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导
一、电视深度报道
二、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第二节 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编导
一、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特征
二、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编导意识
第三节 直播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编导
一、直播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特征
二、直播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编导要点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以最新的一期有影响的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入手,导入新课。
2、展开教授:
第一节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导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是对重大的新闻题材所进行的深入、具体、详尽的报道。与消息新闻相比,它更强调新闻事实的典型意义、指导意义及与社会大众的重大关系,注重报道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一、电视深度报道
电视深度报道是媒介竞争的产物。
其特征是:较强的理性思辨,报道的立体化,手法的多样化。
编导要点:1、选题偏重于重大性、社会性、故事性;
2、创作必须注重舆论导向;
3、弄清“上情”“下情”,起好“桥梁”“纽带”作用;
4、抑恶扬善,把握好“度”。
二、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1、电视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是就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生活变故的起因、变化、发展、结果而组织跟踪报道或评论陆续播出。这类报道往往能产生强烈的社会效果。
编导要点:1、向未来取材——选取结果不可预知的事件性新闻为题材;
2、注重时效性与客观性;
3、连续性与递进性;
4、结果的不可预知性与报道的完整性。
2、电视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是在一定时间内围绕同一重大新闻主题或典型事物,从不同角度、侧面、对不同对象进行连续、多次的报道,强有力地体现、揭示和深化特定的主题思想。
编导要点:1、一般取材于可预知的非事件性新闻;
2、以新闻主题为依据横向展开;
3、针对性强、导向明确;
4、密集性与递进性;
5、完整性与显效性。
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机构或评论者评论集体对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明确表示意见和态度,对事态的演变、发展进行分析、评述,是电视机构的政治旗帜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
编导要点:1、选题要准——民众关注;事关大局,有新鲜性;典型性。
2、评论要精——真知灼见;思辨色彩浓郁;富有前瞻性。
第二节 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编导
一、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特征
新闻杂志节目是在固定的栏目、固定的时间,采用杂志综合编排方法,由主持入主持播出的电视节目。它在内容上“杂”而不乱,长短结合,中心突出;形式上是板块结构,综合变化,灵活多样。整个节目由主持人把各个内容串连成有机的整体,并对重要题材作深入采访与评述。
既有时效性、信息量,又有一定深度、多种形态共存是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特征。
二、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分类
1、事件组合式:在每期节目中播出几则深度报道,通过记者或主持人的点评串联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的杂志形态的新闻栏目;
2、栏目组合式:在一个统一的栏目名称下,把形态不一、内容各异的多个小栏目组合起来播出的节目形态。
三、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编导意识
编导要点:1、突出兼容性、丰富性;
2、内容上杂而不乱,完整统一,且有深度;
3、结构上杂而有序,简练合理。
4、注重主持人参与新闻采访和事件调查的过程,以体现新闻节目的个性。
第三章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导
一、教案题目:
第一节 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地位;
二、教学时数:2课时
三、教学目的:
掌握电视社教类节目的概念,了解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地位以及分类标准。
四、教学重点:社教节目的概念。
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地位
一、 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定义
二、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地位
六、教学方法:讲授为主,通过提问课堂研讨吸引学生参与思考。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你认为什么是电视社教类节目?”
展开讲授:由提问的问题引到观众收看电视的三大目的,提出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电视节目制作者对应着制作出三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新闻、社教、文艺娱乐。因此,社教类节目主要是以社会教育为宗旨的。
1、什么是电视社教类节目?(概念、特征;与新闻、文艺的比对)
2、国外对于这类节目的界定。
3、社会教育对人的重要性——作为社会的人,一生要经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阶段,而社会教育是要相伴终生的。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电视在社会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地位。
我国电视社教类节目的演变、发展。
4、拓展与思考:社会教育与说教、灌输;教化与逆反;成功的引导。
电视社教类节目的萎缩(原因)、创新、趋势。
5、课堂研讨:目前,电视屏幕上最为活跃的电视社教类节目有哪些?它们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6、总结评价:电视社教类节目是电视节目传统分类中的一种,承担着向广大观众进行社会教育的任务。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人们追求功利和刺激的心理需求日渐膨胀,新闻和文娱占据了电视屏幕的大边江山,社教节目相形黯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社教节目的创作规律,争取编导制作出优秀的节目以挽回失去的“领地”。
《广播电视编导》教案(第十三讲)
第三章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导
一、教案题目:
第二节 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分类
二、教学时数:2课时
三、教学目的:认识和掌握几种主要的电视社教节目类型的形态特征。
四、教学重点:社教节目的分类
五、教学内容:
第二节 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分类
一、按节目题材分类
二、按传播对象分类
三、按传播形态分类
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分类:划分依据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教案二
一、教案题目:
第三章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导*第三节 公共型社教类节目的编导
二、教学时数:4课时
三、教学目的:
掌握公共型社教类节目的特征,充分认识此类节目的编导素养和编导意识,熟练掌握此类社教节目的编导创作要点。
四、教学重点:法制节目类型及编导
五、教学内容:
第三节 公共型社教类节目的编导
一、社政类节目类型及编导(以法制节目为主进行讲授)
二、经济类节目类型及编导
三、文化类节目类型及编导
四、科技类节目类型及编导
六、教学方法:讲授与看片分析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述上一讲的内容,提问方式——按照传播对象来划分,电视社教类节目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展开讲授:
1、公共型社教类节目的概念。
2、社政类节目的概念和特征,法制节目的特性(功能作用、结构形态)以及编导意识和编导创作要点。
3、看片分析《律师视点》并讨论:
(1)定位:题材内容、受众定位;(2)结构形态;(3)法理内涵;(4)可视性的体现;(5)总结以上内容,并与《今日说法》进行对比。
4、经济类节目概念、类型及编导意识和编导创作要点。
5、文化科技类节目概念、类型及编导意识和编导创作要点。
6、布置作业:以马加爵杀人案和山西大货车司机疲劳驾驶造成数十名学生死伤
教案三
一、教案题目:
第三章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导*第四节 对象型社教类节目的编导
二、教学时数:4课时
三、教学目的:
掌握对象型社教类节目的特征,充分认识此类节目的编导素养和编导意识,熟练掌握此类社教节目的编导创作要点。
四、教学重点:法制节目类型及编导
五、教学内容:
第四节 对象型社教类节目的编导
一、以年龄层次划分的节目及其编导
二、以性别层次划分的节目及其编导
三、以职业层次划分的节目及其编导
四、其他对象型节目及其编导
六、教学方法:讲授与看片分析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述上一讲的内容,引导学生想到此讲的内容。
展开讲授:
1、对象型社教节目出现的背景和原因:为了适应受众市场细分发展趋势,各种专业化频道纷纷成立。相应地,各种对象型社教节目也纷纷亮相屏幕。
2、以年龄层次划分的节目及其编导:青少年节目的特征及其编导创作;老年节目的特征以及编导创作。
3、看片分析《天线宝宝》并讨论:
(1)题材内容、结构形态;(2)受众定位、受众的特征;(3)对比我们国家的幼儿节目的空白,《天线宝宝》成功的原因。
4、以职业层次划分的节目类型及编导意识和编导创作要点。
5、其他对象型节目类型及编导意识和编导创作要点。
6、总结评价:对象型社教节目编导创作的依据是对受众市场的分析。
教案四
一、教案题目:
第四章 谈话类电视节目编导*第一节 谈话类电视节目概述
第二节 谈话类电视节目的编导理念
二、教学时数:4课时
三、教学目的:
掌握谈话类节目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素,了解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掌握几种主要的电视谈话节目类型的形态特征。
四、教学重点:谈话节目类型及编导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谈话类电视节目概述
一、谈话类电视节目的构成要素
二、我国谈话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
三、谈话类电视节目的类型
第二节 谈话类电视节目的编导理念
一、话题的选择与确立
1、较深刻的思想性——用感性的语言符号体现理性的光辉;2、以小见大——在平凡中蕴含深刻的文化理念;3、平民化意识——焦点话题、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有人情味的话题;4、拓宽视野——选题宽泛。
六、教学方法:讲授与看片分析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吉妮•格拉汉姆•斯克特的一段话:“电视谈话节目已经成为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新权威。它们像是城镇议事厅或社团集会场所,在这个日益数字化和原子化的地球村中把我们集合在一起。我们可能不认识隔壁的邻居,我们可能也根本就不想认识他们,我们也许害怕街上的陌生人,怕他们是潜在的罪犯。但广播和电视中的谈话节目却是受欢迎的客人,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知道在这个越来越危险,越来越难以沟通的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应该怎样行事。”来描述电视谈话节目对当今观众的影响,导入这次讲授的内容。
展开讲授:
1、电视谈话节目的含义:通过与私下谈话和其他电视节目相对比,来明确电视谈话节目的概念和特征。
2、电视谈话节目的构成要素:谈话人、谈话主题和谈话方式。重点介绍谈话方式,以比较著名的节目为例。
3、引述《实话实说》制片人时间的话,讲述我国谈话节目产生的背景:
(1)社会发展的产物:第一,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为电视谈话节目创造了良好宽松的谈话氛围。第二,社会转型时期为电视谈话节目提供了丰富的话题来源。第三,传媒工作者对电视媒体本体性质认识的转变。
(2)电视人充分发掘电视声音传播符号的潜力的结果:
4、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
(1)脱胎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2)两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3年1月一1996年3月,这一阶段以《东方直播室》为开端到《实话实说》创办前,这时谈话节目刚刚出现,数量不多,尚未引起重视,但是也有较高水准的谈话节目;
第二阶段:从1996年3月《实话实说》的创办至今。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在《实话实说》的带动下,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地地方电视台的谈话节目蓬勃发展,并逐渐有了各自的特色,话题、形式越来越丰富,各个谈话栏目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的态势。
5、谈话节目的类型:
依据谈话的结构形式,可把电视谈话节目划分为讨论型、个案故事展示型以及意识流型。
根据内容来划分,电视谈话节目则大体可分力新闻性谈话节目、娱乐性谈话节目、普通话题(非新闻、非名人)侃谈节日、专题性谈话节目和拟社会事件谈话节目五大类。
6、提醒学生:国目前有许多谈话节目并不能严格地把它区分为上述哪一种类型,相反,它们常常是各种类型的综合体。
7、看片分析《实话实说》
⑥ 电视编导是做什么的,具体点
第一章 电视编导概论
一、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视编导是一项怎样的工作、同时又是应该具有怎样素质的人,清楚电视编导与电影导演、电视编辑的区别。
二、教学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认识电视编导的工作特性及职业特征,明确电视编导的素质要求及其作用、具体任务。
三、教学时数: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编导的含义
第二节 电视编导的职业特征及素质要求
第三节 电视编导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节 电视编导的具体任务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由提问学生“你认为制作一期电视节目谁是最重要的创作者”入手,提出电视编导工作及工作者,从而导入新课。
2、展开教授:
中国电视的编导,是电视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事业大发展的时代,电视编导的队伍急剧扩大, 中国电视编导有多少人?至今没有任何一个统计数字。
中国电视所取得的成就,电视编导功不可没。虽然电视与电影一样,属于集体的艺术创造活动,但编导作为主创人员,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发挥着在艺术上指导,在质量上把关的重大作用。
第一节 编导的含义
电视编导是电视特有的一项工作和一个职业。它一般是就电视专题节目、纪录片等纪实类电视作品而言的。
一、电视节目编导的产生
在我国,就像最初没有电视专题片一样,电视编导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电视编导可以说是随着电视专题片的产生而产生的。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专题类节目逐渐与新闻类节目分野,具有了自己的独特而固定的形态。
电视编导在这些变化中,名称越来越固定,分工越来越清晰,职责越来越明确,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二、电视节目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导演:戏剧、电影等艺术创造工作中的一种职务。职责是根据剧本进行艺术构思,拟订艺术处理方案和导演计划,组织和指导排练或拍摄,经过演员和有关人员的创作实践,把剧本的内容体现为具体的舞台、银幕形象,达到预定的演出目的。
电视节目编导则是指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人。
电视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1、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讲:
导演:非作品原创,是把剧本的内容电影化、视听化;
电视编导:创作则具有双重性——既是作品的原创,又是对所选内容(题材)的表达,即将其电视化。这决定了电视编导的创作活动必须是贯穿了作品创作前后期的全过程的。
2、工作情景角度讲:
电影导演强调艺术创造,充分体现艺术个性;
电视编导要为社会现实、为政治形势等时事服务,有些为“遵命”之作,少有艺术个性。
3、从组织形式上讲
①相同之处:电影导演与电视编导都处于艺术创作组织指挥者、统领者和命令发布者的地位,都决定着创作的方向和形式,并引领着创作集体,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②不同的是:电视编导还必须是作品内容的创作者,要决定作品的主题、主导思想和内涵、深度。他的统领更为全面、彻底。
4、从工作状况上讲:
①工作范围:导演比编导显得更为单纯——一般只需潜心于艺术创作,只负责解决艺术创作范畴内的问题,其他有关事项有制片等专人分管,各司其职;而电视编导多兼任制片等多项工作,除了艺术创作之外,还要与社会打交道,事无巨细都要亲自管。
②可控程度:从创作(尤其是拍摄)的角度讲,
电影导演具有很强的控制性,因而工作紧张程度相对不高;
电视编导因其创作的纪实性质所决定,在创作(拍摄)中不可控性很大——其一:纪实类作品表现(拍摄)的内容是正在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在创作(拍摄)中,随着事件的发展、对事物了解的全面、深入,创作方向、主题甚至题材都有可能改变,而且这些有时都需要即时定夺,因而电视编导往往处在高度紧张的创作状态之中。其二:纪实作品的拍摄对象等可控性比较差。
③对客观条件的依赖程度:电影导演在拍摄中对客观条件依赖性不强。电视编导在纪实作品的拍摄中对客观条件则有很大的依赖性。
5、时间要求:电影拍摄制作周期一般比较长,在完成时间上有一定的宽容度;电视作品大多数有固定播出的时间,制作周期较短,时间要求严格。
6、制作经费:电影导演有一定的经费保障,一般无须考虑资金问题;电视编导经费有定额,经常十分紧张。有时还要设法筹集资金。
通过比较可看出,电视编导的工作得做到既“广”又“专”,既“快”又“好”。
“广”指编导的电视节目,题材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裁又可能是新闻、纪录、专题甚至晚会或是电视剧;人事上不仅要领导好自己的摄制组,还得和社会各个方面打交道;经济上常常要自己理财,不仅会花钱,还得会筹集钱和回收钱。
“专”则指既要懂得电视摄制的每一环节,懂行调配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更要懂得所拍摄电视片的“题材”与“体裁”的艺术规律。
“快”是说摄制的电视节目,不仅要讲求内容的时效性,制作也要讲求速度与效益,绝不能给播出“开天窗”。
“好”则是主题上有开掘,形式上有新招,风格上有新意,不仅领导满意、观众满意,连自己也得满意。
由此可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电视编导是很难的,恐怕比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要难得多。
尽管难,也得知难而进。否则电视的水平永远也无法提高,永远只能蒙受着“大众文化快餐”的评价。
三、电视节目编导与电视节目编辑的概念与区别
电视节目编导既是指电视节目最主要、最核心的创作工作,又用以指做这项工作的人。
“编辑”:指新闻出版机构的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作品或资料)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环节。也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
显然,编辑主要是指后期的工作。是指电视节目播出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即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把原始的素材镜头编辑成电视节目所必需的全部工作过程,如(撰写文字稿本)、整理素材镜头、画面声音剪辑(包括使用特技)、配合语言文稿录音、叠加屏幕文字和图形、编配音响效果和音乐、审查与修改,最后把素材镜头组合编辑成播出带。
电视节目编辑不是电视节目的原创者。
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性质则与编辑有明显的区别,其创作属于原创,而不是加工、完善;所涉及的工作环节更多,工作量和工作范围等都远比编辑要大。
两者是整体与某一环节工作的区别。
第二节 电视编导的职业特征及素质要求
一、电视编导的职业特征
1、职业敏感性
所谓职业敏感,就是对社会生活中与自己职业相关的事物特别注意,并能及时地发现和把握它们,使其对职业工作产生意义。
作为电视节目的主创者,电视编导必须具有很强的职业敏感,即从职业角度出发,对社会生活善于观察、能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题材、抓取鲜活的事件、现象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从而有益于自己的创作。
职业敏感性的养成主要有三方面:⑴专业定向注意习惯;⑵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⑶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
2、知识面的广博性
由于创作可能涉及到个方面的内容,所以电视编导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一个通才,要尽可能地多接触、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艺术修养,以便发挥多方面知识互补互促的艺术通感作用,提高创作能力和水平。
3、电视业务的综合性
编导是电视节目创作集体的核心和领军人物,更是专业方面的总设计、总指挥,这就要求他必须是一个电视专业的通才,即不但具有选材、策划、构思、组织采访拍摄活动的能力,还要了解和熟悉电视创作各个工序的专业特点、相关知识和技能。虽然不一定要样样精通,但若具备一些专业鉴赏力是十分有益的。
4、宏观与微观
编导是电视栏目、节目的主创者,又是把关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栏目或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水平,所以他既要有对栏目、节目的宏观把握意识,又必须有对栏目、节目审慎、仔细的具体关注和检查。如镜头的使用、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播音错漏、画面声音质量、剪辑主持人背景图像等等,甚至字幕。
二、电视编导的素质
1、政治、思想、品质素质
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广大观众提供优秀的电视作品,编导必须有一定的政治头脑、政策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思想素质、品德修养。其中包括:
⑴政治素质:达到一定的政治思想高度,政治敏感性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分析能力,使自己的思想意识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保持高度一致。
⑵思想素质:强烈的事业心与敬业精神;追求真实、为受众服务的信念;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2、电视业务素质
⑴应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坚实而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形成高层次应用能力的基础。只有把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⑵对电视专业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电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编导首先要具备较强的电视艺术创作能力,精通和善于运用镜头语言进行艺术表述;其次,还要了解熟悉创作各环节的专业知识,如采访(前期、后期)、摄像、照明、撰稿、剪辑、音乐、音响、特技、字幕等。
3、美学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电视作品要获得好的传播效果,不能仅仅满足于把内容、信息传播给受众,还要带给受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因此编导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灵活运用艺术原则,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艺术想象,使作品内外在美兼具;还要学一点受众心理学,提高作品的传播效果。
4、组织和社交能力
电视创作就其本性来讲,属于同社会、同人、同环境打交道的工作;而电视节目的生产又是一项集体创作活动,这就需要编导不但要有与外界各方有效沟通的能力,还要具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使各工序协同工作。
第三节 电视编导的地位与作用
电视编导工作是电视传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于电视台的根本任务。不过,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作部门,电视节目编导还担负着特定的任务,在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电视编导的地位
1、组织者:
2、创作者:
3、领导者:
4、制片人:
电视节目编导必须通过对题材的确定、构思、拍摄以及对素材的选择、加工,把好的内容组合成优秀的电视节目,奉献给受众。在这一过程中,电视节目编导承担了原创和将其电视化的任务,起着创作、把关与中介的重要作用。
二、电视编导的作用
(一)电视节目编辑担当总合成工作,对节目素材进行再加工,使节目得以最终成形
(二)电视节目编辑担任“把关人”的重要角色,在决定节目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把关的含意是极为广泛的,它包括了政治关、事实关、文字关和形式关等各个方面。比如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编辑就是通过对新闻条目的先后排序、对播出时间的选择等,来完成对电视新闻版面的组合。
事实关,主要指在电视节目编辑中要遵循客观、真实原则。
文字关,要求编辑人员对文字稿,旁白(文字稿、报道词、解说词)等进行认真润色,删改,以做到文从字顺,通俗易懂,增强节目的易受性,提高节目的质量水准。
形式关,要求电视编导以自己的审美情趣及修养不断完善节目的传播样式,增加节目的可鉴赏性,创造出精品。
第四节 电视编导的具体任务
一、创作前期的任务
前期编导工作包括几项基本内容:
1、选题:作为编导,题材选择正确是成功的一半。一般选题主要基于这几点:第一,时代要求;第二,观众兴趣;第三,本电视机构的经济技术条件;第四,如在栏目中播出,要考虑栏目定位、对象性和栏目基调。
2、构思、确定拍摄方案:在对所选题材进行了解或前期采访的基础上,编导要对选题作深入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确定主题、表现方式及基本结构,制定拍摄提纲。
3、拍摄前的准备:拍摄前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拍摄能否顺利进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筹建电视摄制组,进行合理而严密的分工;(2)对拍摄对象及场地、环境等的了解、勘察。(3)拍摄设备、器材的准备。
二、拍摄采访中的任务
拍摄采访是电视创作中获取影像和声音材料的最重要环节。编导在此期间一要对外联系,落实拍摄地点、时间等具体事项;二要对内统筹安排拍摄进程、采访事宜;三要在拍摄现场进行场面调度、安排或指挥拍摄、指导现场采访。发现问题,及时决断、处理;四,有时编导身兼摄像、切换导演或主持人,这时要注意兼顾全局。
三、编辑制作后期的任务
后期编制是编导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在此期间编导的主要工作是:(1)对文字稿的审查、定夺;(2)向剪辑人员阐明自己的创作构思和要求;(3)指导电视片的剪辑工作,把握作品画面和声音的表情达意、节奏、风格;(4)特技、字幕等技术手段的使用;(5)认真全面地把关、检查。
第二章 电视新闻节目编导
一、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特征、不同样式及核心元素编导,明白这类电视节目对编导的要求,掌握其编导要点。
二、教学要求:通过讲授和作品观摩分析,使学生认识了解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形态、特性,明确这类电视节目的创作要点及其相关问题。
三、教学时数:10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导
一、电视深度报道
二、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第二节 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编导
一、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特征
二、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编导意识
第三节 直播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编导
一、直播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特征
二、直播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编导要点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以最新的一期有影响的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入手,导入新课。
2、展开教授:
第一节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导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是对重大的新闻题材所进行的深入、具体、详尽的报道。与消息新闻相比,它更强调新闻事实的典型意义、指导意义及与社会大众的重大关系,注重报道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一、电视深度报道
电视深度报道是媒介竞争的产物。
其特征是:较强的理性思辨,报道的立体化,手法的多样化。
编导要点:1、选题偏重于重大性、社会性、故事性;
2、创作必须注重舆论导向;
3、弄清“上情”“下情”,起好“桥梁”“纽带”作用;
4、抑恶扬善,把握好“度”。
二、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
1、电视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是就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生活变故的起因、变化、发展、结果而组织跟踪报道或评论陆续播出。这类报道往往能产生强烈的社会效果。
编导要点:1、向未来取材——选取结果不可预知的事件性新闻为题材;
2、注重时效性与客观性;
3、连续性与递进性;
4、结果的不可预知性与报道的完整性。
2、电视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是在一定时间内围绕同一重大新闻主题或典型事物,从不同角度、侧面、对不同对象进行连续、多次的报道,强有力地体现、揭示和深化特定的主题思想。
编导要点:1、一般取材于可预知的非事件性新闻;
2、以新闻主题为依据横向展开;
3、针对性强、导向明确;
4、密集性与递进性;
5、完整性与显效性。
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机构或评论者评论集体对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明确表示意见和态度,对事态的演变、发展进行分析、评述,是电视机构的政治旗帜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
编导要点:1、选题要准——民众关注;事关大局,有新鲜性;典型性。
2、评论要精——真知灼见;思辨色彩浓郁;富有前瞻性。
第二节 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编导
一、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特征
新闻杂志节目是在固定的栏目、固定的时间,采用杂志综合编排方法,由主持入主持播出的电视节目。它在内容上“杂”而不乱,长短结合,中心突出;形式上是板块结构,综合变化,灵活多样。整个节目由主持人把各个内容串连成有机的整体,并对重要题材作深入采访与评述。
既有时效性、信息量,又有一定深度、多种形态共存是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特征。
二、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分类
1、事件组合式:在每期节目中播出几则深度报道,通过记者或主持人的点评串联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的杂志形态的新闻栏目;
2、栏目组合式:在一个统一的栏目名称下,把形态不一、内容各异的多个小栏目组合起来播出的节目形态。
三、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的编导意识
编导要点:1、突出兼容性、丰富性;
2、内容上杂而不乱,完整统一,且有深度;
3、结构上杂而有序,简练合理。
4、注重主持人参与新闻采访和事件调查的过程,以体现新闻节目的个性。
第三章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导
一、教案题目:
第一节 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地位;
二、教学时数:2课时
三、教学目的:
掌握电视社教类节目的概念,了解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地位以及分类标准。
四、教学重点:社教节目的概念。
五、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地位
一、 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定义
二、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地位
六、教学方法:讲授为主,通过提问课堂研讨吸引学生参与思考。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你认为什么是电视社教类节目?”
展开讲授:由提问的问题引到观众收看电视的三大目的,提出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电视节目制作者对应着制作出三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新闻、社教、文艺娱乐。因此,社教类节目主要是以社会教育为宗旨的。
1、什么是电视社教类节目?(概念、特征;与新闻、文艺的比对)
2、国外对于这类节目的界定。
3、社会教育对人的重要性——作为社会的人,一生要经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阶段,而社会教育是要相伴终生的。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电视在社会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地位。
我国电视社教类节目的演变、发展。
4、拓展与思考:社会教育与说教、灌输;教化与逆反;成功的引导。
电视社教类节目的萎缩(原因)、创新、趋势。
5、课堂研讨:目前,电视屏幕上最为活跃的电视社教类节目有哪些?它们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6、总结评价:电视社教类节目是电视节目传统分类中的一种,承担着向广大观众进行社会教育的任务。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人们追求功利和刺激的心理需求日渐膨胀,新闻和文娱占据了电视屏幕的大边江山,社教节目相形黯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社教节目的创作规律,争取编导制作出优秀的节目以挽回失去的“领地”。
《广播电视编导》教案(第十三讲)
第三章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导
一、教案题目:
第二节 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分类
二、教学时数:2课时
三、教学目的:认识和掌握几种主要的电视社教节目类型的形态特征。
四、教学重点:社教节目的分类
五、教学内容:
第二节 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分类
一、按节目题材分类
二、按传播对象分类
三、按传播形态分类
电视社教类节目的分类:划分依据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教案二
一、教案题目:
第三章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导*第三节 公共型社教类节目的编导
二、教学时数:4课时
三、教学目的:
掌握公共型社教类节目的特征,充分认识此类节目的编导素养和编导意识,熟练掌握此类社教节目的编导创作要点。
四、教学重点:法制节目类型及编导
五、教学内容:
第三节 公共型社教类节目的编导
一、社政类节目类型及编导(以法制节目为主进行讲授)
二、经济类节目类型及编导
三、文化类节目类型及编导
四、科技类节目类型及编导
六、教学方法:讲授与看片分析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述上一讲的内容,提问方式——按照传播对象来划分,电视社教类节目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展开讲授:
1、公共型社教类节目的概念。
2、社政类节目的概念和特征,法制节目的特性(功能作用、结构形态)以及编导意识和编导创作要点。
3、看片分析《律师视点》并讨论:
(1)定位:题材内容、受众定位;(2)结构形态;(3)法理内涵;(4)可视性的体现;(5)总结以上内容,并与《今日说法》进行对比。
4、经济类节目概念、类型及编导意识和编导创作要点。
5、文化科技类节目概念、类型及编导意识和编导创作要点。
6、布置作业:以马加爵杀人案和山西大货车司机疲劳驾驶造成数十名学生死伤
教案三
一、教案题目:
第三章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导*第四节 对象型社教类节目的编导
二、教学时数:4课时
三、教学目的:
掌握对象型社教类节目的特征,充分认识此类节目的编导素养和编导意识,熟练掌握此类社教节目的编导创作要点。
四、教学重点:法制节目类型及编导
五、教学内容:
第四节 对象型社教类节目的编导
一、以年龄层次划分的节目及其编导
二、以性别层次划分的节目及其编导
三、以职业层次划分的节目及其编导
四、其他对象型节目及其编导
六、教学方法:讲授与看片分析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述上一讲的内容,引导学生想到此讲的内容。
展开讲授:
1、对象型社教节目出现的背景和原因:为了适应受众市场细分发展趋势,各种专业化频道纷纷成立。相应地,各种对象型社教节目也纷纷亮相屏幕。
2、以年龄层次划分的节目及其编导:青少年节目的特征及其编导创作;老年节目的特征以及编导创作。
3、看片分析《天线宝宝》并讨论:
(1)题材内容、结构形态;(2)受众定位、受众的特征;(3)对比我们国家的幼儿节目的空白,《天线宝宝》成功的原因。
4、以职业层次划分的节目类型及编导意识和编导创作要点。
5、其他对象型节目类型及编导意识和编导创作要点。
6、总结评价:对象型社教节目编导创作的依据是对受众市场的分析。
教案四
一、教案题目:
第四章 谈话类电视节目编导*第一节 谈话类电视节目概述
第二节 谈话类电视节目的编导理念
二、教学时数:4课时
三、教学目的:
掌握谈话类节目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素,了解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掌握几种主要的电视谈话节目类型的形态特征。
四、教学重点:谈话节目类型及编导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 谈话类电视节目概述
一、谈话类电视节目的构成要素
二、我国谈话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
三、谈话类电视节目的类型
第二节 谈话类电视节目的编导理念
一、话题的选择与确立
1、较深刻的思想性——用感性的语言符号体现理性的光辉;2、以小见大——在平凡中蕴含深刻的文化理念;3、平民化意识——焦点话题、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有人情味的话题;4、拓宽视野——选题宽泛。
六、教学方法:讲授与看片分析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吉妮•格拉汉姆•斯克特的一段话:“电视谈话节目已经成为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方式的一种新权威。它们像是城镇议事厅或社团集会场所,在这个日益数字化和原子化的地球村中把我们集合在一起。我们可能不认识隔壁的邻居,我们可能也根本就不想认识他们,我们也许害怕街上的陌生人,怕他们是潜在的罪犯。但广播和电视中的谈话节目却是受欢迎的客人,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知道在这个越来越危险,越来越难以沟通的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应该怎样行事。”来描述电视谈话节目对当今观众的影响,导入这次讲授的内容。
展开讲授:
1、电视谈话节目的含义:通过与私下谈话和其他电视节目相对比,来明确电视谈话节目的概念和特征。
2、电视谈话节目的构成要素:谈话人、谈话主题和谈话方式。重点介绍谈话方式,以比较著名的节目为例。
3、引述《实话实说》制片人时间的话,讲述我国谈话节目产生的背景:
(1)社会发展的产物:第一,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为电视谈话节目创造了良好宽松的谈话氛围。第二,社会转型时期为电视谈话节目提供了丰富的话题来源。第三,传媒工作者对电视媒体本体性质认识的转变。
(2)电视人充分发掘电视声音传播符号的潜力的结果:
4、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历程:
(1)脱胎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2)两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3年1月一1996年3月,这一阶段以《东方直播室》为开端到《实话实说》创办前,这时谈话节目刚刚出现,数量不多,尚未引起重视,但是也有较高水准的谈话节目;
第二阶段:从1996年3月《实话实说》的创办至今。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在《实话实说》的带动下,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地地方电视台的谈话节目蓬勃发展,并逐渐有了各自的特色,话题、形式越来越丰富,各个谈话栏目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的态势。
5、谈话节目的类型:
依据谈话的结构形式,可把电视谈话节目划分为讨论型、个案故事展示型以及意识流型。
根据内容来划分,电视谈话节目则大体可分力新闻性谈话节目、娱乐性谈话节目、普通话题(非新闻、非名人)侃谈节日、专题性谈话节目和拟社会事件谈话节目五大类。
6、提醒学生:国目前有许多谈话节目并不能严格地把它区分为上述哪一种类型,相反,它们常常是各种类型的综合体。
7、看片分析《实话实说》
⑦ 电视节目编导需要哪些资格认证,
一、助理广播电视编导:
1、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者;
2、中职以上或同等学历,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者。
3、中职或同等学历,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特别优秀者。
二、广播电视编导:
1、已通过助理广播电视编导资格认证者;
2、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者;
3、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4、大专或同等学历,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特别优秀者。
三、高级广播电视编导:
1、已通过广播电视编导资格认证者;
2、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历者;
3、本科以上或同等学历,从事相关工作两年以上者;
4、大专以上或同等学历,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
⑧ 电视节目制作人跟编导的区别。。。
工作分工不同
1、电视节目编导
是指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如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被称为电视节目编导。
2、电视节目制作人
节目制作人负责制在各个电台的实施过程中,对制作人这个角色的职能和责任并有制订出一个准确的标准。有些地方制作人还具有节目的经营权,即经营广告业务、买卖节目等。
(8)节目电视编导扩展阅读:
《传媒业》其他工作人员
1、主持人
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的个人,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固定节目的人,叫做节目主持人。由固定的真实人物为听众或观众主持固定的节目,叫做主持人节目。
2、记者
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通常称为记者(Journalist或Reporter);记者属于一种职业。采访,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新闻机构中从事采访报道的专业人员称为记者。
⑨ 广播电视编导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广播电视编导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
编导是艺术类中速成的一个,也是进入大学后艺术类中方向选择非常广的一个,还是艺术类中就业面特别宽的一个。编导在大学里有很多不同的专业方向划分。广播电视编导是编导的一个专业方向。
编导就业面很宽可入广告公司,企业的文化宣传部门,政府的文化宣传部门,记者,专业摄影,导演,编剧,剪辑师,游戏动漫企业,影视后期特效处理公司或职位。诸如广告公司或者其他策划与创意类工作就业都很稳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闻媒体飞速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成为一个热门的专业,很多艺术特长生在高考时会考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但是广播电视编导并不是一个安逸的职业,需要从业者艰苦的付出。所以,对于艺考生来说,选择之前最好充分了解这个行业。
(9)节目电视编导扩展阅读
就业方向
可在各级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撰稿、编剧、导演、制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也可在平面媒体担任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等。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方面的能力,能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撰稿、编剧、制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是为适应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而设立的一个比较新的专业。编导涵盖的范围很广,既不同于普通纸媒体的编辑,又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的导演工作。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或者一个精致的新闻专题片,除了摄像、记者等前期工作人员,编导的工作贯穿于整个节目制作始终。
过去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导演和编辑分工不同、各司其职,因此在各工作环节上容易出问题,而且制作时间比较长。广播电视媒体,尤其是电视节目的制作以编导中心制为主,在逐渐形成的采、编、播一体化的趋势中,编导的作用举足轻重。
本专业就业方向包括七个个模块,包括电视编辑、文艺编导、新闻编导、影视剧编导、专题片编导、音乐编辑及网络艺术等方向。这些方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媒介中的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纪录片、音乐节目以及网络艺术的编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