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xx品牌广告收视率调查问卷

帮你写几个题目吧,像个人资料之类的或者开放题那样的你自己出好了
1个问卷最好题目量在14-16题左右,多了被访者会厌烦,而且应从易到难,开放题只一道,放在最后尽量不用是非题
如:
1.您最喜欢这支广告的原因是?
喜欢广告中的明星/代言
广告情节吸引人
广告中介绍的产品特色/功能吸引人
音乐动人
广告语吸引人
广告给人感觉很亲切、温馨
广告创意新颖、独特
其它

2.看了这支广告之后,您?
对产品/品牌的印象变的更好了
对产品/品牌的印象更差了
我(打算)购买这个产品
对我没有什么影响
其它

❷ 什么是收视率

收视率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某个电视节目的目标观众人数占总目标人群的比重,以百分比表示。现在一般由第三方数据调研公司,通过电话,问卷调查,机上盒或其他方式抽样调查来得到收视率。节目平均收视率指观众平均每分钟收看该节目的百分比,收视总人口指该节目播出时间内曾经观看的人数(不重复计算),所以有时会出现收视率较低,收视人口较高的状况,但排名仍以收视率为准。
收视率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某个电视节目的目标观众人数占总目标人群的比重,以百分比表示。现在一般由第三方数据调研公司,通过电话,问卷调查,机上盒或其他方式抽样调查来得到收视率。
节目平均收视率指观众平均每分钟收看该节目的百分比,收视总人口指该节目播出时间内曾经观看的人数(不重复计算),所以有时会出现收视率较低,收视人口较高的状况,但排名仍以收视率为准。

❸ 如何成为调查收视率的样本户

在正式调查前 先安排几次不同数量的实验调查在实验调查中运用统计学原理 然后再在很大的群体里 调用一小部分群体 用比如打电话的方法抽样 收视数据是为了解节目收视情况以便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我国多数电台和电视台都越来越注重收视数据的作用。媒介经营从“拍脑袋”、凭经验到相信客观数据是媒介经营管理和节目设置的一大进步。但是,数据的主要作用是为人所用,这些数据最终能用来干什么,怎样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得有用信息,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数据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图为收视数据的利用提供一些建议。 收视数据指的是通过调查获得的关于广播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数据。按照使用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电视的收看数据和广播的收听数据。按照获得数据的内容不同又可以分为收视数据和满意度数据。我国主要采用收视数据。满意度数据在香港和日本有一定的应用,这种数据主要是借鉴了商品的用户满意度指数,用来了解受众对某媒体或某节目的满意程度。我国从80年代中期才开始逐步从国外引进收视数据。1996年,当时的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了“关于在广播电视系统推荐使用全国电视观众调查网电视收视率的通知”后,收视数据正式确立了地位。特别是最近几年,各台都比较注重收视数据的作用,普遍都花钱从统计局、专业的收视率调查公司或市场调查公司购买数据。但是,无庸置言,我国对收视数据的有效分析、利用程度还比较低,收视数据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一、收视数据的作用 眼下,多数电台和电视台主要把收视数据用于台内的管理。比如什么节目该上马,什么节目该裁掉;用来评奖和评优等。理论界也主要关注如何利用收视数据形成科学的节目评价体系。可以说,这种利用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水平上,没有明确收视数据的真正用途,还没有开发数据的主要作用。台内考评只是收视数据的用途之一,它在收视数据的诸方面的作用中不应该占主要作用。想要了解收视数据的作用,首先要了解它的产生过程。 收视数据是利用统计方法,在作为总体的收视人群中抽取部分样本,根据样本的情况来推断总体情况。它一般从以下几种方式获得:1、人员测量仪:一种可以记录受众收看或收听时间的专门仪器,可以定时反馈给数据中心。2、日记卡:由受访者填写特定格式的表格,记录自己的收视行为。3、面访:通过上门或拦截访问了解受众的收视行为。4、电话访问:由访员向目标受众打电话了解受众的收视行为。 由于现在的电视收视率行业发展比较快,这两种方法获得的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好一点,有效访问的成功率也比较高,特别是采用人员测量仪,数据的客观性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所以这两种方式在电视受众调查中使用的比较多。后两种方式主要用在广播中的受众调查中。 在问卷设计中(人员测量仪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问卷,但是它要求样本户提供背景资料。比如年龄、家庭人口数、收入等等)如果主要关注的是受众收视的行为和动向,而不是不关心受众对特定节目和栏目的满意程度,那么获得的数据就是收视率;如果主要想了解受众对特定频道、栏目和节目的满意程度,那么数据就是收视满意度。总之,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得到的数据,无论数据是收视率还是满意度,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受众,受众的眼球才是媒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收视率首先是用来了解受众需求,从而为节目编排提供指导。专业人员收到每个样本的收视情况后,都要汇总。把这些数据建立在一个大的数据库里面,然后进行分析。首先要分析节目和频道的走势,一般都要通过图表体现出来。然后在传播学知识的指导之下,利用高级的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复杂的数据背后的规律。可以了解到哪些人在收看或收听节目,他们的社会属性如何,具有这种社会属性的人对节目的兴趣点在哪个地方。从而能够调节节目的类型、风格等。让节目更加适合这些受众。 收视数据还可以帮助媒体了解到节目的实际受众和目标受众和目标受众之间有哪些差别;节目的潜在受众是哪些人,利用什么途径可以吸引这些潜在的受众。根据这些信息再改进节目的风格,就可以有针对地提高节目的受众人数的受欢迎程度。如果收视数据有变动,那么变动的原因是受众还是节目本身。找到这些原因就可以为长期的规划提供帮助。 其次、收视数据可以协调媒体、广告商和商家之间的关系。 随着媒介市场的多元化,受众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所以每个媒介都面临着争夺有限市场份额的局面。媒介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过度到买方市场:媒体已经不可能凭借自己的意愿支配广告客户。广告客户在媒体中做广告,首先要考虑这个广告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效果。现在,我国的广告效果监测手段还很不发达,在几乎没有能给特定广告提供专业的效果监测的情况下,广告客户就只能凭借收视数据来确定在哪个地方做广告。如果广告是通过广告公司 的代理,那么商家首先就会问广告商,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段而不是选择别的时段。广告公司也只有通过收视数据才能给商家一个交代。总之,收视数据是联系媒体、广告商和商家的纽带,在这三者中间起着调节作用。那些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收视水平的媒体必然会在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商家也可以利用更高的“接受人群”,达到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收视数据在协调这些关系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局限。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购买行为。受众的最终购买一般要经过知(收看或收听广告)、情(对广告从而对产品有好感)、意(购买的意愿)、行(购买行为)四个阶段。商家最关注的是第四个阶段,也就是广告是否刺激了商品的销售行为。如果有了这种刺激作用,那么广告的投入产出比例是否合适。而收视数据主要关注的是收视行为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说通过它只能了解到受众是否观看或收听了广告。却不能确定这种广告能不能转化成最后的购买行为。广告客户通过收视数据来了解广告效果时,其实是用第一个阶段来推测第四个阶段,所以经常会有误差。比如,有的节目收视或收听率很高,但是它的受众可能集中在购买力有限的阶层。那么中高档的消费品广告就不会有太大的实际效果。虽然收视数据有这样的缺陷,但是在缺乏其他可信资料的情况下,还是媒介、广告商和商家的最佳选择。 二、收视数据的充分利用 收视数据的主要优点是它比经验和常识更加科学。它可以突破个人的视野、情感的局限,提供更加实证的结论。媒体购买的收视数据一般有两种形式:原始数据和已经作好的分析结果。除了很专业的媒介调查公司以外,多数的公司都不具有传播学知识,对数据用户的实际情况也不够了解,所以最好媒体自己还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当媒体获得原始数据获得以后,得到的仅仅是节目的收听和收看的指标。有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指标;这数据的升降说明了什么;它和那些因素有相关关系,或者有因果关系;怎样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节目的定位和调整。这些都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甚至要做专门的调查寻求答案。. 如前文所说,收视数据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了解受众,从而为节目制作提供信息。所以,了解节目的收视指数的上升或下降是比较初级的利用。媒体购买的收视数据还要尽可能的包括受众的背景资料(主要是经过分析而挑选出来的、与受众的收视行为有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的背景资料)。然后可以使用高级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真正影响收视行为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的节目调整才能够提高节目的接受程度。单纯的收视率或收听率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例如,收视数据的上升或- 3 -下降不仅是受众数量的改变,很可能是受众群体的整体流动;持平的收视数据并不代表受众属性的稳定。比如,某个节目的收视调查中,收视率没有明显的改变,但是经过分析却发现,受众的个人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却在上升。表面上来看,节目的收视率比较稳定,所以节目不应该有大变动。但是实质上受众本身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就应该改变节目的设计:或者使节目适合以前的受众,以增加节目的收视;或者向高收入和高文化的水平靠拢,找出这类受众感兴趣的地方(诉求点),然后整个节目的设置向这方面靠拢,以便开发出节目的潜在受众。 从目前来看,获得收视数据主要通过以下程序:1、抽样:由于收视数据涉及到某个地区的全部的拥有某种接收设备的人,所以人数很大。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所以不可能进行全面的普查来了解该地区每个人的收视情况。这样做不仅客观条件不允许,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一般都是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从目标人群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来推测全体受众的情况。科学的抽样是影响最后数据有效性的关键。2、实施:有些是建立固定的被调查人群,长期对他们追踪访问;有些是每次都更换新样本,每次都调查不同的人群。然后利用访员记录受访者的收视行为。3、汇总、分析:把所有收集起来的数据录入电脑做分析。4、总结结果:根据专门的传播知识解释这些数据,并且提供节目、栏目和频道建议。为节目的设置、竞争广告和媒介管理提供建议。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 1、因为的样本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的,所以必然有随机波动,收视数据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是正常的。它可以反映受众总体的大致情况,却不能完全代表全体受众,所以比较这个月和上个月,这一周和上一周的收视数据的上升或下降的意义不太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分析出收视数据的回归线(回归方程),看节目的中长期的收视水平相对于回归线(回归方程)的上升和下降水平。并且看这些上升和下降是不是可以用偶然的波动来解释。即使有非偶然的波动、也要找出合理的理论和事实解释,才能够确实得出节目收视情况的结论。轻易给节目和栏目下结论是很不可取的。 2、因为采用的是抽样调查而不是普查,所以一些特定受众的真实情况不可能得到反映,特别是当这些受众的比例比较小的时候。比如说广告商想做一个给占人口少数的特定人群使用的产品的广告,他首先要了解这种人群的节目收视情况。如果媒体采用一般的收视数据,那么由于数据是抽样调查得到的,只访问了总体中的一小部分,要了解的受众又是少数人群,那么在收视数据中这类人的数量就非常少,根本不具备代表性。在当媒体想要深入了解节目的收视情况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这时候,普通的收视数据的不足就暴露出来了。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必须针对这部分受众组织专门的调查,用定量方法或质的研究方法来解决。 3、整体的数据来源于每个受访者,在受访者和最终数据之间有很多的中间环节。在现实中,有些数据采集公司对用户不负责,数据采集的管理工作不完善,所以会影响数据的可信性。有时甚至完全不能反映受众的真实情况。当媒体根据收视数据做决定时,首先要想这些数据的可信度有多高。避免在错误的信息基础上作出错误的决定。 4、收视数据反映的是受众的总体收视情况,发现不了受众的态度。比如说,收视数据可以发现观众是否打开了电视(国外已经研制出来可以测量电视前是否有大型动物(它还分不清人和狗之间的区别)的收视仪,它可以监测出电视是否被开着,但是根本被观看。但是,同样遇到了一个问题,有时,电视前只蹲了一条狗;有时受众开着电视,却在呼呼大睡。)但是,受众观看电视的行为本身和态度却很难被发现。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节目的收视率不是很高,但是,节目有自己固定的、忠诚度很高的节目。这些受众对这些节目往往持有很肯定的态度。无论是节目改革还是台内评估,对这些节目都应该慎重考虑,不能仅仅根据收视数据做决定。 三、数据的长期利用 随着大家对收视数据的重视和数据获得手段的改进,从节目播出到获得收视数据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例如,电视的收视率调查已经逐渐用人员测量仪代替了日记卡。日记卡是让样本户自己记录收视行为,然后由访员定期回收的方法。一般来说回收周期是一周。也就是说,中间的时间间隔最少是一星期。人员测量仪是一种可以自动记录受众收视行为的仪器,比较先进的人员测量仪可以通过电话线传输当天记录下来的数据。数据的短期利用也就越来越方便。但是,无论是评估节目还是为寻找影响收视行为的相关因素,仅仅是短期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从节目的评估来看,节目的短期升降说明不了太多问题。节目的收视数据是围绕一条回归线上下波动的,短期底于这条线或高于这条线并不能得出结论说这个节目更加受欢迎了,或者受欢迎的程度有所下降。收视数据反映的是收视的总体趋势,而不是几次确定的数目。这一点很象股票的走势图,它反映的也是升降的总体趋势。股价的升降要从总体的走势来分析,而不是偶然的升降。 此外收视数据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只有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才能发现规律。比如受季节的影响。实践证明,收视指数一般在冬季会达到最高点,在夏季会达到最低点。所以,进行中短期分析的时候,最好参照已经积累的数据和规律。现在建立大型的数据库是比较方便的。数据库最好能记录尽可能长的收视数据和影响收视数据的相关因素。越多的信息中就越能发现新规律,数据也越有说服力,结论就越有价值。 最后,还应该在大型事件和突发事件出现时,进行有针对的数据收集工作。突发事件和大型事件在媒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往往通过这些事件可以寻找出受众对媒介的信任程度、第一求诉率、信息深度要求等。这些数据对媒介有很有价值,在媒介的经营和节目策划非常重要。 总之,收视数据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信息,在媒介经营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好、利用好收视数据可以起到节目调整、联系广告商和说服受众等作用。当然它也有缺陷:只能记录收视行为,不能记录行为背后的情感和节目忠诚度。

❹ 收视率的计算方法


收视率的计算方法:收视率=观看该电视节目人数/总人数*100%;
收视率是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数的百分比。
目前收视率的调查分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日记卡法,还有一种就是根据测量仪来判断
一、收视率日记卡法调查的流程:样本抽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
样本就是就是调查的有电视家庭人口,一般是指定区域内四岁以上的人。

❺ "收视率"是如何统计的

按照《广播电视词典》的解释: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视率分为家庭收视率和个人收视率,一般而言,家庭收视率大于个人收视率。北京广播学院教授、电视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刘燕南说,目前业内以人数而不是家户数为统计标准的做法更加普遍一些,刘燕南所著的《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是国内系统研究收视率的第一本专著。

■收视率是如何产生的?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收视率多久能够出来?有的是一周,有的是两周,有的是一天。刘燕南说,这主要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只是人员测量仪成本比较高。

■电视剧收视率能否和《新闻联播》比较?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在提供收视率时采用这样的提法:某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这种比较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

刘燕南认为,两者没有可比性,首先电视剧和《新闻联播》不在同一个播出时段;其次,两者面临的不是同一个市场,《新闻联播》面向全国,而更多的电视剧是区域性的,面向一个省或者一个城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提法,主要是在大家的印象中《新闻联播》的收视率很高,想以此来证明该电视剧的收视率很高,但最好不要做这样的比较。”其次,刘燕南介绍,在某些地方,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可能高于《新闻联播》,比如《还珠格格》在某些地方的收视率达到60%,因为《新闻联播》是面向全国的,统计的基数太大。

那应该拿什么数据作为某一部电视剧收视率的比较标准呢?刘燕南说,业内一般都是以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所播电视剧的收视率作为比较的标准,或者以某一部有代表性的、曾经创造过收视神话的电视剧作为衡量标准。

■收视率能衡量电视剧的质量吗?

刘燕南指出,收视分析中另一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将收视率高低与内容好坏简单挂钩。当收视率走高或走低时,便时常可以看到诸如“这是因为节目内容好(或不好)”之类的断言。一般来说,收视率与节目内容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后者对前者的变化通常具有很明显的影响作用,但这不是绝对的。刘燕南说,衡量一个节目或者电视剧的好坏,不能用收视率作为唯一标准,还应该有满意度的指标,“如果说收视率衡量的是量的因素,那满意度衡量的则是质的因素,而且是更重要的因素。”据介绍,有的电视剧收视率很高但满意度很低,甚至会出现大家都看一部电视剧但边看边骂的现象;有的电视剧收视率可能不是很高,但满意度很高,比如《雍正王朝》,“以前我们不重视收视率,而现在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惟收视率马首是瞻,这两种情形都不对。”

其次是收视率也有造假现象。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曾在“2002中国传播论坛—————中国电视剧传播学术研讨会”上痛斥假收视率的现象。他说自己所在的山东省一家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已经停播三个月了,但是收视调查公司根本不知道,依旧提供该栏目的收视率,而且收视率还高达30%。

■央视索福瑞和AC尼尔森提供的收视率为何不一样?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和AC尼尔森公司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两家收视率调查公司。据业内人士分析,在电视收视率市场上,央视—索福瑞占据了全国85%左右的市场份额,AC尼尔森公司占据10%左右,另外两家比较大的公司是AC尼尔森媒介研究和上海的广播电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经常会有这样的印象,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同一部电视剧,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提供的收视率数据并不相同,有时还相差挺大。比如央视一套播出的《浪漫的事》,尼尔森的平均收视率是7%,而央视—索福瑞则为6%;又如2000年1月1日到9月23日杭州地区《新闻联播》的平均收视率,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是22.1%,AC尼尔森为4.6%。究竟哪一个数据更加准确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调查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测量手段不一样造成的:日记法和仪器测量法的结果肯定会有差异,应该说仪器测量法更准确一些,日记法往往是通过事后回忆来填写的,因此误差会大一些,而人员测量仪数据可以精确到1分钟,这样得到的收视率就会低很多。此外,由于样本户数不同、采用的计算体系不一样等,也会造成收视率不一样,“一般来说,虽然数字不一样,但趋势应该是一致的,否则用户就会糊涂了。”

■哪些因素影响收视率?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的毕江燕则分析了影响电视剧收视率的五种因素:①地区因素。《刘老根》在东北的收视率高达22%,在南方却只有几个百分点。②季节因素。2002年的12个月中,前五个月平均收视率为3.66%,6月份是电视剧收视的低谷,只有2.82%。暑假收视率有了回升,并达到了全年的最高点3.85%。③时段因素。在收视上表现最好的则是19:00-20:00这个时段,收视率超过了5%,从这里可以看出,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剧的收视率。④频道因素。同一部电视剧在不同频道播出,它的收视率也不同。比如《橘子红了》在甘肃一套(省级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13.97%,福建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有线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7.37%,中央八套(中央级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7.29%。⑤播出轮次因素。同样在武汉地区播出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第四部》,2002年10月份在武汉二套播出时收视率9.39%,而在11月份武汉四套播出时收视率不到4%。

■相关链接

收视率之现实一种

根据2002年CSM提供的全国33个城市156个频道的电视剧报告,在晚间17:00到24:00共播出1564部电视剧,平均收视率为3.57%,其中国内剧为1461部,平均收视率为3.70%。2002年,全国七个地区中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是不同的,华北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东北是《末路之中国刑侦一号案》,华东是《射雕英雄传》,华中是《火凤凰》,华南是《风云必胜》,西南是《少林武王》,西北是《浮华背后》。

2004年北京地区各月的收视冠军(资料提供:央视—索福瑞)1月《天龙八部》11.5%,2月《关中往事》11.8%,3月《林海雪原》20.8%,4月《无盐女》10.1%。

❻ 跪求收视率的调查问卷

天津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早7点》栏目网上收视调查问卷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鲜的,您准备好了吗?
最新的财经资讯,最有价值的财经要闻,早7点与您一起出发。

每一个早晨,太阳总是新鲜的,生活也是新鲜的。在这一天,您可能要完成新的工作,您可能要学习新的学业,可能会结识新的朋友,当然,您也会从各种媒体上听到、看到令人感兴趣的新闻……今天会下雨吗?五一出游的价格会涨很多吗?又有哪些食品中被查出含有苏丹红呢?人民币理财真的不办了吗?平常的日子里总有一些小小的悬念,可能对您的生活影响不大,但大家还是想知道。您需要的就是我们想提供的,所以我们请您帮助我们完成这个小小的调查,来告诉我们,在每一个早晨,您需要我们为您提供什么样的新闻资讯。

1--《早7点》栏目的首播和重播时间分别是:
A-- 6:40、7:30 B-- 7:00、8:40
C-- 7:00、8:30 D-- 7:00、9:00

2--在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中,您希望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可选任意多项)
A-- 国家各部委发布的宏观经济政策 B-- 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
C-- 行业性新闻 D-- 消费、理财等服务性信息
E-- 国内外带有娱乐性的经济新闻 F-- 经济事件
G-- 股市点评 H-- 天气
I-- 其他(请您将具体内容填写在下面的留言框中)

3--《早7点》的e-mail及联系电话分别是?(请您在下面的留言框中填写)
4--您喜欢《早7点》栏目中的哪个节目版块:
A-- 财经要闻 B-- 看大盘 C-- 读报 D-- 媒体速览 E-- 天气

这里是表格:

请输入您的个人信息!
姓名: 性别: 男 女
年龄: 25岁以下 25-45岁 45岁以上 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高中、高职或中技 大学本科及以上
联系电话:
留言

❼ 经常看到各个电视台的收视率报告,请问收视率是如何计算统计的

■收视率调查记录的是观众收视行为结果,而非收视行为本身。但是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完全可以透视收视行为,以及分析影响收视行为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简单地说,收视行为即选择,包括看与不看的选择,什么时间看的选择,看什么频道什么节目的选择,看多长时间的选择,以及如何看(伴随行为)的选择。行为选择的结果通过日记法或人员测量仪法记录下来,成为计算收视率和研究收视行为的基础数据。
由此可见,从收视率调查数据出发进行收视行为研究,首先要做的是把原始收视数据经过有效的整理、汇总和归纳,形成收视率指标,然后研究收视率所透视的收视行为模式,研究影响收视率变化和收视行为选择模式形成与改变的诸种因素,研究收视率在反映收视行为方面的局限性以及突破办法。

■基于调查数据计算收视率指标

收视率调查数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被调查者(被调查个人及其所属户)的背景资料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家庭收入、个人/家庭资产、家庭规模、家庭角色关系、家庭收视设备占有情况和电视接收情况、基本生活态度和休闲选择、工作情况、居住地区、使用语言等。这部分数据主要通过样户入网调查得到,成为进行收视率计算和分析的背景数据。另一部分是通过日记法或人员测量仪法记录到的被调查者个人的电视收视数据,具体即有电视的家庭户(样本户)中每位成员(年龄4周岁及以上的被调查者)在每天连续的24小时内每15分钟(人员测量仪为每分钟)收看或不收看电视以及收看什么频道的记录信息。

另外还有一部分数据不属于收视率调查数据,也就是说不是从样户调查得来的数据,但对收视率计算与分析也至关重要,这就是电视频道属性数据和电视节目播出数据。这部分数据一般由电视台提供或通过电视监播得到。

有了以上三部分数据,就使得收视率指标的计算成为可能。只根据电视收视数据可以计算总收视率及分时段分频道的收视率;如果结合背景资料数据,则可计算分目标观众收视率;如果结合电视节目播出数据,则可计算节目收视率。这样组合运用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一系列的收视率指标。下图(图1)列出了收视率指标的体系结构。

根据这一体系结构,收视率指标被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指标,指各种计算口径的收视率,如按人计算的收视率、按户计算的收视率、按时段计算的收视率、按节目计算的收视率、按目标观众计算的收视率等。另一类为派生指标,包括反映市场结构的指标如收视份额(或称市场占有率)、观众构成等,反映节目收视量的指标如开机率、总收视点(GRPs)、平均收视时间、到达率和暴露频次等,反映节目收视偏好的指标如节目吸引力、观众重叠率、观众忠诚度等。这些指标有的更受电视台重视,因为其对指导电视节目编排更有意义;有的更受广告公司和广告主重视,因为其对测算广告投放成本、优化广告投放策略更有意义。

这些指标的计算都有明确的定义和公式。例如GGTAM中分别对总收视点、开机率、到达率、暴露频次、收视份额等主要指标定义如下:

总收视点(GRPs:Gross Rating Points):某项广告投放活动中各次插播点收视率的总和;

开机率(HUTs/PUTs:Household/People Using Television):某特定时间段内按户或按人的电视平均开机(不论看何频道)百分比;

到达率(Reach):作为观众收看某一系列节目或某一广告排期插播点至少一次的累积百分比;

暴露频次(Frequency):一个广告排期或一系列节目中观众的平均收看次数;

收视份额(Audience Share):某一规定时段内,某特定频道或节目的观众收视量占观众总收视量的百分比。

❽ 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收视率采集的两种武器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

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只是人员测量仪成本比较高。

从两者的技术含量、数据准确性以及反馈速度来说,人员测量法相当于兵器中的导弹,精确先进快速;日记法则稍显落伍、而且数据误差较大、迟缓。

在中国的收视率调查大公司

央视-索福瑞 VS AGB尼尔森

目前在中国同时存在着两家大的收视率调查公司:央视―索福瑞和AGB尼尔森媒介。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是中央电视台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与市场研究集团TNS共同建立的合资公司。AGB尼尔森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是AGB集团和尼尔森媒介研究于2004年合资成立的电视收视率研究公司。前者是从1997年开始从事收视率调查,而后者更早一些,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涉足中国市场。

20世纪90年代,尼尔森进入中国收视率调查市场之初。坚持以测量仪方法,主打中心城市,相当长时间内仅提供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在内的11个城市的测量仪收视率数据。1997年,央视―索福瑞成立,采集数据使用日记法和测量仪法并用。

时至今日,经过十年的角逐,中国的收视率调查市场虽然仍是两家并存,实际上却形成了一边倒的局面。据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刘燕南介绍,目前国内已经开发的收视率调查市场中,央视索福瑞的市场占有率大概是80%,AGB尼尔森大致占到10―15%,其他的市场份额由一些中小公司占有。

据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教授分析,央视―索福瑞之所以后来居上的原因有三个:

1、尼尔森用测量仪法进入中国市场是一种高端策略,这种进入方式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这种方式成本高,维护难,必然会影响到尼尔森的扩张速度,尼尔森本来是想要以此与央视-索福瑞的日记法区别开来,但是其后期资金投入并没有跟上。

2、尼尔森定位于把数据卖给广告公司使其业务发展受到限制。相对而言,中国的电视台对数据的需求更大,而且与广告公司相比,电视台更易拿出钱来购买数据,而广告公司特别是本土的广告公司经济实力往往比电视台弱,能用于购买数据的费用有限。

3、央视―索福瑞的独特优势:首先它不是白手起家,作为该公司合资方之一的央视市场研究(CTR)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中国开展收视率调查。有了这样的基础,央视―索福瑞比起在中国白手起家的尼尔森就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其二,在与广电系统的关系上,央视―索福瑞也要强于尼尔森。

AGB尼尔森媒介

20世纪80年代,世界市场调查领域的巨头AC尼尔森进入中国开展业务。

1993年,AC尼尔森的媒介研究部门开始为中国市场提供广告监测服务,1996年,尼尔森媒介研究从AC尼尔森中独立出来,专门从事媒介受众调查和相关服务,并首先在上海推出收视率服务。

1999年,尼尔森媒介研究被荷兰的出版集团VNU(VNU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媒介和资讯公司之一)收购,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资金支持。

2003年6月20日,尼尔森媒介研究在上海宣布,计划在中国大规模拓展电视观众研究服务,即将收视监测研究拓展到中国100多个城市,并且建立省网监测,在中国70多个城市以及17个省份建立日记法研究样本,以监测城区及乡镇居民的收视习惯。

2004年8月5日,下属于Kantar媒介研究(Kantar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研究、分析和咨询网络之一,下属于WPP集团)的AGB集团和尼尔森媒介研究宣布了合并的计划,这一计划将整合AGB集团所有的公司与尼尔森媒介研究全部自有的电视收视率服务,VNU和Kantar各占50%的股份。通过此次合资,尼尔森得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新的合资公司被命名为AGB尼尔森媒介研究,其收视率服务覆盖的主要市场包括澳大利亚、中国、中国香港、意大利、南非和英国。

2005年1月,AGB尼尔森对外宣布成立大中华区,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包括在内。AGB尼尔森方面称,此举是为响应其客户日益重视大中华区整体发展的需求,同时也着眼于挖掘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6/26/content_4749876.htm

http://data.icxo.com/htmlnews/2004/11/26/480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