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对我来说很重要的问题:什么叫做享福,消福

1、执着就是跟着念想走。不执着就是观照念想,但是不被其牵引着身口意业。“慈悲心”即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发起“慈悲心”可以熄灭我执,从而融入到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事业中去。“慈悲心”主要针对大部分的我执我慢的一种方法。度人何尝又不是度己呢?而且,慈悲心修到最后,应该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度而无所度。完全契合到普贤行中。佛祖也说,“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因为,在语言概念上,总会有所偏向的。正如药都是有偏性,有病才需要吃药,如果没有病则不需吃药了。慈悲心正是对缺乏慈悲的人而言的,当慈悲作为一种常态,也就没有什么慈悲不慈悲了。正因为我慢我执太重,所以才需要做一些事情来熄灭我慢我执,为此就强调慈悲了。心念的起伏更多是基于无明,基于分别心,基于我,他等区分,慈悲恰恰可以对治这些习尘啊。而这些无明升起,基于我执念想的五毒习尘,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就如同空气的微尘一般,是视而不见,不以为然的。学佛者对此应该有所了然。楼主不妨用心感受一下吧。这也是末学修行未到,自身做得也不够,自然也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这些分别的概念了。不过,依照末学的经验,一切都应该身体力行去修行,熏习,如此才能逐渐体会到佛陀教诲的深义。因为,理解上的慈悲与身体力行的慈悲是不一样的,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尝试用意识形态一味理解,也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世智辩聪而已。一味说食,不如自己吃一口,就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了。

2、“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可用于破除我执,法执的。对于我慢心深重的大部分人,培养对佛菩萨的恭敬心可以使其谦下并体认自身的五毒。这也是为人的根本。而对于法执强烈的人,则用金刚经破除其对般若的执着。从而彻底放下。这些都是方便说,佛陀根据不同众生的根性应机说法。所以,“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对于我执心重的人而言,不恭敬佛像,不恭敬佛经,又如何能入门呢?而正如红云黑日师兄所言,一些高僧的呵佛骂祖的行为是表演出来的,用意在于警醒某些学佛者的法执或者帮助其明心见性的。其对佛菩萨不可能不恭敬。

3、不同的法门对自力,他力的要求不同。净土是非常殊胜的。念佛其实何尝不是自他结合的过程,如果一边念佛祈求阿弥陀佛、观世音来加持,另一边却不好好净化自身的业障与习尘,那也是无有是处的。落水者要想获救,既需要有人伸出援手,也需要落水者自己伸手出来给救援者。念佛,一方面可以获得阿弥陀佛的加持,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净其意。学佛本来就是一个熄灭我执的过程,自然不可太过去强调“自力”了。但反过来说,懈怠、放纵也是不可以的。这些都是方便说,更关键还在于自己去修行与领悟,知行合一,逐渐熏习,自然可以找到答案。

4、释迦牟尼佛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世人,可惜世人却总会去狐疑,这也是福德与因缘是否具足的表现。佛教只是不强调神,更加强调众生平等,一切有情众生皆具佛性。从人间佛法的角度而言,学佛者最初应该从世间法修行,从身语意熄灭各种习尘与业障,这基本与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等关系不大,这完全是自身业障习尘净化的过程,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恰恰又是我们学佛修行的榜样,有深入了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佛菩萨修行经历以及在现实的各种感应事迹的人对此非常清楚的,一方面,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是我们的师长、榜样,另一方面,他们也能在修行过程中加持我们,帮助我们渡过修行中遇到的困难。阿弥陀佛创设的西方极乐净土正是为了帮助修行者更好修行与成佛而发愿创设的。根据末学的设想,释迦牟尼佛与这些佛菩萨皆是为了普度众生而示现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很多则是释迦牟尼佛开示与教化过程中介绍给众生认识的。也正如把良师益友介绍给我们认识一般。可见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慈悲与良苦用心。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要求信众们都皈依自己,却告诉他们其他的皈依选择。念佛是为了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更好修行,西方极乐虽然条件尽善尽美,但是去到那里依然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层次与智慧,而不是为了享受。末学对上帝不太了解,也不清楚去天堂是干什么。不过,对于一般人而言,去西方极乐或者去天堂就是去享福的,这只是一个诱导吧。正如很多人努力工作和学习是为了美好的将来的性质一般,这更多只是一种方便说。去西方极乐可以脱离六道轮回,但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学习有成,自度后重新返回六道来度化众生,或者自己创建一个极乐净土度化众生。这里涉及到菩提心的问题。这里说得也许太多了,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关于修行,末学也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薄理解: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心经有言,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学佛也是一个但求当下的过程,不需要太过去追求什么,但求当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选定好法门就认真修行。弟子规所言,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心经有言,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学佛也是一个但求当下的过程,不需要太过去追求什么,但求当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选定好法门就认真修行。弟子规所言,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佛陀也教导过,修行如弹琴,琴弦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中道而已。佛陀也教导过,修行如弹琴,琴弦不宜过紧,也不宜过松,中道而已。当时这个如何恰到好处也是因人而异的。正如有些师傅强调四六时中皆一句佛号,有些则说每日十念法也可,有些师傅强调忏悔,有些师傅强调放生,施舍,有些则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观照心念的起伏变化以及孝亲尊师等等,不一而足。自己应该根据自己的状况来定下适合自身的功课,不妨遵循“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的原则,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无外乎就是观照自心,念诵经典,念佛,持咒,忏悔,熄灭五毒等,以其中一个为主,其他为辅助来修行。但是做起来会有反复的,例如会掀起很多潜意识的坏毛病,这时应该保持菩提心,坚持普贤行,信心不要动摇,但是也不要逼得自己太急,因为我们无量劫积累的习尘非常顽固。只要没有登上不退地,都有倒退甚至迷失的风险,为此修到最后往往会求往生极乐,这也是净土宗的殊胜之处。但修行,从本质而言,还是修自己,虽然也祈求,但如果不从自身入手,一味祈求也不合适的,因为只有心净,佛土才净。心有多污秽,眼中的世界就有多浑浊。当修行达到一定程度,一切都会如同云烟一般,世界也会自然变得清净起来。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下雨这种天气对于某些人而言是浪漫,对于另外一些人则是烦恼,关键还是在于心的作用。学佛就是修心。而修心,必须从身口意入手,入手在于当下,当下观照,持有一颗菩提心,保持身体的普贤行,进而知行合一,知行不二,习尘在此过程中得到熄灭,业障在此过程中得到熄灭。无论什么修行法门,其原则皆在于此。这个道理即使明白,其实也是无法得到真正受用的,因为一切还是在于行,在于熏习。

末学对此特有感慨,学佛数年,进步缓慢,业障习尘深重,要走的路还漫漫修远兮。惭愧万分。但求能清净一分是一分,也祈求佛菩萨加持于我,使我不行差踏错,无论走多久,也永远往着趋向善道趋向解脱的方向前进,使我菩提心如金刚般坚固,永不退失,使我普贤行永不懈怠,尽早明心见性,熄灭业障习尘,即身往生极乐。

以上是末学对这几个问题的浅薄理解。还请各位师兄指教。但,这些问题确实无论怎么说都是觉得意犹未尽,说多了又好像言不及义,说少了又意犹未尽。这实在是末学修行浅薄所致。实在惭愧万分。这里班门弄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是保有一份希望与同修分享心得的虔诚,希望这些浅陋的文字能获得自利利他的功用。无论如何,末学所言的一切皆是世智辩聪,因为末学并没有明心见性,更谈不上悟道之类,就一浅薄的凡夫俗子而已。如果这些浅陋的文字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修以经典为准则,以四依法为准则,佛法无边,末学的理解毕竟是浅薄甚至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在此也请佛菩萨与各位同修多多原谅与指正。
愿同修们能功德日进!业障熄灭!身心清净!趋向解脱!即身往生极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金刚、护法神祗! 2011/8/6 6:23:45

B. 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为何就会不断的付出,把最好的给对方

因为爱一个人就是希望对方能够很好,而且也觉得用这样的方式才能让两个人的感情更稳定,

C. 求恐怖游戏排行,有哪些比较靠前的

恐怖游戏排行:《死亡空间》,《绝命凄杀复刻》,《逃生》,《DayZ》,《零:真红之蝶》,《永恒之闇》,《恶灵古堡》,《失忆症:黑暗后裔》等。

比较靠前的三个游戏:

1、《死亡空间》。

《逃生》是一款潜入式动作游戏。本作是一款生存恐怖游戏,玩家扮演一位独立新闻记者,被派去调查一间重新开门营业的精神病患者之家。因为只能拿手电筒或摄影机探索,如果手无寸铁无法反击就只能拼命落跑,这款游戏的主角实在太贴近我们真实的生活。

D. 梦幻西游手游六大门派绝技详细介绍

今天小编带来梦幻西游手游六大门派绝技详细介绍,有兴趣的玩家不妨来看看。
每个门派都拥有具备自身特色的必杀绝技,当人物全部技能达到50级时,就可解锁1级绝招,每次使用消耗100愤怒值。
这么厉害的杀伤性武器,在使用后是需要休息一个回合的。而所有绝技都会随着人物等级的提升而提升,绝技最高等级为3级。
大唐绝技——万剑归一
大唐在端游上作为物理输出第一职业,其招牌技能横扫千军早已深入人心。在手游端上,大唐绝技秉承了这一特色,其门派绝技堪称横扫千军的升级版本。该绝技可以对目标发起5-9次攻击,人物血量越少,攻击次数越多。使用该绝技,需要玩家很好的把握自身血量,在愤怒值满格时,对未来所承受的伤害需要进行预判,如果血量太少,还没使出绝技就挂了,之后便很难再有出手绝技的机会了。
方寸绝技——幻音古钟
方寸在端游以睡杀而著称,而手游中,方寸的独门绝技更是将“睡”这一点发扬光大。方寸的绝技幻音古钟属于群封性质的技能,第一个目标是必中的,而其他四个目标则有30%几率命中。在面对怪多的情况下,万一人品一爆发,整排怪被封住都是有可能的,那画面太美都不敢想了呢~~
所以说,攒人品这种事对于玩方寸的玩家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没事应该多带带小朋友积攒积攒~
龙宫绝技——魔浪滔天
龙宫一向是法系输出职业的代表,手游中的龙宫玩家更是占了半壁江山。其独门绝技可以攻击敌方所有目标,可谓杀人越货压血线的不二法宝!
该绝技的伤害量由目标已损失的魔法值来决定,敌方魔法值越少,承受的伤害就越高,最高可达到龙卷雨击230%的伤害。这项绝技非常适合在战斗后期使用,可以大规模清理残血法系目标。但在面对一群物攻职业时,就略显无力了。
普陀绝技——沐日慈悲
作为梦幻西游手游中唯一的救人职业,其独门绝技更是秉承了这一特色。沐日慈悲可以使全队在该回合免疫一次死亡并回复600点血量,绝对是拉血线,防群秒的利器。如果配合龙宫绝技魔狼滔天一起使用,一增一减,逆势翻盘崛起完全可行。而在打剧情的时候,面对BOSS的爆发,这一绝技只要把握好时机,就能很好的预防团灭。
狮驼绝技——逆势象形
狮驼岭在手游中的绝技是对其技能象形的一个提升。象形技能能够攻击并封印目标,而绝技逆势象形就如它的名字一样,在逆境中爆发。该技能在人物自身气血值低于50%的时候,可以象形2个目标。当绝技提升至3级时,能够一次象形三个,无论是打团战还是打剧情,控制+输出二合一的威力,可想而知。若是再配合上方寸绝技幻音古钟,一下就把对方封的死死的,翻盘什么的,小菜一碟~
地府绝技——锁魂判官
勾魂索命一向是地府特色,手游中地府定位于辅助门派,其独门绝技看起来似乎有鸡肋,居然是使对方四个回合内不能复活0.0
而升至高级也只是增加毒的传染效果。这一绝技完全不适合在过剧情时使用,只有在PK的时候,配合己方队友或者召唤兽的点杀,才有机会废掉对方四个回合。这绝招可以说是专为PK而生,以后打架,记得拉上DF啊~减防加血他们样样都会呢~~

E. 慈悲的电影剧情

基于短篇小说“奶奶”改编,灵感来自H.P.洛夫克拉夫特,短篇小说斯蒂芬·金写他的1985年的短篇小说集“骨干船员。”以前适用于小屏幕作为情节的“阴阳魔界”。“慈悲”讲述两个小男孩在去医院后知道,他们死去的祖母是一个巫婆,她的力量都使用了一份契约与古人的 。

F. 霹雳布袋戏的故事情节…求说明

霹雳布袋戏,是台湾在1980年代开始新发展出的一种电视布袋戏,隶属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由董事长黄强华及总经理黄文择所领导制作,采长篇单元剧方式演出。由于每出剧集名称前皆冠以“霹雳”两字而得名。

目前霹雳布袋戏是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主打的作品,也是该公司最主要的形象来源。剧中人物素还真是霹雳台湾台的图像商标,而另外一位人物傲笑红尘则为衍生电影作品《圣石传说》的主角,也是该电影图像商标上的人物。

由于霹雳布袋戏吸引了广大的观众,而使剧中主要人物成为不少观众的偶像。其周边商品包括木偶、剧集原声带、电脑、线上游戏及其他人物商品等带来庞大的商机。

如果认真算起霹雳布袋戏的源头,可追溯至1984年黄俊雄发行的第一套录影带(霹雳城)开始,原本黄俊雄的电视布袋戏也曾经红遍三台,缔造多项空前的收视记录。并捧红了史艳文、黑白郎君等正反“偶”像明星,但是受到新闻局三十分钟内只能演出五分钟武打戏的禁令影响,使得黄俊雄的电视布袋戏渐渐做不下去,后来就改成发行录影带,靠着中年族群史艳文迷的捧场,还勉强混得下去。早期虽然输给港剧一点点,但在黄强华接手后情势就慢慢改观了,加快的节奏与金光闪闪的拍摄手法,加上贴近现实的剧情及平易近人的对白,渐引人瞩目。

在台湾的偶戏当中,布袋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表演类型。布袋戏的表演形式与内容,或可视为观众与剧团之间良性循环的产物;因为观众爱看,愿意付钱支持,于是布袋戏与不断变迁的社会以及它所面对的观众所究织的互动关系。

将布袋戏视为一种民间“艺术”,是相当时髦的说法。当然,出色的艺人所演出的精彩好戏,无疑的是十分值得珍视的艺术传统;但是如果从传统的社会脉络来看,班数众多、遍布全台的布袋戏,基本上,对演戏的人来说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对看戏的人来说是一种娱乐;对酬神戏的请戏人来说,布袋戏是宗教活动或仪式的一部份;对戏院或电视台的老板来说,布袋戏是生财工具。有了这样的了解,或许才能比较持平的来讨论布袋戏,也才能真正思考布袋戏的历史、其所面临的问题及反映的社会意涵。

研究布袋戏的动机源于自身热爱观赏布袋戏,从小就看史艳文(“云州大儒侠”布袋戏的主角),直到现今的素还真(“霹雳”系列布袋戏之主角),布袋戏一直是我童年深刻的记忆,除了横跨电视、录影带、VCD、电玩之外,还进军大荧幕,耗资三亿台币拍摄首部布袋戏电影-圣石传说,甚至登上国家剧院的舞台表演,这说明了台湾的民俗技艺——布袋戏已经成为文化艺术的一部份。如此大规模的投资,让人深切感受到布袋戏的魅力已经再度复苏,更让人好奇布袋戏再度风靡台湾的原因,希望借着本篇文章,能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台湾的民俗技艺-

霹雳布袋戏第一主角·素还真(20张)

布袋戏。

黄海岱一家三代在布袋戏界中,是改革者,将布袋戏从野台带到家家户户都有的电视、电影,这个过程正是布袋戏演变史,从中可以看到黄氏一族如何发扬布袋戏,使得布袋戏再次活跃于日常生活中,更可以明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文化等。所以本文的研究方向着重于黄家三代如何将布袋戏推陈出新,使其避免成为消失的技艺,甚至成为流行娱乐的一股风潮,而布袋戏的再流行又反映怎样的社会文化,然而本文并不强调其他流派、布偶造型分类、舞台的地点、结构等问题,乃是因为这方面已有很多学者研究,不需笔者再赘述了。[1]

以剧集系列,区隔,作为剧情连贯,基础

播出迄今,剧情寿命最短的该属6集的《叶小钗外传》剧集,而寿命最长的属60集的《霹雳狂刀》剧集。

·剧情延伸自金光布袋戏云州大儒侠,但已完全脱出原有架构

鬼船王 殊十二

随着剧情的发展,早期黄俊雄所塑造出来的角色如史艳文、藏镜人等逐渐退出剧情,而改以《霹雳金光》、《霹雳至尊》、《霹雳异数》等剧集时期新创的人物素还真、叶小钗、一页书作为主角,仅保留了早期的丑角秦假仙作为重要人物之一。

·权谋斗智、人性刻画逐渐成为重点

剧情不同于云州大儒侠时代标榜正直好人史艳文的风格,而以诡谲多变的权谋斗智和江湖争霸为主轴。剧情编排和谋略运用,也较金光布袋戏缜密长远。然而重视正义与道德的普世价值观仍能在剧中见到。

另外,剧情的重心也从外向内推展。从史艳文时期堆砌大量武戏与许多角色快速出、退场的风格,演进为更重视不同立场人物在矛盾中的心路历程。人物的思考和抉择也更臻复杂。

·天马行空的时空设定、故事发展

其剧情的特色,在于除了传统布袋戏中剑侠戏的基调,以及文戏里诗词文采和诙谐搞笑的特色之外,更发展出许多天马行空的剧情,包括回到过去的“时空圣战”、日本忍者、妖魔鬼怪、异次元世界(如灭境、集境、道境、苦境)、外星人(叶口月人)、吸血鬼(西蒙等人)、机器人(紫霹雳)、人造人(诡龄长生殿精华作品无名)、生化人(奈落之夜·宵),以及许多类似现代科技的武器、道具(如九霄铁龙帆、瀛幡御龙艇)等等。

代表人物

素还真

霹雳化身最多的首席男主角,温文儒雅、器宇轩昂、超凡脱俗、武学莫测高深、足智多谋、博学多能、谦虚有礼,处世圆融冷静、慈悲亲和、关怀众生;以武林和平、天下大同为已任,“谋为天下谋、利为天下利”无我、无为!为武林风尘默默承受一切,多次以绝顶智慧化解灾厄,置之死地而后生,为天下苍生应现各种精彩玄奇的身份!幽默风趣的随机教化,难舍能舍、忍辱负重、不计毁谤、无怨无悔,默默付出,不遗余力、不求回报,真乃具足大慈悲与大智慧的凡圣一体,反璞归真“素还真”。

清香白莲·素还真

一页书

与素还真并列为霹雳的两大支柱,亦名“梵天”。高深的禅修大般若与武学修为,法相庄严、胸怀无私、正气凛然,出道以来屡次帮助素还真或携手共同弥平武林狼烟、扭转乾坤化解危机。身为佛门高僧,行事作风果决明快、妒恶如仇,铲奸除恶绝不手软,故有“邪心魔佛”之称!为正道的精神指标及领导者之一,如一页天书渡化迷航众生,与众不同的百世经纶,半阖眼眸看尽世俗庸人,微扬嘴角笑尽天下英雄。

百世经纶·一页书

叶小钗

耿直专一、守信重诺的侠客,虽为侍童出身,但不屈不挠的个性,丰富的人生阅历,让其成为中原武林不可或缺的一员,享有“刀狂剑痴”之盛名,披肩的白发和脸上的英雄疤,搭配沉默无言的特色,营造出该角色独特的风范。其他称号:刀狂剑痴。身分:佛教传人、造世七侠之一。诗号:征衣红尘化云烟,江湖落拓不知年,剑痴刀 狂世纷云,今将衣钵卸双肩;踏尽千山无人识,当初枉受盛名牵,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爱落红尘心已死,持刀抱剑了一生。

刀狂剑痴·叶小钗

秦假仙

名人榜上天下第一辩、霹雳戏中的活宝。急公好义、脑筋灵活、辩才无碍,鬼点子永远用不完,一手包办武林中大小琐事,是正道最重要的情报贩子。个性自私小气、欺善怕恶,出门总带着一群跟班小弟,但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好运,加上过人的机智以及不择手段的行事风格,每每于关键时刻小兵立大功,对武林和平的贡献,有着不可磨灭、取代的地位,乃人不可貌相的最佳典范。

衰尾道人·秦假仙

佛剑分说

G. 才真旺姆在“出家日记”中写道:此生不负为人愿,悲作航船智作帆。若人识得心中宝,千年险路一日还。什么

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理解可以有这样的意思:

今生不再辜负作为人的愿望,愿用慈悲作为船,智慧作为帆(来驶出苦海,到达智慧和解脱苦难的彼岸)。如果世人可以(用智慧)识别出(自性中)内心中真正的瑰宝,即便是千年万年的险途一日便可回来。


如果您对佛法不是很了解,就很难理解这句话。深入来解说这几句的话,我有以下几点观点,如果有不足的地方也请各位同修多多指点:

1.此生不负为人愿。

佛经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因为修成人身,需要种种善根福德因缘,在六道中,转生为人,并且可以听闻善法、佛法,更是难上加难。既然这样幸运得到了人身,那一定不能辜负这一生,不能浪费人生的光阴,尤其在听闻到具有甚深出离一切苦难的般若大智慧的佛法,那更是要用心修学,不能辜负宿世以来这样的心愿,得到人身、听闻佛法就要坚定修行,出离苦难的心愿。

(这里的心愿,不仅仅指作者才真旺姆今生听闻佛法后,许下的出离苦难,弘法救度众生的心愿,也暗指宿世以来,作者自己也有这样的心愿,因为佛经有云,能够听闻佛法,修行佛法,这不是某一世与佛法结下的缘分,而是多生多世修学的原因。)


2.悲作航船智作帆

按照佛法的法义来说,六道众生,身处种种苦难,但不得解脱,如果需要从这样的无边的苦难苦海中得到解脱,那就必须依靠佛法所讲授的大智慧来打破世间一切烦恼,转变一切妄心、愚痴心、嗔恨心、贪求心、傲慢心等为慈悲心、大智慧心。

所以作者这里把佛法修学中内心中显现出自性自心原本最清净的慈悲心、悲悯心比作度脱苦海的船,把佛法甚深的大智慧比作帆,用此二者为利器,依此驶出一切苦恼障碍。


3.若人识得心中宝,千年险路一日还

佛法把六道众生的烦恼恼害分为三大种,分别称为 苦苦、行苦、坏苦。

(具体参网络:

http://ke..com/link?url=0dx-)


(1)苦苦:即是身心之苦受。生、老、病、死、怨憎会之属。

(2)行苦:东西变化无常,我们做不了主。五蕴炽盛苦属之。

简而言之,就是世事变化无常,进入腰缠万贯,下一刻穷困潦倒;这一刻健康安宁,下一刻绝症缠身;这一刻权势滔天,下一刻阶下囚笼。等等

(3)坏苦:又作变异苦,乐境变坏的苦。对所爱的人或物,因死亡破坏的变化所生起的苦感。 爱别离、求不得苦属之

细讲的话还要分种种随烦恼。(这里参加网络:http://ke..com/view/563747.htm?fr=aladdin)


六道、人生、世间生活等等会有这么多的烦恼苦难,那如何解决呢?

六祖惠能大师曾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语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一切,六祖惠能大德也是借此偈语告诫世人,想要求得解脱苦难烦恼,就要真正了解自身,识得并回归我们的本来”清净“。

所以这句话,私以为,是说,如果六道的众生能够拥有无上的智慧识破自己的内心真正的本源清净,回归本来的清净大智慧,那么即便是千年万年的险路(隐喻在六道轮回中从生生世世的苦难的此岸,到达解脱烦恼得到智慧解脱之路),瞬间就可以回归,到达。



这是末学的一些浅见,如果诸位师兄觉得有不足或者谬误还请多多海涵,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