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曹禺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

曹禺(1910~1996年),原名万家宝,我国当代著名戏剧家。

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封建没落官僚家庭。受继母影响颇深,从小就酷爱戏剧,随继母欣赏了许多京戏、文明新戏。在南开中学读初中时,他就是南开新剧团的积极分子、骨干力量,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艺术生涯。1926年,他第一次以“曹禺”为笔名发表了小说《今宵酒醒何处》。1930年,曹禺由南开大学政治系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并开始阅读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特别是古希腊悲剧以及莎士比亚、高尔基、契诃夫、奥尼尔等西方文学大师的佳作,这些知识的积累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丰厚的文学基础。

1933年,曹禺的处女作——四幕剧《雷雨》诞生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出炉震惊了整个戏剧界,他也因此一举成名。《雷雨》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同年,曹禺大学毕业。曹禺曾在清华研究院深造戏剧,后因故辍学,并先后在保定中学、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

此后不久,曹禺又创作了《日出》(1935年)、《原野》(1937年)等影响巨大的话剧剧本,确定了他作为中国现代话剧大师的地位。

抗战爆发,曹禺辗转重庆等地,完成了剧作《蜕变》(1938年)、《北京人》(1940年)。1942年,他将巴金的《家》改编成戏剧。1946年,他应邀赴美国讲学,次年,回国创作电影剧本《艳阳天》,并亲自执导拍摄完成。

建国后,曹禺先后担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并创作了多幕剧《明朗的天》(1954年)、历史剧《胆剑篇》(1960年)和《王昭君》(1978年),孜孜以求地为戏剧事业奉献青春。曹禺的剧作,融合了中外戏剧的表现手法,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在国外戏剧界也得到了极高度的评价及赞扬。

《雷雨》以1924年的中国社会为背景。这时正是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夕,阶级斗争处于十分尖锐的状态。一方面,中国无产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蓬勃的工农革命运动;另一方面,中国封建势力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人民大众进行着残酷的压榨和剥削。面对这样的现实,作者在自己的创作里,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同时,也反映着人民大众的懦弱及对现状的无可奈何。

《雷雨》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恩怨怨上,错综复杂,引人深思。

三十年前,无锡周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看上了女佣梅妈的女儿侍萍,并与侍萍生了两个儿子。第二个儿子生下来才三天,周朴园为了赶着和一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结婚,将侍萍赶出家门,随她一同走的还有刚出生、病得奄奄一息的孩子。侍萍走投无路,跳河自杀,却又被人救起。从此,她流落他乡,辗转坎坷,最后带着儿子嫁给鲁贵,生下女儿四凤,儿子取名鲁大海。

三十年后,周鲁两家先后搬到北方某城中。侍萍在外地做工,鲁贵在周家做总管,后来把女儿四凤也介绍到周公馆做女佣,鲁大海在周朴园的矿上当矿工。

周朴园那个有钱有门第的太太死后,又娶蘩漪为妻,并生儿子周冲。他的长子周萍就是侍萍所生的第一个孩子,他只比继母蘩漪小六七岁。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蘩漪嫁给冷酷、专横、自私的周朴园后,精神极度压抑、郁闷。病态的她爱上了软弱的周萍,他们的频繁幽会和疯狂的情感被佣人鲁贵发现了。这之后,由于惧怕父亲,也由于已厌倦了与继母的这段不正常的关系,周萍开始逃避,他与美丽单纯的四凤偷偷来往。这一切都没有瞒不过蘩漪的眼睛,她是将她与周萍的一段恋情视为这暗无天日的生活中唯一一棵救命稻草的,她并不甘心放手。

蘩漪的儿子周冲是个单纯开朗的大男孩。这天他告诉母亲他喜欢四凤,想从自己的学费中分一半供四凤读书。这使蘩漪感到事情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故事开始的时候,蘩漪正请了刚从外地回来的四凤的母亲来公馆,暗示她将四凤带走。一向要强的侍萍也不愿女儿给人帮佣,因此爽快地答应了。然而无意间她发现这周公馆的环境布置似曾相识。正当此时,周朴园进来了,他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满怀追恋地向她打听当年那梅家姑娘的坟址,说想要替她修坟。当他终于明白眼前的老妇人就是他以为早已过世的侍萍时,他一改念念在心、一往情深的语调,厉声质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伤痛万分的侍萍则只能将这一切归之于命运。周朴园给侍萍开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希望两家再不要有任何瓜葛,侍萍却拒绝了。她向周朴园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见一见她的儿子周萍。

鲁大海代表矿上的罢工工人来找周朴园谈判,周却使阴谋将罢工破坏,并把大海开除。大海痛斥朴园的罪恶行径,周萍上去打了大海两耳光。看到自己的两个儿子骨肉相残,侍萍放声大哭。周萍想离开家到矿上去,四凤要他把自己带走。侍萍坚决不让四凤与周萍在一起,然而四凤却哭着告诉母亲,她已怀了周萍的孩子。侍萍闻此消息如遭雷击。

正当侍萍准备自己承担罪孽,让四风与周萍走时,蘩漪来了。她为了阻止周萍与四凤走,将所有的人唤来。周朴园以为三十年前的事已泄漏,遂当着众人的面告诉周萍,眼前老妇人——四凤的母亲,就是他的亲生母亲。

受不了这么强烈的刺激,四凤跑出去触电自杀,周冲去拉她时也被电死。这时书房内一声枪响……周萍也开枪自杀了。故事的结尾凄惨,但却深深反映当时社会现象。

⑵ 跪求曹禺《家》的剧本!!!

曹禺《家》剧本节选预览:

第一幕


第一景


是梅花正开的时候,高府花园里的梅花也开得这般茂盛了。但是园子里却非常寂寞,寂寞到看不见一个人影,就任它冷冷清清地散溢着幽香。那一丛丛的梅树远远望过去,像雪林,像冰谷,泛漾于宁静的天空,冷艳而沉穆,如若静女。


初春的天气,相当暖和。湖水明净,闪耀着那映在衣中的花影。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悔花也降在做她的梦。


这时,高府里整个是一片喧闹,只有这园子是另外的一个天地,是一个梦境。这屋子里的主人们多半都不大喜欢梅花的,而那真爱梅花的人却为了别的事困住了身子,不能到园子里来。


两三天来高家所有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部在忙言办喜事。凡进宽大的庭院里,散布着许多言人,唱戏的,帮厂的.还有那满脸笑容到处张罗着的主人,和一些忙上忙下的仆役。院子里搭台唱戏,大厅里摆着宴客的酒席。


是午后二时的光景,宾客们正在用喜酒,新娘的花轿就快要抬进来了。


这时洞房呈是非常安静的——它是靠近花园的一间屋子,往年是少小姐,远亲近戚小时一块儿读书的所在——满屋洋溢着喜气。这不是一间正方形的屋子,面对着观众的这面墙是一个高大的门,通外院的门上有雕细花的格子,由中间向两面开的。门左——以演员的左右为左右——墙角处放一只红木高脚花架,架上一个大理石浅盘,盘里养着山石盆景,上面垂着吊兰小草。架左的墙稍稍斜下来,这面墙上开着一列宽敞的长窗,正对着窗外的花园。打开窗子可以看见园里澈浇的湖光与雪似的梅树。窗左再折下来又是左墙;靠墙放着一张红木长炕椅,椅上套着蓝缎子棉垫,中间一张少炕几,几上放着一个紫铜印香盒子。正面墙句右折下来是右墙,靠正面墙墙角处放一张红木小条桌,桌上放着帽筒,里面插看拂尘,还有一把细瓷彩花大茶壶。条桌右一个较小的门,通内院的,门上挂着古铜色缎门帘。门右的墙又正折过来,面对着观众是洞房中最引人注目的新床。这床十分宽大,床前横放着一条半尺高的踏板,两端吝立一个柜,是放鞋用的,也可以坐人。踏板外才是床的框子,框子很宽,上面是钵空描金的凤凰和牡丹。床上有叠得高高的绣花闪缎被和绣花枕头粉红洋结帐子,卡色缎子帐檐,绣着梅花。床前左面放一张红漆方凳。床右空着一块地方,用米色绸慢子这住,里面是放箱子和换衣服洗脸的用具,再折下来是右墙,靠墙一张流妆台,中间是圆镜子,镜子两端各有两个个抽屉,面上放着玻璃盒子,粉罐,胭脂盒等化妆品,抽屉里放了梳子与零星首饰。台上有一个青色假龙泉窑大花瓶。还有一个崭新的锡灯盛。

  • 你好,你要的资源已上传附件,已查阅。下载就可以了。

⑶ 概括一下曹禺改编的戏剧《家》第三幕的情节

背景:觉慧对新生活方式和新思想的兴趣愈来愈浓,因此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家里的明争暗斗,鸣凤在他心中的地位也没之前那么重要了 第三幕情节:鸣凤被唤到太太周氏面前,被告知老太爷要她嫁到冯家给冯老太爷做小的事。鸣凤想阻止,但她的命运不是她能决定的。她心中的挂念与希望只剩觉慧。鸣凤偷偷地走到觉慧的房间外敲觉慧的窗户,但觉慧沉浸在自己报社和学校的事中未察觉。最后鸣凤只有抱着一肚子的悲伤走远了。后来几天鸣凤浑浑噩噩地过了几天,直到要出嫁的前一天去找了觉慧,不知情的觉慧只是一味地打发了鸣凤,说过两天再陪她。万念俱灰的她满怀着对觉慧的爱在喊了一声觉慧后投入花园的湖中自杀了。觉慧后来知道了,一直怪自己,但木已成舟。 不知道你的具体心思,所以有点啰嗦,如果你要再简便的或详细的我都可以帮你哦!

⑷ 曹禹的剧本《家》有哪些主要人物,急求助

《家》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
觉新
他受过新思想熏陶的“新青年”,虽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子这样特殊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使他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导致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结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与梅相爱却奉父亲之命娶了瑞珏,婚后还算幸福,但梅后来的回归给他带来无限内疚与痛苦,而梅也因此不久病逝。办高老太爷的丧事时,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把即将临盆的瑞珏赶到郊外生产。瑞珏难产而死,觉新因习俗礼教无法见她最后一面,在悲痛之下转而支持觉慧离开这个破碎的家。
觉民
他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青年,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也不像觉慧那么激进,是介于他们之间的一个人。平时温和谦逊,但为了与琴的爱情和爷爷坚决斗争,离家逃婚,做了高家从来没有人敢做的事。最后在爷爷临死时获得理解,避免了成为又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觉慧
高家最具批判与反抗意识的一个人,也是当时社会进步青年的典型代表,与大哥觉新形成鲜明对比。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平等地对待各个阶层的人。喜欢丫头鸣凤,但最终因鸣凤不忍被嫁给冯乐山做小投湖自尽和自己那“小资产阶级的自尊心”理想破灭,随后又目睹了梅、瑞珏的死等一系列悲剧,终于无法忍受离开这个家。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曾一起开报社办报纸宣传新思想。
冯乐山
孔教会的会长,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同时又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高老太爷
他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要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并没有任何改变,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高老太爷冷酷的同时,也流露出长辈慈祥的一面,年夜饭的微笑,临终前的忏悔,对觉民婚姻的最终成全等,既表现了他面对强大新生力量的幻灭感,没落感,也表现了亲情未泯的一面。
克明、克安、克定
三兄弟是高老太爷的继承人,但具有不同的性格。克明的作风比较正派,克安、克定是地主阶级"坐吃山空的败家子"典型,在父亲的荫庇下,吃喝嫖赌、抽大烟、捧戏子,挥金如土,把父亲的那种淫秽的行径完全继承、效法了下来,平时对高老太爷敬重的唯恐不周,但高老太爷刚刚去世,这些人就为财权族权争闹不休,演出了一幕幕的丑剧。

她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梅在父母包办之下,嫁给省城外的一个姓赵的人家,可惜结婚不到一年她的丈夫死了。婆婆对她不好,只好回娘家来。回省城以后,她和觉新虽然尽是避免接触,但是她和觉新之间的感情却始终不能泯灭。梅有流不尽的泪水,只好在忧郁、苦闷、悲伤之中渐渐消瘦、憔悴,最后含冤死去。
瑞珏
她封建迷信的殉葬者。典型的贤妻良母,为自己所爱的男人付出一切,最后难产而死。
鸣凤
鸣凤是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痛心疾首而又无力反抗的力量禁锢着她的感情,她与觉慧爱恋,她的自由,她的一切对幸福生活的希望,她不能自主,她得受人摆布。“人与奴”“爱与卑”在这个少女的心中这两对矛盾越来越尖锐,交锋越来越激烈。她的死是被压迫阶级对压迫阶级的强烈反抗。她到底用是清白之躯捍卫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她用自己年轻优美的生命向专横残酷的封建等级制度提出最严厉的抗议!鸣凤的死加速了高家衰落,尤其在高家垒筑的封建仕宦的脆弱而又顽固高墙上打开了一道缺口,唤醒了高家第一个叛逆者——觉慧。

琴是黑暗家庭中一线希望的火花。正如觉民所赞叹的那样“琴真是个勇敢的女子”。她能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上了女子师范,还想与觉民等一起去外语专科学校。她还写了剪发有十大好处的文章,并在刊物上发表。男女同校,女子剪发,这对封建卫道者来说是不堪设想的。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争取自由解放的气魄和胆量。

参考:http://ke..com/link?url=

⑸ 关于曹禺改编话剧——《家》的角色问题

觉新和梅是一对,瑞珏是觉新家安排给他的老婆,后来觉新也渐渐爱上了瑞珏,梅在中途生病死了,最后瑞珏难产死了

把握他们的戏一两句说不清楚,需要好好研读剧本才能明白的,记得真听真看真感受。

这个戏以前我们演过,不过我演的是觉慧,有些剧照,希望对你有帮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97e3701007s8r.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97e3701007uie.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97e3701007wni.html

⑹ 巴金的小说《家》和曹禺的剧本《家》有什么区别

我不同意楼上的说法
《家》是巴金写的
他是抒发勒对封建社会的厌恶
字里行间的都能看的到`

而曹禺的 感情米巴金写的那么深厚
看起来就不怎么勒

⑺ 曹禺《原野》剧情概括

若干年前,仇虎的家庭被焦阎王弄的支离破碎,仇虎的父亲仇荣,被当过军阀连长的恶霸地主焦阎王活埋,仇家的土地被抢占,仇家的房屋被烧毁,仇虎的妹妹被送进妓院而惨死,仇虎的未婚妻金子也被焦家的儿子焦大星强占,做了“填房”,仇虎自己也被投进了监狱。

仇虎对家人的深爱导致内心深处更深地要求自己必须要为家人报仇。他与焦阎王的不共戴天血海深仇,八年来,使仇虎的灵魂时时刻刻为复仇的火焰所灼伤,他的整个身心被复仇这一冲动所异化,仇恨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甚至可以说是介于一种疯狂的状态。

(7)曹禺家剧情扩展阅读

原野人物简介

1、仇虎

剧本通过对仇虎的心理扭曲“复仇者”的形象塑造,还通过描绘他在复仇过程以及复仇后灵魂深处激烈的斗争来完成的。仇虎作为一个农民,他身上肩负着的不仅仅是农民对地主的阶级仇恨,作为仇家惟一的生还者,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他的身上肩负着家仇及情仇。《原野》结束,仇虎死了,复仇的计划也结束了,但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对仇虎善良的烈火焚烧中的灵魂进行了透析与拷问。

2、金子

金子作为封建社会下的家庭妇女,其社会地位低下,几乎被扼杀了所有的情感。金子虽说代表了当时绝大部分中国农村妇女的形象,但是金子又是不同的,她美丽、泼辣、敢爱敢恨,不安于现状。金子嫁入焦家后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每天的日子都是“黑暗”的。仇虎的出现让她尝到了爱的甘甜,幸福的滋味,她要离开焦家,和仇虎一起去追求爱情,去追求人性的解放。

⑻ 悬赏!急求曹禺先生改编的巴金《家》的剧本!要完整版。

http://www.bookdns.com/xiandai/xiandaimj/caoyuzpj/caoyuzpj.html

你很幸运,真的找到了,自己点击一下.不要忘记哦

⑼ 请教:巴金的《家》和曹禺的《家》的比较该如何答哦

简述曹禺话剧《家》对巴金小说《家》的成功改编。(郭)Ⅲ(试比较巴金的小说《家》和曹禺的话剧《家》。Ⅳ98)(比较巴金小说《家》与曹禺话剧《家》的不同。Ⅳ05) 一、巴金的《家》以觉慧反抗封建旧家庭并在斗争中成长的过程为主要线索,把以觉慧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力量同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反动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主要冲突,同时也展开了一幅封建旧家庭生活的广阔画面。 曹禺根据戏剧的特点,在小说纷繁的头绪中选择了觉新、瑞珏、梅小姐三人的关系为剧本的情节主线,重点描写了觉新等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从而控诉了封建婚姻制度和封建礼教。与此同时,剧作还紧紧围绕主线重新使用了小说中的其它线索,如觉慧的反抗、觉民的抗婚、鸣凤的不幸、高克定兄弟的荒唐行径、封建家庭的内部矛盾等,从而对封建家庭的罪恶进行较全面的揭露。这种改编的切入角度和独特构思,既符合曹禺擅长表现爱情悲剧并由此控诉旧制度的创作个性,又忠实地体现原著的精神,保证了改编的成功。 二、剧本着力塑造了觉新、瑞珏、梅等人物形象,特别是瑞珏、梅这两个女性形象,是曹禺在原著基础上的新创造。这两个女性形象,瑞珏温婉,梅芬哀凄,然而又都真挚执着,焕发着青春和诗意的光彩。这使得剧作《家》成为继《北京人》之后的一部缠绵的抒情剧作,而又有别于充满着悲怆激昂精神的小说《家》。 此外,剧作《家》还比原作更为突出地描写了反面人物冯乐山的形象。他不只是杀害鸣凤、婉儿的刽子手,也不只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而是作为旧势力的主要代表出场的。剧本加强了他与觉慧的冲突,并且赋予这种冲突以更为明显的社会意义,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更有力地控诉了吃人的封建社会。还有问题可以再聊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