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桃花庵》这类戏推广传统戏曲会有什么后果

有《桃花庵鼓词》一书,或为各剧种均有流传的《玉蜻蜓》故事的原型之一。《桃花庵鼓词》上半本极尽笔墨写尼姑与书生淫乱之事,下半本大概就是题主所述的这个情节。对于原配与尼姑最后的关系,各个剧种、各个版本都有不同的处理,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一方面也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这个故事的不同看法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一个大的故事框架下二度创作的处理会造成很迥异的舞台呈现效果。

我没有看过豫剧《桃花庵》。对越剧芳华版《玉蜻蜓》和川剧版《玉蜻蜓》比较熟悉,此外也看过杭越、苏剧、评弹的版本。不过它们都不叫《桃花庵》了,用的人物姓名也是《玉蜻蜓》的一套(有一说,玉蜻蜓的故事是申时行的政敌编来诋毁申时行的,不知道和《桃花庵》是谁借鉴谁,或者说二者都来自是本就有的民间传说),只有川剧版的《玉蜻蜓》剧情中许多细节还保留有《桃花庵鼓词》的痕迹。

所以主要谈谈我对越剧(芳华)和川剧两个版本的看法,恰好,这两个版本很明显是女性和男性两种视角、自觉修饰与自然流露两种态度下呈现出来的同一个故事。

首先,越剧里强调了书生和原配三观冲突,与尼姑情投意合。作为一个具有合理性的爱情故事,《前游庵》《芸房》《临终》欣赏起来都是很动人的。下半场《后游庵》,小儿子的认母心切,尼姑母思念儿子却怕耽误儿子功名不敢相认的矛盾心理,很赚眼泪。越剧作为一个女性剧种,描述的爱情都很理想,通常不会有情理上的硬伤,再比如杭越版尼姑和书生就是被拆散的青梅竹马。

而川剧和《桃花庵鼓词》相似,上半场写书生和尼姑的感情都主要从淫欲上面着笔,人物形象显得市井而轻浮。比如,川剧《上游庵》里男主死缠烂打跪地追求尼姑,非常厚颜无耻地说“要缠我就缠到底,哪怕你是贞洁女,贞洁女怕的厚脸皮”,并因此追到了尼姑。体现得最极致的一折是《佛堂升天》,明确交代男主是和尼姑庵众尼淫乱精尽而亡,而男主一是死不悔改,一边埋怨众尼耽误了自己的功名,一边后悔抛弃了贤惠的原配;二是自恋至极,自以为三十六个尼姑个个争他抢他(“众姑姐与我同床耍,我好比悬崖之上去攀花,常言道男儿精血千金价,怎敌得众姑姐青春年华,一夜之间就垮架,一天更比一天差,众姑姐她们还在说闲话,说我爱你不爱她”)。演出的时候,台下中老年男性观众时不时爆发出笑声,但是女观众都非常严肃没有笑,台上八个演尼姑的女生明显神色都很不自然。(看完演出后觉得这戏奇葩得有必要奇文共赏,于是把《佛堂升天》的唱词整理出来给几个朋友看了。现在贴在文末。)下半场,川剧的《下游庵》(也叫《盘贞认母》)里,尼姑的形象贪生(“事泄露我尼姑戴枷该是羞”)、好利(刚和儿子含泪相认暂别,一转身心里大喜:“人说尼姑该受苦,我尼姑要做老夫人!”),非常世俗。演出的时候,台上母子相认情绪很激动,台下却没有哪个观众被打动。仅仅是听演员唱【红衲袄】的功夫,如此而已。

故事的最后,越剧采用的是喜剧结尾,川剧采用的是悲剧结尾。但越剧的大团圆与《桃花庵鼓词》的大团圆不一样。越剧里,原配对尼姑始终是有敌意的,是在儿子的劝说下、看在儿子的情面下才与尼姑和解,没有什么所谓“惺惺相惜”的成分。川剧里唯一与《桃花庵鼓词》情节走向不一致的就是结尾,川剧的结尾是《志贞之死》,即原配发现后逼迫尼姑自杀。(也许和川剧中的女性对待小三问题多强势的剧种特色有关?【推荐很有意思的特色剧目:《阖宫欢庆》《八郎回营》】)

这两个版本在演出中效果如此迥异,大概和剧种有关。越剧本身就比较年轻,受众主要是女性观众,而且《玉蜻蜓》这个戏所用的剧本都是80年代重新创作过的,三者综合看来,越剧所讲述的故事和当代的、女性的欣赏习惯是贴合的。川剧剧本成于何时不清楚,我的推测是应该是清朝人的创作,因为《玉蜻蜓》中唱词的很多今天接受起来有些生疏的表达(“废了命”、“一日三、三日九”…)在当时的拟话本、鼓词中有广泛的使用,所以可以说川剧的故事视角和当时的创作者的视角是一致的。这是一种很明显的男性视角,简单粗暴地说就是直男癌,家花野花都要,全天下女人围着他转。题主所述原配的以德报怨,《佛堂升天》里三十六个尼姑争风吃醋,都属于这种直男癌的意淫。这种故事,女性看来是什么感觉,我想不必多说。

其实明清俗文学里有很多这种痕迹,《三言二拍》里的故事啊,话本啊,当然还有很多戏曲。这些都是今天舞台上传统戏的故事来源,所以戏里偶尔会出现这种毁三观的故事很正常。我觉得随着戏曲式微,这类故事一定是首先被淘汰掉的。当然,京剧里类似情况除外(原因嘛,不可为人道也)。

申桂生:(唱)老天爷呀。千悔万悔我好悔,往事不堪把头回。谁不知我生成的富与贵,天官之后不曾式微。更何况贤妻祖宗惠,比得上孟光举案与齐眉。三步成诗五步对,指望早日夺高魁。天伦乐事也算齐备,老天何尝把我亏。悔不该去观什么会,观会不该把色迷。贪恋志贞花容美,苦苦把她来相追。众姑姐把我留在庵堂内,我好比单枪匹马入重围。身陷花丛似酒醉,朝欢暮乐我不思归。不料得我身染重病禅床睡,浑身瘦得如花枝。夜梦惊回人疲惫,眼前常见萤火飞。这才是真正的色痨入了肺,咳吐不爽命垂危。非是我甘心做这风流鬼,我总想把这万缕的情丝一剑挥。决心抛弃你们蛾眉队,
众尼姑:早知今日,就不该得这场病了。
申桂生:啊?
众尼姑:早知今日,就不得这场病了。
申桂生:哎,(唱)谁知我一步一步自己在把悬岩推。我还想活他个几十百来岁,有时还想展翅飞。到而今我才掉下悔恨泪,恨自己贪色好淫把心亏。看将来淫欲是祸水,害得我家破人亡难回归。(白)只恨当初一足差,不该贪花到这答。还有一事未了办,只因志贞怀六甲。卑人申桂生。志贞,要看我就多看几眼,我不久就要离阳世了。
王志贞:好话多说。喂呀……
申桂生:志贞姐,你何必(唱)泪如雨撒,此时要怪卑人差。观罢会我就该回家下,我不该随跟步脚追赶她。众姑姐与我同床耍,我好比悬崖之上去攀花。常言道男儿精血千金价,怎敌得众姑姐青春年华。一夜之间就垮架,一天更比一天差。众姑姐她们还在说闲话,说我爱你不爱她。病情沉重在恶化,又不敢请医来把脉搭。叫志贞,你搀我到庵门走一下。待我来抖一抖精神瞭望家。你看那白云飘渺云雾下,依山傍水那是哪个的家?
王志贞:那是沈君卿你表弟的家。
申桂生:沈君卿,沈贤弟。你不该约哥子出来耍哟。(唱)你怎知我在庵堂弟在那答。从今后再不能一同玩耍,从今后再不能吟诗对答。愿表弟早把这龙门跨,早攀丹桂戴乌纱。你看那坐南向北门户大,那高大的府宅那又是哪个的家?
王志贞:那是你的家。
申桂生: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王志贞:申郎,申郎。你这个样子回去不得了。
申桂生:怎么说,我回去不得了?
王志贞:回去不得了。
申桂生:张氏妻!御皇姑诶!可怜你守了(唱)望门寡,可怜你望夫不能熄尽灯花。是雀鸟谁不想飞回旧巢下,天涯咫尺我不能回家。我的妻红绣鞋儿空卜卦,望郎回望穿秋水只望到月儿西斜。从今后再不能同床共话,从今后再不能到老白发。我本想回家来看一下,只是我无脸再回家。庵门之外风霜大,却怎么头昏目眩难挣扎。叫志贞你搀我回佛堂下,待我来足诚顶礼拜菩萨。还望菩萨量要大,我乃是与你们穿金又披裟。拜罢菩萨我心发大?,胸中好似钢剑铡。叫志贞你搀我坐一下,我还有许多话儿要表达。昨夜晚我打睡禅床下,猛得一梦甚凶煞。我梦见满堂神像在说话,他说我的根基本不差。本得要白玉为堂金作马,少年得志戴乌纱。又怎奈我的色胆比天大,清净的禅院被糟蹋。又怎奈阴律森严难容下,他说我不久就要染黄沙。说着说着声变化,一阵狂风冷透纱,大雄宝殿变铁瓦,满堂神像变夜叉。一个个面貌狰狞身躯大,大吼一声把我抓。拿我在阎君台前下,五殿内受尽刑法。逼我在尖刀山上去把跟斗打,磨儿推来锯儿拉。又把我吊起来活剐,开肠剖肚把心挖。又把我绑在铜柱下,又把我绑在油锅炸。下锅时噼噼啪啪皮肉炸,小鬼还在把火加。那时要炸就快炸,幸喜志贞叫喝茶。醒来时浑身虚汗下,四体内手脚皆麻。叫姑姐你去盛碗茶来喝一下。叫志贞,你去盛一把梨花看一看我的面容有好差。
申桂生:志贞,我咋个看不到了呀?
王志贞:你镜子拿反了嘛。
申桂生:害病的人害得恍恍惚惚,镜子拿反了都还不晓得呀。打鬼!打鬼!打鬼!
王志贞:哪里有鬼呀?
申桂生:镜子里。
王志贞:没得。
申桂生:这里这里这里。
王志贞:这是你的面容呀。
申桂生:是我的面容呀。申桂生!你咋个变成这个样儿了哦!(唱)口吐鲜血红一坝,今日才知命真下。千差万差我好差,悔不该观会回来什么花。我们三十六人连床耍,巫山云雨快活咱。我枯焦藤怎经得你们风雪压,狂风暴雨水推沙。众姑姐待我的情不假,唯有志贞怀六甲。是男是女你早生下,也好看一看我和尚老子你尼姑妈。
王志贞:生下是女呢?
申桂生:(唱)生下是女就罢罢罢,留在庵中拜菩萨。
王志贞:那生下是儿呢?
申桂生:(唱)生下是男就有造化,还望姑姐你为我送回南壕的家。
王志贞:他们要是不认呢?
申桂生:(唱)玉蜻宝蜓胸前挂,珍珠汗衫紧包扎。我死后你们千万不要把我的死讯传回家下,我的妻御皇姑知道了你尼姑一个一个都要戴枷。我死后把我的遗容来描下,想我时也好看着它。我死后把我埋在莲台下,早烧香晚点灯打扫佛堂陪伴于咋。临终时我把世人来劝化,你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家。好酒之人擅吵架,好赌之人好败家。好色之人命不大,害了自己又害她。会水之人水中死,会耍刀的被刀杀。谁家没有姐和妹,谁家无有爹和妈。劝世人一夫一妻理正大,切不可朝秦暮楚去贪花。好吃不过粗茶饭,好看还是属结发。不信你们看一下,这是我淫恶之人好回答。色字头上刀一把,自己磨刀自己杀。说着说着咽喉哑,一气不来染黄沙。
众尼姑:申郎!

❷ 找一本明清的小说书名。

苏州评弹《玉蜻蜓》http://www.997788.com/mini/shopstation/SHOP/detail.asp?table=%CA%E9%BF%AF&id=191636

《玉蜻蜓》剧情介绍:
苏州南濠巨富申贵升娶吏部尚书张国勋之女为妻,婚后感情不和。一日申贵升去虎丘游玩,偶遇法华庵尼姑志贞,二人一见钟情,于是申就留住庵中不思归家,最后不幸病死庵中。此时志贞已身怀六甲,最后产下一子,取名申时行。志贞因畏人言,在申时行襁褓中裹上血书及申贵升遗物玉蜻蜓扇坠,让庵里干什活的婆婆深夜送子归还申府。但婆婆在路上受惊,竟将孩子弃于桥头。豆腐店店主朱小溪恰好路过,便将其抱回扶养。不久豆腐店毁于大火,因生活困苦,朱小溪无奈将孩子卖给苏州离任知府徐上珍(浙江东阳人),徐无儿子因而视为己出,即改名为徐时行,后又按徐氏排行取名为元宰。
徐时行生性聪慧,在徐上珍的精心培养下,才华横溢,远近闻名。十六年后,徐时行得中乡试第一名,不久,徐时行将从东阳赴京殿试,此时徐上珍将血书和玉蜻蜓扇坠交给徐时行,并告诉其身世。徐时行在血书中读出亲生母亲为法华庵尼姑志贞,遂在赴京途中转道法华庵,凭玉蜻蜓扇坠与亲生母亲相认,这就是在婺剧中非常有名的“庵堂认母”。
http://ke..com/view/1088631.htm

❸ 沪剧诞生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1911年,本滩进入上海各游艺场演出后,初期仍以坐唱为主,没有化妆,不久全部恢复戏曲形式。随着班社的增多,戏班演员的规模也扩大到了10人左右。

随后,本滩演员邵文滨等人带头声明废弃本滩戏曲中部分淫秽剧目,宣称本剧种为改良本滩,并改名为“申曲”。

申曲获得飞速发展,编演了时装新戏《离婚怨》。该剧由上海文明戏演员范志良,根据上海城内某事件构思而成,由演员刘子云和丁少兰排演。剧情取材于现实生活,所以演员的服装基本是西装和旗袍。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受其他剧种形式的影响,申曲恢复了站立表演的形式。又由于文明戏,就是早期的话剧演员们的参与,演出实行幕表制,并使用软布画景。在这一时期,申曲演员大量改编文明戏的演出剧目,其中有源自弹词的戏剧,如《玉蜻蜓》、《珍珠塔》和《孟丽君》等。

后来,演员们又演出大量以新闻时事和电影故事为题材的剧目,如《黄慧如与陆根荣》、《阮玲玉自杀》、《空谷兰》和《姐妹花》等,这些剧目后来都成为沪剧的中期传统剧目。

这类戏的上演使申曲逐步采用了接近文明戏和话剧的表演形式,如采用新颖的布景,加强灯光效果和音乐等。

这时期的剧目多取材于城市生活,剧中人物穿西装、旗袍出场,为此大家也称它为“西装旗袍戏”。西装旗袍戏为沪剧艺术带来了大量的都市观众,对后来的沪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初,时装新戏进入了辉煌时期,并进入大上海的剧场、游乐场、电台,通过这些方式的传播,成为了上海知名的剧种。

申曲歌剧公会成立,会员有200余人。1934年改组为申曲歌剧研究会,会员达395人。至1938年,申曲团体猛增到30个左右,有文月社、新雅社和施家班等。

申曲团体有的改称“剧团”,如文滨剧团和施家剧团,社团的规模也由10多人发展到二三十人,甚至四五十人。他们先后在中央大戏院举行文戏班大会串,成功地上演了中西融合的多场话剧式的西装旗袍戏,打造了一种上海的都市歌剧,及时再现了现代都市民众生活状态及其喜怒哀乐,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1938年,在大中华剧场,施家剧团由施春轩改为幕表演出了根据现代剧作家及戏剧教育家曹禺同名话剧改编的沪剧《雷雨》。主演金耕泉、施春轩、邵鹤峰、俞麟童、施文韵、施春娥和杨美梅等。

次年在东方剧场,由解洪元、杨云霞、俞麟童和夏福麟领衔的新光剧团也以幕表演出了该剧。其他如文滨、敬文及上海沪剧社也竞相以幕表演出了该剧。

20世纪40年代初,《申曲画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申曲的剧种起源、沿革发展和演出情况,并建议将申曲正式改为“沪剧”。

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时首演《魂断蓝桥》,使外国戏本地化演出。该剧编剧戈戈,导演严幼祥,王雅琴和解洪元分饰男女主角,演出借鉴了电影和话剧的艺术表现手法,使观众有面目一新的感觉。该剧剧情哀怨曲折,多次演出均受观众欢迎。

该剧摒弃了幕表制,采用固定剧本,舞台软布幕景也改为立体布景,化妆改水粉为油彩,并运用了灯光效果。此举为上海各个沪剧剧团相继效仿,使整个剧种舞台面貌为之一新。从此,上海市各申曲班的演出广告都开始正式以沪剧之名进行宣传。

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话剧和电影的影响下,上海沪剧社建立了编导制度,表演上注意刻画人物性格,探寻唱、做、白的有机结合。在演唱艺术方面,以最能表现个人演唱特点的长腔长板为主,并出现了各种沪剧流派,涌现出大批的著名演员,如杨月英、筱月珍、王筱新、施春轩、筱文滨、石筱英、解洪元、邵滨孙、杨飞飞、丁是娥、王盘声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上海风行的剧种很多,但最后只有沪剧以其源于民间,富有表现现实生活的能力,以及音乐委婉柔和和曲调优美动听等艺术特点,扎根上海,并成为唯一壮大上海地方戏的一个剧种。

新中国成立后,沪剧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1953年,上海沪剧院的前身上海人民沪剧团成立。同时,上海市还建立了艺华、勤艺、努力、爱华和长江等以演艺沪剧为主的剧团。

广大沪剧演员、编导、乐师和舞台美术人员整理改编了一些传统剧目,并把创作演出重点放在现代戏上。由于现代戏更能贴近人们的生活真实,程式化东西较少,易于表现都市风情风貌,因此格外受到观众热烈赞扬和好评。

在这个阶段,沪剧舞台出现了大批反映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剧目,对提高沪剧的音乐唱腔、表导演水平以及舞台美术的推陈出新都起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沪剧编导和乐师等工作者运用各种创作技法,不断在传统基础上对唱腔进行变革发展,还创造性地应用了一板二眼和重唱等形式,许多曲牌也被发掘出来,发挥其表现生活和表达感情的潜力,以增添沪剧的艺术魅力。

沪剧的舞台布景最初为台上一桌一椅,至20世纪20年代末,舞台上开始有了布景,在布上绘有客厅、山水、田园、草舍和绣房等。

20世纪40年代初期,沪剧开始用立体舞台装置代替软幕布景,并开始运用灯光效果,使演员们在表演上和舞台节奏上更加丰富多彩。

沪剧在发展的道路上,吸收借鉴了多种音乐剧的元素,并结合本身的特点,歌舞并重,营造出了繁华绚烂的特色,既发挥出了沪剧传统唱腔优美动听和委婉动人的优势,又让一代又一代的观众们感受到了它那美轮美奂的艺术魅力,最终使之成为了我国戏剧百花园知名的剧种。

沪剧

❹ ( )蜻蜓

❺ 越剧珍珠塔前见姑剧情简介谢谢

王一敏,尹派第六代传人。1977年出生,浙江嵊州市人,1990年-1996年分别毕业于福建省艺术内学容校及浙江省艺术学校,工小生(尹派)行当,1996年分配到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工作至今,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中国民盟盟员。1994年参加福建省水仙花戏曲大奖赛获“优秀新苗奖”;1998年参加福建省第三届中青年演员大奖赛获金奖;2000年参加福建省第五届水仙花《名家名段》大奖赛获得金奖;2000年浙江卫视戏曲版栏目拍摄王 一敏个人艺术专辑;2000年参加全国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节;2001年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国民间越剧艺术节;2002年1月受邀中央电视台戏曲部新影编辑戏曲名段栏目录制专辑。饰演的剧目有: 《红丝错》饰演张秋人;《真假太子》饰演真太子;《玉蜻蜓》饰演申贵生、徐元宰(父子二 人);《煎石记》饰演徐安平;《风流才子》饰演唐伯虎;《沙漠王子》饰演罗兰王子;《何文秀》饰演何文秀;《盘妻索妻》饰演梁玉书;《陈三两》饰演李凤鸣;《救裴》饰演裴生;《桃花扇》饰演候朝宗;《前见姑》饰演方卿;《陆游与唐琬》饰演陆游。

❻ 举例说明什么叫“镜花水月”

捡到一张彩票中了1000万,领完奖后大笑,然后醒了

❼ 请问越剧<玉蜻蜓>的故事情节是什么

楼上正解。
也常见王文娟赵志刚版、金静黄慧版、谢群英徐铭版等。
以上的版本主要以庵堂认母的情节为重。
但最著名的还是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创排于1990年左右的由王君安和李敏主演的版本。
2009年9月末CCTV空中剧院录制芳华新版越剧《玉蜻蜓》,戏曲采风中官方版解释如下:
“《玉蜻蜓》讲述的是出身望族的申贵升从小父母双亡,遵师命娶了业师的女儿张雅云为妻,但两人性情不同,夫妻失和。一日申贵升与友人游春,遇到法华庵三太王志贞,被其品性、才情打动,故而屡屡诚意相访,终得互诉心曲。然而好景不长,申贵升因病去世。此时王志贞已怀有身孕。临盆后,志贞忍痛弃子。弃婴被徐侍郎夫人杨氏拾得,取名‘元宰’,视若掌上明珠。徐元宰十六岁得中解元,并获悉身世,遂到法华庵寻母。经元宰泣血劝诉,消除了张雅云与王志贞之间的宿怨,从此一子三母乐享天伦。”

❽ 介绍几部好看的日剧,越剧吧

这个问题跨度真大

我推荐越剧好了。

1.《红楼梦》

这个不用介绍,越剧经典代表,相比较小说和电视剧,虽然故事结构和出场人物大大被简化了,但是把几个主要情节诠释的相当细腻感人,比方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读西厢”、“哭灵”等。越剧红楼梦版本相当多啊,徐王派的最有代表性,高亢真情,尹派的宝玉是温柔痴情。

2.王君安、李敏的《玉蜻蜓》

尹派的经典剧目,剧情比较纠结,两代人恰似无情却有情的纠葛。唱腔美得没话说,实在值得一看!

3.《梁山伯与祝英台》

其实越剧版的梁祝情节很淡,没有后来影视剧里那么唯美,但是越剧梁祝要是细细来品的话一定是最缠绵感人的。“十八相送”太有名了,几乎不用说,“楼台会”傅全香老师一开腔“记得草桥两结拜”就让人想掉眼泪。

另外一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当时周总理邀各国外宾观看时说:“这是我们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我们的更感人,因为里面有理想。”当时引起的反响,那是……不说了,值得看!

4《孔乙己》茅威涛

如果想见证新越剧改革的话,就关注茅威涛吧,她是改革先锋啊!我最喜欢的是她这出孔乙己,完全塑造了一个不同于鲁迅笔下的崭新的又爱又恨、有迷茫有绝望的末代文人,非常感人,发人深省。

5.《盘妻索妻》还是王君安、李敏

什么是中国式白马王子,被剧中的角色梁玉书完美诠释。

6.《流花溪》谢群英

世上最苦女人命,天下最毒妇人心。讲述了三代女人的故事,和玉蜻蜓一样纠结,剧本很好。

7.《情系山河恋》

流派很全的一出戏,这出戏曾经被越剧各个流派的创始人在上海完美演绎,《山河恋》的义演在上海应其巨大轰动,到现在,这些艺术家的传人再次演绎山河恋,既让人感慨剧情,又让人回想起老艺术家的故事。

以上是个人喜欢的剧目,完毕。

❾ 越剧有那些著名剧目

1、越剧《红楼梦》

越剧《红楼梦》根据我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故事改编,剧本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在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体现原著的精神风貌。1958年首次公演,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和王文娟主演。越剧《红楼梦》是越剧舞台上一座极难逾越的艺术高峰、也是中国戏曲宝库中一笔宝贵财富。

2、越剧《孟丽君》

越剧《孟丽君》是越剧中的经典,这部越剧孟丽君情结曲折,受到许多人的喜爱。越剧孟丽君被许多流派进行过演艺,使得越剧孟丽君成为了越剧常演曲目 吏部尚书孟士元之女丽君才貌双全,国丈刘捷之子刘奎壁与元帅皇甫敬之子皇甫少华皆慕名提亲。

士元左右为难,决定比箭招亲,少华获胜。皇甫敬战事失利被俘,刘捷借机诬陷其叛变,并请成宗皇帝将丽君赐与奎壁为妻。皇帝听信谗言准奏。皇甫夫人让少华逃走,自己与女长华进京请罪,为卫勇娥所救。丽君留书请乳娘之女映雪代嫁,女扮男装逃走。

3、越剧《则天皇帝》

杨谷中1981年编剧。取材于《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及熊德基《论武则天》(1979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文娟饰演武则天。写唐高宗的嫔妃武昭仪,掐死亲生婴儿,嫁祸于王皇后,计夺正宫之位。又欲加害亲生子——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贤,以夺取皇位。

武后的所作所为,引起太子贤、程贤妃、大臣裴炎和上官仪等人的忧虑和不满。唐高宗亦有所察觉,经密议,决心下诏废后,以除隐患。谁知消息泄漏,正当上官仪草“废后诏”时,武后赶到,上官仪遭囚。太子贤被贬后,举兵讨武。

4、越剧《忠魂曲》

越剧现代剧。薛允璜、薛宝根、张森兴于1977年编剧。写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遵照毛委员指示,带领儿子岸英与保姆孙嫂留居东乡板仓,坚持地下斗争,因被密探发现一起被捕。杨开慧在敌人酷刑面前坚贞不屈,不幸牺牲。上海越剧院1977年10月首演于中国剧场。

5、越剧《西园记》

《西园记》,越剧古装戏。庄志1980年根据明吴炳所作的同名传奇及贝庚改编的昆剧本改写。中国明末传奇作品。吴炳著。西园记》描写细腻,艺术构思巧妙,以真假误会、人鬼错认的手法推动剧情发展,起伏跌宕,错落有致,适合舞台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改编上演,并摄成影片。

❿ 玉蜻蜓的剧情外的插曲

徐时行京城中魁后,立马日夜兼程赶回东阳,徐时行当时考虑到自己的出身,加上徐氏宗族子孙须经宗族同意,于是在离城七里的七里寺住下,并派人把自己的愿望传给徐氏家族。徐氏为此专门召开会议,商讨之后,认为徐时行不是徐氏嫡亲血统,加上其为尼姑私生子,遭到了徐氏与会者,特别是一些女性的反对,最后只好忍痛拒绝。
徐时行无奈之下,只好告别养父母,回到苏州,向申氏请求归宗认亲。申氏家族以文状元为荣,欣喜万分,至此徐时行又更名为申时行。
此后,申时行平步青云,官至少师太子太师,朝中无人能及。申时行贵极人臣,却不忘东阳养父母之恩,专为养父母请得皇上赐封,送来石狮子一对和“‘世大夫第’申时行立”匾额一块,安放在养父母大宗祠里,象征这里是数代大夫的府第之意。可惜的是,1985年解放路拓宽时,徐大宗祠被拆,石狮子不翼而飞,“世大夫第”匾额也被当时设在大宗祠内的学校做了黑板。
申时行生于1535年,在襁褓中就被他人收养,培育到1562年为钦点状元,历时27年,都在徐上珍家度过,受到了东阳“教育之乡”的陶冶,而且皇榜公布之名也为徐时行。虽然当时申时行来东阳归宗认祖被拒,但以后东阳徐氏禁演《玉蜻蜓》都与此有关,因此徐时行为东阳文状元一事毫无疑问。
据东阳文化馆老同志陈崇仁告诉记者,现在越剧《玉蜻蜓》,以及有关弹词,其根源都是从东阳班(婺剧)同名婺剧折子戏衍生出去的。他甚至认为,与徐时行同场登科的东阳人有王村王乾章、古渊头李学道,婺剧折子戏《玉蜻蜓》就可能出自这两人之手。《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之一郭佐唐,生前曾对此事展开调查。他认为,只要查阅明朝进士提名录,就会发现嘉靖四十一年状元即为徐时行,而不是申时行,可见徐氏养父母一事并非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