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武生演员
Ⅰ 关于武生的京剧
节目简介:
梁山好汉任堂惠住店,他与店主刘利华产生误会。深夜,二人在深手不见五指的屋内展开一番激烈的打斗。
此剧为最经典的京剧传统武戏折子戏之一,舞台上仅一桌一椅,二人也没有对话和唱段,全靠真功夫表演,是武生行的看家戏。主演为天津京剧团的著名武生王立军,石晓亮,二人的表演配合默契,一招一式非常到位,酣畅淋漓,非常过瘾。
且说宋朝年间,杨延昭部将焦赞,因打死奸臣谢廷芳,被发配沙门岛。由于路途遥远,杨延昭恐奸人途中加害焦赞,遣部将任堂惠暗中保护。行至三岔口的一个小店,为人好义的店主刘利华夫妇欲救焦赞脱险,见任堂惠形迹可疑,误认为欲加害焦赞的走狗,便决定午夜狙杀之。一场激烈争斗之后,终于相互认清身份,尽释前嫌……此,即为京剧三岔口是也。
《三岔口》京剧的大体内容是
宋代,三关上将焦赞,因杀死王钦若门婿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任堂惠奉命暗中保护。解差押解焦赞行至三岔口,夜宿于刘利华店中。任堂惠赶至店中宿下,入夜,任、刘因误会引起搏斗。打斗间任被焦赞认出,任说明身份,二人解除误会。
《三岔口》一名《焦赞发配》。取材于《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至二十八回
http://www.scio.gov.cn/gzdt/ldhd/tp/200707/W020070726553045201202.jpg
Ⅱ 京剧武生表演用到了哪几种艺术形式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京剧的表演也不例外。就拿京剧中武生这一行当来讲。从学习脚步、圆场、弓箭步、马步,耗“山膀”、“起云手”、“缓手”及手式运用的这些基础训练,到开始学一出完整戏,将这出戏拉熟,再到把这出戏搬上舞台,这一系列过程都必须按步就班,踏踏实实一步步来,不能急于求成。这一过程是没有捷径可通的。近来在电视上常播出的一些武生演员及他们演出的武生戏,让观众看着总感觉不那么精彩,原因就在于这些演员中,有的是基础没砸瓷实,有的则是刚学会一出戏,还没有能将戏练熟就忙于登 当年我祖父(李洪春)在世时常说“成为一名好角儿,第一是上乘的传授,第二才是个人艺术造诣。如果给孩子说戏一定得是身上没毛病,还得是个唱明白戏的人。嘉嘉要是能跟金璐、或者玉声学都毁不了。”祖父的话说明了教戏的老师是极为重要。因为是开蒙,祖父就对家里人说“这捏骨缝的事,就别让他金璐师伯费劲了。”于是我的开蒙就交给了三伯。三伯为我选的开蒙戏是《小商河》,这出戏是我三伯李玉声的代表剧目,他选这出戏做为给我开蒙的主要目的是:一、这出戏身段难,有很多单枪与马鞭的动作与造型;二、技巧多,各式各样的鹞子翻身;三、对脚下功力要求高,圆场、云步、搓步、脚下要求稳,不能有费步。如果上一步就要有上这一步的道理。如能掌握了这些要点,就可以为将来成为合格的武生打下相当硬的底子了。学完了《小商河》这样的戏,再学习其他武戏也就相对容易多了。至今我能够在舞台上圆满演好的每出戏,完全是受益于这出《小商河》。 三伯教戏时仔细之极,每一个动作,上身如何动,手如何缓,缓手时眼睛看什么地方,手缓到什么地方脚下动哪一步,身子如何让靠旗,如何要锣经,坑卡麻砸都说得非常精确。三伯在技巧设计与安排上,也非常讲究。《小商河》“三场边”中的“三个单腿翻身”,表面看来是一个技巧,但三伯在舞台上运用时,完全是为了表现环境而安排的。三伯教得明白,我自然也就学得明白。这出《小商河》给我砸下了极深的基础。 在跟随四伯(李润声)学戏时,四伯常教导我京剧武生的表演要做到“意到技随、形开神现”。四伯的教学特点是要求脸上与身上的配合。在教我《挑华车》“挑车”一场戏时,高宠每挑一辆车时内心活动是不一样的,眼神也就不能一样。见头一辆车,高宠不知到是什么东西,这时有一个看大枪的“戏”。这样的表演是让观众看到高宠内心的语言“有这杆枪我什么都不用怕”。在看我金璐师伯演出的《挑华车》时,他在挑车一场戏中,重点是放在演戏上,他眼神与身段的配合完美之极。现在很多演员在唱这场戏时,都不重视肢体的语言了,他们就想等着拿摔叉得好了。这些演员演的也就不是高宠了,他们只是在舞台上卖艺。所以看这些演员的演出是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看过这些演员的演出,总让我想起老艺术家们常说的一句话“跟不会一样”。这句话实际上话糙而理不糙,因为一位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观众是可以看出他这出戏是否受过高人的指点,是学过(有老师教不是看录像学的)、还是拉过的。 我从小受三伯、四伯以及我的众位师伯们这样一系列的教育,深知舞台上人物的表演重点应当放在何处,以何种技巧来合理的配合表演。如果在舞台上只靠单独卖弄技巧而博得观众掌声的演员,演的只是杂技而不是戏,也就更谈不上什么人物了。现在杂技团的演员们都训练身段及面部表情了,京剧演员们恰恰到不重视这一应当最受重视的要点了。且先不谈戏中人物的表演,就武生身段的规范现在也没有了。过去连一个“山膀”的动作,各行当“拉开”时的手放在什么位置上,都有严格的要求――生齐胸;净齐肩;旦齐乳;丑齐脐。现在看某些演员在台上“拉一个山膀”,用传统的规范要求来检验一下他们的身段,我都不知他们到底是什么“行当”?再拿程式动作“起霸”来说,现在许多演员在舞台上“起霸”时,所站的几个位置都不准确。上场的“四击头”应站在何处,“三劈腿”应落到何处,撤步时左、右两只手各应放在哪儿,眼睛看什么地方,虎口朝何处,两个“四击头”亮在什么地方,这些都应该是有准地方的。光从以上这两点来说,就可看出京剧的表演是有严格规定的。身段动作与舞台位置都是要极其准确的。 京剧表演的难度极深,所以也就很难掌握。我认为京剧现在在如此的黯淡的时期,就更应当严格的规范演员的表演。我们要经常向专家请教,请专家们指明路途。不能自已在舞台上面盲目摸索。趁年青可以在舞台上充分发挥技巧,但要积累经验,要想达到炉火纯青,还一定要从刻画人物的表演着手,不能唱一辈子糊涂戏。 京剧现在很不景气,我们既然干了这一行业,就不能甘心随它灭亡,虽然不能将它发扬光大,但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拯救它。望我们的所有武戏演员在演每一出戏之前,一定要先学会这出戏,等将这出戏“拉熟”之后再搬上舞台。每演一出戏就要有给人留下回味的地方。这样才对得起自己,才对得起花钱买票看戏的观众们。李孟嘉 注:李孟嘉出身京剧世家,乃“红生”宗师李洪春老先生之嫡孙、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武生演员。
Ⅲ 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的武生演员有谁
花旦 李维康——中国京剧院旦角演员 高盛麟——京剧武生演员 耿其昌 于魁智 李胜素 王佩瑜 张克 孟广禄 张火丁 言兴朋 马连良等,工青衣,梅派衣钵传人 刘长瑜——女演员梅葆玖——梅兰芳之子
Ⅳ 著名京剧武生都是谁
武生宗师:杨小楼。还有位武生宗师盖叫天。
Ⅳ 戏曲京剧演员武生谁最出名出名
嘴有名的还就是杨小楼 后来李少春 再后来周瑞安 王金璐都绝!天津京剧院的历慧良和李世麟都很好 现在的马少良和叶金援都很好啊
Ⅵ 京剧著名的武生都是谁
举不胜举。
Ⅶ 陕西省京剧院赵家班的赵宏运是京剧一级武生演员吗
应该是,水平还行
Ⅷ 著名京剧演员有那些
1,余叔岩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对谭(鑫培)派艺术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2,言菊朋
言菊朋(1890-1942),晚清至民国时期京剧老生名角,大学士松筠玄孙。原名锡,本姓玛拉特氏。北京人,蒙古族。曾在清廷蒙藏院任职。因酷爱京剧,业余参加清音雅集、春阳友会等票房。
3,高庆奎
高庆奎(1890—1942),原名振山(镇山),号子君。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京剧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其父高四保(士杰)为清末京剧著名丑角演员。20世纪30年代,高庆奎与余叔岩、马连良被誉为老生“三大贤”。
4,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1],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2],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5,谭富英
谭富英(1906年10月15日-1977年3月22日),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谭派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门第四代嫡传人,四大须生之一,"新谭派"创立者。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出身于梨园世家。京剧大师谭志道曾孙,谭鑫培之孙,谭小培之子。
Ⅸ 京剧演员有哪些
同光十三艳——老生: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
小生:徐小香 武生:谭鑫培
旦行:梅巧玲、时小福、朱莲芬、余紫云
老旦:郝兰田
丑行:杨鸣玉、刘赶三。其它著名演员还有:京剧“三鼎甲”和“新三鼎甲”,还有“南麒北马关外唐”等等
Ⅹ 我国戏曲著名武生
1.杨小楼2.李万春3.俞菊笙4.高盛麟5.俞振庭。
武生是京剧的一个重要行当,主要扮演勇猛无敌的大将军,或者武艺高强的侠客。在二百多年的京剧发展史中,武生行人才辈出,享有“国剧宗师”之称的京剧泰斗杨小楼,梅兰芳先生的外祖父杨隆寿,表弟杨盛春,都是武生行中的佼佼者,连一代伶王谭鑫培青年时期也是唱武生的。
杨小楼,男,京剧武生。小名三元,谱名嘉训;安徽省潜山县人。祖父杨二喜为京剧武旦,父杨月楼。
幼入小荣椿科班学艺,从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学武生。十六岁出科,在京、津两地搭班,充当配角。后发愤用功。得义父谭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寿、张淇林、牛松山等的指点,并拜俞菊笙为师,技艺渐进。二十四岁搭入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名声渐起。又与谭鑫培同在同庆班,经谭氏奖液,成为挑大梁的武生演员。二十九岁时入升平署为外学民籍学生,备受慈禧赏识。他与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黄润甫、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高庆奎、余叔岩、郝寿臣等人合作,先后组建陶咏、桐馨、中兴、崇林、双胜、永胜等班。声誉鹊起。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
李万春(1911年农历八月十二日 1985.9.14),原名李伯,
小名长顺,字鹏举,曾用艺名客串李。满族正黄旗人,原籍河北省雄县,出生于哈尔滨。父亲李永利是红遍江南、称绝一时的清末著名“武花脸”演员。李万春不足五岁就开始随父练功学戏。他除了接受家传外,还先后受教于于德智、崔凤鸣、项鼎新等老师。李万春七岁就在上海以“客串李”登台献艺。随后在苏州、无锡、扬州、杭州一带演出。改名李万春,从此他走上了辉煌的演艺路。也是合成天意,此阶段正值马连良抵沪演出,李万春深得马连良青睐,从马先生受教了《南阳关》、《李陵碑》、《打棍出箱》等戏,为他唱念功夫的发展起到了颇重要的奠基作用。十二岁,李氏一门应“斌庆班”主事人俞振庭之约到北京搭班,李万春三天打炮戏《战马超》、《珠帘寨》、《四郎探母》,文唱、武打,技熟艺精,各有特色,被京城誉为“童伶奇才”。从此他大红大紫,轰动梨园。他边演出边广收博取,不但每天有马连良、尚小云等名家作看戏后的总结指导,而且他文戏问艺余叔岩,武戏投师杨小楼,两位大师认真传艺,宠爱极至,均收认他为螟蛉义子。后李万春得到梅兰芳的提携,随同梅先生到沪演出,更是受益匪浅。一九三二年,他自组“永春社”,在京、沪以及济南、青岛、武汉、东北各地演出,大受欢迎。四十年代初,他开办“鸣春社”科班,先后培养“鸣”、“春”两科学生近300人。排演了很多新戏。如《田七郎》、《大树将军》、《佟家坞》、《阴阳鱼》、《羊角哀》、《十八罗汉收大鹏》等。
李万春的戏路宽广,勇于革新,武生戏的长靠、短打、箭衣,无不出色,武松戏与黄天霸戏均有独到之处。关羽戏曾受教于林树森与李洪春,演来别具一格。猴戏亦颇擅长,刻画美猴王的神态,灵捷机智,不俗不野。
李万春代表剧目有:《武松打店》、《武松打虎》、《火并王伦》、《九江口》、《闹天宫》、《古城会》、《水淹七军》、《林冲夜奔》等;并排演新剧目《岳飞》、《戚继光斩子》、《廉官风》等。他的弟子有姜铁麟、董文华、马少良、石庆福、韩增祥等。其弟恫春、庆春、圜春,其子小春等都是京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