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评剧有哪些著名的演员

1898年

Ⅱ 评剧代表人物有哪些写4个。

奠基人

成兆才(1874-1929),字捷三(又作浩三),评剧鼻祖,清直隶滦州绳各庄(今属河北省滦南县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二十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一生所整理、改编、创作的剧本多达一百零二个,为创建评剧事业奠定了基础,被称为评剧剧本作者第一人。
除了成兆才,任氏兄弟(任善庆、任善丰(即月明珠)、任善年、任善诚)、孙家班(孙洪魁、孙凤鸣、孙凤岗)、男旦金开芳、小生刘子熙等都为评剧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旦行鼻祖:

月明珠(1898—1922),著名评剧男旦,原名叫任善丰,字久恒,艺名月明珠,乳名围柱,出生河北滦县胡家坡(今属河北唐山滦南县)的一个莲花落世家。父任连会,为莲花落艺人,是对口、折出时期的著名编剧和演员,被誉为评剧的发轫者。月明珠弟兄四人,长兄任善庆(艺名金不换,为评剧第一任鼓师),三弟任善年(小生),四弟善诚(艺名赛月珠)为评剧小生、老旦。
生行鼻祖:

倪俊生(1895-1970),字秀岩,河北省迁安县人,1910年形成“倪派”小生唱腔。
1902年拜吴占魁为师,学唱河北梆子。同年10月,随吴占魁参加了唐山的吉庆班,改学莲花落。艺名"银娃娃"、"九岁红"。 1910年起,先后在唐山、天津、北平、营口、奉天、哈尔滨、安达等地演出。 相继演出了《因果变报》、《夜审周子琴》、《秦雪梅吊孝》、《回杯记》、《刘伶醉酒》、《卖油郎独占花魁》、《打狗劝夫》、《败子回头》、《杜十娘》等。经过自己较长时间的刻苦钻研,终于形成了曲调优美、字正腔圆、准确大方而独具特色的倪派小生唱腔。1951年曾任齐齐哈尔评剧团副团长。1956年到黑龙江省戏曲学校任教,精心培育后一代。他的学生遍布省内外。著名小生演员桂宝芬(“桂派”女小生创始人)、杨振邦、刘小楼都是他的高徒。1956年获哈尔滨市劳动模范称号。1961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副大大。还是政协黑龙江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注:倪俊生是影视剧演员张国强的曾外祖父。
早期旦角流派

李金顺(1902-1953),评剧女演员,工旦行,“李派”创始人。她是第一代评剧演员,是评剧进入“奉天落子”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幼年曾习京韵大鼓、京剧、小调,16岁拜孙凤鸣为师学唱落子。1920年到哈尔滨演出,因唱腔大鼓味过浓,观众把椅垫仍到台上。李金顺没有后退,投到倪俊声处学艺,并转艺多师,终于形成了吐字清晰,纯朴又充满感情的大口落子演唱风格。她是评剧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家,她创立的李派对后辈影响甚大,刘翠霞、白玉霜、芙蓉花、花云舫、筱麻红、喜彩春、鲜灵霞、喜彩莲等均受其教益和影响。她留下的唱片有《杜十娘》、《移花接木》、《三节烈》、《珍珠衫》、《书囊记》等十余种唱段。

Ⅲ 能告诉我评剧演员有哪些吗

这可太多了,你要哪派?仅供参考吧
1.小白(玉霜)派——旦:音色纯正,音域宽广,行腔柔润平稳,深沉流畅,韵味醇厚、朴素大方。无论是演唱技巧的运用,还是唱腔的设计安排,她都能从刻画人物出发,细腻而真切地表达人物感情,树立好人物的音乐形象。
代表剧目:《朱痕记》、《闹严府》、《杜十娘》、《秦香莲》、《桃花庵》、《小借年》、《劝爱宝》、《玉堂春》、《临江驿》、《打狗劝夫》、《珍珠衫》和现代戏《兄妹开荒》、《九尾狐》、《农民泪》、《千年冰河开了冻》、《小女婿》、《苦菜花》、《金沙江畔》、《李双双》等。
传人:刘萍、王冠丽等

2.新(凤霞)派——旦:唱腔清新玲珑,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新凤霞本身是一个女高音,又练出了圆润纯净的中低音,达到了旋律华美、音域宽广、运腔自如的境界,被誉为“抒情女高音”。
代表剧目: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乾坤带》、《三看御妹》、《春香传》、《无双传》《小二黑结婚》、《凤还巢》等
传人:张金秋、李晓梅、李忆霞(兼刘派)、李红霞、谷文月、王曼玲、刘淑琴、戴月琴、刘秀荣、高闯、赵三凤、王瑾、郭美美、罗慧琴等

3.鲜(灵霞)派——旦:嗓音高亢响亮,音韵醇厚,扮相光彩照人,在李(金顺)派、刘(翠霞)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然洒脱、高亢激越、朴实豪放、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特色。
代表剧目:《井台会》、《王二姐思夫》、《杜十娘》、《包公三勘蝴蝶梦》、《回杯记》、《夫人城》、《锯碗丁》等
传人:小鲜灵霞、李秀云、孙桂荣、宋玉文等

4.韩(少云)派——旦:嗓音略带沙哑,即所谓的“云遮月”,演唱技法纯熟,韵味醇厚,表演典雅庄重,根据不同剧情演唱或是和缓流畅或是激越豪放。
代表剧目:《红楼梦》、《凤还巢》、《人面桃花》、《小女婿》、《江姐》、《杜鹃山》、《洪湖赤卫队》、《梅雪遇》、《家》、《红楼夜审》、《玉堂春》等
传人:胡桂秋、宋丽、周丹等

5.花(淑兰)派——旦:宗刘派和爱派,她音域宽、音质纯净,嗓音甜脆,刚柔相济,声情并茂。她戏路宽广文武兼备,善于刻化和塑造各类角色,并能从人物性格出发,使她所演的角色栩栩如生。被誉为“花腔女高音”。
代表剧目:《茶瓶计》、《相思树》、《牧羊卷》、《桃花庵》、《三节烈》、《大登殿》、《志愿军的未婚妻》、《黛诺》、《谢瑶环》、《半把剪刀》、《梅香》、《霓虹灯下的哨兵》等
传人:解郁文、徐广琴、王镇芝、郑桂芳、张丽华、赵俊芝、冯玉萍、曾昭娟、田敬阳、李娟娟、吴丹阳、艾丽珍、赵继兰、张秀云等

6.筱(俊亭)派——旦:嗓音较低但浑厚优美,唱腔庄重深沉、开阔大方,形成了她低回婉转、节奏灵活、俏丽多姿、收放自如的艺术风格。
代表剧目:《井台会》、《打金枝》、《穆桂英挂帅》、《对花枪》、《杨八姐游春》、《洪湖赤卫队》、《这样的女人》(小院风波)、《小女婿》、《包公审太后》、《穆桂英挂帅》等
传人:筱佩茹、新少敏、小筱俊亭(郑小娣)、李冬梅、王晓萍等

7.李(忆兰)派——旦:表演端庄大方,演唱明亮悦耳,高音亮而不炸,低音弱而不虚;演唱裹字糅腔、刚柔相济、抑扬鲜明、以情传声。
代表剧目:《张羽煮海》、《花为媒》、《樊梨花斩子》、《祥林嫂》、《苦菜花》、《南方烈火》、《阮文追》、《拜月记》、《无双传》、《白蛇传》、《《樱花恋》、《喜神》、《高山下的花环》、《多情的河》、《乔迁之喜》、《楠竹夫人》等,还主演过故事片《画中人》,
传人:刘晓勤、张红琴、赵丹红、孔庆玉、刘惠欣等

8.张(德福)派——生:嗓音响亮、甜润,扮相俊美、表演细腻,于运用戏曲传统技巧刻画人物,在长期实践中,形成表演富有激情、人物性格刻画深刻的风格;他在戏曲道白的节奏、气口、韵调都很讲究,有着“千斤道白四两唱”的功夫。
代表剧目::《刘巧儿》、《三里湾》、《金沙江畔》、《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印记》、《无双传》、《樱花恋》、《高山下的花环》等。
传人:张彦生、崔英杰、徐培成、李志华、陈胜利、齐建波、赵立华(兼马派)等

9.魏(荣元)派——生:嗓音醇厚宏亮,表演真挚朴实。其花脸唱腔充分发挥中音区的特色,以高音和低音为陪衬,声音浑厚行腔稳健。其演唱以情带声情感充沛,其低音拖腔深沉含蓄音色纯美,其垛板字句清晰气量充沛。善于将蕴含于唱词中的深层意味展示给观众,他讲究语言逻辑和情感的融合,在节奏和唱腔的关系中他曾形象地比喻为“咬字、行腔、定节奏,腔似流水板似渠”。
代表剧目:《秦香莲》、《降龙伏虎》、《朱痕记》、《向阳商店》、《一杯茶》、《金沙江畔》、《夺印》、《南海长城》、《朱痕记》等
传人:韩学门、李维铨(兼马派)、王文有(兼马派)、高金元、王杰、孙路阳等

10.马(泰)派——生:演唱风格上情真意切,韵味十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求新,在新音乐工作者的帮助下,根据剧情的需要和人物的思想创作演唱了“评剧男生反调大慢板”。
代表剧目:《米酒歌》、《成兆才》、《评剧皇后》、《红白喜事》、《夺印》《朱痕记》、《金沙江畔》、《向阳商店》、《孙庞斗智》、《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借年》、《马寡妇开店》、《钟离剑》等
传人:李维铨(兼魏派)、张彦春、王文有(兼魏派)、赵立华(兼洪派)、张文鹏、马惠民等

11.洪(影)派——生:她的音域宽广,音色丰富,高音区明亮,低音区苍劲有力,其演唱吸收了京剧、河北梆子、曲艺等旋律,突破评剧原生腔板式束缚,唱腔新颖流畅,以情带声。用洪老自己的话说就是 “唱韵味”、“抒发感情”、“演人物”、“做四合”。
代表剧目:《刘翠萍哭井》、《梁祝》、《刘伶醉酒》、《十五贯》、《红龙传》、《周仁献嫂》、《孙安动本》、《孙庞斗志》、《御河桥》、《王二姐思夫》。
传人:孙振宇、陈立行、李焕双、包连伟、杨继勉、张俊玲、赵立华(兼马派)、石文明等

Ⅳ 戏剧大全:评剧名家有哪些

想了解评剧名抄家演员,在网络界袭面打搜索就可以看到很多的详尽介绍。
网络会有很多很多。
原来的名家例如白玉霜、新凤霞、魏荣元、马泰、赵丽蓉等等等等,沈阳评剧院韩少云、华淑兰、筱俊亭等等等等都有介绍。
现在在舞台上活跃的青年演员,中年演员也有介绍。
网络是较为权威的、全面系统的资料供人们搜索了解。

Ⅳ 评剧的创始人、来历和近代著名演员

  • 评剧的创始人:成兆才

成兆才(1874~1929)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扒齿港镇绳各庄村人,字捷三(又作洁三),艺名“东来顺”。中国近代杰出的剧作家,北方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评剧创始人。

  • 来历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 近代著名演员

李晓梅 马晗 筱桂花等

Ⅵ 唐山评剧团的主要演员

主要演员有罗慧琴、张俊玲、朱宝琴、张捍家、石文明、周志国、梁子春等。

Ⅶ 评剧代表人物

李金顺是第一代评剧演员,“李派”创始人;是评剧进入“奉天落子”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其父为高腔演员。李金顺幼年曾习京韵大鼓、京剧、小调16岁拜孙凤鸣为师学唱落子。李金顺投到倪俊声处学艺,并转艺多师,终于形成了吐字清晰,纯朴又充满感情的大口落子演唱风格。

刘翠霞10岁时被卖给撂地艺人何丑子学唱辽河大鼓,不久随师傅到大连谋生。11岁进了李金顺的落子班,走上了评剧艺术之路,拜张百龄、赵月楼学唱评戏,并受到罗万盛指点。曾为花莲舫、李金顺配演。1934年在津有“评剧皇后”之称,1936年又被誉为“评剧女皇”,红遍津、京、冀、鲁及东北各地。年三十岁病逝。

白玉霜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河北滦县人,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有评剧皇后之誉,白派艺术的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与刘翠霞、爱莲君、喜彩莲并称评剧“四大名旦”。代表剧目有《秦香莲》、《秦雪梅吊孝》、《桃花庵》等。

爱莲君从小被卖给赵连琪为养女,取名赵久英。其父母在天津,烟台开妓院。后来她实在忍受不了这种身心的双重摧残。便跪在养父母的面前恳求去学戏。16岁爱莲君学成出师,和爱令君(赵的养女)合作,到全国各地演出。1935年,她率爱莲社赴上海演出。短短几年,她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被成为“爱”派。

Ⅷ 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有哪些

1,李金顺

李金顺,女,1896年生,天津市王庆坨人,评剧女演员,工旦。她是第一代评剧演员,“李派”创始人;是评剧进入“奉天落子”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其父为高腔演员。李金顺幼年曾习京韵大鼓、京剧、小调16岁拜孙凤鸣为师学唱落子。

2,刘翠霞

刘翠霞,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评剧刘派创始人,是继李金顺之后的一为很有成就的女艺术家,她在继承李金顺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高亢宽广、铿锵淳朴的刘派艺术。

3,白玉霜

白玉霜(1907年-1942年),女,旦角。评剧表演艺术家,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河北滦县人。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有评剧皇后之誉,白派艺术的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与刘翠霞、爱莲君、喜彩莲并称评剧“四大名旦”。

4,爱莲君

爱莲君(1918---1939),早期评剧“四大名旦”之一,评剧爱派创始人。原名赵久英,天津市人,评剧女演员,工旦行。

5,喜彩莲

喜彩莲,原名张素云,1916年出生于山东。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喜派创始人。幼年学莲花落。工旦。曾在元顺戏社任主演,后将社名改为莲剧团在平津沪一带演出。

Ⅸ 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有哪些

1,李金顺
李金顺,女,1896年生,天津市王庆坨人,评剧女演员,工旦。她是第一代评剧演员,“李派”创始人;是评剧进入“奉天落子”时期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其父为高腔演员。李金顺幼年曾习京韵大鼓、京剧、小调16岁拜孙凤鸣为师学唱落子。
2,刘翠霞
刘翠霞,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评剧刘派创始人,是继李金顺之后的一为很有成就的女艺术家,她在继承李金顺艺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高亢宽广、铿锵淳朴的刘派艺术。
3,白玉霜
白玉霜(1907年-1942年),女,旦角。评剧表演艺术家,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河北滦县人。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有评剧皇后之誉,白派艺术的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与刘翠霞、爱莲君、喜彩莲并称评剧“四大名旦”。
4,爱莲君
爱莲君(1918---1939),早期评剧“四大名旦”之一,评剧爱派创始人。原名赵久英,天津市人,评剧女演员,工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