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角将苑
① 最近看的一部叫超品相师的小说,里面主角的得到了诸葛亮的传承诸葛内经,历史上真的有 诸葛内经 这本书
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的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目前没有《诸葛内经》这本书。《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记载了诸葛亮的一生,也未提到过《诸葛内经》。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早年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湖北襄阳隆中进行隐居。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进行辅助,帮助刘备进行战略准备。联合孙权抗击曹操。
刘备在赤壁通过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等事件大败曹操军队。形成了三国鼎足的局面,随后又用计谋多去荆州。
在建安十六年(211年),诸葛亮安排攻取益州。进而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主持朝政。刘备去世后,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1)女主角将苑扩展阅读:
诸葛亮文学作品:
一、关于《前出师表》
《前出师表》是中国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的一篇表。
《前出师表》(传为岳飞所书)当时为建兴五年(227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
身为蜀国丞相的诸葛亮,审视局势,认为蜀国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表文表达了作者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二、《后出师表》
《后出师表》,是蜀建兴六年(228年)十一月诸葛亮二次伐魏前给蜀后主上的表章,为了与建兴五年春第一次北伐前所上表疏区别,后人题曰《后出师表》。
三、《诫子书》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四、其他代表作有《草庐对》《诫外甥书》《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等著作。诸葛亮的著作编成《诸葛亮集》,又名《诸葛氏集》。
② 请帮助我解析诸葛亮的<<将苑>>通篇好吗谢谢!!
一、关于《将苑》
该书宋朝称为《将苑》,明朝称《心书》,还称为《新书》。旧题诸葛亮撰。全书 共50篇,约5000字。南宋《遂初堂书目》始有记载,明王士骐编《诸葛亮集》将其收入。现有明清刊本。该书版本大致有三个系统,一是《诸葛亮集》系统;二是丛书本系统;三是单行本系统。 有明正德年、万历年、民国年间及1926年成都昌福公司铅印本传世。因该书在《隋志》、《唐志》中均未见收录,故有学者认为此书内容大多采自其它的兵书和史书,不是诸葛亮所写,如清人姚际恒在其《古今伪书考》中认为是伪书。但同样是清人 的张㴻则认为是诸葛亮所作。但是书中的思想、性格、文风皆与诸葛亮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应当是诸葛亮所作,至少也是非常熟悉诸葛亮军事思想的人所伪托。
二、诸葛亮其人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诸葛亮13岁时,他们姐弟四人跟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山东老家赶赴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任所。不久,朝廷又派朱皓到任,失掉官职的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姐弟四人前往荆州投靠旧友荆州牧(治所襄阳)刘表(亮时十五岁)。到襄阳后,诸葛亮因年纪幼小,就到刘表办的“学业堂”里读书。他的两个姐姐则先后出嫁,一个嫁给襄阳大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一个嫁给中庐县(今湖北南漳县)蒯家大族蒯祺。大约在襄阳城内度过了两三年的时间,诸葛亮大约17岁时,他的叔父诸葛玄去世。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躬耕苦读,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公认, 胸怀匡扶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先生”。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在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经徐庶介绍,受刘备三顾茅庐,先后辅佐刘备、刘禅父子28年,创建了蜀汉政权,对西南地区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辅佐刘备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伦理道德的光辉,符合中国人的理想模式和心理意愿。诸葛亮的一生,大都在戎马倥偬的军旅中度过,亲自参加指挥了无数大小战争,长期的战争实践和他对前人的军事理论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 、系统的军事思想。《三国演义》更是把他作了神化般的塑造,使他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他的军事思想的集中总结与反映便是《将苑》和《便宜十六策》。
三、《将苑》的军事思想
《将苑》博采《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等军事名著,以50个问题,从各方面论述了为将之道。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一、将领道德修养的提高;二、君主与将领的关系;三、将领的用人之道;四、将领的军事素质;五、严明军纪。下面分述之:
(一)将领道德修养。主要包括在《将材》、《将器》、《将志》、《将善》、《将刚》、《将强》等节正面论述和与《将弊》、《将骄吝》、《将戒》等节的反面论述中。提出将分九材:仁将、 义将、礼将、 智将、 信将、步将、骑将、猛将、大将。要求将领要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不恃强,不怙势,宠辱不惧,不贪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要能做到“五善四欲”:即善知敌形势,知进退,知国之虚实,知天时人事,知山川险阻。要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将领的性格要刚不可折,柔不可卷,刚柔相济。力争以“高节,孝弟,信义,沈虑,力行”实现“五强”,杜绝“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的八恶;要遵守十五条纪律:即虑、诘、勇、廉、平、忍、宽、信、敬、明、谨、仁、忠、分、谋;要特别注意为将八弊: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同时要防止骄傲和吝啬。
(二)君主与将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兵权》、《出师》、《假权》等篇的论述中。其思想特点突出地继承了孙子的“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之命,不闻有天子之诏”(《假权》)。《兵权》阐述了主将能否真正掌握兵权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得权如虎添翼,失权则如龙游浅滩。将帅出征,君主授权,仪式庄重而肃穆,郑重嘱托。
(三)将领的用人之道。包括《逐恶》、《知人性》、《择材》、《腹心》、《三宾》、《励士》、《和人》等篇。提出要弃五害,远奸伪悖德之人:“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总结了知人七术,即以是非而观其志,以辞辩而观其变,以计谋而观其识,以祸难而观其勇,以酒而观其性,以利而观其廉,以事而观其信;明确人非通材,要“各因其能而用”;指出为将者,必须要培养、拥有“腹心、耳目、爪牙”;战争的复杂性,还要求将领要有一帮参谋智囊,以其才能分三宾而侍;在战争中鼓舞士气非常重要,要尊之以爵,赡之以财,接之以礼,厉之以信 ,施恩不倦,执法如一,身先士卒,小善必录,小功必赏,则将士无不勉力而行,拼死效力的;在整个统帅过程中,要特重“人和”,如若不和,虽汤、武之智,不能取胜于匹夫。
(四)将领的军事素质,包括智谋水平,侦察的运用和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的了然于心和巧妙运用。《智用》要求“顺天、因时、依人”;《不阵》继承“上兵伐谋”的思想;《审因》、《机势》、《应机》、《揣能》等则强调利用民心和时机;《谨候》与《察情》论述了侦察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天势》、《胜败》、《地势》、《战道》则论述了作战地形与天候对战争胜负的影响。
(五)严明军纪。严格治军是诸葛亮一贯的思想。《习练》、《军蠹》《重刑》、《整师》、《威令》等篇体现了他重视作战训练、惩治军中腐败、加重刑罚力度、严肃军纪的治军观点。
《将苑》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第一部专论为将之道的书,是一本古代的将才学。它一事一议,论证全面、具体、言简意赅,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将领所应具备的各种品质、修养、能力和素质,以及应该防止的弊端和应该杜绝的恶习,堪称古代为将之道的集大成,其中凝结了诸葛亮的领导艺术和识别、选拔、任用将领的奥秘,该书受到了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和推崇,被认为是统军带兵的必读之书。
--------------------------------------------------------------------------------
附 诸葛亮《将苑》原文:
将 苑
旧题三国蜀·诸葛亮
●卷一
○兵权
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逐恶
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德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知人性
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将材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将器
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家室,此天下之将。
○将弊
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
○将志
兵者凶器,将者危任,是以器刚则缺,任重则危。故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
○将善
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
○将刚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将骄吝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判。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将强
将有五强八恶。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
○出师
古者国有危难,君简贤能而任之,齐三日,入太庙,南面而立,将北面,太师进钺于君。君持钺柄以授将,曰:“从此至军,将军其裁之。”复命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署,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则士必尽死,敌必可亡。”将受词,凿凶门,引军而出,君送之,跪而推毂,曰:“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将出。”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是以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
○择材
夫师之行也,有好斗乐战,独取强敌者,聚为一徒,名曰报国之士;有气盖三军,材力勇捷者,聚为一徒,名曰突陈之士;有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聚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骑射如飞,发无不中者,聚为一徒,名曰争锋之士;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为一徒,名曰飞驰之士;有善发强弩,远而和中者,聚为一徒,名曰摧锋之士。此六军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
○智用
夫为将之道,必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也。故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
○不陈
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昔者,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师,人不干令,刑无可施,可谓善师者不陈。若禹伐有苗,舜舞干羽而苗民格,可谓善陈者不战。若齐桓南服强楚,北服山戎,可谓善战者不败。若楚昭遭祸,奔秦求救,卒能返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
○将诫
书曰:“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人力。”固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静如潜鱼,动若奔獭,丧其所连,折其所强,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进如风雨,击崩若摧,合战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惧者悦之,有叛者怀之,有冤者申之,有强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谋者亲之,有谗者覆之,获财者与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之,不以宠而作威;先计而后动,知胜而始战;得其财帛不自宝,得其子女不自使。将能如此,严号申令而人愿斗,则兵合刃接而人乐死矣。
○戒备
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曰:“预备无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习练
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然则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然后习之,或陈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却之,别而合之,散而聚之。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可教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矣。
○军蠹
夫三军之行,有探候不审,烽火失度;后期犯令,不应时机,阻乱师徒;乍前乍后,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敛无度;营私徇己,不恤饥寒;非言妖辞,妄陈祸福;无事喧杂,惊惑将吏;勇不受制,专而陵上;侵竭府库,擅给其财。此九者,三军之蠹,有之必败也。
○腹心
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运动;无爪牙者,如饥人食毒物,无不死矣。故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谨候
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者,故师出以律,失律则凶。律有十五焉:一曰虑,间谍明也;二曰诘,谇候谨也;三曰勇,敌众不挠也;四曰廉,见利思义也;五曰平,赏罚均也;六曰忍,善含耻也;七曰宽,能容众也;八曰信,重然诺也;九曰敬,礼贤能也;十曰明,不纳谗也;十一曰谨,不违礼也;十二曰仁,善养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徇国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谋,自料知他也。
○机形
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顺也;以智克智,机也。其道有三:一曰事,二曰势,三曰情。事机作而不能应,非智也;势机动而不能制,非贤也;情机发而不能行,非勇也。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
○重刑
吴起曰:鼓鼙金铎,所以威耳;旌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以声,不可不清;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士可怠也。故曰:将之所麾,莫不心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矣。
○善将
古之善将者有四: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禁、礼、劝、信,师之大经也。未有纲直而目不舒也,故能战必胜,攻必取。庸将不然,退则不能止,进则不能禁,故与军同亡。无劝戒则赏罚失度,人不知信,而贤良退伏,谄顽登用,是以战必败散也。
○审因
夫因人之势以伐恶,则黄帝不能与争威矣;因人之力以决胜,则汤、武不能与争功矣。若能审因而加之威胜,则万夫之雄将可图,四海之英豪受制矣。
●卷二
○兵势
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胜败
贤才居上,不肖居下,三军悦乐,士卒畏服,相议以勇斗,相望以威武,相劝以刑赏,此必胜之征也。士卒惰慢,三军数惊,下无礼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敌,相语以利,相嘱以祸福,相惑以妖言,此必败之征也。
○假权
夫将者,人命之所县也,成败之所系也,祸福之所倚也。而上不假之以赏罚,是犹束猿猱之手,而责之以腾捷;胶离娄之目,而使之辨青黄,不可得也。若赏移在权臣,罚不由主将,人苟自利,谁怀斗心?虽伊、吕之谋,韩白之功,而不能自卫也。故孙武曰:“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亚夫曰:“军中闻将军之命,不闻有天子之诏。”
○哀死
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三宾
夫三军之行也,必有宾客群议得失,以资将用。有词若县流,奇谋不测,博闻广见,多艺多才,此万夫之望,可引为上宾;有猛若熊虎,捷若腾猿,刚如铁石,利若龙泉,此一时之雄,可以为中宾;有多言或中,薄技小才,常人之能,此可引为下宾。
○后应
若乃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先动后用,刑于无刑,此用兵之智也。师徒已列,戎马交驰,强弩才临,短兵又接,乘威布信,敌人告急,此用兵之能也。身冲矢石,争胜一时,成败未分,我伤彼死,此用兵之下也。
○便利
夫草木丛集,利以游逸;重塞山林,利以不意;前林无隐,利以潜伏;以少击众,利以日莫;以众击寡,利以清晨;强弩长兵,利以捷次;逾渊隔水,风大暗昧,利以搏前击后。
○应机
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见机之道,莫先于不意。故猛兽失险,童子持戟以追之;蜂虿发毒,壮士彷徨而失色。以其祸出不图,变速非虑也。
○揣能
古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胜负。主孰圣也?将孰贤也?吏孰能也?粮饷孰丰也?士卒孰练也?军容孰整也?戎马孰逸也?形势孰险也?宾客孰智也?邻国孰惧也?财货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观之,强弱之形,可以决矣。
○轻战
螫虫之触,负其毒也;战士能勇,恃其备也。所以锋锐甲坚,则人轻战。故甲不坚密,与肉袒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探候不谨,与无目同;将帅不勇,与无将同。
○地势
夫地势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山林土陵,丘阜大川,此步兵之地;土高山狭,蔓衍相属,此车骑之地;依山附涧,高林深谷,此弓弩之地;草浅土平,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芦苇相参,竹树交映,此枪矛之地也。
○情势
夫将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喜利者,有仁而不忍者,有智而心怯者,有谋而情缓者。是故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喜利者,可遗也;仁而不忍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谋而情缓者,可袭也。
○击势
古之善斗者,必先探敌情而后图之。凡师老粮绝,百姓愁怨,军令不习,器械不修,计不先设,外救不至,将吏刻剥,赏罚轻懈,营伍失次,战胜而骄,可以攻之。若用贤授能,粮食羡余,甲兵坚利,四邻和睦,大国应援,敌有此者,引而计之。
○整师
夫出师行军,以整为胜。若赏罚不明,法令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之师,无益于用。所谓整师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逼,前后应接,左右应旄而不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矣。
○厉士
夫用兵之道,尊之以爵,赡之以财,则士无不至矣;接之以礼,厉之以信,则士无不死矣;畜恩不倦,法若画一,则士无不服矣;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小善必录,小功必赏,则士无不劝矣。
○自勉
圣人则天,贤者法地,智者则古。骄者招毁,妄者稔祸,多语者寡信,自奉者少恩,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战道
夫林战之道:昼广旌旗,夜多金鼓,利用短兵,巧在设伏,或攻于前,或发于后。丛战之道:利用剑楯,将欲图之,先度其路,十里一场,五里一应,偃戢旌旗,特严金鼓,令贼无措手足。谷战之道:巧于设伏,利以勇斗,轻足之士凌其高,必死之士殿其后,列强弩而冲之,持短兵而继之,彼不得前,我不得往。水战之道:利在舟楫,练习士卒以乘之,多张旗帜以惑之,严弓弩以中之,持短兵以捍之,设坚栅以卫之,顺其流而击之。夜战之道:利在机密,或潜师以冲之以出其不意,或多火鼓以乱其耳目,驰而攻之,可以胜矣。
○和人
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若将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谋不用,群下谤议,谗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
○察情
夫兵起而静者,恃其险也;迫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众树动者,车来也;尘土卑而广者,徒来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半进而半退者,诱也;杖而行者,饥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币重而言甘者,诱也。
○将情
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
○威令
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桀纣之类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穰苴之类也。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
○东夷
东夷之性,薄礼少义,捍急能斗,仪山堑海,凭险自固。上下和睦,百姓安乐,未可图也。若上乱下离,则可以行间,间起则隙生,隙生则修德以来之,固甲兵而击之,其势必克也。
○南蛮
南蛮多种,性不能教,连合朋党,失意则相攻。居洞依山,或聚或散,西至昆仑,东至洋海,海产奇货,故人贪而勇战。春夏多疾疫,利在疾战,不可久师也。
○西戎
西戎之性,勇悍好利,或城居,或野处,米粮少,金贝多,故人勇战斗,难败。自碛石以西,诸戎种繁,地广形险,俗负强很,故人多不臣。当候之以外衅,伺之以内乱,则可破矣。
○北狄
北狄居无城郭,随逐水草,势利则南侵,势失则北遁,长山广碛,足以自卫,饥则捕兽饮乳,寒则寝皮服裘,奔走射猎,以杀为务,未可以道德怀之,未可以兵戎服之。汉不与战,其略有三。汉卒且耕且战,故疲而怯;虏但牧猎,故逸而勇。以疲敌逸,以怯敌勇,不相当也,此不可战一也。汉长于步,日驰百里;虏长于骑,日乃倍之。汉逐虏则赍粮负甲而随之,虏逐汉则驱疾骑而运之,运负之势已殊,走逐之形不等,此不可战二也。汉战多步,虏战多骑,争地形之势,则骑疾于步,迟疾势县,此不可战三也。不得已,则莫若守边。守边之道,拣良将而任之,训锐士而御之,广营田而实之,设烽堠而待之,候其虚而乘之,因其衰而取之,所谓资不费而寇自除矣,人不疲而虏自宽矣。
③ 十本最治愈的暖心书
1、《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作者:乔一
暖!萌!甜!一对恋人的爱情回忆录,又温暖又萌爱的小故事。从学生时代的青涩懵懂到步入婚姻后的甜蜜趣事,平凡而不平淡。 从生活点滴中汲取爱与元气,充满趣味的片段让读者会心一笑。 爱情可以如此甜蜜,生活也可以如此温暖。
2、《最好的我们》
作者:八月长安
《最好的我们》(网络原名《流水混账》)是八月长安的振华系列作品之一,于2013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以怀旧的笔触讲述了女主角耿耿和男主角余淮同桌三年的故事,将怀旧记忆写到了极致,是80后青春校园纪念书。
你还记得高中时的同桌吗,那个少年有世界上最明朗的笑容,那个女生有世界上最好看的侧影。高中三年,两个人的影子和粉笔灰交织在一起,黑白分明,在记忆里面转圈。《最好的我们》以怀旧的笔触讲述了女主角耿耿和男主角余淮同桌三年的故事,耿耿余淮,这么多年一路走过的成长故事极为打动人心,整个故事里有的都是在成长过程中细碎的点点滴滴,将怀旧写到了极致,将记忆也写到了极致。
3、《轻易放火》
作者:墨宝非宝
《轻易放火》是2011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墨宝非宝。
这是一个小编剧爱上大明星的故事。
“若得易文泽,必金屋藏娇之。” 作为他十几年的资深粉,佳禾奉之为宝典,却未料最后被金屋藏娇的……是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沧海桑田。 然后,一定会有人伸出手,陪你一路走到幸福。”
本文于2011年起在晋江文学城连载,于同年出版。为2011年超人气甜文。
4、《妖王的报恩 》
作者:龚心文
《妖王的报恩》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一本爱情类小说,作者是龚心文。
袁香儿学艺初成,入妖林,见一狼妖被众妖所伤,委顿于地,奄奄一息。袁香儿心中不忍,将其带回家中,哺食裹伤,悉心照料。狼妖野性难驯,每日对她龇牙咧嘴,凶恶异常,遂放之。
至此之后,每天外出归来的袁香儿欣喜的发现家门口总会多出一些奇怪的礼物。
本文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妖魔和人类之间发生的种种羁绊,在那个妖魔和人类混居的世界,强大的并不只是力量,更在心灵。
善恶不只浮于浅表,更有种族所在的不同立场。涓涓细流中的一个个小小故事,像是溪边色彩斑驳的鹅软石,一路读来微微触动读者的心弦,既温暖人心,又不失意趣。
5、《奇迹男孩》
作者:美国R.J帕拉西奥
一段充满勇气、爱与希望的成长旅程,一个十岁男孩破茧成蝶的不凡故事……
“我的名字叫奥古斯特,我就不描述自己长什么样了。不管你怎么想,情况只可能更糟。”
奥吉是一个普通却又不普通的男孩。因为有着一张不普通的脸,他是个面部缺陷者,丑陋的脸经常吓哭小孩子。从出生开始,他就不得不承受别人异样的眼光和歧视。十岁这一年,父母为奥吉精心挑选了一所学校——毕彻中学。奥吉开始了他的校园生活。尽管面部扭曲,可奥吉的心并不扭曲。他是个幽默、积极的男孩儿,在艰难的生活里活得异常精彩。
面对这样不公平的现实,这个“奇迹男孩”是怎样和世界友好相处的?
6、《偷影子的人》
作者:法国马克·李维
作者以温柔风趣的写作风格,描写了一个老是受班上同学欺负的瘦弱男孩,因为拥有一种特殊能力而强大:能“偷别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见他人心事,听见人们心中不愿意说出口的秘密。他开始成为需要帮助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是一部唤醒童年回忆和内心梦想的温情疗愈小说。
7、《山茶文具店》
作者:日本小川糸
在镰仓,有一家帮人代笔的文具店,每代店主均由女性担任,只要有委托便会接受,即使是餐厅的菜单也会帮忙。
不知不觉间,雨宫鸠子成为了第11代传人,而与外祖母之间的误会,以及开始独自一人活在世上的恐惧,使她充满迷茫。给死去宠物的吊唁信、宣布离婚的公告信、拒绝借钱的回绝信、写给挚友的分手信……一封封代笔信是客人们的写实生活,也是一节节人生的课堂。
8、《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
作者:土耳其爱诗乐·沛克
一笔写尽生活真谛,以及味觉与情感间最紧密的联系。 厨房是母亲的乳房,恋人的双手,宇宙的中心。 她与丈夫的疏离与捆绑,她和母亲的仇恨和捆绑,他丧妻后的心碎与无措。 纽约、巴黎、伊斯坦布尔,三场挫败,三个厨房,一曲舒芙蕾之歌。 它从作为“女性版图”的厨房开始说起,但那声音是如此强大,大到足以接管整间屋子。
9、《陪安娜穿过漫漫长夜》
作者:美国加瑞尔·萨维
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小女孩安娜与神秘“燕子男”相互陪伴、躲避战争的故事。你对生活失去的所有勇气和信心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回。那些在艰难时刻陪伴我们的人,就是照进我们生命里的光。
10、《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作者:巴西保罗·柯艾略
该小说运用富含哲理和诗意的语言讲述了牧羊少年圣地亚哥追寻宝藏的奇幻冒险故事,具有启发性和励志意义。
④ 求诸葛亮著作《将苑》 译文
译文通篇难度太高了吧,只能找到原文和述评
一、关于《将苑》
该书宋朝称为《将苑》,明朝称《心书》,还称为《新书》。旧题诸葛亮撰。全书 共50篇,约5000字。南宋《遂初堂书目》始有记载,明王士骐编《诸葛亮集》将其收入。现有明清刊本。该书版本大致有三个系统,一是《诸葛亮集》系统;二是丛书本系统;三是单行本系统。 有明正德年、万历年、民国年间及1926年成都昌福公司铅印本传世。因该书在《隋志》、《唐志》中均未见收录,故有学者认为此书内容大多采自其它的兵书和史书,不是诸葛亮所写,如清人姚际恒在其《古今伪书考》中认为是伪书。但同样是清人 的张㴻则认为是诸葛亮所作。但是书中的思想、性格、文风皆与诸葛亮一致,因此,我们认为应当是诸葛亮所作,至少也是非常熟悉诸葛亮军事思想的人所伪托。
二、诸葛亮其人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字孔明,人称“卧龙”,东汉末年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在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他出生的第四年,即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军阀割据,战乱不休,诸葛亮失去了双亲,依随叔父诸葛玄生活。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诸葛亮13岁时,他们姐弟四人跟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山东老家赶赴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任所。不久,朝廷又派朱皓到任,失掉官职的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姐弟四人前往荆州投靠旧友荆州牧(治所襄阳)刘表(亮时十五岁)。到襄阳后,诸葛亮因年纪幼小,就到刘表办的“学业堂”里读书。他的两个姐姐则先后出嫁,一个嫁给襄阳大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一个嫁给中庐县(今湖北南漳县)蒯家大族蒯祺。大约在襄阳城内度过了两三年的时间,诸葛亮大约17岁时,他的叔父诸葛玄去世。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躬耕苦读,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公认, 胸怀匡扶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先生”。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在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经徐庶介绍,受刘备三顾茅庐,先后辅佐刘备、刘禅父子28年,创建了蜀汉政权,对西南地区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辅佐刘备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伦理道德的光辉,符合中国人的理想模式和心理意愿。诸葛亮的一生,大都在戎马倥偬的军旅中度过,亲自参加指挥了无数大小战争,长期的战争实践和他对前人的军事理论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 、系统的军事思想。《三国演义》更是把他作了神化般的塑造,使他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他的军事思想的集中总结与反映便是《将苑》和《便宜十六策》。
三、《将苑》的军事思想
《将苑》博采《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等军事名著,以50个问题,从各方面论述了为将之道。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一、将领道德修养的提高;二、君主与将领的关系;三、将领的用人之道;四、将领的军事素质;五、严明军纪。下面分述之:
(一)将领道德修养。主要包括在《将材》、《将器》、《将志》、《将善》、《将刚》、《将强》等节正面论述和与《将弊》、《将骄吝》、《将戒》等节的反面论述中。提出将分九材:仁将、 义将、礼将、 智将、 信将、步将、骑将、猛将、大将。要求将领要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不恃强,不怙势,宠辱不惧,不贪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要能做到“五善四欲”:即善知敌形势,知进退,知国之虚实,知天时人事,知山川险阻。要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将领的性格要刚不可折,柔不可卷,刚柔相济。力争以“高节,孝弟,信义,沈虑,力行”实现“五强”,杜绝“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厄,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的八恶;要遵守十五条纪律:即虑、诘、勇、廉、平、忍、宽、信、敬、明、谨、仁、忠、分、谋;要特别注意为将八弊: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同时要防止骄傲和吝啬。
(二)君主与将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兵权》、《出师》、《假权》等篇的论述中。其思想特点突出地继承了孙子的“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之命,不闻有天子之诏”(《假权》)。《兵权》阐述了主将能否真正掌握兵权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得权如虎添翼,失权则如龙游浅滩。将帅出征,君主授权,仪式庄重而肃穆,郑重嘱托。
(三)将领的用人之道。包括《逐恶》、《知人性》、《择材》、《腹心》、《三宾》、《励士》、《和人》等篇。提出要弃五害,远奸伪悖德之人:“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总结了知人七术,即以是非而观其志,以辞辩而观其变,以计谋而观其识,以祸难而观其勇,以酒而观其性,以利而观其廉,以事而观其信;明确人非通材,要“各因其能而用”;指出为将者,必须要培养、拥有“腹心、耳目、爪牙”;战争的复杂性,还要求将领要有一帮参谋智囊,以其才能分三宾而侍;在战争中鼓舞士气非常重要,要尊之以爵,赡之以财,接之以礼,厉之以信 ,施恩不倦,执法如一,身先士卒,小善必录,小功必赏,则将士无不勉力而行,拼死效力的;在整个统帅过程中,要特重“人和”,如若不和,虽汤、武之智,不能取胜于匹夫。
(四)将领的军事素质,包括智谋水平,侦察的运用和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的了然于心和巧妙运用。《智用》要求“顺天、因时、依人”;《不阵》继承“上兵伐谋”的思想;《审因》、《机势》、《应机》、《揣能》等则强调利用民心和时机;《谨候》与《察情》论述了侦察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天势》、《胜败》、《地势》、《战道》则论述了作战地形与天候对战争胜负的影响。
(五)严明军纪。严格治军是诸葛亮一贯的思想。《习练》、《军蠹》《重刑》、《整师》、《威令》等篇体现了他重视作战训练、惩治军中腐败、加重刑罚力度、严肃军纪的治军观点。
《将苑》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第一部专论为将之道的书,是一本古代的将才学。它一事一议,论证全面、具体、言简意赅,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将领所应具备的各种品质、修养、能力和素质,以及应该防止的弊端和应该杜绝的恶习,堪称古代为将之道的集大成,其中凝结了诸葛亮的领导艺术和识别、选拔、任用将领的奥秘,该书受到了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和推崇,被认为是统军带兵的必读之书。
⑤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的意思
意思是:更不能以自己能力高强就骄傲自大,不能因为自己受宠就到部下那里作威作福。
出处:三国·诸葛亮《将苑卷一·将诫》
原文: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之,不以宠而作威;先计而后动,知胜而始战;得其财帛不自宝,得其子女不自使。将能如此,严号申令而人愿斗,则兵合刃接而人乐死矣。
译文:
如果敌人势弱,就不必用全力去攻击他,也不能因为自己军队力量强大就忽视了敌人,更不能以自己能力高强就骄傲自大,不能因为自己受宠就到部下那里作威作福;对于整个战事的进行,要先制定详实的计划,要有万全的把握才能领兵出征,不独自享受战场上缴获的财物、布帛,俘虏的男女人等也不自己独自役使。身为将帅作到了这些要求,严格号令,将士一定会积极作战,在战斗中效命疆场。
(5)女主角将苑扩展阅读:
简介:
《将苑》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又称《诸葛亮将苑》、《武侯将苑》、《心书》、《武侯心书》、《新书》、《武侯新书》等。此书宋代称《将苑》,明代始改称《心书》,如《经籍志》;或《新书》,如陶宗仪《说郛》;也有称《将苑》的,如《百川书志》。《汉魏丛书》虽于书名题作《心书》,而篇章标题中间有《新书》字样。
现存版本中,这几种称谓都有,核其内容,虽有所差别,但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同书异名。 《将苑》最早见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题作《诸葛亮将苑》,明代编的诸葛亮文集中也予以收录。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和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是后人伪托之作。从书中内容大多采自兵、史诸书和隋、唐不同著录来推断,不象诸葛亮亲著,但其中许多思想与诸葛亮的军事思想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