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导演和
Ⅰ 近几年新晋女导演非常多,他们都有哪些新的作品
近几年,又有几位新的女导演进入电影圈,他们的作品要么遵从主流商业片潮流,迎合市场;要么改编自文学名著,记录民族历史;要么剑走偏锋,犀利十足。虽然都些青涩,但是对于创新的追求可以看出她们有着不俗的潜力。
徐静蕾《绑架者》:混搭失措的悬疑叙事。出生于1974年的她,二十岁的时候因主演《同桌的你》进入影视圈,4年后凭借《将爱情进行到底》走红,成为内地“四小花旦”之一。
她电影导演之路从微电影起步,其毕业短片《顶缸》获得土豆映像节“金土豆”奖。之后,她又拍摄了《特殊交易》、《这些年,一路有你》等微电影,以及根据作家九夜茴小说改编的网剧《匆匆那年》。
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Ⅱ 中国的女导演都有
1、李玉。
出生于山东省,中国内地电影女导演、编剧。1996年执导首部电影《姐姐》踏上版导演生涯。权2001年执导电影《今年夏天》获得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女性题材电影奖。2016年3月8日在首届金羊奖澳门国际电影节凭借《万物生长》获得最佳编剧奖。
2、罗敏。
1977年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自幼酷爱绘画,2006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在校期间开始从事剧本创作,毕业后从事电影剧本写作,并担当MV,广告和电影导演。
2016年执导的电影《为爱放手》上映。
3、刘苗苗。
1962年出生于宁夏银川市,中国内地女导演、编剧、剪辑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5年,独立执导个人首部电影《远洋轶事》。
4、李芳芳。
1976年出生于中国,中国内地女导演、编剧、作家、制作人,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美国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研究生院导演系。
5、苏伦。
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中国内地女导演、编剧,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2015年,担任喜剧电影《港囧》的执行导演。
Ⅲ 中国第一位女导演是谁
王苹——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堪称当代中国女导演的先驱者与代表人物。和大多数第三代导演一样,王苹是十七年主流电影的制作者。在49年到66年的那著名的17年时间,王苹作为唯一一名女导演创作出了很多知名的作品,也成为解放后最有代表的一位女导演。
王苹原名叫王光珍,1916年出生于南京城南的一个回族知识分子家庭,1931年,15岁的王光珍考进了位于南京府西街的南京一中高中师范科。王光珍进校后不久就结识了水华等五人,并参加了他们组织的“磨风艺社”。1933年10月,上海左翼剧盟派出陈鲤庭和宋之的到南京考察工作,发展力量。以南京一中十几名进步学生为主成立的磨风艺社吸引了陈鲤庭和宋之的的注意,于是代表左翼剧盟批准他们集体加盟,并成立了南京分盟。1934年,磨风艺社排演独幕剧《姐姐》。这是一出反压迫的戏剧,导演章泯选中了性格刚强的王光珍。她的演出比较成功,一举成名。磨风艺社继《姐姐》之后,又排演易卜生的名剧《娜拉》。章泯又选中了王光珍,让她扮演娜拉,吕复扮演海尔茂,水华扮演南陔医生,舒强扮演柯克乐。这时的王光珍已经从一中毕业,应聘到位于下关的市立兴中门小学当教师,为了避人耳目,她还特地取了个艺名“王苹”。
1935年元旦,《娜拉》在南京市中心的陶陶大剧院公演了3天。演出非常成功,一时轰动了石头城。《娜拉》的热演引起了当局的不满,王苹因此被辞退,当时的市教育局也通报全市小学不得聘用王苹。
王苹因演剧被革职的消息,首先是由家住下关的卜少夫用“夏莱”的笔名在《朝报》副刊上披露的。很快,“《娜拉》事件”便轰动一时。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评论此事的文章,于是,在事件轰动一时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不得不作出让步。从这里开始,王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5年10月,在中共党组织帮助下,王苹又一次离家出走,独身北上,投奔革命。随后她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到上海参加宋之的编写的电影《无限生涯》的拍摄,扮演一名歌女。虽然这部影片没有拍成,王苹却由此开始了演员生涯,并与宋之的结为夫妻。抗战爆发后,王苹先后辗转重庆、上海、香港、昆明等地,跟随抗日救亡演剧一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演出了《雾重庆》、《大雷雨》、《家》等许多剧目。
40年代,她受党的派遣,辗转香港、桂林、重庆等地,进行抗日宣传,后留驻上海,在坚持文艺工作的同时,为新四军做秘密工作,并联系、团结了一批进步文艺工作者。建国后,王苹参与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筹建工作,因拍摄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而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1957年她导演的故事片《柳堡的故事》,以细腻、动人、抒情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之后导演的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中国影坛在惊险样式的影片中表现人、塑造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摄于60年代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再一次博得全国全军广大群众的喜爱。离休之后,70高龄的王苹还担任了我国第二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影片《中国革命之歌》的总导演。为表彰她献身影坛的业绩,王苹获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并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作品:
中国革命之歌(上下集) SONG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1985)获1986年第6届金鸡奖特别奖
最后的选择 THE FINAL CHOICE(1983)
我们是八路军 WE ARE THE 8TH ROUTE ARMY MEN(1978)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 (1976)
闪闪的红星 (1974)
青春红似火(话剧) (1966)
东方红(舞台艺术片) (1965年10月)
霓虹灯下的哨兵 (1964)
槐树庄 (1962) 获1963年第2届百花奖最佳导演奖
勐垅沙 (1960)
江山多娇 (1959年8月)
永不消逝的电波 (1958)
柳堡的故事 (1957)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6)
Ⅳ 为什么让公众熟知的女导演很少
做一个演员是很辛苦的,他们要经历好多东西都要去经历一些普通人不可经历的一些东西,他们也是付出不少的努力的。
林心如出生于台湾一个中等小康之家。爸爸是个生意人,从事投资业,妈妈是家庭主妇。 林心如还有两个弟弟。林心如自幼父母离异,小学时为父母做起“红娘”,撮合两人在分开十多年后又重新和好。参与拍摄的电视剧《天师钟馗之龙女斗水怪》、《根/乱世情缘》、《天使之尘》、《台湾灵异事件》、《真爱一世情》,也曾兼任导演。
总结:女性导演对于心里的刻画确实十分细腻,女性主义电影也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对象。我想主要是因为女性体力较差,而导演是一个对体力要求很高的工作。
Ⅳ 为什么国内很少有耳熟能详的女导演
在艺术情绪体验或者艺术创造过程的感受中,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容易陷入细节的把控,不能说这样不好,而在于深入的程度有多少,能否及时跳脱出来,在整体与局部中自由无碍的切换,就像架上绘画与雕塑的过程那样。该怎么说呢?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
Ⅵ 中国最年轻的女导演是谁
李虹!“全世界最年轻的导演,而且还是个女导演!”媒体这样介绍李虹,撇开性别歧视不谈,我们看到的是“最年轻”,24岁独立执导长故事片,不简单,于是,青年导演李虹就这样在媒体的演绎中具有了传奇色彩;于是,女导演李虹在人们别样的目光中闪亮登场;也于是,同学李虹出现在我下面的文字里…… 第一印象 “啊,你就是李虹,老早就听说了,这是我女儿,今年刚读本科,以后还要不得请你多关照!”当你在电影学院宿舍的走廊听到这样的上海话时,那一定是上海的新生来报到了。那两年李虹还在电影学院读书,是高年级的师姐。因此凡是从上海来电影学院的女孩子,报完到后那些妈妈总要嘱咐李虹照顾一下后生小辈,而李虹总是微笑应承。 第一次见李虹似乎也是这样的情形,找了个认识李虹的同学,要了她的地址就冒冒失失来到宿舍门口等李虹。秋天,下着小雨,见着面后讶异于李虹的清丽和热情,沮丧的心情也变得晴朗。她请我吃饺子,帮我打听消息。有时想,如果没有遇见李虹,我是否能有机缘在电影学院度过三年时光。 印象中典型的上海女生对待陌生人大多矜持,优雅得遥不可及;而电影学院骄傲得不可一世的却大有人在,尤其导演系更是天之骄子,像李虹这样能对外来人热心襄助的真不多见,也让我认识到,人是不可以用地域来划分的,北方人未必豪爽,南方人未必小气,一切只看个人气质而已。 校园琐忆 拍电影是很辛苦的事,做一个学生作业(半小时录像短片),很多男生都累得快趴下,加上李虹很瘦,瘦得单薄,因此每拍一次学生作业都会累得大病一场;但她又非常倔强,不为那些辛苦而有半点退缩。在一些人眼里,李虹有个好爸爸、好哥哥,他们今日的成绩和地位无形中为李虹打通了许多障碍,李虹当然比别人有更多机会,但李虹的口头禅却是“什么事都要靠自己争取”。 大四那年冬天李虹要应付许多事情,托福、考研、改剧本,准备毕业作业……,在面对毕业选择时,李虹付出的努力可能比一般人更多,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有次深夜改剧本,是改《远离海岸》,为了怎样才能传递出主人公和家乡、亲人的隔膜情绪,为了解决了一个叙事上的转折,李虹冥思苦想到三点钟,得过且过的赖皮和偷懒在李虹身上是看不到的。 写累了,读累了的时候,李虹会围一条大围巾,演一段儿宋丹丹式的小品,或者塞个枕头演秋菊,那种傻傻的,土土的样子令人捧腹不已;李虹有条大灰狼,长手长脚可以让人抱个满怀,同时也是大家解乏的好工具,李虹最擅长就是抱着大灰狼跳探戈,狼尾摇曳生姿、狼头顾上分生辉,俨然是个陶醉在男友怀中的性感美人,李虹进退有致的舞步一点儿不比走丽蓉逊色,她们这对舞伴儿的表演总是赢得欢笑无数,那样的笑声让疲惫不堪的夜晚留下许多值得回味的记忆。 欢乐家庭 “喂,我找李导演”。“请问找哪位李导演?”这是客人和李虹妈妈的对话,也是流传甚广的李虹家的经典段子,因为李虹爸爸是导演,就是那位曾经导演过《开国大典》、《燃烧的港湾》的李燮浦;李虹哥哥也是导演,就是导演过《谈情说爱》、《我血我情》的李欣。三位李导被戏称为“大李、老李和小李”。 看过美国肥皂剧《快乐家庭》的人一定会被那种无拘束的快乐打动,而李虹的家庭生活完全可以拍成一部中国版的《快乐家庭》。李虹妈妈是位热情洋溢的教育工作者,李虹说,小时候过生日,妈妈会在生日蛋糕还没开吃前,在儿女的掌声中站到凳子上,大声朗诵自己为孩子生日即兴创作的诗歌,这种西洋化的表达方式戏剧得有点儿不真实。 一次春节饭后,谈笑间李妈妈要李虹去弹钢琴,音乐声中,李妈妈起身为在座的人献上新诗一首,她的声音清亮,带些上海普通话的甜美尾音,诗歌的感觉非常青春。整个夜晚欢快乐、健康,美好得像奥斯美汀小说中成就如花美眷的英国式下午茶。静坐一旁,看李虹幸福的笑颜,想到不知谁说“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他的眼光未免太狭隘了。也许是自小生长在这样充满爱心的环境里,才造就了李虹艺术表达上的纤细和敏感,也形成李虹拍电影最多考虑的是观众喜欢而非个人获奖这样的创作观念,更多地体谅他人,关爱他人。 女性视点 纤细和敏感是李虹作品一以贯之的品质。李虹自学生时代起的一系列作品都拥有相似的主题,即确定自我的位置、寻找自我的价值,从本质上看像是一个故事,那就是成长。而这也正是作者自身的困惑和思索,它标定的正是作者的位置:刚刚踏上社会,迷茫中、不确定中一切都可能发生,但对找到位置的确信却是坚定不移的。 在形式上,这些作品(不包括《只是跳舞》)都用了电脑动画,这似乎是李虹一直偏爱的手法,让一个含义暖昧、不一定是具有象征或隐喻意味的东西贯穿影片,就像米哈尔科夫《烈日灼身》中的火球,一种隐隐的存在,使全片产生一种别样的气息,仿佛徘徊在梦想与现实之间,这也是李虹气质之一吧。 李虹说:“我很骄傲,我是女性,所以我观察世界有不同的视点。”叙事切入点的细微,电影语言的琢磨,诗意气氛的营造以及影象的建构,这些都可以展现女性的独特眼光。记起读书时和李虹看完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激动地唏嘘不已,有个细节让我们“心有戚戚焉”,男孩儿来到台北,午后坐在窗前写家信,满腔的少年心事写不出来,只是绕着纸上一只昆虫的尸体画圈,一圈又一圈。 由此就想开去,女性视点可能是一种细腻、敏锐的观察方式、是一种无声的内心独白,也许在人性的深处,能让我们动容的某些东西是一致的,无所谓男性或女性,重要的只是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 [img] http://web.peopledaily.com.cn/enjoy100/200002/28/image/s_lh2_f.jpg[/img]
Ⅶ 你觉得女导演和男导演在拍戏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女导演和男导演在拍戏风格上是有所不同的,男导演他的戏路是比较刚,女导演在拍戏的时候,她的思路是比较细腻,就是因为这样,两者形成了很大的差别。
男导演在拍戏的时候,他不会优柔寡断,尤其是情感戏,他拍的不会那么细腻,总是感觉欠缺点什么。而且男导演在拍戏的时候时候,他们的要求会更高,总是想着把作品演到极致,也不怕得罪演员们。但是女导演却不一样,她们在拍戏的时候,总是顾虑到演员们的感受,有时候演员们拍的并不是很好,但是女导演不会多说什么,因为女导演更加的注重演员们的面子,这就跟男导演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其实不管是男导演还是女导演,只要他们能够把优秀的作品带给我们,那就是最好的。
Ⅷ 最出色的女导演都是谁
凯瑟琳·毕格罗,1951年1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美国著名电影女导演、摄影师、制作人。主要执导战争、恐怖和科幻题材的影片。
2010年3月7日,凭《拆弹部队》获得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奖等6项辉煌殊荣,成为有史以来首位奥斯卡最佳女导演。 还有 她的前夫是詹姆斯卡梅隆,
Ⅸ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女导演
胡玫,女。1958年9月2日生于北京。中国著名影视导演。
1982年毕业于中国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导演。
1984年胡玫导演反映军队女性情感生活的探索性故事片《女儿楼》,此片1985年被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报评为全国十佳影片,被国际影评界评论为中国文革后第一部女性题材影片而受到关注。
1986年胡玫独立导演心理故事片《远离战争年代》,该片获苏联第10届亚非拉国际电影节银奖(1988年)。并获意大利第32届萨尔索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1989年)。
1987年胡玫获得中国电影家协会、当代电影杂志、中国电影报三家中国权威性电影机构和刊物联合评出的“中国十大青年导演”称号。
1988年导演商业性故事片《无枪枪手》(八一厂摄制)。
1989年开始任独立制片人,拍摄、制作了商业性电视片《新兵小传》(喜剧)、《姊妹迷踪》。
1990年导演商业性故事片《江湖八面风》。
1990年,胡玫获法国政府颁发的国家奖学金。
1991年导演纪实性故事片《鹭岛情》。
1992年导演商业性故事片《都市枪手》。
1993年导演12集商业性电视连续剧《无尽的爱》,同年出任神秘题材故事片《雾宅》的制片人。
1994年为福建电视台编剧并导演20集纪实性电视连续剧《昨夜长风》。
1995年为中央电视台导演上、下集电视剧《女飞行师长》。
1997至1998年胡玫执导44集大型历史剧《雍正王朝》,任总导演。
1998年由于成功执导《雍正王朝》,胡玫作为艺术界名人,被评为中国十大优秀女导演,双十佳电视剧导演。
1999年,《雍正王朝》获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优秀电视剧奖。
2000年胡玫执导20集电视连续剧《忠诚》(兼制片人),该剧获2001年度飞天奖,优秀电视剧二等奖,五个一工程奖。
2002年胡玫执导故事影片《芬妮的微笑》,该剧男主角获得2003年莫斯科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2003年胡玫执导58集电视史诗《汉武大帝》,任总导演,兼执行制片人。
2004年胡玫执导30集电视剧《香樟树》,该片获得2005年飞天(政府)奖优秀电视剧奖。
2005年胡玫执导40集电视剧《乔家大院》。
2005年8月,由于成功执导《汉武大帝》一剧,该剧获得2005年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胡玫获得中国政府影视大奖“飞天奖”最佳导演一等奖。
同年9月26日,胡玫及该剧以观众选票总数第一名的名次,获得大众电视2005“双十佳”导演奖。
姓名:李少红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55年7月 英文名:
星座: 血型:
嗜好: 身高:
国籍: 籍贯:山东文登
作品:《雷雨》、《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买办之家》
中国电影导演,生于1955年7月,山东文登人。1969年到四川军区独立第2师当兵。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导演。是《包氏父子》、《出门挣钱的人》、《清水湾,淡水湾》的副导演。
1988年,执导电影《银蛇谋杀案》。
1990年,执导影片《血色清晨》,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大奖。
1992年,执导影片《四十不惑》,获瑞士洛迦诺国际影评人奖。
1994年,执导影片《红粉》,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第27届印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孔雀奖,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96年,执导电视剧《雷雨》。
1998年,电视剧《大明宫词》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照明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
2000年,执导电视剧《橘子红了》。
2004年,执导电影《恋爱中的宝贝》、电视剧《买办之家》。
胡玫不仅擅长演绎浪漫,还非常注重刻画细节,拒绝浅薄,拒绝媚俗,电视剧的内容都经得起推敲,大气恢弘,文学味、乡土味极浓,剧情波澜迭起,尤其是剧中的音乐,独具地方风味,与人物情感变化交融在一起,非常精彩。
李少红导演的风格很细腻,,在电影手法及故事叙述上在吸收西方电影的后现代技巧,在摄影手法、画面构图、画面造型与色彩配置及剪辑大下工夫。摄影上大胆使用长镜头,不多辅以推拉摇移等机位变化,使叙事节奏与人物活动、画面背景夸张而不突兀,迷幻而不虚浮,达到相对变异互动的和谐。造型与色彩的独特运用,剪辑上的大跨位对接与铺陈,构成眼球强度的张裂和迷幻的同时,心绪也象被吊车吊起来般,不断起伏挪移,在人物动态变换的运动中感受特定情境中,人生的纷呈和怪诞。
Ⅹ 为什么女导演那么少是为什么,高手们可以说
女导演一点都不少,只是你知道的少罢了。
拿过奥斯卡最佳导演的也大有人在,比如凯瑟琳·毕格罗,《拆弹部队》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