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找关于女主角是保镖那一类的都市言情,有加分

蓝蝎子的娃娃
作者: 黑洁明
内容简介
亲人的贪婪让他深刻体认到人性卑劣的一面
疯狂的母亲欲掐死他,更是他摆脱不掉的梦魇
唯有毁坏这一切罪恶的渊薮,他才能得到宁静
而她只不过是这个毁灭计画中的一颗棋子罢了
对于利用她当诱饵,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愧疚
可是为何看到她毫无生气的模样时他会心疼?
那幕画面深深的印在脑海里,久久不散……
她笑得很灿烂、很温柔,他真的不了解——为甚么?
她说爱他,但他不懂爱,因为从来没人爱过他
他也不需要爱,冷酷无情是他生存唯一法则
但她爱的表白却在他心底掀起滔天巨浪
当计画顺利进行,眼看他的目的就快达成时
他却不再清楚想要的是什么
也不确定他能再一次承受失去她的痛苦
当冷血蝎子有了温度,他是否能有爱人的权利?
不可能有吧,他是恶魔的孩子,注定了要下地狱!
http://book.ddvip.com/html/26011/index.html

傻瓜杀手VS千面保镖
作者: 黑洁明
一个人能有多少面具,喜怒哀乐爱恶欲,所谓的七情六欲全在一张脸上,是指在脸上?还是面具?
她看着镜子,一面十分干净的镜子,她需要干净的镜子,因为她的工作容不得一点差错,半点都不行。
身旁电视传来银铃般的笑声,她瞥了一眼萤幕中像阳光般灿烂的金发女学生,心中有那么一刹那的羡慕,多年前她也曾如此无忧无虑过,不过她的感伤也只有那么一瞬间而已。她伸手触碰萤幕上女孩的笑脸,嘴角浮现一抹诡异的微笑,这位阳光女孩毕竟也有劫难,所以才需要她

http://book.ddvip.com/html/450/index.html

Ⅱ 西游记前二十回读后感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江海一蓑翁(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442117/

《西游记》第一回,石猴第一个进入水帘洞,便可成为众猴之王。这反映出在一个丛林法则的自然世界里,只有最有勇气和力量的个体,才有望成为领导者,这跟后世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逻辑截然不同。而石猴称王之后,自觉被奉为“千岁大王”,则体现出对现有社会秩序的尊重,有玉帝为万岁,玉帝治下的石猴只能屈尊为“千岁”。除非造反,否则这一等级秩序很难改变。猴子群体内部,可以奉行丛林法则,而这个群体放置在大的社会环境里,又能遵循大社会的结构与等级秩序。

《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的老师菩提祖师既能谈玄,又能问禅,甚至儒家、阴阳家、墨家等三教九流的学问,也都能传授给悟空。作者对菩提祖师这样的定位,跟《西游记》成书的明代中后期,思想界三教合流的现象,应该有着对应关系。这种三教合流,早在两宋时期,就已经非常呈现端倪。余英时先生在其名著《朱熹的历史世界》里,记述的两宋时期那些大谈家国天下的高僧,就是明证。

《西游记》第二回,菩提祖师给孙悟空列出的变化法术选择,一为三十六,一为七十二,一合天罡之数,一合地煞之数。这体现了中国传统之中强调天人合一的文化特点,一切人伦法术,均跟天道对应。而这种重视数字的修辞,比如喜欢九,喜欢六,喜欢十二和十二的倍数的惯习,一方面反映出中国重视和谐的文化特点,另一方面,这种数字修辞化,不跟实际直接对应的做法,跟黄仁宇所说的缺乏“数目字管理”的弊端,直接关联。

《西游记》第四回,即便像孙悟空这样胆大包天、无所顾忌的毛猴,其打出“齐天大圣”这样的称号,也要首先来自外人的力推和建议,这跟魏晋时期的两度禅让,均先由下属臣子做足劝进工夫如出一辙。古来帝王也只能称“天子”,而孙悟空号称“齐天”,已经是一种僭越,又要称为“大圣”,试图集道统和政统于一身,其遭来玉帝的镇压,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西游记》第五回,天兵天将再次下来捉拿孙悟空,孙悟空安排的是独角鬼王和七十二洞妖王打头阵,最后大战下来,众妖怪全数被擒,而猴兵猴将则一人未损。在战争中的布置与安排,立马体现出一种非我族类的“差序格局”。这一点,跟金元灭宋、满清灭明时,汉人降军打头阵,出力最多,是一样的逻辑。降军或非嫡系部队先行,一方面是考验他们的忠心,另一方面也是消耗其有生力量,减少本方的不安定因素。古往今来,一直如此。

《西游记》第九回,玄奘生母殷小姐在大仇得报、阖家团聚之后,两次寻求自尽,并最终得偿所愿。这里,作者或许是把自己所生活的明代中期盛行的道学伦理,移用到书中的唐朝初年。须知唐代文化和社会氛围开放,从武则天到杨贵妃,都有过侍奉父子帝王的经历,当时女子的“从一而终”观念,应该不会有宋明时期那么强烈。判断一部小说,不只要看他所描绘的是什么历史时期,更要看作者生活在什么历史时期。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有此意。

《西游记》第十一到十二回,唐皇游地府这段,讽刺意味十足。皇帝即便到了阴曹地府,仍然享受地位的尊贵和各种特权,然而毕竟寄人篱下,要想延长阳寿,也必须百般贿赂,就连帮自己给阴间送礼的小民,也可以享受借御妹尸首还魂的特权。此等种种,与其说是写唐朝,不如说是写明朝中期以来,商品经济的发达和消费主义的盛行,带来的一切皆可商品化的陋习。正是因为其极强的讽刺性和社会批判性,李珞导演才会选择将这段故事搬到现代社会里,那也是中国独立电影里的经典作品《唐皇游地府》的由来。

《西游记》第十七回,孙悟空去找观音收回被黑熊精劫掠的袈裟,反遭观音怪罪悟空毁了自己的下界香火。可见观音的满口仁义慈悲,还是直接跟自己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最后收了黑熊精,还不忘用作自己空闲山洞的守山大神。表面上是慈悲为怀,实际上还是在扩充自己的势力。可怜悟空虽然神通广大,但毫无背景的他,在观音、玉帝等眼中,并不比那些妖怪强到哪里去,就连去解难,看的也是唐僧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