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导演经历
⑴ 成为一个导演要经历什么
生活的磨砺,积极向上的心态!要知道一个艺术工作者要给这个社会正能量!
⑵ 做一名导演/编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虽然自己不是导演,但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天天跟导演组混在一起,而且自己身边的好朋友都是做导演的。最近公司也在强调项目制,所以一直跟着导演组他们做项目研发和后期剪辑,所以大概也算半个导演了。
最后,做一名导演,在我看来也需要一定程度的逻辑能力,前期项目研发的时候导演组往往会进行大量拉片,分析别的节目,竞品节目一般都是怎么做的,然后想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这对逻辑判断能力就有一定要求。
综上,做一名导演最好是又有创意,又有逻辑,还有过硬的身体素质。虽然导演的工作很累,但是当自己的作品成型出来的时候,那种莫大的成就感也是很多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
⑶ 当一名导演要具备什么
从理论上说,只要你努力是可以达到你的目标的.当然,现在高考已经不象以前那么单纯了(有很多黑幕),而且竞争也激烈,即便你考上电影学院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也别把未来的目标想得太难,冯小刚也没念过什么象样的大学,就是进电视台打了几年的工(做美工),后来才有机会得到拍摄的机会.张艺谋三十几岁才上大学(当然他有历史的原因),因为年龄的原因一开始没收他,后来才破格收他为摄影系学生.
我觉得,如果想当导演,不一定非要能上电影学院,而你的执着和充实你的知识背景更重要些,况且你还没有张或冯那时候的条件(影视人才相对缺乏).法国新浪潮很多名导演的经历可以告诉你,拍电影是每一个愿意以此为事业的人的权利,而不是什么特权.
上学无非能够让你获得一些学习资源,比如可以观摩大量的电影,可以让你比较快获得国际电影圈的变化,以及比较系统地了解电影视听语言.但是,当现在的传媒和信息发达的今天,这些优势已经变的不明显,唯一的有利条件仅是在当下中国的垄断造成的,拥有一张电影圈关系网的通行证.
当然,有个偶像或者努力的目标能够使你的努力更现实点.我想把目标定位张或冯的起点太低了些,他们确实在中国电影票房中和知名度上有很大的话语权,他们的职业技巧也值得你去学习,但他们的电影质量应该与世界电影水平还差得很远,如果我们年轻的一代仅是这样的目标是否太近了些,如何让我们的中国电影更有希望呢?如果不是出于热爱电影的目的,而仅是功利心的驱使,我想你还是作罢了.也许其他的路更容易些.
如果你喜欢电影,你应该看很多电影,这是基础.这个条件现在应该达到不难.除了看故事以外,你还需要善于思考,你要试图自己去了解电影的潘多拉盒子,就象你小时候把闹钟什么的拆了去探个究竟,好奇心是每个电影人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如果你喜欢电影,你还需要训练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那么想了就去尝试做.
文化背景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我觉得这也是要来自你长期对文化的求知欲,而不是短时间应付考试的原因.对文学\戏剧\历史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你开拓思维,提高文化素养,同时,我觉得你也应该对哲学有所思考,或者简单地说对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所思考,应该这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中.
如果你想迅速地融入中国功利又混乱的电影圈中,上北京电影学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现在中国很多大学都有影视系.电影学院的招生会在高考前几个月,获得了专业考试通过后才能报考,专业考试一般有三试,小品创作和电影分析等是考导演的基本路子,所以你可以在临考试前几个月去上电影学院的考前班,你将知道考试的样式,顺便也可以和老师混个脸熟,因为老师的喜好决定了你的成绩,没有标准答案.这种考前班一般不会公开招生,价格也不菲,你需要通过小渠道去找到.
电影学院的文化课考试要求不会太高,但是你需要达到分数线要求的标准.
最后祝你能够成功实现你的梦想,因为你的梦想将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不仅是电影作为娱乐工业或者电影的创作水平都需要真正有梦想的人加入,而不是象家族企业那样垄断而抹杀未来的希望.
科波拉(新好莱坞的重要导演,重要作品有<教父>系列)有句话我觉得也是适合送给你的,"只要我对电影和拍片有信心,我成为兴登堡政府里的一员也没关系,因为我将使它成为我的.夺权的方法不总是只有对现行机构进行挑战,你可以先在其中占一席之地,然后向它挑战,再背叛它."所以战斗的方法有很多种,你可以选择进入这个肮脏的电影体制,然后改变它.你也可以选择在体制外战斗.只要你不忘记你最初的梦想,被体制同化,成为体制的另一把宰杀年轻人梦想的屠刀,那么你就可以去尝试.
我记得我象你那么大的时候有一句话来勉励自己,现在听起来虽然有些骄情,但它代表了我的激情和战斗力."去亲吻这个世界,然后抚摸它,转动它,粉碎它".当然它的意义是多层的,也决不是一个恐怖分子的战前宣言.
虽然我仍然在战斗的路上,我仍希望以此你我共勉.
⑷ 怎样当导演
孩子~至少等你成年了。
电影学院已经准备取消本科导演班,因为太年轻的孩子根本没有基淀已经能力当导演,毕竟年轻的孩子生活经历还太少。
想当导演,多看书,观察生活,看很多很多的电影和国内外优秀广告,分派和国家记住导演、演员,多看获奖的电影,想一想他们好在哪,为什么好,多看电影评论。可以尝试写小剧本,画分镜头。
等你到可以考电影学院的年龄去上摄影系,学会摄影才是做导演的王道。
加油吧孩子,希望你将来能为中国电影作出贡献。
⑸ 陈亮的导演经历
※1994年星海音乐学院毕业分配广州电视台文艺部大型节目组
※1999年8月中央电视台借调进入《99中秋晚会剧组》
※2000年1月任CCTV-4《中国文艺·新民乐》栏目主编导演
※2000年8月任CCTV-3《同一首歌》导演
※2003年离开中央电视台赴深圳筹办全国第一间异地办电台试点“广东电台南粤之声”
※2007年10月回京筹办中日建交35周年系列活动
⑹ 7年工人,28才考北影,38当导演,张艺谋经历了啥
他经历了很多。但是努力总是会被发现的,38岁他终于当上了导演。
⑺ 李安的导演经历
1990年,李安完成《推手》的剧本,获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该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获得了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 。
1992年,李安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推手》,这部反映一家在纽约的台湾人生活中存在的文化代沟和差异的喜剧片在台湾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此外,该片还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
1993年,李安推出他的第二部电影的《喜宴》。这部关于传统伦理观念的通俗剧,是一部完全以好莱坞模式制作的中国电影。该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在西雅图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此外,该片还获得了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导演、编剧奖以及观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 。
1994年,李安拍摄的《饮食男女》,是他第三部电影作品,主要诠释了家庭问题和新旧冲突的主题。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提名,第三十九届亚太电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辑奖,第七十七届大卫格里菲斯奖最佳外语片奖,并获独立制作奖和第七届台北电影奖优秀作品奖,位列1994年台湾十佳华语片第一名 。
1995年,李安凭借他的第一部英语片、本片的女主角艾玛·汤普森改编自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的《理智与情感》,成功进入好莱坞主流电影制作行当。该片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七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并摘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和柏林影展“金熊奖”及多项英国学院奖。李安还被全国影评协会和纽约电影评论家协会评选为最佳导演 。
1997年,李安执导电影《冰风暴》,该片改编自里克·穆迪的同名小说,由凯文·克莱恩、西格妮·韦弗、琼·艾伦和克里斯蒂纳·里奇等主演,这部影片赢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
1999年,李安拍摄的反映美国内战的影片《与魔鬼共骑》美国上映 ,后成为英国伦敦影展开幕影片,并在在杜维尔影展中获美国导演特别成就奖。
2000年,李安接受纵横国际影视公司的老板徐立功的邀请,推出由犹太裔编剧詹姆斯·沙穆斯改编自王度庐小说的武侠电影《卧虎藏龙》,这是继《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之后,李安与徐立功的第四次合作 ,也是继《饮食男女》和《冰风暴》后,李安与编剧詹姆斯·沙穆斯的第三次搭档 。
2001年,凭借《卧虎藏龙》,李安获得美国导演协会奖,并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奖,第54届英国电影学院将最佳外语片等4项奖,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6项大奖和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等9项大奖 。
2003年,李安执导的斥资1.3亿美元的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绿巨人浩克》上映,但因拍摄该片而遭受的疲惫与困扰,一度让他有息影的念头 。
2005年,李安拍摄的《断背山》,描述的是1963年至1981年的美国西部,两个男人之间情与性的复杂关系。该片在威尼斯影展夺得金狮奖,并获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金球奖、美国制片人协会、影评人票选奖与独立精神奖等团体及影展授予的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并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八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与最佳电影配乐三项大奖 。
2007年,李安执导了改编自张爱玲《色戒》的同名电影,片中争议性的画面和剧情引发国人的不满,引发了一阵倒李安潮,在大陆也一直被称作禁片,女主角汤唯一度也因此受到封杀 。
2009年,李安携喜剧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再度冲奥,该片讲述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创办历程 。
2012年,李安的首部3D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片中充满的隐喻在国内引发的解读热潮 ,特效和3D效果也获得赏赞 ,该片获得国际3D公会奖3项大奖 。
2013年,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
2016年4月,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洛杉矶分部官方推特消息,李安将在同年10月28日被授予“大不列颠奖”杰出导演奖,颁奖典礼届时会在比佛利山庄希尔顿酒店举办 。
⑻ 中国电影导演的生活是怎样的
第五代导演,就是小谋子,冯小刚那一代。他们经历过文革,经历过落后,所以他们的片子所反映出来的主题常常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时代特征。他们大多都是没有上过专业课程,因为爱好,而自学的。小谋子是自考的北电。因为热爱电影,他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学习,实验,并终于开创出了第五代导演的篇章。张艺谋早期作品大多追求主题的深刻,后期作品则加入了过多的商业元素。第六代导演,就是王小帅那一拨。如《左右》,《十七岁的单车》。他们所关注的是社会底层,平民层所发生的现象。他们拥有不一样的视觉,通常他们的电影不会费什么钱,因为都是小制作电影,有些电影都不公映的。这样的电影被我们称为小众电影。个人比较喜欢娄烨的《苏州河》他们在拍摄手法上也有别于第五代导演,画面尽管不华丽,但是他们所带给观众的强烈冲击是不可忽视的。至于他们的从影经历,基本上都是北电毕业的科班生。
⑼ 第一次当导演经历多少苦难
八十一难
⑽ 导演个人经历是如何影响其个人风格的
诗意的女性视角与人文情怀
——谈杨阳导演的风格
“风格即人。”不同的导演有着不同的风格,从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差异与特点。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导演的人生观、价值观,他对社会、人生、艺术的思考和态度,他
的审美意识和表现手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品的格调、品质与风格,成为导演思想与人格的体现。女导演杨阳的《牛玉琴的树》、《午夜有轨电车》、《牵手》等作品不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她始终深切地关注现代中国转型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活,用严谨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依靠自身细腻、敏感的女性特质和女性意识,真实深刻地揭示当代中国普通家庭夫妻之间精神形式及物质形态的爱情生
活,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理想与现实中的矛盾。她的作品富有时代感、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作品中渗透并流露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人文关怀,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和人生。
一、深切地关注当代中国的现实人生,用严谨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艺术地反映当代中国普通家庭的生活无论是《牛玉琴的树》、《午夜有轨电车》,还是《牵手》,我们都可以看到导演杨阳对中国当代人们现实生活的密切关注和她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在《牛玉琴的树》创作体会中,杨阳说她被在西北沙漠中种下2万多亩绿树的牛玉琴深深感动,她与编剧一起来到荒凉的毛乌素大沙漠,找到牛玉琴的家,与牛玉琴整整谈了三天三夜,杨阳说:“当我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我怔住了。我握着她的手,心里有一种强烈的震颤,那不是一双女人的手,它甚至比男人的手更硬、更粗糙,我握着它好像抓着一根木棍。那一瞬间,那种陌生感、那种仰视的感觉顿时消失。我们面对面地交谈,心与心地交流。”站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上,看到牛玉琴和她的一家种下的万亩绿树,杨阳泪如泉涌,这些生———落在沙子上,死———埋进沙子下的人创造的人间奇迹,使她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坚韧和壮烈。此时她终于找到了多年来期待的一个故事:将生命的辉煌升华到悲剧性的程度。于是她用一种介乎于纪录片和故事片之间的手法,去讲述牛玉琴这个人和她一家的故事,这就有了《牛玉
琴的树》。杨阳认为对剧本所描写的生活的深入了解和感受是拍好一部戏的关键。杨阳与《牵手》作者磨剧本长达4年之久。她与编剧一起深入到中关村,采访高科技领域的成功人士,又参加妇联主持的“婚姻与家庭”讨论会,了解当代年轻人的婚恋态度,由此确立了男主人公事业上和情感上的位置,以及对第三者身份内涵的重新界定,从只讲女人受感情伤害的故事,扩展到探寻当代人心灵深处那隐秘的伤痛。杨阳认为“在人们不再为衣食温饱奋斗的年代,丰衣足食后的人们是可以为情而死的,这是一种绚丽的残酷,一种无奈而深刻的悲伤”。正因为杨阳在剧本阶段的深入参与,才使该剧有了一个新的飞跃,为日后《牵手》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杨阳的作品中流露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人文关怀,解构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观念体验,探索女性意识,找寻属于女性的生命视野。其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和人生,诗意而艺术地再现了生活“在文艺作品中,艺术家们对构成作品各种因素的处理方式,他用各种可能的媒介因素来表现他所认为重要的问题的独特表达法,就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①杨阳通过塑造当代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描述她们平凡的生活,她们的痛苦、欢乐、幸福、不幸,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和爱情的态度,女性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其作品有着强烈的女性主义精神和女权主义色彩。
作为女性导演,拍女性题材,强调女性意识,为女性去仗义执言是无可厚非的,可杨阳在女性视野下,客观公正地理解男性,从人性的角度去评判男性过失,其作品体现出对男性的宽容与理解,对生活本质意义的把握,深刻而丰富地表现了人性美。在《午夜有轨电车》和《牵手》中都讲述了男人对女人的背叛,但其中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男人的谴责上,而表现的是现象之后更深刻的内涵。如《午夜有轨电车》的结尾,原剧是陶明返回日本,肖月华坚强地继续面对生活,杨阳将此改为陶明留在了国内,决心和肖月华重归于好,并在全片中深入地描写了陶明情感变化的过程,把二人的情感变化与时代的变化、中国的变化融在一起,使其从家庭和性别上的局限中走出来;另外最为明显的是《牵手》,在导演阐述中杨阳这样说道:“我不想将自己的同情毫无原则地给予那些容易受伤的女人,也不想简单地痛斥那些因种种原因而不回家的男人。”为此她对钟锐、王纯、夏小雪三人保持着一种客观的态度,创造着一种平等的氛围,“以揭示代替揭露,以解析代替批判,以人物的自我完善化解矛盾冲突,以人文关怀的态度去表现复杂的情感世界”。因此,为人真诚的钟锐,仍不失他人格的崇高;夏小雪被抛弃后少了许多哀怨,却多了一些自尊和自强;王纯不仅没有成为令人唾骂的第三者,反而显示出她单纯宽容的人格魅力。这些人物的塑造,使该剧成为一部具有警世与启迪意义的较有深度的言情片。
三、杨阳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精美的构图画面,层次多变的光影,细腻生动舒缓的节奏,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生动感人的细节,共同构成了如诗如画的意境美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判断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用典型的细节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是杨阳最为擅长的。《牵手》中有许多细节恰到好处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导观众思考。片中第一集有一个找卫生纸的细节,钟锐领谭马回到家里,谭上厕所,钟锐翻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也找不到手纸。小雪回家后仍因钟锐忘记了结婚纪念日而生气,两人争吵一番,钟锐愤怒地准备离开,突然听见丁丁喊:“妈妈,要手纸。”于是他悄悄回来,看见小雪从窗台下的柜子里一个看似隐秘却绝对合理的地方拿出手纸,他恍然大悟地离开了。这个细节不仅让
观众体会到小雪是一个贤妻良母型女人,钟锐从不干家务,他们互不理解交流,为其以后的离婚做了铺垫。而《牛玉琴的树》中张加旺送给牛玉琴的小铃铛又物化了这对夫妇长期的默契和深厚的感情。精美构制的画面,层次多变的光影,立体丰富的音响,真实细腻的表演,酣畅淋漓的音乐,构成了她几部作品行云流水般的整体节奏。杨阳在艺术上追求着一种诗的意境。如《牛玉琴的树》中对沙漠的多次表现,特别是风中沙漠的那种动感的体现,在展示西北风光的粗犷和雄浑的同时,更深刻地体现了人与沙的密切关系,写实和写意有机地结合,使影片的主题升华并独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