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寻枪》影评

《寻枪》影评如下:

影片意图暗含一个暧昧多义的主题,将主题赋予一个边陲小镇警察丢枪、寻枪的故事。“枪”代表责任、道义、权力、男子的性能力。警察马山丢失了这么多东西,身陷困境,绞尽脑汁去寻它。

《寻枪》里也有段警察马山追小偷的场景,不过这里交通工具已经有些进步,是骑车。这段场景是导演陆川个人比较满意的,融了不同层次、角度的幽默在里面,镜头语言也颇富神韵。

而《寻枪》中体现出来的地貌,那个安静整洁地势陡峭的贵州小镇,不仅是种视觉奇观,形成特殊的影像造型语言,其幽深小径、古旧房舍也水到渠成地融入叙事,成为重要的叙事元素。影片音乐凌乱,风格多样,是整个影片形式躁动奔放、释放生命原始激情的有力注解。

在导演精心考虑修改过结尾之后,遗憾之处依然在于结尾的疲弱。铺张扬厉的叙述尽处,一个无力的、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结果让一切变得虚幻。可能导演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没有表达充分。无论如何,我们看到一个年轻导演激情四溢的一种表达,一种喧哗骚动却有意味的形式。

剧情简介:

马山是西南山区小镇上的一名普通警察。他有一支手枪,整日佩在身边,虽然没有用过,但他知道,小镇因他和他的手枪而安宁平和。一天早晨醒来,马山发现手枪不翼而飞。看着空空的枪套,马山的精神几乎崩溃,他的枪里装有三颗子弹,他知道偷枪的人是要杀人的。

马山仔细回想着前一天晚上的情景,他妹妹结婚,他喝醉了,被人送回家。一时间,所有参加婚礼的人都成了他的怀疑对象,马山如同一个焦虑的幽灵,走遍小镇的每个角落,用怀疑的目光审视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卖“羊肉粉”的刘结巴见了马山就不结巴,这在马山心中留下个疑点。

通过细致的调查,马山去找那天送他回家的车的主人周小刚。出乎马山意料,开门的竟是他十几年前的恋人李小萌,李小萌与马山恋爱,却不辞而别,现在又回来了,并且住在周小刚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小萌的出现,使案情越发复杂起来,他对李小萌复杂的感情与对丢枪的怀疑纠缠在一起,这其中又夹杂了马山当小学教师的妻子认为马山移情别恋而对他的不理解。随后的一个深夜,李小萌在周小刚家突然被人打死,而杀人工具正是马山丢失的枪。

马山作为杀害李小萌的嫌疑人而被拘禁。他平静的家庭生活也被打破了,八岁的儿子和妻子都陷入了恐惧和担忧之中。

马山克服精神上的极度紧张和枪里还有两颗子弹、还可能有两个甚至更多人被杀的沉重的负荷,在牢房里他冷静地分析出,杀人凶手是冲着周小刚来的,李小萌是被误杀,是替周小刚死的。子弹的落点证实了他的分析,马山被放了出来。

顺藤摸瓜,他又查出周小刚的造假酒窝点,可枪还是一点下落也没有。焦点集中在周小刚身上,凶手还会来找周小刚的。马山穿上周小刚的衣服,装扮成周小刚开始外出。果然不出他所料,凶手出现了,并向他开了一枪。

原来偷枪的就是刘结巴,他痛恨周小刚制造假酒,害死了他的亲人而采取愚昧极端的方法,偷枪杀死他。面对黑洞洞的枪口,马山突然明白,要使不再有人被杀,枪里的子弹只有一个归宿,就是自己的身体,十四天的寻枪,冥冥之中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这是惟一补救自己过错的办法。

他挣扎着、喊叫着,迫使结巴又向他开了一枪,在开枪的同时,马山用手铐将杀人犯与自己铐在一起。马山的灵魂飞离他的身体,他怀抱这寻到的手枪,从血泊中站起来,眼含着泪水,然而却是微笑着走向远方。

『贰』 电影“寻枪”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寻枪》是陆川导演早期的代表作、我个人认为它的艺术特点关键在于人物的塑造、声音的处理。“重在阐述《寻枪》中多处运用的叫板蒙太奇。这种结构方法在故事影片中能承上启下,上下呼应,而且节奏明快,如同京剧中的叫板。这就是思维视觉化,体现了《寻枪》以视觉逻辑为原则的一大特色。导演用闪回、凝滞、跳跃取代了传统线性连续性前进的时空结构,出现了大幅的时空跨度,比如谈到婚礼,就出现了婚宴上很多人来拉已经酒醉的马山;说到老树精,就出现一组闪回镜头交代马山与老树精关系,硝烟弥漫的战场空间也体现了对《阿甘正传》的戏仿;再转到现实时空时,马山已经在老树精的修车铺与他对话了,但也仅仅一句话的时间,画面又回到闪回时空,战场上老树精救了马山一命。从陈军饭店的院子到老树精的修车铺,从枪林弹雨的战场到现实时空,创作者用了非常简洁的镜头和剪接,把人物之间的关系交代得不蔓不枝、干净利落,体现了导演相当深厚的画面叙事功力。”——引用

『叁』 《寻枪》其实是姜文导演的吗

既然导演写了是陆川,那就肯定是他导的,只能说姜文起的作用比较大吧,毕竟他那时侯被禁了,找了新人导演估计也是想找个渠道拍片,但陆川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导演,所以两人可能有争执。

『肆』 寻枪的导演是谁

陆川(1971年2月8日-),出生于新疆奎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男导演、编剧、制片人。 1999年开始编剧后,编剧并执导的电影《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九层妖塔》等,获得过第1届最佳年度青年导演奖、2004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华表奖、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第57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金贝壳奖、第3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第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等奖项。2020年,担任电视剧《走出美国》的总导演。

『伍』 分析电影《寻枪》的蒙太奇技巧

“这里重在阐述《寻枪》中多处运用的叫板蒙太奇。这种结构方法在故事影片中能承上启下,上下呼应,而且节奏明快,如同京剧中的叫板。这就是思维视觉化,体现了《寻枪》以视觉逻辑为原则的一大特色。导演用闪回、凝滞、跳跃取代了传统线性连续性前进的时空结构,出现了大幅的时空跨度,比如谈到婚礼,就出现了婚宴上很多人来拉已经酒醉的马山;说到老树精,就出现一组闪回镜头交代马山与老树精关系,硝烟弥漫的战场空间也体现了对《阿甘正传》的戏仿;再转到现实时空时,马山已经在老树精的修车铺与他对话了,但也仅仅一句话的时间,画面又回到闪回时空,战场上老树精救了马山一命。从陈军饭店的院子到老树精的修车铺,从枪林弹雨的战场到现实时空,创作者用了非常简洁的镜头和剪接,把人物之间的关系交代得不蔓不枝、干净利落,体现了导演相当深厚的画面叙事功力。”——引用

『陆』 电影寻枪的结局是怎么回事

死了,最后的结局导演是想表达姜文最后终于把枪找到了,最后终于解脱出来了,所内以最后一个容镜头是他笑着走在阳光下,但是实际上他已经死了,死,也算是一种解脱。

电影结局:

偷枪的就是刘结巴,他痛恨周小刚制造假酒,害死了他的亲人而采取愚昧极端的方法,偷枪杀死他。面对黑洞洞的枪口,马山突然明白,要使不再有人被杀,枪里的子弹只有一个归宿,就是自己的身体,十四天的寻枪,冥冥之中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这是惟一补救自己过错的办法。

他挣扎着、喊叫着,迫使结巴又向他开了一枪,在开枪的同时,马山用手铐将杀人犯与自己铐在一起。马山的灵魂飞离他的身体,他怀抱这寻到的手枪,从血泊中站起来,眼含着泪水,然而却是微笑着走向远方。

(6)寻枪导演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从电影学院毕业的陆川被分到北影厂,在马甸租了一个房子,开始写《寻枪》的剧本。从影片质量来看,《寻枪》离优秀两字还很远。

但是这部电影产生的过程、它背后的故事却令电影爱好者振奋。正如本期电影笔记的作者所说,《寻枪》和陆川的意义活学在于,它是“一个分水岭,代表着一批被影碟熏陶的小青年,开始在壁垒森严的制作体系外扣击主流电影的大门”。

『柒』 帮我找下寻枪的影评,要从拍摄手法,什么蒙太奇手法之类的切入,还有什么商业价值啊,什么方面阐述

电影《寻枪》看过之后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总觉得它的生活气息非常浓厚,但是描写生活之余,又加入了许多艺术因素,比如抖动的镜头,人物的心理描写等很多的地方,都极具艺术性。一个很简单的寻枪情节,通过作者的荧屏化,把它演绎的极具戏剧性。

《寻枪》以一个安静整洁地势陡峭的贵州小镇为叙事背景,极具有原始性,影片对那种原始的民族风景的描写,仿佛把观众带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边城”而正是因为这种环境,让我们有一种似真非真的感觉,真实的是那种生活的真实,非真的是马山对丢枪后对事态考虑的严重性以及他的精神状态,完全就是丧心病狂,人物的对话都用的是贵州方言,这不仅增添了影片的戏剧性和幽默性,也使影片更具有生活气息。

“枪”这个意象,也是具有典型性的,枪是国家的禁物,一般人是不能携带枪支的,而且这里的枪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责任、道义、权力等等,因此马山在丢了枪之后,就象丢了灵魂一样,对什么都不干兴趣了,李小萌的挑逗,以及奖金的利诱,他都无动于衷,满脑子是枪,也难怪他那么激动,刚开始还在懒懒地看儿子写的“下流”作文,而且没有生气意思,但是一摸枪袋,发现枪不在了,顿时来了一次180度转弯,一切都变了,很快的在家里胡乱的翻了一通,没有之后,思想一下子转到了警局的保险柜,而且重复的出现,那种喧嚣声,脚步声,以及保险柜中的有枪的影像很快的现过,节奏感杂乱,给人一种烦杂的感觉。但是一下子就慢了下来,仿佛枪已经石沉大海,接下来了故事便是——寻枪。电影把这一过程处理的十分到位,把人丢了东西后的那种急燥的心理刻画的十分真切,通过荧屏让观众看的到。影片的画面切换的特别快,蒙太奇的运用,把本来很慢的节奏加快了,以至于使人看了没劲。在影片中又有许多互相借鉴的地方,《寻枪》中有些镜头处理很像《罗拉快跑》,如马山头脑中显现是谁偷了枪的影像的时候,老树精,妹妹,刘结巴,周小刚,李小萌等人的声音在他的脑中显过,与罗拉头脑中显现谁有钱的时候就十分相似,结局人物死亡后的处理还让人想起日本导演萨布的《盗信情缘》。同时它又吸收了很多好莱坞电影的元素,影像的处理,情节的设置,都让人有看好莱坞的那种感觉,比如,在马山追小偷的那一段,就融入了好莱坞的常用的追匪戏,只是好莱坞用的是汽车,而《寻枪》用的是单车,更具特色,没有破坏,没有枪击,却把人物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又加入了一些方言对话,似乎更具情趣,让人回味无穷。

『捌』 小说寻枪记与电影寻枪的区别

读了小说,可知电影作了较大的修改,删去了许多容易被K掉的内容。小说中暴露出的一些较深刻的社会问题:主要是基层政府及其行政机关比如公安的滥用权力,假公济私和贪污腐败,地方保护问题以及政府官员生活堕落现象(镇长与李小盟通奸),都不见了。连凶手杀人的原因和凶手身份也作了改变。可以说电影的批判现实意义减低了。只是把警察马山(小说是马本山)的寻枪过程作了大量的渲染。已经成了一部主旋律电影,这样的电影通过审查当然没问题。
我猜陆川当时可能也想全面表达社会现实问题,但由于是处女作,不好把握,再加上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最终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据说姜文当时给了陆川说了一句话:一部电影要表达一切问题是不可能的,不可能一部电影把所有的话都说完了,慢慢来。嘿,就冲这句话,就表明其不但是个好演员,更是个好导演,是个有专业精神和实践经验的艺术家。现在看来,陆川是接受了建议。从这个角度上看,电影改的还是成功的,去处了许多支枝曼曼的情节,集中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善良,勇敢,负责感,爱家人爱朋友,牺牲精神等这些可宝贵的人性闪光点,树立了一个丰满的人(不是神或妖)的形象,同时在电影的商业性上,通过镜头的运用,细节的刻画和表现(特别是影片最后那段),气氛的营造,整个寻枪过程紧张,急迫,迷惑而又充满悬念,始终抓住观众的心,可看性很强,整个作品还是满精致的。票房的佳绩也说明了这点。年轻的导演们应该向这部电影学习这一点:再好的片子也要让观众门能看到,并能接受它,否则一切白搭。

参考资料http://bbs.eastday.com/viewthread.php?tid=597997

与原小说相比,电影的前半部分基本忠于原著,后半部分则改动得大刀阔斧。边陲小镇警察马山在一次婚礼酒宴后发现枪丢了,于是对身边每个人都抱以怀疑的目光,旧情人李小萌被枪杀,马山牵连进去,他更迫切地要找回失去的枪……故事层层铺陈,都是等待最后的悬念揭开--枪到底是谁偷的?在小说中,盗枪、杀人的凶手是马山的老战友,凡一平说自己这样安排有着特别的用意--凶手因为在战场上负伤而失去了性功能,导致对于别人的“淫乱”产生了变态的仇恨,这才杀死李小萌。到了电影版中,马山的战友成了个插科打诨的人物,包袱抖到最后,杀人、偷枪犯成了一个前面只露过两次面的“卖羊肉粉的”,原因也淡化处理成了因假酒埋下的仇恨。这样大的改动使凡一平无法认同,觉得自己曾经费力设下的“扣儿”,冲击力量被减弱了。

电影中,“枪”成了精神符号

凡一平的原作《寻枪记》平淡写实,是一部融社会批判和人性批判的文学作品。电影版的《寻枪》运用各种电影元素,竭尽全力地烘托出悬疑气氛,成了一出亦幻亦真、扑朔迷离的心理戏。小说《寻枪记》只有两万多字,凡一平坦言,他写作时并没有想到要有什么深奥的主题,只想着要编一个有趣的故事。电影《寻枪》却被导演、编剧陆川赋予了某种思想,“枪”成了理想精神信念的符号,随着《寻枪》的广泛宣传,这个含义也被报道强调出来,有文章干脆起名--《陆川给中国男人找“枪”》。
参考资料http://ent.sina.com.cn/m/c/2002-05-24/84871.html

『玖』 电影 寻枪 的执行导演是谁

《寻枪》是2002年上映的抄一部悬疑电影,本片是由陆川根据凡一平原著同名小说拍摄,主要演员有姜文、宁静等。

该片讲述了,警察马山一夜梦醒后,发现自己的枪不见了,在丢失的枪里面有三颗子弹。于是,马山开始走上了一条不寻常的寻枪之路。

『拾』 导演为陆川 姜文主演的《寻枪》120分钟版 哪里有下载 或者直接发完整版种子 谢谢 证实后加20分

你好,你可抄以去这个网袭站下载的,链接附上:r1KOtZUa3T-t66ihjzrCGi78nyQYHKw2Mjfdq,望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