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湘代言
1. 大众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
作者简介被称作“文化恐龙”的朱大可是中国最优秀的批评家之一。此外还应该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文化学者、随笔作家以及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的头衔。他以新锐的思想和独特的话语方式见长,是前卫文化的重要代言人。1994年,已经在中国文坛声名鹊起的朱大可辞去上海师范大学的教职,远赴澳洲。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宣布“与文学离婚”,以此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学现状的忧虑和将眼光放到更广一层的文化领域的决心。朱大可在百般表达着他对当代文学的厌倦的同时,文字中却又难掩他心中对文学的爱与痛。作为“文化守望者”,朱大可试图对中国文化作出“正确性”判断,以个人之力抵抗溃退的文化大潮。
大众文化的历史与现状朱大可王鲁湘:当下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文化的转变。近年来超女、快男、水煮三国、大话西游等名词一次次地成为大众文化的热点,多元文化的汇聚令人兴奋不已。但是同时,迷惑与不安也伴随而来,我们在文化、在精神之路上的探索似乎问题不断。那么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释?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去追寻什么?所有这些问题,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先生来作解读。大家掌声欢迎。
朱大可:这个绰号是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在1994年自杀的华东师大的一个文学评论家胡河清给我的。在他的一篇文章里,他把我形容成“文化恐龙”,就是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意思。
王鲁湘:从精神上说,您应该和他是同志,但是你没有采取这样决绝的态度,而是采取了不断地进行阶段性的学术转型的这样一种文化策略,在完成着您和这个社会的一次又一次新的关系的重组。
朱大可:我觉得这是更积极的一个态度。
2. 知识分子这个称呼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提出的,其含义是什么呢
“知道分子”的来龙去脉
www.taihainet.com 2007-8-6 南方报业 赵勇
正端着架势写一篇大文章。大文章里用到个小词,名曰“知道分子”,却不知道“知道分子”从何而来,便急急忙忙查资料。
这一查不要紧,原来它的发明者直指王朔。据说王朔在2000年写有一文,题目就叫《知道分子》。我从网上找来此文一读,果然有趣。他把那种“抄惯了别人的宏论”,没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学者调侃一番挖苦一番之后,还嫌不尽兴,便在文章的末尾加了个“附注”,注云:写伟人传记的;为古籍校订注释的;所有丛书主编;所有“红学家”和自称鲁迅知己的,这些当然都是“知道分子”。次一等的他也没放过:好提自己念过多少年书的;死吹自己老师和老老师的;爱在文章里提他不认识的人和他刚看过的书的。最后,他干脆列出了“知道分子”的代表刊物和代表作,它们是《读书》和《管锥编》。
毫无疑问,“知道分子”在王朔那里是贬义词,但2002年之后,“知道分子”一经媒体征用,词义遂大改,词性也大变。资料表明,媒体的始作俑者应该是《新周刊》,该刊于2002年3月15日刊登“向知道分子致敬”之专题,不久又专辟“知道分子”栏目,并启动了“知道分子工作室”。2003年,《新周刊》评出“知道分子”的年度代表五位:主持《华山论剑》电视直播的清华大学美学教授王鲁湘、海湾战争期间在央视分析评论战事的张召忠、担任某著名电脑形象代言人的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的杨锦麟、《时事开讲》的曹景行。还是《新周刊》,其后的“知道分子”年度代表如下:2004年:吴思;2005年:王受之;2006年:李银河。与此同时,《新周刊》也开始行使“知道分子”的阐释权,它说:“知道分子”是对一个新的社会精英群体的指称。他们无所不知,到处发表高见,把自己的名声当做品牌经营,把知识当做资本投向市场,既向社会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也从社会获得回报。知道分子是从知识分子分化出来的,但没有知识分子那些迂气、酸气。他们通达灵活,善于合作,特别懂得如何处理头脑中的知识。显然,这个解释已颠覆了王朔的释义,“知道分子”得以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不过,以上释义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媒体。在我看来,“知道分子”应该是大众传媒和视觉文化时代的产物。他们确实是从知识分子阵营中分化出来的,而恰恰是媒体固定了这种分化,知识分子因此也由“思想者”变成了一个能说会道的“行动者”。按照班达(Julien Benda)解释,传统知识分子是以“思”为其基本特征,以“忠实于理想”为其基本信念的一群人,这样一来,书斋很可能就是他们工作的唯一场所。然而,班达的观点却遭到了萨特的强烈批判。萨特认为,知识分子应该去征服、占领和使用大众传媒,应该为报纸写作,应该在广播或电视中发言。当然,他本人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左拉开创的知识分子新传统在他那里得以发扬光大。
这么说,萨特应该是西方“知道分子”的先驱?非也。萨特虽然深度介入了媒体,但他是为了更好地“向权势说真话”,而他那种直面现实的批判精神也确实在媒体上大放异彩。回头想一想我们这里的“知道分子”,他们似乎还缺少萨特的气节和豪情。所以,“知道分子”显然是具有中国风格的土特产。
但是,似乎也应该看到,“知道分子”的横空出世与西方知识分子的当代走向惊人相似。1968年“五月风暴”之后,从左拉到萨特所树立的知识分子形象受到重创,结果知识分子纷纷“转业”,开始重新寻找和调整自己的位置。随后,描述知识分子的新称呼便不断出现。它们是:专业知识分子(福柯)、阐释者(鲍曼)、专业人士(萨义德)、电视知识分子(布迪厄)。中国知识分子队伍的分化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经过十多年的积淀,分化出来的知识分子终于修成正果——他们变成了“知道分子”。这既是命名也是正名,同时还是合法拥有某种“象征资本”的标志。窃以为,这一称谓比福柯等人的说法更达意传神、更痛快淋漓,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呼之欲出。
分析从“知识分子”到“知道分子”的演变图,甚至分析“知识分子”由“褒”而“贬”或者“知道分子”由“贬”到“褒”,很可能是一个更有意思的话题,因为那里面隐藏着十多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变迁的诸多秘密,知识分子的心态、状态、姿态、生态等亦可从中窥其大概。只可惜,像这种博士论文之类的题目,让我这篇小文简直不知如何下手。
那就就此打住吧。想起英国的富里迪曾写有一书,名为《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要是搁到中国,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他们都当“知道分子”去了。
(作者系北师大文学院教授)
3. 评价主持人的语句
·窦文涛:越活越明白
·周瑛琦:用心传递声音
·杨锦麟: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
·曾子墨:进入新闻现场
·周瑛琦:要谈就谈国家大事
·柯蓝:演戏让我质疑感情
·胡一虎:从大牌“新人”到“凤凰名嘴”
·陈晓楠:普通人的生存
·杨锦麟讲述“有报天天读”台前幕后
·阿文走进<鲁豫有约>细数与高峰恩怨
·柯蓝:冰火交融的爱情故事
·梁冬:娱乐世代的解药
·海若:我一封一封回复网友来信
·目击海若工作室开工首日
·专访柯蓝:喜欢的人在哪 家就安在哪
·陈晓楠:早班车的接班人
·“老杨读报”一天的流水帐
·杨锦麟:五十几岁当明星 感觉很丢脸
·一份寄予 一种传承——阮次山先生珞珈之行侧记
·陈晓楠:深圳,无法看透的城市
·曾子墨:在微笑中生活
·曾子墨:美在知性加感性
·窦文涛拍广告条件苛刻
·吴小莉:荧屏之外的百分百花样女人
·吴小莉:好奇心激发梦想
·窦文涛vs梁冬:“快嘴”们的历史变迁
·窦文涛:学会用嘴思考
·阮次山:站在中国人的角度看世界
·刘芳:从华尔街走出的女主播
·凤凰卫视首席评论员阮次山武汉演讲
·鲁豫畅谈学习经验
·吴小莉的温柔 带上娃娃看世界
·刘芳 爱当女主播
·胡一虎:坚持生命初衷
·胡一虎谱写主播辉煌
·一虎子墨联袂主持最受尊敬企业颁奖典礼
·李敖这老东西
·李辉:想做家具代言人
·群访凤凰新闻主持:“自说自话”就是最大魅力
·周瑛琦凤凰展翅
·周瑛琦:选美给了我第一份工
·周瑛琦的一天
·凤凰“点将”新主持--周瑛琦
·柯蓝吴大维联袂"同一首歌"
·梁冬串串烧选美就像荷尔蒙
·陈鲁豫:不会开车会坐车
·“请叫我子墨”
·周瑛琦伉俪在深圳置业
·鲁豫: 镜头外的3种表情
·陈晓楠:凤凰抓住了主持人的个性就不放
·曹景行:说凤凰打“明星牌”是种误解
·闾丘客串博鳌亚洲论坛主持人
·陈鲁豫:优雅的男人让人如沐春风
·孟广美对于感情不再停泊
·“战地玫瑰”分外妖娆
·刘海若出席「饥馑30—“生命之谜”」工作坊
·王鲁湘谈城市:城市应有个性和文脉
·王鲁湘:试探文人价值的知道分子
·王鲁湘另一种翻身
·盛世书画市场游——访王鲁湘教授
·全新柯蓝
·陈鲁豫为康师傅新品代言
·梁冬主持第五届金手指网络奖颁奖典礼
·杨锦麟母校激情话香江
·许戈辉:精神支点让我坦然
·窦文涛:一个城市过客的“在而不在”
·许戈辉:在旅途中领略车的风情
·凤凰铁嘴“开箱亮底”
·曾子墨:不会开车的爱车人
·刘海若 “凤还巢”
·凤凰卫视首席评论员阮次山专访:伊战留下了什么
·美丽的许戈辉:光环下的淡泊心境
·海若治疗600多天后首次返港
·闾丘露薇:勇敢让一个女人性感
·杨锦麟四论:电视时代最眼尖的读者
·感动战火中的一杯咖啡
·闾丘:哲学女生的职业观
·吴小莉:智慧是我的性感
·嫁人就嫁胡一虎
·曹景行谈台湾选情
·职业主持杨锦麟周瑛琦
·中国妇女时代人物闾丘
·曹景行:沧海横流 宁静致远
·企业家论坛对话许戈辉
·戈辉讲述时尚名人话题
·吴大维公开感情事
·文涛:理想现实间寻真爱
·梁冬任广东青基会爱心大使
·与阮次山国际风云对话
·孙晶:凤凰卫视的小甜心
·柯蓝:婚后不会退出娱乐圈
·凤凰四大名嘴圈点天下
·刘海若向海内外观众拜年
·福疆:距成熟男人差一步
·许子东汕头“单人行”
·凤凰小资女主持的风姿
·2003中国年度新锐榜“知道分子”代言人
·闾丘入选中国青年人物
·柯蓝眼中的"相聚"男女
·妈妈揭短:戈辉从小爱打架
·长皱纹的闾丘美在何处
·妙语梁冬聊“美”
·闾丘露薇:被人“追”的感觉“有点怪”
·闾丘露薇 战地玫瑰再出发
·闾丘:其实我是一个很懒惰的人
·闾丘露薇北京忙见读者
·戈辉首次触电演绎跨国恋情
·妈妈眼中的许戈辉
·鲁豫:女人一定要善待自己
·莫慧兰签约凤凰一年间
·孙晶:晶晶亮
·吴小莉眼中的朱镕基
·定位青年学生 陈鲁豫出书不说新闻
·闾丘精神凤凰本分
·约会《商旅冲动》的新主持
·刘芳进凤凰的故事
·教父梁文道
·闾丘:华人媒体要走向主流
·闾丘:可把握的惟有工作
·我很想念家欣跟佳静
·心中永远的Tiger
·阿疆剖怀感情世界
·胡一虎纵横中国真我风采引领观众
·凤凰“点将”新主持
·又见海若,记者海若
·凤凰“活宝”杨锦麟
·凤凰气象站 YOYO播报
·刘芳——做好主持人很难
·《军情观察室》黑马侃海湾
·闾丘露薇成为战后中国进入巴格达第一人
·陈鲁豫: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吴小莉顺利产下女儿(图)
·行行色色谢亚芳
·曹景行西装底下是汗衫
·难以复制的《时事开讲》 --“电视时评第一人”曹景行专访
·梁某的现实人文主义
·陈鲁豫:从○的周长到△的锋刃
·吴小莉:我要把凤凰资讯台做成中国的CNN
·吴小莉:大事发生的时候我存在
·曹景行在凤凰卫视“时事开讲”
·不愿在幕后的鲁豫
·陈玉佳 快乐的气象女郎
·陈玉佳: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本色阿忆
·北大四博士
·RAVE PARTY:香港流行的背后 --梁文道访谈
·寂寞让我如此美丽
·陈鲁豫 - 天生一个工作狂
·专访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曹景行
·阿忆:好日子慢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