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廉价太空旅行将成真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日13时40分,欧洲航天局在南美库鲁航天中心通过“织女星”运载火箭发射了“过渡试验飞行器”。这是欧洲对有关技术的首次测试飞行。该技术可能带来新的可重复利用的航天器,以便用于未来探索火星的任务。

这架太空飞机在海拔340千米的地方与“织女星”火箭分离,然后爬升到它的最高海拔高度412千米。在100分钟的测试飞行期间,它向东飞行约3.2万千米,然后以每小时2.7万千米的速度重新进入大气层。欧洲航天局的工程师希望利用这个航天器来发展将货物和宇航员安全送回地球的新途径。这个航天器看起来像一个没有翅膀的缩小版的美国宇宙飞船。它还可帮科学家研发新航天器。这种航天器能在未来任务中安全登陆火星表面,然后将样本带回地球。

据法新社2月11日报道,该任务耗时100分钟,欧洲航天局使楔形无翼飞船进行亚轨道飞行,并检测返回技术。这标志着欧洲追赶美俄中三国的努力迈出第一步,这三国不仅能发射宇宙飞船,还能让它们完整无缺地返回。欧洲航天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表示:“该任务已按计划收尾……结果不能更好了。”项目主管乔治·图米诺告诉法新社,该任务是“百分百的成功”。他说:“欧洲展现出它有完成轨道返回任务的技术。这对欧洲来说是重大日子。”该飞船被称作“过渡试验飞行器”,旨在填补欧洲太空技术的空白。

从地球观测卫星、火星和金星探测器到彗星探测器“罗塞塔”,欧洲航天局在无人太空任务方面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但迄今为止,其太空飞船都是单程的:它们要么被发射进入太阳系,再也不回来;要么在任务结束时自杀式坠落,在重返大气层的高热中燃烧,故意摧毁。欧洲航天局也没有自己的载人飞行能力。欧洲宇航员升空并返回地球,要么搭载美国航天飞机,要么搭载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

欧洲航天局表示:“掌握返回技术将开启新的篇章。对于可重复使用发射台、从其他星球取回样本、宇航员从外太空返回,以及未来地球观测、微重力观察、卫星维修和清理任务来说,这种能力都是基础。”“过渡试验飞行器”长5米,重2吨,看起来像个楔子,表面圆润,这能提供更多升力并减少阻力。在这项研究任务中,装满了传感器和相机的飞船由“织女星”号小型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的欧洲航天局基地发射升空。分离后,它升至超过400千米高处,朝东行进,随后以高超音速落回地球。通过降落伞减速后,它落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以西3000千米的地方。

另据英国《独立报》网站2月11日报道,欧洲航天局无人驾驶的“过渡试验飞行器”已成功地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回到地面。这一成就可能为廉价太空旅行扫清道路。该航天器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5时20分落入太平洋。欧洲航天局官员托马斯·贝克说,尽管以大约每秒7.5千米的速度飞行,这个没有翅膀的飞行器却能利用它经过特殊设计的“翼片”和高技术的碳纤维外壳来穿越地球大气层而不受到损伤。

欧洲航天局说,该飞行器成功重回地球大气层标志着欧洲太空飞行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时刻,并为研究人员制造可重复使用的太空运输工具奠定了基础。人们希望,从这次飞行获得的信息能让欧洲航天局研发出未来可以更经济地在地球和轨道之间运送人和货物的航天器。

『贰』 英国有些什么运载火箭

英国早在1962年就加入了欧洲航天研究组织(现在叫欧洲空间局),所以他的运载火箭都是在欧空局的组织下发展的。英国曾经打算研制过“黑箭号运载火箭”,可惜没成功

原语言名称 大陆译名 台湾译名 香港译名 备注
Ariane 1 — 阿丽亚娜1型运载火箭 亚利安一号运载火箭 亚里安一号运载火箭 已退役
Ariane 2 — 阿丽亚娜2型运载火箭 亚利安二号运载火箭 亚里安二号运载火箭 已退役
Ariane 3 — 阿丽亚娜3型运载火箭 亚利安三号运载火箭 亚里安三号运载火箭 已退役
Ariane 4 — 阿丽亚娜4型运载火箭 亚利安四号运载火箭 亚里安四号运载火箭 已退役
Ariane 5 — 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 亚利安五号运载火箭 亚里安五号运载火箭
Vega — 织女星运载火箭 织女星运载火箭 待飞

『叁』 欧洲航天局的火箭

欧洲航天局成立伊始,它就把发展火箭技术当作首要目标,为此由11个国家参与组建,成立了阿里亚娜空间公司。阿丽亚娜火箭(Ariane,也译为阿里安),是1973年7月由法国提议并联合西欧11个国家成立的欧洲空间局着手实施、研制的火箭计划。至今已研制成功5种型号,第六种型号也在研制中。分别是“Ariane-1”、“Ariane-2”、“Ariane-3”、“Ariane-4”和“Ariane-5”及“Ariane-6”。它最早的型号是阿里亚娜1型火箭,这种火箭能将1.8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或将2.5吨有效载荷送入轨道高度为790公里的太阳同步圆轨道。
阿里亚娜火箭已经过渡到6型家族时代,它是被广泛使用的型号。阿里亚娜5型火箭是欧洲航天局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大力改进开发的火箭品种,跟上几个型号的发展历程近似,阿丽亚娜5型火箭也走过了一段曲折不平的道路。
1996年6月4日,首次鉴定发射因火箭导航电脑系统发生故障而失败;1997年10月30日,第二次鉴定发射又因火箭发动机提前关闭致使两颗模拟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2001年7月12日,第10枚阿丽亚娜5型火箭在发射时,火箭最高级推进器提前熄火,导致两颗卫星没能送入预定轨道。直到2002年3月1日,第11枚阿丽亚娜5型火箭的发射才取得了成功。 在2005年以前,欧洲航天局就意识到,他们需要一种发射推力不高的火箭,这种火箭应该是阿里亚娜火箭的小弟弟,它已被列入研发日程,但是这种火箭却不从属于阿里亚娜家族,这种火箭的名字叫做“织女星”。“织女星”火箭具有较小的推力,它全长30米,直径3米,发射重量为130吨。织女星运载火箭将由4个推进级组成,包括3个固体推进级和1个可重新点火的液体推进级。按照最早的设计思路,它主要用于发射小质量的地球观测卫星和各种科研卫星。该火箭可以将1.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距地高700公里的极地轨道,或将1.2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距地高12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
欧洲航天局认为,“织女星”火箭的整体性能优于同类型火箭,并于2012年进行了首次发射。 2005年年初,欧洲航天局与俄罗斯一同签署了有关联合研制火箭的协议,按照协议,双方要成果共享,研制“联盟-CT”新型火箭,这种火箭在俄罗斯“联盟”火箭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是一种中型火箭。双方共同研制,共同经营,并将利用这种新型火箭在库鲁航天中心承揽商业发射业务。
2002年来,欧洲航天局大大加快了太空开发项目,“惠更斯”着陆土卫六,“智慧一号”飞向月球,“火星快车”环绕火星运行,欧洲航天局似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的火箭技术严重制约了航天技术的发展,这就需要在火箭研发上继续开拓。经历了阿里亚娜火箭研制的困惑,欧洲航天局认识到,依靠自己的能力开发火箭,需要花费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开展国家合作,将成为今后欧洲航天局发展火箭技术的主要手段。

『肆』 为什么欧洲2012年2月13日发送到太空的运载火箭命名为 “织女星”。

写本

『伍』 阿丽亚娜-5运载火箭的未来发展

ECB型火箭计划停滞
亚利安五号ECB型运载火箭原本预计使用ESC-B的第二节,第三节使用新型的达芬奇(Vinci)加大的引擎。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增加为12000公斤,但亚利安五号ECB型运载火箭计划被搁置是因为预算缩水。在2005年10月,欧洲空间局在伯林的会议中并未提及重新开始或取消亚利安五号ECB型运载火箭的计划,也就是说此项计划只是被搁置。达芬奇(Vinci)引擎原先计划用于ECB型的末端节,但研发进度迟缓。
因此,重新开始的亚利安五号ECB型运载火箭并不会在2008年欧洲空间局的会议完全加速研发。
固态辅助火箭(EAP)
用于亚利安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固态辅助火箭(EAP,Etage d'acceleration a poudre)引擎也将持续的被用在织女星运载火箭,织女星运载火箭的第一节P80固态火箭引擎----是一种较短的固态火箭,P80固态火箭的外壳是石墨细丝环氧基(碳纤维),比21世纪所使用的的不锈钢外壳材质还轻的多。新型的综合操纵喷嘴也因为特殊的热流绝缘体材料和较为细致的管线(增加燃料的扩散效率)都被研发出来而得以实现,随后即是将这种新的组合拿去做全面的测试。除此之外,新的喷嘴拥有电机械学的调动器取代了原本较重的水力学方法以向量控制推力。上述这些增进或替换成新的材料在不久的将来运用在亚利安系列运载火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