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相声行业最低迷时期,观众热衷畸形审美,艺人为什么迎合低级趣味

相声行业诞生一百多年了,在这些年里,整个行业浮浮沉沉,经历过繁荣也经历过低迷。

有人说现在就是相声行业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这话不是很客观,现在的相声行业就像郭麒麟所说的那样,处于一个虚假繁荣的阶段。

有意思的是,兄弟剧团表演的最后一出反串闹戏是《枪毙袁文会》,赵佩茹饰演了这个长期把持天津曲艺界的汉奸曲霸。

最后,迎合观众的需求有错吗?原则上讲在战争年代不算有错,毕竟人要生存,相声艺人也要活着。不过,如果在和平年代、和谐社会里,作为语言艺术的相声如果还是一味迎合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那就有问题了。

② 张石川的热捧明星

在明星公司初创时期,出于竞争需要,张石川运用种种手段,捧红了光彩夺目的四大名旦:王汉伦、杨耐梅、张织云和宣景琳。 除了上面所说的“四大名旦”之外,使张石川引为自豪的是。1927年,他乘天一影片公司改组之际,把该公司的“台柱”胡蝶挖了过来。胡蝶在“明星”主演了不少影片,于1933年又登上了“影后”的宝座,声誉历久不衰,成为“明星”的摇钱树。张石川在挖进胡蝶之后,却放走了阮玲玉。阮玲玉于1926年考进“明星”,由于没有得到张石川的重视,便悻悻离去,加入了联华影业公司,在孙瑜等人的培养下,成为一代影星,这使张石川始终耿耿于心,后悔莫及。
抗战后,张石川在“国华”期间,又捧红了周璇、周曼华、白云等影星,前两位成为“国华”的“台柱”,而白云则成为名噪一时的“风流小生”。

③ 《邓小平,1928》观后感

1922-1926年间,中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单上海一地就有145家。众多电影公司的出现,造就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繁盛时期。

1927年

苏联电影导演雅可夫•布里奥赫来上海拍摄新闻纪录片《上海纪事》。该片纪录了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上海人民的生活和斗争。

古装片热在中国影坛出现。本年度出现的影片有大中华百合公司拍摄的《美人计》、上海影戏公司拍摄的《盘丝洞》、民新公司拍摄的《西厢记》等。此外,武侠片也初现端倪,大中华百合公司拍摄的《王氏四侠》和友联公司的《儿女英雄》引人关注。

1928年

明星公司拍摄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集)上映。影片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上映后创下了国产影片最高卖座纪录。其后,明星公司接连拍摄了18集。同时,其他公司受此影响,也纷纷拍摄武侠片,掀起了武侠片的热潮。在1928-1931年生产的近400部影片中,武侠神怪片占250部左右。

9月,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电影检查规划》,通令于翌年实施。

1929年

上海夏令配克影戏院安装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放映机,首映有声影片《飞行将军》(仅有声响,并无对白),引起轰动。半年后上海所有的高级电影院均安装了有声电影放映设备。

国民政府在沪设立戏曲电影审查会。由上海市政府公安、社会、教育三局联合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此后,凡国产影片在沪上映,事前均须经上海租界工部局警务处和市电影检查委员会审查。

武侠片热继续高涨。本年度出现的主要影片有《火烧红莲寺》四至九集、《王氏四侠续集》、《乾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儿女英雄》二至三集、《红侠》、《风流剑客》、《飞行大盗》、《白玫瑰》、《关东大侠》等。

1930年

国民政府颁布《电影检查法》,另由内政部和教育部拟订《电影检查法施行规则》和《电影检查委员会组织章程》,颁布施行。

以“大中华百合”为首的几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合并组成“联华影业公司”。“联华”主张的“复兴国片,改造国片”的运动,与电影商业化潮流的热浪相悖而行,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公司存在的8年间,共摄制影片近100部,终形成了与“明星”、“天一”三足鼎力的格局。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野草闲花》上映。该片采用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插曲《寻兄词》配音,这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首插曲。

华威贸易公司制造成功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放映机,取名“四达通”。

1931年

3月,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世。该片由明星影片公司和法商百代唱片公司合作摄制,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方法。

5月,友联影片公司摄制的有声片《虞美人》在夏令配克影戏院上映,该片与《歌女红牡丹》系同时投拍。

6月,“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影片公司联合拍摄的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青》上映。该片是租用日本的有声电影设备在日本拍摄,后在抵制日货的爱国热潮中受到观众的抵制。

九一八事变后,明星影片公司组成明星救国团,联华影片公司组成联华国人抗日救国团,开展“抵制日货”活动。

10月,天一影片公司摄制的《歌场春色》上映,这是第一部在中国本土摄制的片上发声影片。

1932年

1月28日日军炮击上海,一二八战争爆发。设在虹口、闸北和江湾地区的电影公司及16家影院皆毁于炮火,上海的30余家中小电影公司均被迫停业。

3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和教育部联合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翌年3月更名为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隶属行政院,由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指导。

5月,《电声日报》创刊。该报创刊后随即举办“电影皇帝”评选,评选结果,“联华”主要演员金焰当选为“电影皇帝”。1934年1月,该报改名《电声周刊》,发行数量不断增加,成为30年代发行量最大的电影刊物之一。

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各电影公司纷纷摄制抗日题材影片,主要有明星影片公司的故事片《战地历险记》、新闻纪录片《抗日血战》、《十九路军血战抗日》(第一集)、故事片《上海之战》、动画片《民族痛史》;联华影片公司的故事片《共赴国难》、新闻纪录片《暴日祸沪记》、《淞沪抗日将士追悼会》、动画片《血钱》;天一影片公司的有声新闻片《上海浩劫记》;惠民影片公司的《十九路军光荣史》;暨南影片公司的《淞沪血》;慧冲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日血战史》;锡藩影片公司的《中国铁军血战史》;亚细亚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敌血战史》等。这批影片在内地和南洋上映后,受到舆论的称赞。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对上海各电影公司发出禁止拍摄抗日影片的“通告”,宣称:“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

“剧联”的影评小组成立。这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影评组织,它通过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欢迎影评工作者自由参加。影评小组先后在不少报刊上开辟了电影副刊作为影评阵地。

1933年

明星影片公司设立卡通科,“万氏兄弟”进入卡通科工作。

2月9日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会议选出黄子布(夏衍)、陈瑜(田汉)、洪深、郑正秋、聂耳、蔡楚生、史东山、孙瑜、金焰、沈西苓等31人为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由夏衍、聂耳、沈西苓分别担任文学部、组织部、宣传部的领导工作。

2月,意大利在米兰市举行国际电影赛会,邀请中国选送影片参赛。经过电影检查会初选及复选,决定选送6部影片参赛,计有:“联华”的无声片《都会的早晨》、《城市之夜》、《野玫瑰》、《三个摩登女性》、《北平大观》,以及“明星”的有声片《自由之花》。这是中国最早参加的国际电影活动。

同月,《明星日报》发起的“电影皇后”选举揭晓,胡蝶以21334票当选为“电影皇后”。3月28日上海电影界假座大沪舞厅,举行“庆贺胡蝶女士当选电影皇后,航空救国游艺茶舞会。”大会向胡蝶颁发了“电影皇后证书”,并发行《电影皇后纪念册》。

同月,《电声日报》经过3个月筹备的“明星名片大选举”揭晓,当选“中国十大明星”之第一名为胡蝶,第二名为阮玲玉,第三名为金焰;当选“外国十大明星”之第一名为珍妮•盖诺,第二名为葛莱泰•嘉宝,第三名为麦•唐纳。

3月,中国共产党电影小组成立,组长夏衍,组员钱杏邨(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电影小组开展了剧本创作、影片评论、输送新人、介绍苏联电影等活动。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举行第一届全国国产影片评选大会,联华影片公司出品的《人道》获默片一等奖,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自由之花》获有声片一等奖。

5月,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的制片机构“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在南京成立。

9月,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在“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下设立“剧本审查委员会”和“电影检查委员会”,以替代原直属国民政府内政部和教育部主管的“电影检查委员会”。

11月12日,在艺华公司摄制《烈焰》、《中国海的怒潮》等以反帝抗日和阶级斗争为内容的影片之际,国民党特务组织指使暴徒30多人以“中国电影界铲共同志会”的名义,冲入艺华公司,进行打砸和破坏,此即中国电影史上的“艺华被捣毁事件”。

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狂流》、《春蚕》上映。前者为第一部左翼电影;后者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是中国新文艺作品第一次搬上银幕。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三个摩登女性》上映,该片是左翼电影运动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影片之一。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和《城市之夜》上映。

1934年

国民党特务机构以“中国青年铲共大同盟”的名义向各报馆散发《铲除电影赤化宣言》,恫吓各制片公司:“以后绝对不得再摄制宣传赤化、危害国家、描写阶级斗争、挑拨民族恶感的影片,对于社会病态黑暗面的描写,亦应竭力避免,以符合教育社会的旨趣。”《宣言》还警告各公司不得使用田汉、夏衍、茅盾、沈西苓、楼适夷、许幸之等人的作品,“其担任导演者也应迅速辞退”。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神女》上映。该片是中国无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姊妹花》在上海新光大戏院上映,连映60天,创当时最高卖座纪录。蝴蝶在片中一人饰演姐妹两个性格不同的角色。该片在营业上的成功挽救了明星公司的经济危机。

国民政府实业部派遣联华影业公司总经理罗明佑为电影考察专员,赴日、美、英、法、德、意等国考察电影业。

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内政部、教育部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共同组成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主持第二届国产影片比赛。评委会从10部参赛片中评选出《人生》为无声片第一名,《姊妹花》为有声片第一名。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渔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连映84天,超过了《姊妹花》的卖座纪录。

迫于反动势力的压力,明星影片公司解除夏衍、钱杏邨和郑伯奇三人的“编剧顾问”职务。夏衍转移到电通影片公司。

12月,电通影片公司的创业作品《桃李劫》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声音作为艺术手段创作的有声影片。

1935年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大路》及《新女性》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后者为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

2月21日~3月2日,苏联举行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中国派遣由周剑云、陶伯逊、余清、黄谦、胡蝶、颜鹤鸣、孙桂籍(翻译)共7人组成的代表团携片参展。参展影片为:明星公司的《姊妹花》、《空谷兰》、《春蚕》、《重婚》,联华公司的《大路》、《渔光曲》,艺华公司的《女人》,电通公司的《桃李劫》)。

中国影片《渔光曲》(导演蔡楚生)在莫斯学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这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影片。

3月8日,著名演员阮玲玉因婚姻生活的不幸,社会恶势力的迫害以及小报记者的诽谤,于三八妇女节前夕,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服毒自杀。同月14日,举行出殡送葬仪式,沿途送葬者达30万人之多。

电通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风云儿女》上映。影片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于1949年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被确定为国歌。

7月16日中国电影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编导郑正秋因病逝世,终年47岁。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以“郑正秋尽瘁影业,功在社会教育,特请中央准请褒奖和抚恤遗族”。

电通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都市风光》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

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制作完成,该片由万氏兄弟绘制,明星影片公司出品。

1936年

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孙瑜、费穆、李萍倩、孙师毅等人发起的上海电影界救国会宣告成立,并发表成立宣言。宣言要求:一、“坚持领土主权完整”、“收复失地”、“保护爱国运动及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和摄制电影自由”,同时提出四项主张:“全国电影界联合组织救国的统一战线,参加民族解放运动;二、撤废现行的电影检查制度;三、用自己组织的力量,检查一切反大众化要求的影片的制作,并制裁一切直接间接有害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外影片的放映;四、动员整个电影界的力量,摄制鼓吹民族解放的影片。”上海电影界救国会的成立及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国防电影”(抗日)运动的新阶段。

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表《告国人书》说:“前闻共产党密议,欲利用文化团体及知识分子,在救国的口号掩护之下,作卷土重来之计。果然不久,上海即有电影救国会之出现,不久又有文化救国会之产生”,又说各救国会的宣言,“不曰反对中央,即曰颠覆政府”。翌日,欧阳予倩代表电影界救国会向报界发表声明,对《告国人书》中的不实之词提出了辨正。

国际电影大师卓别林携同夫人宝莲•高黛及宝莲的母亲亚尔泰•高黛访问上海。著名电影演员胡蝶在国际饭店设宴招待,陪客中有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卓别林还会见了电影导演史东山和演员韩兰根、刘继群等人。

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的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根据“三分娱乐七分教育之原则”,评选出1935年出品的“佳片”7部,各片名次如下:1.《凯歌》(艺华影业公司),2.《天伦》(联华影业公司),3.《母亲》(天一影片公司),4.《小天使》(联华影业公司),5.《长恨歌》(新华影业公司),6.《翡翠马》(明星影片公司),7.《船家女》(明星影片公司)。评委会还对当选影片的创作人员进行奖励,受奖者共65人。

艺华影业公司摄制的“软性影片”代表作《化身姑娘》上映,受到左翼和进步的电影评论工作者的尖锐抨击。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新片《迷途的羔羊》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流浪儿童为题材的影片。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国防影片《狼山喋血记》上映。影片以寓言式的故事,暗示人们团结起来,抵抗野兽的入侵。

1937年

新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抗日题材影片《壮志凌云》上映。

1月,电影演员陈波儿率领上海妇孺前线慰问团赴绥远、察哈尔抗日前线慰劳抗日将士,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张家店》、《走私》等。

同月,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联华交响曲》上映。影片由8个小故事组成,“联华”大部分编导和演员都参加了这部“集锦片”的拍摄,

2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压岁钱》上映。

2月,新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恐怖片”《夜半歌声》上映,创当时票房最高纪录。

4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十字街头》上映。

6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马路天使》上映。

由国民党中宣部主持的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评出1936年出品的“优胜片”6部,各片名次如下:1.《小玲子》(明星影片公司),2.《壮志凌云》(新华影业公司),3.《女权》(明星影片公司),4.《新婚大血案》(艺华影业公司),5.《母爱》(民新影业公司),6.《狼山喋血记》(联华影业公司)。

7月,电影界工作人协会在上海成立。欧阳予倩、蔡楚生、沈西苓、史东山、许幸之、司徒慧敏、应云卫、白杨、柯灵、金山等39人当选为常务委员,并在该协会上成立了中国电影界救亡协会(后改名为中国电影界救亡委员会)。两个协会一致号召电影工作者以实际行动为抗日战争服务。

七七事变后,上海各剧团、各电影公司的主要演员近百人参加了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的演出。该剧每天演出日夜两场,一直持续到八一三战争爆发才告停止。

8月,日本在被其占领的长春建立了“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满映”至1939年全部建成,为其时亚洲最大的电影制作基地,其主要管理和创作人员均为日本人,以后又吸收了一些中国职员。满映是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重要机构,开始时主要拍摄宣传日本侵略政策的电影。从1937至1945年,满映共拍摄了200余部为侵华战争进行宣传的故事片及大量纪录片。

9月,上海电影工作者陈白尘、沈浮、孟君谋、白杨、吴茵、周曼华、龚稼农、等34人组成上海影人剧团,先后赴成都、重庆演出救亡话剧,经费由夏云瑚筹集。

10月17日,上海电影界救亡协会成立。

11月,日军占领上海。在其它外国租界里继续生产的中国电影被称为“孤岛电影”。孤岛电影至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区而结束。在此期间,“孤岛”地区共成立了20多家电影制片厂,拍摄了250余部影片,形成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之后又一次商业电影的热潮。

中央电影制片场摄制了科教片《农人之春》。该片于翌年在布鲁塞尔科教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科教片奖。

1938年

1月29日,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

满映在北平成立分支机构“新民映画协会”,控制华北电影发行,并拍摄了为日军侵华战争进行宣传的短纪录片。

中国电影制片厂在武汉汉口建立(简称“中制”)。该制片厂的前身为1935年建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政训处所属的“汉口摄影场”,重组为中国电影制片厂后改归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许多抗日救亡演出队中的进步电影工作者被调入该厂。该厂的建立是基于抗战需要进行的军事机构调整,是抗战时期大后方最大的电影制片机构,并附设中国万岁剧团、中制合唱团及10个放映队。

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抗日题材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士》上映。这是第一批集中出现的抗日题材的故事片。

9月,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在延安成立(习称“延安电影团”)。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的电影制作和放映机构。

同月,中国电影制片厂因武汉濒于沦陷,迁往重庆,并进一步吸收了大量进步电影工作者作为创作力量。

中央电影摄影场迁往重庆,并成为抗战期间大后方规模仅次于“中制”的电影制作机构。

蔡楚生等导演在香港拍摄了《血溅宝山城》、《正气歌》等粤语抗日题材影片。

1939年

上海华成影片公司出品《木兰从军》,连映85天。这是“孤岛”电影借古喻今,鼓舞人民抗日精神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大晚报》刊登14位影评人联合署名文章,推荐《木兰从军》。

延安电影团摄制了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中央电影摄影场摄制了《孤城喋血》、《中华儿女》等抗战电影。

中国电影制片厂继续拍摄了《保家乡》、《好丈夫》等抗日电影。

日伪在南京成立中华电影公司。该公司由日本东宝映画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南京汪伪集团共同投资,主要为垄断华中、华南敌占区的影片发行,并摄制为日寇侵略政策服务的新闻纪录片。

日伪以“新民映画协会”为基础,在北平建立“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任务仍为垄断华北地区的电影发行,并摄制侵华宣传影片。

上海新华、华新、华成三家电影制片公司合并改组为中国联合影业公司(简称“国联”),由张善琨担任总经理,其后摄制了一批重要作品。

1940年

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东亚之光》、《胜利进行曲》、《塞上风云》等8部抗日题材故事片及大型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

上海“孤岛”电影中出现的《梁红玉》、《苏武牧羊》、《岳飞尽忠报国》、《西施》等一批具有爱国思想的影片受到观众的欢迎。

上海民华影片公司在“孤岛”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孔夫子》在金城大戏院上映,同时并编辑出版《孔夫子》特刊一本。

汪伪政府颁布《电影检查法》,并成立电影检查委员会。

1941年

表现忍辱负重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巨片《西施》上映。该片由此前成立的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

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家》(上、下集)上映。该片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张善琨、卜万苍、王次龙、徐欣夫、方沛霖、杨小仲、岳枫、李萍倩、吴永刚和陈翼青10名导演联合执导,公司中的著名影星陈云裳、顾兰君,陈燕燕、袁美云、梅熹、刘琼、王引等全部参加了演出。

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片长80分钟)问世。该片由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万氏兄弟主持制作。

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租界,“孤岛”电影结束。

1942年

4月,在日军和汪伪政府的操纵下,新华、华成等12家中国电影公司实行合并,成立了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由此前成立的“中华电影公司”投资。公司董事长为汪伪政府宣传部长林柏生,副董事长川喜多长政(日),经理张善琨。“中联”至1943年结束,共摄制影片50余部,大多为爱情伦理片。

八路军延安电影团拍摄了《南泥湾》等纪录片。

《小老虎》、《故乡烽火》、《民族的吼声》等一批粤语抗日题材影片在香港问世。此后,随着香港沦陷,香港影坛也陷于沉寂。

④ 华人有哪些明星

《华人演员百年录》梅兰芳 陶三姑 马师曾 王献斋 颜姗姗 龚稼农 王汉伦 朱飞 张织云 黄柳霜 杨耐梅 任爱珠 吴素馨 徐素娥 殷明珠 胡蝶 宣景琳 徐勤芳 周文彬 魏鹤龄 柴云清 刘继群 范雪朋 王人美 谢添 石联星 关宏达 金乃华 项堃 谈瑛 毕春芳 吴茵 袁牧之 韩兰根 赵子岳 张翼 郑小秋 刘季云 陈波儿 陈玉梅 李保罗 周伯勋 阮玲玉 金山 田方 刘琼 崔嵬 陆丽霞 田烈 李景波 龚秋霞 袁世海 陈戈 舒适 舒绣文 蓝萍 赵丹 蓝马 钱千里 英茵 胡朋 淘金 张平 石挥 张瑞芳 张伐 浦克 凌元 李健 李恩琪 黄斐 叶露茜 袁美云 阮斐 侯宝林 陈强 韩非 尹桂芳 欧阳儒秋 丁尼 言慧珠 王熙春 李纬 黄素影 史原 白光 白虹 白杨 周璇 陈述 伯瑞桐 上官云珠 白玫 王少舫 穆宏 狄梵 商芳臣 谢禄 夏天 夏佩杰 竺水招 贺汝瑜 李婷 白穆 孙道临 秦怡 童芷苓 周曼华 谢晋 顾岚 铁牛 傅全香 王炎 孙景璐 常香玉 筱牡丹 齐梦石 李农 沙莉 范瑞娟 仲星火 红线女 赵抒音 王丹凤 王晓棠 王润身 黄婉苏 胡敏英 方化 言小朋 黄宗英 向隽殊 金雅琴 李颉 中叔皇 恩和森 李丁 秦小梨 徐天红 戚雅仙 李百万 张莺 张园 邢吉田 王文娟 张云霞 张新芳 于是之 赵丽蓉 张鸿眉 印质明 张怀志 张巨光 李孟尧 程之 鲁速 高宝成 师伟 梁音 里坡 新凤霞 康泰 李默然 凤凰 丁赛君 郭振清 乔宏 陆锦花 蓝天野 李晓功 李炎 徐连凯 曲云 屠笑飞 秦文 王孝忠 安震江 于纯棉 胡蓉蓉 朱旭 葛存壮 陈佩卿 曹铎 尹瑞芳 任伟民 李鸿昌 李仁堂 徐冠春 徐林格 严凤英 金采凤 于洋 鲁非 赵恒多 刘世龙 李亚林 韩中云 毕克 郑碧影 李梓 吴喜千 陈汝斌 张连伏 刘怀正 牛得草 王婉芬 孙敖 王夫棠 李婉芬 刘增庆 黄唤光 王志刚 宋雪娟 吴云芳 牛犇 吴桂苓 廖有梁 向梅 王德顺 祝希娟 刘锡田 万馥香 孙飞虎 达奇 白燕 黄婉秋 谢芳 李香君 章木 郑振瑶 金乃千 周采芹 闫怀礼 杨在葆 韩影 于承惠 吴天明 金影莲 海连池 杜雨露 卢桂兰 张美瑶 许冠文 朱曼芳 尊龙 郑乾龙 杨丽坤 李小龙 杨雅琴 张连文 李保田 顾永菲 张人民 吴景平 秦汉 翁倩玉 沈冠初 牛群 刘伟 邓丽君 林凤娇 陶泽如 成龙 宫喜斌 袁牧女 毛永明 张闽 陆树铭 李靖飞 周野芒 宁晓志 屠茹英 王凤霞 牛振华 樊志起 臧金生 翟乃社 刘雪华 阿布都力米提 哈斯巴根 冯宝宝 李秀明 刘晓庆 张金玲 陈冲 张瑜 郭凯敏 龚雪 殷婷茹 陈佩斯 朱时茂 柏寒 寇振海 金鑫 古月 唐国强 郭连文 李雪健 潘虹 张凯丽 王馥荔 奚美娟 李羚 徐风 庞敏 吴冕 达式常 赵静 陈肖依 吴海燕 陈烨 陈道明 李媛媛 马兰 何赛飞 陈小艺 史兰芽 李成儒 史依弘 李胜素 盖克 盖丽丽 李立群 吕丽萍 赵本山 宋丹丹 周里京 周星驰 梁朝伟 张国荣 周润发 黄日华 翁美玲 宁静 巩俐 章子怡 颜丙燕 莫愁 宋佳 郭法曾 卢奇 王华英 王诗槐 马晓伟 李连杰 伍宇娟 姜黎黎 李秀文 张国立 邓婕 陈道明 高兰村 李建群 王箐华 张铁林 张光北 陈宝国 李幼斌 魏子 高曙光 高红 刘蓓 濮存昕 丛珊 蒋雯丽 孙悦 刘威 陈锐 侯天来 王洛勇 王志文 孙俪 邓超 殷桃 周洁 周迅 刘烨 夏箐 颜晓频 叶玉卿 向群 陈思思 黄雨雨 吴玉芳 赵劲 洛桑 曹颖 金莉莉 张莉 陆毅 蔡明 辛伯青 王群 师小红 马广儒 葛优 姜文 徐涛 傅彪 刘青山 林芳兵 张立 陈晓旭 于小慧 阎青妤 李明 邬君梅 乐韵 徐帆 刘玉玲 娟子 江珊 杨童舒 童蕾 金铭 王静 王茜华 王璐瑶 陆玲 陈坤 田海蓉 罗海琼 许晴 陈好 冯远征 何政军 段奕宏 闫学晶 徐静蕾 张恒 金玉婷 王全有 于月仙 陈莹 张笑军 江水 张卫华 刘威葳 李冰冰 赵薇 蒋勤勤 郝蕾 李钰 詹小楠 刘丹 衣国锋 张天其 聂远 黄祥兴 许伟伦 聂鑫 何嘉丽 黄宗泽 李小璐 佟丽娅 李彩桦 陈妍希 陈若曦 郭碧婷 应采儿 陈柏霖 高以翔 赵又廷 范冰冰 李诗韵 彭于晏 胡歌 徐子淇 陈嘉玛 任洁 宋汶霏 舒畅 樊昊仑 杨幂 杨静 杨颖 唐嫣 朱亚文 黄轩 王婉娟 江疏影 张馨予 江倩龄 袁菲 赵丽颖 郑爽 朱一龙 王洁曦 张榕容……(星海浩瀚 未全致歉)

⑤ 关于母爱的课文

我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一个传言:其实,每位母亲都是一位漂亮的仙女,她们有一件非常美丽的衣裳。可是当她决定做某个孩子母亲的时候,当她准备呵护某个生命的时候,就会褪去这件美丽的衣裳,变成一名普通的女子,一辈子,平淡无奇。
母亲的一生都在为儿女们操劳。当你还在襁褓时,她便天天抱着你,哄你入睡;当你到少年时代,她便天天念叨着你,夜夜帮你捻着棉被;当你终于离开家,远行他方,它便天天牵挂着你。
有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母亲的唠叨、念叨。总是在心烦她那些无数遍的关心话语;都说儿女都是父母前辈子欠下的债,这句话不假。有一日我们都会为人父母。感恩于心,让我们感恩父母那些点滴的关怀。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都是孟郊的诗句,表达了儿女们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歌颂了人间最伟大的爱——母爱。

⑥ 老电影明星私家相册的商品描述

中国第一位女演员
首位“电影皇后”
“明星”的“四大红粉”
宣景琳
默片时代的女星
“当家花旦”林楚楚
男星争辉
传奇李旦旦
“胡蝶”的由来
胡蝶的世纪婚礼
“无冕影后”阮玲玉
黎灼灼
黎明晖
“黎派歌舞”
“红色女郎”黎莉莉
“南国乳燕”陈燕燕
“四大名旦”之顾兰君
“模范美人”叶秋心
“小女伶”袁美云
袁美云与王引夫妇
多才多艺的陈波儿
“小野猫”王人美
王人美与金焰
“健美影帝”金焰
“标准美人”徐来
“多情小生”白云
徐风
周璇
周璇和严华
周璇在香港
慕容婉儿的少女时代
慕容婉儿与舒适
凤凰与周璇
凤凰与舒适在片场
舒适少年时
“不受欢迎的人”
桂林婚礼
刘琼
陶金与章曼苹
影剧双栖的男星
石挥的年轻时代
“当家小生”
“烈女子”英茵
才女王莹
“中国的嘉宝”白杨
洋派十足的赵丹
初入影坛的舒绣文
李绮年
“黑眼圈女郎”谈瑛
“夜莺”李香兰
“南国美人”陈云裳
白光
“富贵美人”欧阳莎菲
“冬瓜美人”周曼华
“影坛常青树”李丽华
“束夷年”和“沙莉年”
黄宗英
王丹凤的花样年华
风流小生冯喆
上官云珠
秦怡
旧时影像
附录 中国老电影明星档案 对于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以及那些曾经在银幕上闪耀过炫目光彩的老影星们,我一直都存有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挚隋感。不论是阮玲玉、胡蝶、周璇、金焰、刘琼、舒适、陶金,还是赵丹、白杨、上官云珠、王丹凤、秦怡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永远都矗立在一代又一代影迷的心中。
也许开发中国早期电影明星的图文资料研究并非首创,可是真的这样做下来,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也确实不少。一方面,是这些老影星们主演的电影大多没有看过,更不要说拜见故人;另一方面,由于年代久远,许多留存于世的图片文字数量极其有限,而且同一部电影还有很多不同的记载。这些无疑都给整理编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需要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仔细对照、逐一甄别。
自2001年开始,5年来我以有别于普通影迷的身份,采访了100多位健在的老艺术家。他们中不但有著名演员,还有导演和剧作家,正是通过他们的口述实录以及提供的照片,我才了解到了许多更早时期影星们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也许一些老演员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可是他们留存下来的宝贵资料却永远珍藏在我心中。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北京和上海是我往返穿梭最频繁的地方。在这两个城市,我与老艺术家们促膝交谈。此外,我还依据地域性的便利条件,涉足香江之畔,几经努力,先后采访了夏梦、朱虹、江汉、鲍起静、方平等著名演员,这也无形中填补了香港电影界某一重要阶段在大陆留存资料有限的空白。
伴随着不断的采访、搜集照片和资料整理,久而久之,我得以幸运地保存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的老照片竞达上千张之多。最初只打算在画册中收录十几位最广为人知的老影星,最后不知不觉,竟一下子扩充到了几十位、上百位。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以及一个都不能少的清晰理念,都承载着我对中国不同时期电影人最诚挚的敬意。
刘澍
二零零六年四月

⑦ 请问台湾的综艺主持人张小燕为什么收到很多艺人的尊重,看过她的节目真没有看出有什么出彩的!

张小燕 影视大姐大
活出自我 成就演艺长青树

艺人的成功因素有才华、机运,可是要走得长长久久,自我经营的智慧更是不可少的,而张小燕便是属於智慧型的艺人。

机智幽默的主持风格,搭配著连珠炮式的快嘴台风,随著「综艺一百」、「连环炮」、「周末派」、「综艺万花筒」、「超级星期天」陪观众度过一个又一个愉快的夜晚,翻开台湾电视史,谁有如此魔力,在「星起星落」明星多如恒河沙般,依然屹立不摇?答案就是电视圈的综艺大姐大张小燕。

你相信有外星人吗?你相信外星人曾经登陆地球吗?有人一直这麼坚持地相信著。这是舞台剧「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的剧情,表演舞台剧一直是张小燕在忙碌的演艺生涯中的梦想,这个梦在今年五月九日的国家剧院实现了。

我不需要同情票
在SARS风暴期间,「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在安可声与如雷掌声中谢幕了,领衔主演的张小燕面对喝采,只轻声地说:「平安就好!」演出前,张小燕说:「我不需要同情票,大家来看看我是不是真的能演。」SARS冲击著各种人多的表演场所,但是观众给了赖声川特别为张小燕量身订做的「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最大肯定,卖出了九成五的上座率。当我们从WHO的警示区除名,「在那遥远的星球,一粒沙」在观众的要求下,六月下旬在北中南加演了。

近五十年的演艺生命中,每个工作生涯总是为自己创下不同代表作的张小燕,外人总是羡慕她的幸运,其实成功光环背后,是来自严格的家规,以及不断全心投入的自我要求。

连续三年获最佳童星奖
由於父亲来台之后,担任国防部康乐总队秘书,张小燕自然而然成为电影、话剧的小小观众,也在一些场合唱唱歌跳跳舞,耳濡目染之下,影剧歌舞走进了张小燕的生命,表演逐渐成为张小燕的最爱。

张小燕的表演天份在六岁那年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时她在一项全省性的舞蹈比赛中得冠军而上了报,周曼华主演的「圣女妈祖传」因此找她演妈祖的童年。「圣女妈祖传」上映后非常轰动,张小燕的表演出色,奠定了她在童星时期的表演生涯。

张小燕接著加盟中影,受到重用,连续三年,主演了「归来」、「苦女寻亲记」、「天伦泪」,这三部电影使张小燕连续三年夺得亚洲影展(现在亚太影展)的三座最佳童星奖,小小年纪的张小燕就为台湾电影在亚洲影展首创得奖纪录,也为自己开创童星生涯的最辉煌成就。

舞台剧丰富了表演生命
进了中学之后的张小燕反而比较少演电影,反而演了不少舞台剧,十九岁时所演出的「音容劫」,让她获得了第八届文艺奖章及最佳女主角奖,也使她一直念念不忘舞台剧的表演。

无线电视台在台湾开台提供了张小燕挥洒才华的另一片天空,廿岁的她作了重大决定,离开了大萤幕,她加入台视的行列,从演连续剧开始。张小燕狂演大大小小的戏,只要有机会就演,曾经早、晚各接一档,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疯狂飙戏的后果,最怕听到别人说她曝光率太高,而其实当时是时薪八百元。

你能想像快嘴风格的综艺长青树张小燕,在当年首次独当一面主持一个游戏节目「三洋电脑游戏」时,曾被广告客户质疑:「她那样子主持,会不会太吵?」经过张小燕的力争,主持风格完全是为了带动观众的气氛,也因为她的坚持,才有后来我们所熟悉的张小燕连珠炮式主持风格。

易百拉一炮而红
卅岁的张小燕作出了跳槽华视的重大决定,在华视所主持的第一个节目是「飞燕迎春」,并没有一炮而红。直到「综艺一百」真正奠定了她的主持地位,其中的达拉嘀达啦「易百拉」的外星人造型,令人印象深刻。萤幕上的张小燕千变万化,有时是活泼聒噪,有时是稳重亲切,甚至可以是妩媚动人,这些创意使得她勇夺一九八二及八三年金钟奖最佳综艺节目主持人奖,创造了自己主持事业的第一次高峰。

两度桂冠加身的张小燕,依然全力以赴,不断自我挑战,虽然年年入围金钟奖,却年年落空。但不论得奖与否,张小燕表示,表演是她最热爱的事,不是玩票的,因此她不应酬、不做秀,全心全意在电视工作上。

像海绵般吸收资讯
知识使人更具魅力,用在张小燕身上可是一点也不为过喔!许多人都好奇她的创意来源是什麼?张小燕表示,她的工作大量接受资讯是一定要的,否则节目中的话题从何而来?而她对於阅读的书刊并不设防,来者不拒,其中以报纸是最大的资讯来源。举凡财经、政治、体育,到亲子经、宠物经、生死学,无所不涉猎。闲暇时逛逛书店,嗅嗅社会脉动、流行趋势,也是享受资讯来源之一。

撇开为了工作,你知道张小燕最喜欢的阅读是什麼?对了,就是与狗狗有关的书和推理小说。有气喘老毛病的她,即使医生警告不能养狗,但她说「狗」是亲生儿女,就是不忍心弃养它们,所以有关狗狗的书理所当然就成为张小燕的精神食粮之一。而推理小说中的《玛雅的第一朵玫瑰》、福尔摩斯系列,都是她阅读排行榜内的最爱。

具备自我经营的智慧
艺人的成功因素有才华、机运,可是要走得长长久久,自我经营的智慧更是不可少的,而张小燕便是属於智慧型的艺人,在主持华视「小燕有约」不理想时,她接下了费时费力又不赚钱的中广「小燕有约」,目标就是在磨练她的软性访谈能力,后来的TVBS-G的「小燕视窗」、东风的「小燕有约」获得好评,证实张小燕培养实力、掌握机会的远见,才能创造长青的演艺生命。

在演出酬劳只有时薪八百元时,她没有像其他艺人一样赶场作秀,反而一边学幕后制作,累积了丰厚的幕前幕后资源。有线电视频道开放后,有线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许多资深艺人被网罗参与频道经营。张小燕在一九九六年加入了TVBS-G,担任节目总监,张小燕天天上班、事事参与,职称相当於「台长」了。张小燕体认到在激烈的媒体战中,就是要「频道特色」,员工私下都说张小燕「真的很有概念耶!」是将节目、广告和市场结合在一起的概念。在张小燕的谈笑用兵遗将中将TVBS-G经营成一个娱乐性频道,强调全频道的娱乐色彩,令人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捧红「娱乐新闻」和陶晶莹,使陶晶莹转型成功。这也是张小燕最得意的成果,娱乐新闻在有线频道成为最hot的流行趋势,而TVBS-G也不负众望被观众票选为「最爱收看的电视频道」。

全心全意投入的电视人
熟悉张小燕的观众都知道,张小燕的女儿贝怡侬已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女郎了,她从加拿大的电影学业毕业之后,依自己的兴趣开始做剪接的工作。张小燕觉得从女儿身上学到了耐性和沟通技巧,贝怡侬也算是半个公众人物,张小燕对贝怡侬的最高期许是拥有一颗开朗的心,懂得调适自己、克服困境。

而张小燕与夫婿彭国华鹣鲽情深,彭国华因肝癌过世,彭国华卧病期间,张小燕放下工作,全心全意照顾夫婿,让人感受到她至情至性的一面。

彭国华过世后不久,张小燕重新打起精神,除了继续接掌夫婿的丰华唱片,延续他的心愿,同时张小燕转战新频道东风卫视,是东风卫视的当家主持人,也身兼娱乐总监,张小燕以全新亮丽、百变的fashion造型,和喜爱她的影迷进行「小燕有约」。

张小燕小档案
生日: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一日
出生地:中国大陆上海
星座:狮子座
经历:中影制片企划部电视制作组组长、成立飞碟电台、TVBS-G娱乐总监
得奖纪录:一九五八年至六○年以「归来」、「苦女寻亲记」、「天伦泪」三获亚洲影展最佳童星奖、「音容劫」获第八届中国文艺协会话剧最佳女演员奖、一九八二年「综艺一百」获金钟奖最佳节目主持人、「今夜我们摘星去」获最佳女主角奖、二○○○及二○○一年以「超级星期天」获最佳节目主持人
现任:东风卫视娱乐总监、节目主持人

对事情充满好奇心才使你不会沉溺在过去,也才使得你可以接受新的事物。——张小燕

⑧ 有一部很感人的电影,讲的大概是一个画家得了癌症,相爱的那个人都不知道,这个电影叫什么

满园春色 - 同名电影 1952 香港

外文名称 Man yuan chun se
更多外文片名:
Sweet Memories .....(Hong Kong: English title)
Garden in spring
导演:
卜万苍 Wancang Bu
屠光启 Kuang-chi Tu
王引 Yin Wang
张善琨 Shankun Zhang
编剧:
王引 Yin Wang
屠光启 Kuang-chi Tu
主演:
周曼华 Manhua Zhou
李丽华 Lihua Li
陈云裳 Yunshang Chen
黄河He Huang
欧阳莎菲Shafei Ouyang
洪波Bo Hong
王元龙Yuanlong Wang
杨志卿Zhiqing Yang
罗维Wei Lo
林静Ching Lin
张翠英Cuiying Zhang
董莺莺
吴家骧Wu Chia Hsiang
岳麟Lin Yue
贺宾Pin Ho
吴景平Jing Ping Wu
摄影 Cinematography:阮曾三Chen San Yuan
影片类型: 剧情
国家/地区: 香港
上映日期: 1952年11月29日 香港
色彩: 黑白
混音: 单声道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制作公司: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香港]
剧情
影片由四个故事构成。身患癌症的画家夏奇云偶尔闻得探长 陈子平妻子被婚前结识的拆白 李兆熊勒索金钱。奇云知道她为要隐瞒丈夫,迫得走投无路,把兆熊杀掉,继而自首。(杀人画家)
一名教员从孤儿院中领来一个女子为妻。婚后,妻子受外界物质引诱,不甘食贫,企图毒死丈夫,然后消遥地过其舞女生涯。最后,妻子因丈夫馈赠一只金镯而良心发现,顿悟己过,打消歪念。(黄金 镯子)
一对年青夫妇整天为着膝下无儿而苦恼。原来妻子婚前育有 ...

⑨ 用什么来报答母爱文/周国平母亲八十三岁了,依然一头乌发,身板挺直,步伐稳健。人都说看上去也就七十来


小题1:①看照片回忆钱家塘的日子;②小时候带“我”上街买东西吃;母亲是一个勤劳、纯朴、关爱儿子、少言寡语的人。
小题1:“小插曲”指长大的“我”不再愿意和母亲一同上街,怕人看出我俩的母子关系。而惹得母亲伤心而多次责备“我”。随着岁月渐渐淡漠了,母亲仍然关心我的一切。
小题1:“心中一惊”指突然一下子看到母亲老了的样子,与原先定格在“我”脑子的形象相差太大,不免感到惊奇。“简单”指母亲一生为了她的孩子牺牲太多,一辈子都是“围着锅台和孩子转”,根本没有为自己而活。
小题1:“可怜天下父母心”,任何一个母亲,始终心中牵挂着自己的孩子是否幸福,她们总是替孩子想得更多想得更全,所以有了母亲的关心,作子女的都会感到幸福,因为她们更懂得子女需要的是什么幸福。
小题1:用爱心和平凡的家庭乐趣;示例:在母亲生日或母亲节那天,为母亲做一道她最喜欢的菜、送一张贺卡或买一束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