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李永昌的个人简介

李永昌,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主攻二胡演奏,以及声乐表演,并且对传统乐器——雷琴有着深厚的演奏功底。曾经签约北京金世青辰影视广告有限公司,此公司运行总监正是成功包装推广著名歌手沙宝亮的经纪公司的发起人及股东之一,现已加盟北京中视亚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集词、曲、演唱于一身的音乐人李永昌出道前一直从事文字创作和乐器演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介入流行音乐的他们 及演唱,积累了百余首时尚且风格多样的原创作品。1998年来北京发展,并连续推出《老王》、《不屈的尊严》、《别无选择》等多首脍炙人口的重量级歌曲,得到业内人士,娱乐媒体及广大听众的普遍赞誉及关注。2002年起,经过一年多的策划与制作,精选出十首组成其首张个人大碟。李永昌的演唱功底深厚,极具爆发力,尤其在高音部分挥洒自如,阳刚大气,堪称近来内地歌坛难得一闻的实力派歌手。主要作品:《老王》、《不屈的尊严》、《别无选择》等多首脍炙人口的重量级歌曲,其中《不屈的尊严》影响深远,手稿还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曾推出专辑《似水流年》;与沙宝亮、黄渤、阎维维、王霞、刘维维、江涛、郭公芳、宋祖英、汤灿都有广泛合作;为中央电视台及全国多家电视台创作大量专场主题曲。曾两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获“法国戛纳广告片推广奖”。

B. 篮球教练刘维伟哪里人

辽宁省阜新市人,
1998年,14岁的刘维伟被浙江俱乐部选中,成为万马二线队的一名小球员,从此开始职业篮球生涯。1999年刘维伟正式升入一队,2003-04赛季,刘维伟开始征战CBA,07-08赛季他场均可以得到7分2.7篮板。职业赛场上,刘维伟个人单场最高分为21分。
中国教练很多辽宁省的,郭士强曾经也是国手,是辽宁沈阳人,现在也是辽宁队主教练。李春江是大家非常喜欢的教练,他也是辽宁沈阳人。浙江主教练刘维伟和顾问蒋兴权,同曦主教练崔万军,另一支球队广州队的助理教练中有辽宁人丁伟。此外,在其他小组中也有青岛队主教练吴庆龙这样的辽宁人。中国男篮教练组中,主教练李楠是辽宁大连人,助理教练刘鹏是铁岭人,训练师赵仁斌也来自辽宁。
所以说啊,中国篮球辽宁籍球员、教练占据大半江山,我们应该感谢辽宁人对中国篮球做出的贡献。

C. 我是邯郸的艺考生,怎么写自我介绍呢,求帮助

艺考自我介绍 范文


自我介绍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如今它又成为艺术类院校专业招生面试的第一个环节。

一般来说,面试中的自我介绍有两种:一种是“标签式”,只要一句话:“我叫某某某”,或加上考号、地区、学校等。它的作用,是在录像时“自报家门”,以便评委辨认,相当于笔试中先填写姓名、考号一样。这种介绍并没有什么技巧,这里不再谈。

这里讲的是另一种,即“演讲式”。它要求考生作一两分钟的口头介绍,大约两三百字。其作用是借此了解考生的基本情况,顺便考核他们的形象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它比“标签式”详细得多,也有一定的技巧。

(一):要有具体材料,不要作秀表演

自我介绍,顾名思义,就是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家庭、经历、特长、性格等,考官也借此对你作详细了解和深入考查。但在实际面试中,却发现许多考生讲的完全不合要求,他们根本不是作自我介绍,而只是“作秀”表演。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没有具体的介绍。

自我介绍时,最普遍、最严重的毛病,是考生根本没介绍具体情况,缺乏起码的要素,缺乏基本的信息。许多人只在开头点了一句“我叫某某某”,之后就完全离题,空发议论,没有任何属于个人的事实。换言之,如果去掉“我叫某某某”,其余内容人人都可以照搬,个个都能够套用,那还叫“自我介绍”吗?还有人连自己姓甚名谁、家住哪里、芳龄几何都不提,该讲的不讲,却大谈什么“人生”、“坎坷”、“梦想”之类,完全是文不对题、华而不实,纯粹是作秀表演。

请记住:自我介绍就是严格意义上的自我介绍,是你对学校的汇报,也是学校对你的了解,完全靠材料取胜,用事实说话。介绍时,最好每一句话都有你个人的特色,都应该只属于你而不属于别人。介绍时,最好每一句话都有信息点,都是一个事实,自己应该少发议论,少作评价。只要摆出材料,“用事实说话”,评委自会从中得出总体印象的。

第二,只有空洞的抒情。

没有具体的介绍,就只剩下空洞的抒情了。大家知道,“介绍”一类文章应该属于“说明文”范畴,而没有材料的介绍就只好靠空洞的抒情来撑门面了。特别是有些擅长写作的“秀才”们,齿于摆材料,而片面地追求所谓的“文采”和“哲理”,于是就写成了文绉绉的“抒情文”。请看:

1、平平凡凡的我,却不愿过关在火柴盒里的生活:飞扬的个性,青春的激情,开朗的性格,总觉得自己应该展翅飞翔!

2、有人说,用一种冷静的态度和冷峻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文字中自然免不了有忧郁的美,或美的忧郁。我说不是。

3、我把每一个有朝霞的早晨,看作是周末的早晨。但当我发现往后退,就是开始于一点点放纵自己。我开始打点行装,开始漫长的人生跋涉……

乍一看,这些话很有文采,很浪漫,其实都很空洞,没有实际内容,颇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矫揉造作,透出一股浓浓的“中学生腔”,也是一种“作秀”。

第三,盲目摹仿“参赛宣言”。

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盲目辜仿“参赛宣言”。近年来,许多地方大搞“选美”、“选秀”和“挑战主持人”之类的活动,选手登台时,都有发表“参赛宣言”的环节。于是众人竞相摹仿,艺术类招生的口试也难免受其影响。其实这二者有很大的差别,专业不同,目的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限制不同,选拔方式也不同,是不可盲目照搬的。但许多人认为“参赛宣言”很时髦,仍免不了“作秀”表演,动不动就是豪言壮语,看上去牛气冲天,实际上千篇一律。常见的套话有:

1、我聪明,我活泼,我大方,我自信!

2、我就是我!一个小小的我,一个独一无二的我!

3、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

4、给我一个支点,我将举起地球!

5、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6、我的未来不是梦!

好不容易讲到性格了,却又光图时髦而无内容,模棱两可。如:

1、我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既外向,又内向。

2、我爱说、爱笑、爱哭、爱闹;我敢爱、敢恨、敢悲、敢怒!

3、我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还有的公开拉选票,显得十分庸俗。如:

1、各位评委,请投我一票!

2、请大家支持我!

3、评委老师,请给我一次机会吧!

4、我是一匹千里马,但马能不能腾飞,就看你是不是伯乐了!

当然,以上这些话并不是不能说,但是用多、用滥了,就显得哕嗦、俗气了。专业招生考试是一种人才选拔,是真正意义上的竞赛,需要严肃,需要科学,不可将二者混淆,盲目移植。

第四,过多倾诉自己的理想。

还有一种常见的偏向,就是倾诉自己的理想,篇幅太长,比重过大。许多人刚讲了姓名、年龄、学校以后,就迫不及待地讲自己如何酷爱艺术,袒露心迹,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比重过大,从策划学的角度来讲并不恰当。因为时间不允许,每个人只有一分多钟“自我介绍”的机会,你不抓紧推销自己,却大谈考这个专业的迫切心情,绝对是喧宾夺主了。其实,你来报考这个专业,行为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还用你一再表白吗?何况评委最感兴趣的,并不是你的心情如何迫切,更不会以迫切程度来区别、取舍,而是看你已具备哪些报考的条件。所以,关于报考这个专业的迫切心情不宜多讲,有一句就够了,还是腾出时间来摆事实吧!

总之,“自我介绍”最重要的,是定位要准确,不要盲目“追星”,不要表演作秀,不要发表“参赛宣言”,还是实在一点为好。

(二):要讲究表达技巧,不要摘成填表式

与以上情况相反,有人走上另一极端,类似填写考生登记表一样。如:“我叫xx,今年xx岁,来自xx市。”虽然有要素,却又太简单、太直白,虽有骨架,却缺乏血肉,这也是不成功的。要增强表达效果,就有必要对重点要素作些说明、渲染、强调,要抓住各种巧合做文章,既可展示一定的文化品位,又可加深别人的记忆。

第一,姓名介绍不能少,一般都要重复说明一下。如:

1、我叫章祥,立早章,吉祥的祥。

2、我叫张弛,弓长张,松弛的弛,它出自古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3、我叫王纯,妹妹叫王洁,合在一起就是“纯洁”。

4、我叫周志成,父母亲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有志者,事竞成”。

5、我叫刘维,与著名歌星刘维维只差一个字。我也喜欢唱歌,不过比起刘维维来就不只差一个字了。

6、我叫郭城,当歌星郭富城不再“富”的时候,就变成我了。

这些介绍,都对姓名作了重复或说明。有的是防止同音误听,有的介绍了取名的由采或含义,有的与名人比照,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加深别人对你的印象。尤其在面试中,只讲一遍是肯定记不住的,有必要强调一下,不妨“罗嗦”一点。有的在结尾处还照应一下:“这就是我,一个叫某某某的长沙伢子。”在每天几十上首位考生中,如果评委能够记住你的名字,至少记得某个特征,这个自我介绍就是成功的了。

第二,家乡也应该稍作介绍。如:

1、我来自著名的瓷城湖南醴陵。

2、我来自湖南宁乡,跟刘少奇大大是老乡。

3、“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这首著名的歌,使我的家乡浏阳名扬四海。

4、一千多年前,诗人陶渊明描写过号称“世外挑源”的理想乐土,那就是我的家乡,湖南桃源。

5、“永州之野产异蛇”,读过柳宗元《捕蛇者说》的人,一定知道我的家乡永州。不过,它今天不再荒凉、偏僻。

一般来说,家乡应介绍到县市一级,并要举出一件它最出名的东西,或是名人,或是名产等以唤醒别人的联想记忆。有人介绍家乡太泛,如“我来自江南”,“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我家在洞庭湖畔”,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信息不很确切,要素没出来。当然,如果你来自大城市,知名度很高,就没有必要再说明了。

第三、年龄和出生年月如有必要,也可以发挥一下。如:

1、我出生在19XX年建军节,所以取名“建军”。

2、1984年国庆节,邓小平阅兵时,我出生在长沙市湘雅医院。我和祖国同一天生日,我和祖国同命运。

3、再过几天,就是我十八岁的生日。在我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公民的时候,但愿生日能给我带来好运。

4、我属牛,有着牛一样的实干精神,有时也发一点牛脾气。

诸如此类,原来单调的东西立刻变得形象化、立体化了,评委就可以通过这些了解你、记住你,这就成功了。当然,并不是说每个人的每个信息点都要渲染一番,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巧合点,或虽有巧合点但扯得太远,要转弯抹角解释很多,那也没必要渲染。总之,各人只能量体裁衣,根据自己具体情况设计,包装自己、推销自己。

(三):要抓住特色,不要流于一般

有些人作介绍时,基本要素并不缺,也做了必要的渲染,但总体印象仍很一般化。这里有客观事实的限制,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考生多半是十几岁的中学生,经历简单,没有太多的东西可讲;另一方面,则是不善于“推销”自己。

那么,该如何抓住自己的特色进行包装和“推销”呢?最重要的,应该有一定的策划意识,把自己摆在宏观的背景下,经过综合分析,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出合适的定位,进行“形象设计”。正如商品广告,它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对产品作了全方位的介绍,而只是突出了其中一点,但这一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一两分钟的自我介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但这一点一定要引人关注。

具体说来,可以考虑这几个方面:

a.要抓住属于“少数”的东西。比方说,你是少数民族,是华侨,是港澳台学生,是宗教界人士子弟,是党员,是在职职工,是往届生,是外地考生等,都应该抓住做文章。这些都属“少数”,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很容易被考官记住特征标签。如:

1、我是一位土家族姑娘,有着土家人淳朴勤劳的品德,有着土家人能歌善舞的本领。

2、我是一位华侨,十八年前出生在印尼,四年前随父母回国定居。

3、我今年已经XX岁了,可能是所有考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4、在这么多考生中,我是少数几位已经参加工作的在职生之一。

5、如果你到我们班去找我,不用问,最高的那个就是我。其实,我比姚明整整矮了一尺,只有一米九,但在同学中确实有“鹤立鸡群”之感。

6、我父母都在广播电视系统工作,爸爸是记者,妈妈是播音员。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广播电视,希望长大了也能当个电视人。

b.抓住特殊的情趣点做文章。这些往往并不是要素,但很有趣味,同样也能引起别人的关注。如:

1、我父母都是军人,十九年前,我出生在内蒙古绿色的草原、红色的军营中,每天伴着军号声醒来。十三岁时才离开军营,来劲江南水乡岳阳。

2、十八年前,母亲回长沙老家生孩子,不料半路发作,在临时改作产房的卧铺车厢里生下一个女婴,那就是我。从出生那天起,我就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3、我比姐姐只晚四分钟来到人世,但就这四分钟,我就得屈居老二!不过取名上我还是占了先,一对龙凤双胞胎,我叫李小龙,姐姐叫李小凤。如今我已经比她高一个头,而且别人都说我有点功夫明星李小龙的气质。

4、1996年的特大洪水,淹没了我的家乡湖南安乡,是解放军从洪水中救出了我们全家,不然我今天不可能站在这里。

5、我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四岁起我就失去了父爱。是母亲把我拉扯大,我一定努力上进,将来好好报答母亲。

6、我最醒目的标志,是嘴角上这颗黑痣。有人说这是“福痣”,有人说这是“好吃痣”,还有人说这是“美人痣”。管他呢,·我希望的是:脸上无痣,而人有志。

c.抓住自己当干部、获奖、参赛等情况做文章。许多同学当过班团干部,受过各种奖励,参加过培训或比赛,取得过较好的名次,发表过作品,上过屯视等等,都是自己的“资本”,都可以介绍一番。当然,要分清级别和分量,只需突出级别高、影响大的奖励至少区县一级,而校级、年级、班级的奖励就不必提了。如:

1、作为长沙市三好学生的代表,我到北京参加过XXXX表彰会,见到过李岚清同志。去年,我又参加了“海峡两岸中学生手拉手夏令营”。

2、我是学校“红枫广播站”的站长,还做过省电台少儿节目的客座主持。

3、我曾是长沙市“小杜鹃”艺术团的小演员,几次到外省演出,在电视里也露过一小脸。我领舞的舞蹈节目《小背篓》还在中央台播出过。

4、八岁那年,我进了省少儿体校学体操,取得过全国比赛的第五名。

5、小学时,我参加过两年多的美术培训班,我画的《摘星星》还被选送到日本,参加过国际儿童画展。

6、前年,我的作文《大拇指朝上》参加全省“新苗杯”征文比赛获得三等奖。后来它被收入《中学生优秀作文选》。我还在《长沙晚报》发表过四篇习作。

7、从小学开始,我一直担任干部,各种头衔有十几个。其中我最得意的是担任学生会文艺部长,成功组织了两届校园艺术节和三次毕业晚会。

d.抓住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做文章。这是在以上几条都没有,或不够分量时的补救办法。准确地说,兴趣爱好并不是特长,缺乏竞争优势,但至少说明你有这方面的潜在素质,这也算一种特色。如:

1、我是个铁杆球迷,甲A、英超、意甲,更不用说世界杯,凡有电视转播的,我一场不拉,对球星更是如数家珍。我的梦想是当一个黄健翔式的足球评论员。

2、我最喜欢集邮,目前已有邮票1700多张。最令我自豪的,是我有一枚“大龙”邮票,还有一张奥运冠军签名的首日封。

3、各门功课中,我最喜欢地理和历史,每年暑假我都要外出旅游。目前,我已经到过十三个省,我的愿望是在三十一岁以前走遍全国三十一个省。

4、我兴趣广泛,最喜欢文学,父亲书柜里的文学名著大多看过。我最喜欢《红楼梦》和《文化苦旅》,还喜欢曹禺的戏剧和汪国真的诗。

5、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网虫,喜欢跟网友“用手指聊天”。自从家里的宽带网建好之后,我还有了自己的个人主页,连电视都不爱看了。

D. 浙江男篮主教练刘维伟哪里人

刘维伟是辽宁人。

原浙江万马组织后卫(8号),2010年退役后担任浙江稠州银行青年军主帅,带领青年军取得多项荣誉,曾担任国家青年队助理教练,2017年正式出任浙江稠州银行男篮一队主教练。

担任浙江青年队主教练时,正赶上吴前、赖俊豪、江凯那一拨球员冒出来,而以程帅澎、王奕博、刘泽一为代表的那拨球员,也是他自己去全国各地招来的,堪称嫡系子弟兵。

多年来致力于浙江稠州银行青年军的培养,带队获得2015年、2016年全国U16第一名、2015年全国U17篮校杯第一名、2016年全国U17第一名、第一届青运会亚军。

(4)刘维维个人资料简介扩展阅读:

刘维伟出生辽宁阜新,是当时浙江男篮招的第一位外省苗子。他的球员时代较短,28岁因伤退役。

后来他去稠州青年队当教练,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队伍一打比赛,时常一输就输40多分,总被人嘲笑作风软。

知耻而后勇的刘维伟开始带着青年队从一天三练增加到一天四练,每天5点多就要去田径场出早操,大冬天只穿一件儿背心跑圈。他倒也不是蛮练,“严厉加上科学”。

E. 世界名曲我的太阳原唱是谁

世界名曲《我的太阳》原唱是恩里科·卡鲁索,后成为帕瓦罗蒂的代表作。
1、歌曲简介:
中文名称:我的太阳
外文名称:my sun
所属专辑:我的太阳
发行时间:1898年
填 词:Giovanni Capurro
谱 曲:Eardo di Capua
歌曲语言:拿波里方言,世界上多种语言
歌曲原唱:恩里科·卡鲁索
歌曲翻唱:帕瓦罗蒂、卡雷拉斯、多明戈等
歌曲歌词:
意大利文歌词
Che bella cosa e' na jurnata 'e sole
n'aria serena doppo na tempesta!
Pe' ll'aria fresca pare già na festa
Che bella cosa e' na jurnata 'e sole
Ma n'atu sole,
cchiù bello, oje ne'
'O sole mio
sta 'nfronte a te!
'O sole, 'o sole mio
sta 'nfronte a te!
sta 'nfronte a te!
Quanno fa notte e 'o sole se ne scenne,
me vene quase 'na malincunia;
sotto 'a fenesta toia restarria
quanno fa notte e 'o sole se ne scenne.
Ma n'atu sole,
cchiù bello, oje ne'
'O sole mio
sta 'nfronte a te!
'O sole, 'o sole mio
sta 'nfronte a te!
sta 'nfronte a te!

中文歌词
多么辉煌那灿烂的阳光
暴风雨过去后天空多晴朗
清新的空气令人心仪神旷
多么辉煌那灿烂的阳光
啊你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仿佛那太阳灿烂辉煌
眼睛闪烁着光芒
仿佛太阳灿烂辉煌
当黑夜来临太阳不再发光
我心中凄凉独自在彷徨
向你的窗口不断的张望
当黑夜来临太阳不再发光
啊你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仿佛那太阳灿烂辉煌
眼睛闪烁着光芒
仿佛太阳灿烂辉煌
仿佛太阳灿烂辉煌
仿佛太阳灿烂辉煌
她的眼睛永远是我心中的最美
《我的太阳》(O sole mio )是一首创作于1898年的那不勒斯(拿波里)歌曲,这首歌曲流传之广,不仅是知名男高音如恩里科·克鲁索、卢加诺·帕瓦罗帝、安德烈·波伽利等的保留曲目,也被诸如布莱恩·亚当斯等流行摇滚艺人演绎,同时是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帕瓦罗帝的代表作。作词者为Giovanni Capurro,作曲者为Eardo di Capua,尽管该首歌词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但多数时候还使用那波里方言演唱。
2、演唱者简介:
恩里科·卡鲁索(Enrico Caruso,1873-1921),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1895年在家乡那不勒斯初次以男中音登台演唱《浮士德》,1898年以扮演《费杜拉》一剧中的罗列斯始唱男高音角色。后旅行热那亚、圣彼得堡等地演唱,深受欢迎。1904年赴英国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演出,一举成名。毕生刻苦磨练,演出歌剧五十余部,在纽约的十年内即演唱过六百余场,随时能演出的曲目有五百多首。

F. 桃源展翅飞翔舞队领队是谁

关于此类自我介绍,要注意。(一):要有具体材料,不要作秀表演自我介绍,顾名思义,就是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家庭、经历、特长、性格等,考官也借此对你作详细了解和深入考查。但在实际面试中,却发现许多考生讲的完全不合要求,他们根本不是作自我介绍,而只是“作秀”表演。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没有具体的介绍。自我介绍时,最普遍、最严重的毛病,是考生根本没介绍具体情况,缺乏起码的要素,缺乏基本的信息。许多人只在开头点了一句“我叫某某某”,之后就完全离题,空发议论,没有任何属于个人的事实。换言之,如果去掉“我叫某某某”,其余内容人人都可以照搬,个个都能够套用,那还叫“自我介绍”吗?还有人连自己姓甚名谁、家住哪里、芳龄几何都不提,该讲的不讲,却大谈什么“人生”、“坎坷”、“梦想”之类,完全是文不对题、华而不实,纯粹是作秀表演。请记住:自我介绍就是严格意义上的自我介绍,是你对学校的汇报,也是学校对你的了解,完全靠材料取胜,用事实说话。介绍时,最好每一句话都有你个人的特色,都应该只属于你而不属于别人。介绍时,最好每一句话都有信息点,都是一个事实,自己应该少发议论,少作评价。只要摆出材料,“用事实说话”,评委自会从中得出总体印象的。第二,只有空洞的抒情。没有具体的介绍,就只剩下空洞的抒情了。大家知道,“介绍”一类文章应该属于“说明文”范畴,而没有材料的介绍就只好靠空洞的抒情来撑门面了。特别是有些擅长写作的“秀才”们,齿于摆材料,而片面地追求所谓的“文采”和“哲理”,于是就写成了文绉绉的“抒情文”。请看:1、平平凡凡的我,却不愿过关在火柴盒里的生活:飞扬的个性,青春的激情,开朗的性格,总觉得自己应该展翅飞翔!2、有人说,用一种冷静的态度和冷峻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文字中自然免不了有忧郁的美,或美的忧郁。我说不是。3、我把每一个有朝霞的早晨,看作是周末的早晨。但当我发现往后退,就是开始于一点点放纵自己。我开始打点行装,开始漫长的人生跋涉……乍一看,这些话很有文采,很浪漫,其实都很空洞,没有实际内容,颇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矫揉造作,透出一股浓浓的“中学生腔”,也是一种“作秀”。第三,盲目摹仿“参赛宣言”。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盲目辜仿“参赛宣言”。近年来,许多地方大搞“选美”、“选秀”和“挑战主持人”之类的活动,选手登台时,都有发表“参赛宣言”的环节。于是众人竞相摹仿,艺术类招生的口试也难免受其影响。其实这二者有很大的差别,专业不同,目的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限制不同,选拔方式也不同,是不可盲目照搬的。但许多人认为“参赛宣言”很时髦,仍免不了“作秀”表演,动不动就是豪言壮语,看上去牛气冲天,实际上千篇一律。常见的套话有:1、我聪明,我活泼,我大方,我自信!2、我就是我!一个小小的我,一个独一无二的我!3、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4、给我一个支点,我将举起地球!5、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好不容易讲到性格了,却又光图时髦而无内容,模棱两可。如:1、我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既外向,又内向。2、我爱说、爱笑、爱哭、爱闹;我敢爱、敢恨、敢悲、敢怒!3、我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还有的公开拉选票,显得十分庸俗。如:1、各位评委,请投我一票!2、请大家支持我!3、评委老师,请给我一次机会吧!4、我是一匹千里马,但马能不能腾飞,就看你是不是伯乐了!当然,以上这些话并不是不能说,但是用多、用滥了,就显得哕嗦、俗气了。专业招生考试是一种人才选拔,是真正意义上的竞赛,需要严肃,需要科学,不可将二者混淆,盲目移植。第四,过多倾诉自己的理想。还有一种常见的偏向,就是倾诉自己的理想,篇幅太长,比重过大。许多人刚讲了姓名、年龄、学校以后,就迫不及待地讲自己如何酷爱艺术,袒露心迹,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比重过大,从策划学的角度来讲并不恰当。因为时间不允许,每个人只有一分多钟“自我介绍”的机会,你不抓紧推销自己,却大谈考这个专业的迫切心情,绝对是喧宾夺主了。其实,你来报考这个专业,行为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还用你一再表白吗?何况评委最感兴趣的,并不是你的心情如何迫切,更不会以迫切程度来区别、取舍,而是看你已具备哪些报考的条件。所以,关于报考这个专业的迫切心情不宜多讲,有一句就够了,还是腾出时间来摆事实吧!总之,“自我介绍”最重要的,是定位要准确,不要盲目“追星”,不要表演作秀,不要发表“参赛宣言”,还是实在一点为好。(二):要讲究表达技巧,不要摘成填表式与以上情况相反,有人走上另一极端,类似填写考生登记表一样。如:“我叫xx,今年xx岁,来自xx市。”虽然有要素,却又太简单、太直白,虽有骨架,却缺乏血肉,这也是不成功的。要增强表达效果,就有必要对重点要素作些说明、渲染、强调,要抓住各种巧合做文章,既可展示一定的文化品位,又可加深别人的记忆。第一,姓名介绍不能少,一般都要重复说明一下。如:1、我叫张弛,弓长张,松弛的弛,它出自古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2、我叫王纯,妹妹叫王洁,合在一起就是“纯洁”。3、我叫周志成,父母亲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有志者,事竞成”。4、我叫刘维,与著名歌星刘维维只差一个字。我也喜欢唱歌,不过比起刘维维来就不只差一个字了。5、我叫郭城,当歌星郭富城不再“富”的时候,就变成我了。这些介绍,都对姓名作了重复或说明。有的是防止同音误听,有的介绍了取名的由采或含义,有的与名人比照,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加深别人对你的印象。尤其在面试中,只讲一遍是肯定记不住的,有必要强调一下,不妨“罗嗦”一点。有的在结尾处还照应一下:“这就是我,一个叫某某某的长沙伢子。”在每天几十上首位考生中,如果评委能够记住你的名字,至少记得某个特征,这个自我介绍就是成功的了。第二,家乡也应该稍作介绍。如:1、我来自著名的瓷城湖南醴陵。2、我来自湖南宁乡,跟刘少奇大大是老乡。3、“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这首著名的歌,使我的家乡浏阳名扬四海。4、一千多年前,诗人陶渊明描写过号称“世外挑源”的理想乐土,那就是我的家乡,湖南桃源。5、“永州之野产异蛇”,读过柳宗元《捕蛇者说》的人,一定知道我的家乡永州。不过,它今天不再荒凉、偏僻。一般来说,家乡应介绍到县市一级,并要举出一件它最出名的东西,或是名人,或是名产等以唤醒别人的联想记忆。有人介绍家乡太泛,如“我来自江南”,“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我家在洞庭湖畔”,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信息不很确切,要素没出来。当然,如果你来自大城市,知名度很高,就没有必要再说明了。第三.年龄和出生年月如有必要,也可以发挥一下。如:1、我出生在19XX年建军节,所以取名“建军”。2、1984年国庆节,邓小平阅兵时,我出生在长沙市湘雅医院。我和祖国同一天生日,我和祖国同命运。3、再过几天,就是我十八岁的生日。在我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公民的时候,但愿生日能给我带来好运。4、我属牛,有着牛一样的实干精神,有时也发一点牛脾气。诸如此类,原来单调的东西立刻变得形象化、立体化了,评委就可以通过这些了解你、记住你,这就成功了。当然,并不是说每个人的每个信息点都要渲染一番,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巧合点,或虽有巧合点但扯得太远,要转弯抹角解释很多,那也没必要渲染。总之,各人只能量体裁衣,根据自己具体情况设计,包装自己、推销自己。(三):要抓住特色,不要流于一般有些人作介绍时,基本要素并不缺,也做了必要的渲染,但总体印象仍很一般化。这里有客观事实的限制,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考生多半是十几岁的中学生,经历简单,没有太多的东西可讲;另一方面,则是不善于“推销”自己。那么,该如何抓住自己的特色进行包装和“推销”呢?最重要的,应该有一定的策划意识,把自己摆在宏观的背景下,经过综合分析,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出合适的定位,进行“形象设计”。正如商品广告,它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对产品作了全方位的介绍,而只是突出了其中一点,但这一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一两分钟的自我介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但这一点一定要引人关注。具体说来,可以考虑这几个方面:a.要抓住属于“少数”的东西。比方说,你是少数民族,是华侨,是港澳台学生,是宗教界人士子弟,是党员,是在职职工,是往届生,是外地考生等,都应该抓住做文章。这些都属“少数”,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很容易被考官记住特征标签。如:1、我是一位土家族姑娘,有着土家人淳朴勤劳的品德,有着土家人能歌善舞的本领。2、我是一位华侨,十八年前出生在印尼,四年前随父母回国定居。3、我今年已经XX岁了,可能是所有考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4、如果你到我们班去找我,不用问,最高的那个就是我。其实,我比姚明整整矮了一尺,只有一米九,但在同学中确实有“鹤立鸡群”之感。5、我父母都在广播电视系统工作,爸爸是记者,妈妈是播音员。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广播电视,希望长大了也能当个电视人。b.抓住特殊的情趣点做文章。这些往往并不是要素,但很有趣味,同样也能引起别人的关注。如:1、我父母都是军人,十九年前,我出生在内蒙古绿色的草原、红色的军营中,每天伴着军号声醒来。十三岁时才离开军营,来劲江南水乡岳阳。2、十八年前,母亲回长沙老家生孩子,不料半路发作,在临时改作产房的卧铺车厢里生下一个女婴,那就是我。从出生那天起,我就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3、我比姐姐只晚四分钟来到人世,但就这四分钟,我就得屈居老二!不过取名上我还是占了先,一对龙凤双胞胎,我叫李小龙,姐姐叫李小凤。如今我已经比她高一个头,而且别人都说我有点功夫明星李小龙的气质。4、1996年的特大洪水,淹没了我的家乡湖南安乡,是解放军从洪水中救出了我们全家,不然我今天不可能站在这里。5、我最醒目的标志,是嘴角上这颗黑痣。有人说这是“福痣”,有人说这是“好吃痣”,还有人说这是“美人痣”。管他呢,·我希望的是:脸上无痣,而人有志。c.抓住自己当干部、获奖、参赛等情况做文章。许多同学当过班团干部,受过各种奖励,参加过培训或比赛,取得过较好的名次,发表过作品,上过屯视等等,都是自己的“资本”,都可以介绍一番。当然,要分清级别和分量,只需突出级别高、影响大的奖励至少区县一级,而校级、年级、班级的奖励就不必提了。如:1、作为长沙市三好学生的代表,我到北京参加过XXXX表彰会,见到过李岚清同志。去年,我又参加了“海峡两岸中学生手拉手夏令营”。2、我是学校“红枫广播站”的站长,还做过省电台少儿节目的客座主持。3、我曾是长沙市“小杜鹃”艺术团的小演员,几次到外省演出,在电视里也露过一小脸。我领舞的舞蹈节目《小背篓》还在中央台播出过。4、八岁那年,我进了省少儿体校学体操,取得过全国比赛的第五名。5、小学时,我参加过两年多的美术培训班,我画的《摘星星》还被选送到日本,参加过国际儿童画展。d.抓住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做文章。这是在以上几条都没有,或不够分量时的补救法。准确地说,兴趣爱好并不是特长,缺乏竞争优势,但至少说明你有这方面的潜在素质,这也算一种特色。如:1、我是个铁杆球迷,甲A、英超、意甲,更不用说世界杯,凡有电视转播的,我一场不拉,对球星更是如数家珍。我的梦想是当一个黄健翔式的足球评论员。2、我最喜欢集邮,目前已有邮票1700多张。最令我自豪的,是我有一枚“大龙”邮票,还有一张奥运冠军签名的首日封。3、各门功课中,我最喜欢地理和历史,每年暑假我都要外出旅游。目前,我已经到过十三个省,我的愿望是在三十一岁以前走遍全国三十一个省。4、我兴趣广泛,最喜欢文学,父亲书柜里的文学名著大多看过。我最喜欢《红楼梦》和《文化苦旅》,还喜欢曹禺的戏剧和汪国真的诗。5、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网虫,喜欢跟网友“用手指聊天”。自从家里的宽带网建好之后,我还有了自己的个人主页,连电视都不爱看了。但还想提醒一点:说话不说则已,一说就要打得你惊天动地。这是我们中国人中庸思想中的些许体现,但其实想来,生活中这样的体现又岂能无道无理。打个比方,招生的老师个个儿都是忙人,哪有闲工夫去听你没有丝毫信息价值的乱感慨,换做是你你会录取一个说话罗嗦、过分冗长而且空洞无味、无病呻吟的人吗?恐怕只有疯子才会这么做。所以,这第一关其实体现的是一种说话的艺术。有些人觉得简单,是因为他们在平时就已经养成了这种说话之前先组织语言、想好再说的好习惯。但觉得难的人,也不一定就过不了:只要能给人留下简明、流利,个人风格突出的印象即可,适当地在不经意的几句谈话之中安插属于自己的利器(例如自己的优点,过人的长处,理性的思想),行云流水当中自然给人以“此番山水此番情”的感觉。这样,监考的老师多半儿就会记得你了。只要让别人记住了而且有了好的印象,让考官记住你的几率就大了。

G. 体育舞蹈选手自我介绍

关于此类自我介绍,要注意。
(一):要有具体材料,不要作秀表演

自我介绍,顾名思义,就是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家庭、经历、特长、性格等,考官也借此对你作详细了解和深入考查。但在实际面试中,却发现许多考生讲的完全不合要求,他们根本不是作自我介绍,而只是“作秀”表演。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没有具体的介绍。

自我介绍时,最普遍、最严重的毛病,是考生根本没介绍具体情况,缺乏起码的要素,缺乏基本的信息。许多人只在开头点了一句“我叫某某某”,之后就完全离题,空发议论,没有任何属于个人的事实。换言之,如果去掉“我叫某某某”,其余内容人人都可以照搬,个个都能够套用,那还叫“自我介绍”吗?还有人连自己姓甚名谁、家住哪里、芳龄几何都不提,该讲的不讲,却大谈什么“人生”、“坎坷”、“梦想”之类,完全是文不对题、华而不实,纯粹是作秀表演。

请记住:自我介绍就是严格意义上的自我介绍,是你对学校的汇报,也是学校对你的了解,完全靠材料取胜,用事实说话。介绍时,最好每一句话都有你个人的特色,都应该只属于你而不属于别人。介绍时,最好每一句话都有信息点,都是一个事实,自己应该少发议论,少作评价。只要摆出材料,“用事实说话”,评委自会从中得出总体印象的。

第二,只有空洞的抒情。

没有具体的介绍,就只剩下空洞的抒情了。大家知道,“介绍”一类文章应该属于“说明文”范畴,而没有材料的介绍就只好靠空洞的抒情来撑门面了。特别是有些擅长写作的“秀才”们,齿于摆材料,而片面地追求所谓的“文采”和“哲理”,于是就写成了文绉绉的“抒情文”。请看:

1、平平凡凡的我,却不愿过关在火柴盒里的生活:飞扬的个性,青春的激情,开朗的性格,总觉得自己应该展翅飞翔!

2、有人说,用一种冷静的态度和冷峻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文字中自然免不了有忧郁的美,或美的忧郁。我说不是。

3、我把每一个有朝霞的早晨,看作是周末的早晨。但当我发现往后退,就是开始于一点点放纵自己。我开始打点行装,开始漫长的人生跋涉……乍一看,这些话很有文采,很浪漫,其实都很空洞,没有实际内容,颇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矫揉造作,透出一股浓浓的“中学生腔”,也是一种“作秀”。

第三,盲目摹仿“参赛宣言”。

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盲目辜仿“参赛宣言”。近年来,许多地方大搞“选美”、“选秀”和“挑战主持人”之类的活动,选手登台时,都有发表“参赛宣言”的环节。于是众人竞相摹仿,艺术类招生的口试也难免受其影响。其实这二者有很大的差别,专业不同,目的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限制不同,选拔方式也不同,是不可盲目照搬的。但许多人认为“参赛宣言”很时髦,仍免不了“作秀”表演,动不动就是豪言壮语,看上去牛气冲天,实际上千篇一律。常见的套话有:

1、我聪明,我活泼,我大方,我自信!

2、我就是我!一个小小的我,一个独一无二的我!

3、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

4、给我一个支点,我将举起地球!

5、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好不容易讲到性格了,却又光图时髦而无内容,模棱两可。如:

1、我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既外向,又内向。

2、我爱说、爱笑、爱哭、爱闹;我敢爱、敢恨、敢悲、敢怒!

3、我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还有的公开拉选票,显得十分庸俗。如:

1、各位评委,请投我一票!

2、请大家支持我!

3、评委老师,请给我一次机会吧!

4、我是一匹千里马,但马能不能腾飞,就看你是不是伯乐了!

当然,以上这些话并不是不能说,但是用多、用滥了,就显得哕嗦、俗气了。专业招生考试是一种人才选拔,是真正意义上的竞赛,需要严肃,需要科学,不可将二者混淆,盲目移植。

第四,过多倾诉自己的理想。

还有一种常见的偏向,就是倾诉自己的理想,篇幅太长,比重过大。许多人刚讲了姓名、年龄、学校以后,就迫不及待地讲自己如何酷爱艺术,袒露心迹,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比重过大,从策划学的角度来讲并不恰当。因为时间不允许,每个人只有一分多钟“自我介绍”的机会,你不抓紧推销自己,却大谈考这个专业的迫切心情,绝对是喧宾夺主了。其实,你来报考这个专业,行为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还用你一再表白吗?何况评委最感兴趣的,并不是你的心情如何迫切,更不会以迫切程度来区别、取舍,而是看你已具备哪些报考的条件。所以,关于报考这个专业的迫切心情不宜多讲,有一句就够了,还是腾出时间来摆事实吧!

总之,“自我介绍”最重要的,是定位要准确,不要盲目“追星”,不要表演作秀,不要发表“参赛宣言”,还是实在一点为好。

(二):要讲究表达技巧,不要摘成填表式

与以上情况相反,有人走上另一极端,类似填写考生登记表一样。如:“我叫xx,今年xx岁,来自xx市。”虽然有要素,却又太简单、太直白,虽有骨架,却缺乏血肉,这也是不成功的。要增强表达效果,就有必要对重点要素作些说明、渲染、强调,要抓住各种巧合做文章,既可展示一定的文化品位,又可加深别人的记忆。

第一,姓名介绍不能少,一般都要重复说明一下。如:

1、我叫张弛,弓长张,松弛的弛,它出自古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2、我叫王纯,妹妹叫王洁,合在一起就是“纯洁”。

3、我叫周志成,父母亲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有志者,事竞成”。

4、我叫刘维,与著名歌星刘维维只差一个字。我也喜欢唱歌,不过比起刘维维来就不只差一个字了。

5、我叫郭城,当歌星郭富城不再“富”的时候,就变成我了。

这些介绍,都对姓名作了重复或说明。有的是防止同音误听,有的介绍了取名的由采或含义,有的与名人比照,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加深别人对你的印象。尤其在面试中,只讲一遍是肯定记不住的,有必要强调一下,不妨“罗嗦”一点。有的在结尾处还照应一下:“这就是我,一个叫某某某的长沙伢子。”在每天几十上首位考生中,如果评委能够记住你的名字,至少记得某个特征,这个自我介绍就是成功的了。

第二,家乡也应该稍作介绍。如:

1、我来自著名的瓷城湖南醴陵。

2、我来自湖南宁乡,跟刘少奇大大是老乡。

3、“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这首著名的歌,使我的家乡浏阳名扬四海。

4、一千多年前,诗人陶渊明描写过号称“世外挑源”的理想乐土,那就是我的家乡,湖南桃源。

5、“永州之野产异蛇”,读过柳宗元《捕蛇者说》的人,一定知道我的家乡永州。不过,它今天不再荒凉、偏僻。

一般来说,家乡应介绍到县市一级,并要举出一件它最出名的东西,或是名人,或是名产等以唤醒别人的联想记忆。有人介绍家乡太泛,如“我来自江南”,“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我家在洞庭湖畔”,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信息不很确切,要素没出来。当然,如果你来自大城市,知名度很高,就没有必要再说明了。

第三.年龄和出生年月如有必要,也可以发挥一下。如:

1、我出生在19XX年建军节,所以取名“建军”。

2、1984年国庆节,邓小平阅兵时,我出生在长沙市湘雅医院。我和祖国同一天生日,我和祖国同命运。

3、再过几天,就是我十八岁的生日。在我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公民的时候,但愿生日能给我带来好运。

4、我属牛,有着牛一样的实干精神,有时也发一点牛脾气。

诸如此类,原来单调的东西立刻变得形象化、立体化了,评委就可以通过这些了解你、记住你,这就成功了。当然,并不是说每个人的每个信息点都要渲染一番,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巧合点,或虽有巧合点但扯得太远,要转弯抹角解释很多,那也没必要渲染。总之,各人只能量体裁衣,根据自己具体情况设计,包装自己、推销自己。

(三):要抓住特色,不要流于一般

有些人作介绍时,基本要素并不缺,也做了必要的渲染,但总体印象仍很一般化。这里有客观事实的限制,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考生多半是十几岁的中学生,经历简单,没有太多的东西可讲;另一方面,则是不善于“推销”自己。

那么,该如何抓住自己的特色进行包装和“推销”呢?最重要的,应该有一定的策划意识,把自己摆在宏观的背景下,经过综合分析,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出合适的定位,进行“形象设计”。正如商品广告,它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对产品作了全方位的介绍,而只是突出了其中一点,但这一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一两分钟的自我介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但这一点一定要引人关注。

具体说来,可以考虑这几个方面:

a.要抓住属于“少数”的东西。比方说,你是少数民族,是华侨,是港澳台学生,是宗教界人士子弟,是党员,是在职职工,是往届生,是外地考生等,都应该抓住做文章。这些都属“少数”,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很容易被考官记住特征标签。如:

1、我是一位土家族姑娘,有着土家人淳朴勤劳的品德,有着土家人能歌善舞的本领。

2、我是一位华侨,十八年前出生在印尼,四年前随父母回国定居。

3、我今年已经XX岁了,可能是所有考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4、如果你到我们班去找我,不用问,最高的那个就是我。其实,我比姚明整整矮了一尺,只有一米九,但在同学中确实有“鹤立鸡群”之感。

5、我父母都在广播电视系统工作,爸爸是记者,妈妈是播音员。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广播电视,希望长大了也能当个电视人。

b.抓住特殊的情趣点做文章。这些往往并不是要素,但很有趣味,同样也能引起别人的关注。如:

1、我父母都是军人,十九年前,我出生在内蒙古绿色的草原、红色的军营中,每天伴着军号声醒来。十三岁时才离开军营,来劲江南水乡岳阳。

2、十八年前,母亲回长沙老家生孩子,不料半路发作,在临时改作产房的卧铺车厢里生下一个女婴,那就是我。从出生那天起,我就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3、我比姐姐只晚四分钟来到人世,但就这四分钟,我就得屈居老二!不过取名上我还是占了先,一对龙凤双胞胎,我叫李小龙,姐姐叫李小凤。如今我已经比她高一个头,而且别人都说我有点功夫明星李小龙的气质。

4、1996年的特大洪水,淹没了我的家乡湖南安乡,是解放军从洪水中救出了我们全家,不然我今天不可能站在这里。

5、我最醒目的标志,是嘴角上这颗黑痣。有人说这是“福痣”,有人说这是“好吃痣”,还有人说这是“美人痣”。管他呢,·我希望的是:脸上无痣,而人有志。

c.抓住自己当干部、获奖、参赛等情况做文章。许多同学当过班团干部,受过各种奖励,参加过培训或比赛,取得过较好的名次,发表过作品,上过屯视等等,都是自己的“资本”,都可以介绍一番。当然,要分清级别和分量,只需突出级别高、影响大的奖励至少区县一级,而校级、年级、班级的奖励就不必提了。如:

1、作为长沙市三好学生的代表,我到北京参加过XXXX表彰会,见到过李岚清同志。去年,我又参加了“海峡两岸中学生手拉手夏令营”。

2、我是学校“红枫广播站”的站长,还做过省电台少儿节目的客座主持。

3、我曾是长沙市“小杜鹃”艺术团的小演员,几次到外省演出,在电视里也露过一小脸。我领舞的舞蹈节目《小背篓》还在中央台播出过。

4、八岁那年,我进了省少儿体校学体操,取得过全国比赛的第五名。

5、小学时,我参加过两年多的美术培训班,我画的《摘星星》还被选送到日本,参加过国际儿童画展。

d.抓住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做文章。这是在以上几条都没有,或不够分量时的补救办法。准确地说,兴趣爱好并不是特长,缺乏竞争优势,但至少说明你有这方面的潜在素质,这也算一种特色。如:

1、我是个铁杆球迷,甲A、英超、意甲,更不用说世界杯,凡有电视转播的,我一场不拉,对球星更是如数家珍。我的梦想是当一个黄健翔式的足球评论员。

2、我最喜欢集邮,目前已有邮票1700多张。最令我自豪的,是我有一枚“大龙”邮票,还有一张奥运冠军签名的首日封。

3、各门功课中,我最喜欢地理和历史,每年暑假我都要外出旅游。目前,我已经到过十三个省,我的愿望是在三十一岁以前走遍全国三十一个省。

4、我兴趣广泛,最喜欢文学,父亲书柜里的文学名著大多看过。我最喜欢《红楼梦》和《文化苦旅》,还喜欢曹禺的戏剧和汪国真的诗。

5、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网虫,喜欢跟网友“用手指聊天”。自从家里的宽带网建好之后,我还有了自己的个人主页,连电视都不爱看了。

但还想提醒一点:

说话不说则已,一说就要打得你惊天动地。这是我们中国人中庸思想中的些许体现,但其实想来,生活中这样的体现又岂能无道无理。打个比方,招生办的老师个个儿都是忙人,哪有闲工夫去听你没有丝毫信息价值的乱感慨,换做是你你会录取一个说话罗嗦、过分冗长而且空洞无味、无病呻吟的人吗?恐怕只有疯子才会这么做。

所以,这第一关其实体现的是一种说话的艺术。有些人觉得简单,是因为他们在平时就已经养成了这种说话之前先组织语言、想好再说的好习惯。但觉得难的人,也不一定就过不了:只要能给人留下简明、流利,个人风格突出的印象即可,适当地在不经意的几句谈话之中安插属于自己的利器(例如自己的优点,过人的长处,理性的思想...),行云流水当中自然给人以“此番山水此番情”的感觉。这样,监考的老师多半儿就会记得你了。

只要让别人记住了而且有了好的印象,让考官记住你的几率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