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羲之写字给老太太怎么变成了苏东坡

不知道你说的具体是哪件事,但是王羲之和苏东坡都给老太太写过字的。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于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被贬谪到南荒之地的海南,在昌化军(今儋州市)度过了3年时光。
话说当时在中和古城有一位无儿无女的老寡妇,靠着家里留下的一间小铺头,自己制作、售卖环饼为生。她手艺出众,做的环饼非常好吃。但因为店铺偏僻的缘故,生意一直十分清淡,老婆婆只能艰难度日。正当老婆婆无计可施的时候,他得知了京城来了一位叫苏东坡的大学士,并且乐于帮助老百姓解决难题。于是,他想到了请苏东坡为自己的环饼题诗的主意。
有一次,苏东坡像往常一样在城中游玩闲逛,在经过老婆婆的饼铺时,眼尖的老婆婆马上上前拉住苏东坡,并请他进店品尝自己制作的环饼。
在店内,老婆婆一边给苏东坡端上环饼,一边向苏东坡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及请求。作为资深美食家的苏东坡听后,或许是被老婆婆的制饼手艺所折服,也可能是出于对老婆婆境遇的同情,就欣然同意了老婆婆的索诗请求。在经过对环饼的仔细观察和品尝后,苏东坡当即在老婆婆店内挥毫落纸,写下了一首十分绝妙的广告诗: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这首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环饼做工之精、色鲜、喷香、酥脆的特点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特别是用烘托的方法,将环饼的外形和美人环相连接,写出了环饼独特的气质、神韵,令人拍手叫绝之余也会食欲大增。老婆婆虽然难以理解诗中的含义,但她明白这首诗歌对自己店铺生意的重要性,她一边道谢一边将恭敬地接过诗笺。随后,老婆婆又请来工匠,将苏东坡亲笔撰写的代言广告诗精心装裱后,高高挂在店铺显眼之处。不久,苏东坡为老婆婆的环饼撰写广告诗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纷纷慕名前来一探究竟,并掏钱购买老婆婆制作的环饼。此后,靠着苏东坡代言的这首广告诗,老婆婆的饼店也告别了生意惨淡的状况,逐渐过上了红火的日子。

B. 写一篇群关于群居守口,独居守心,的700字议论文,题目自拟,急

守口与守心
□ 村姑

在东晋人物中,我最早知道书圣王羲之。
近读《世说新语》,我却惊异地发现,王羲之有时背后议人,说话刻薄。这不仅影响了他的清誉,甚至搭上了他的性命。
书中记载,王羲之与王敬仁、许玄度关系很好,两人死后,王羲之却在公众场合对他们评价很低。他的下属孔岩说:“你以前和王、许交往,有情有义,但他们去世之后,你对他们的友情没有始终如一,这是我所不取的。”可见,即使在个性张扬、崇尚清谈的魏晋,随意贬损他人,也是有失修养的行为。
文中还详细记载王羲之与王述的矛盾。王羲之轻狂、骨鲠(喻刚直),是文人雅士,王述率真、急躁,是清官能吏。少时二人齐名,王述晚年声誉日隆,王羲之心中不满,时时诋毁他,因此二人失和。后来王述做了王羲之的上司,王羲之只有“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贬人之言,覆水难收。一代书圣,高标独立,竟在小节上跌了大跟头,不能不令人叹惜。群居不非议他人,实为处世之道。
朋友相聚,难免兴高话长。交流的目的是相互切磋,提高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如果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贬低他人,搬弄是非,甚至无中生有,飞短流长,此种行为乡妇尚知不可,何况读书人!心中有何物,眼中就会有何物,一个人所言之事正是他内心的映射。古语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群居之谈,是衡量一个人修养最直观的标尺。
有位朋友的座右铭是“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他解释说,群居守口,就是不言是非,不传绯闻,不言人恶,见贤思齐;独居守心,就是禁嫉妒之心、轻狂之心,养宽容之心、自省之心。心是根,言是叶,根深才能叶润。能在群居时守口,源于一颗有修养的心。
怎样才能群居守口呢?有位禅师认为说话必过三面筛子,第一面:这话是真的吗?第二面:这话是善的吗?第三面:这话是必须说的吗?我想还有一面:你愿意让当事人听到吗?因为你非议别人的话很可能会传到对方耳朵里。常在心里带上这些筛子,就不会有无聊的话出口,从而伤人伤己。
王羲之有瑕疵,但书圣还是书圣,因为瑕不掩瑜。假如平庸如我辈,不能立德立言立功,又无传世之作,再不守口修身,将有何面目对人?
读《世说新语》,想前人得失,群居当守口,实是人生重要一课。